?

江西弋陽腔未曾“調絕”補證

2021-11-19 12:46蘇子裕
影劇新作 2021年2期
關鍵詞:樂平湯顯祖江西

蘇子裕

在20世紀戲曲史的研究中,江西是否存在弋陽腔,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否定江西有弋陽腔的學者一般有兩個理由:

其一,明代江西著名的戲劇大師湯顯祖在《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下簡稱《廟記》)說過“至嘉靖而弋陽之調絕,變為樂平、為徽、青陽”;其二,在20世紀50年代初,江西饒河戲藝人所唱的高腔是原樂平班藝人傳授下來的,這種高腔應該是樂平腔,而不是弋陽腔。非但如此,有的專家甚至認為,辛亥革命后,除了樂平班所唱高腔為樂平腔以外,“其他如流行景德鎮一帶的饒河班,贛州一帶的東河班,上饒一帶的信河班,仍都有高腔,而這種高腔亦即舊日的樂平調”。

江西弋陽腔是否“調絕”,流沙老師寫有《江西弋陽調絕辨》一文[1],對上述持否定意見的觀點進行了反駁,從而肯定弋陽腔在江西一直沒有斷絕,饒河高腔即明代弋陽腔遺存,而不是樂平腔。后來筆者也撰有《江西弋陽腔真的調絕了嗎?》一文[2],對此特作了論證。此后,筆者陸續見到一些相關史料,覺得還有必要對江西弋陽腔未曾調絕,作進一步的論證。

一、湯顯祖《廟記》所言,是指宜黃縣的情況

湯顯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記載:“此道有南北。南則昆山,之次為海鹽,吳、浙音也。其體局靜好,以拍為之節。江以西弋陽,其節以鼓,其調喧。至嘉靖而弋陽之調絕,變為樂平、為徽、青陽。我宜黃譚大司馬綸聞而惡之。自喜得治兵于浙,以浙人歸教其鄉子弟,能為海鹽聲。大司馬死二十余年矣,食其技者殆千余人?!盵3]值得注意的是,湯翁《廟記》所言“至嘉靖而弋陽之調絕,變為樂平、為徽、青陽”,容易使人產生以下幾點誤解:

1.以為弋陽腔自從嘉靖年間就已經滅絕了。

2.學者發現明清時期在江西以外的地方,還有弋陽腔流行的記載,所以有人認為,湯顯祖的說法有偏差。

3.更多的人產生了這樣的印象:弋陽腔在江西沒有了,變為樂平腔、徽州腔、青陽腔了。

筆者以為上述看法是對《廟記》的錯誤解讀。其實,湯翁所言并無偏差。

其一,湯顯祖《廟記》是為宜黃縣戲曲藝人修建清源師廟而專門撰寫的廟記,談的是大司馬譚綸把海鹽腔引進家鄉宜黃縣的情況。當時在宜黃縣的確是“至嘉靖而弋陽之調絕,變為樂平、為徽、青陽”,而且自譚綸引進海鹽腔以后,在宜黃縣以及湯顯祖的家鄉臨川縣再也沒有發現弋陽腔的記載,而青陽腔卻在這里還有一席之地,江西臨川人黃文華曾在明萬歷元年(1573)編選了兩本戲曲集,即《新刻京板青陽時調詞林一枝》四卷、《鼎雕昆池新調樂府八能奏錦》六卷,證明明青陽腔在臨川盛行?!稄R記》所說符合事實。

其二,譚綸對家鄉流行的樂平、徽、青陽等腔“聞而惡之”,所以從浙江請來海鹽腔師傅,給宜黃子弟傳授海鹽腔。所以,《廟記》這則記載,是針對宜黃戲曲而言,不包括其他地區。

其三,湯顯祖多次赴京趕考,曾在南京、廣東、浙江等地做官,而這些地方都是流行弋陽腔的。其摯友屠隆、梅鼎祚都是戲曲家,而且都很喜歡弋陽腔,湯翁應該知道弋陽腔在外地還是很流行的。其《廟記》所言“至嘉靖而弋陽之調絕”,當是專指宜黃縣而言。

明萬歷年間各地有一些弋陽腔流行的記載,證明弋陽腔并沒有滅絕。倒是在江西,缺乏弋陽腔的確鑿記載。只是在清初以后,才陸續有弋陽腔的記載。所以,也有人認為,清代江西的弋陽腔是外地回流過來的。直到1993年原藏于奧地利維也納國家圖書館《精刻匯編新聲雅雜樂府大明天下春》一書影印版問世,才發現明代萬歷年間弋陽縣還有弋陽腔流行的記載,該書卷七《弋陽童聲歌》十四首之一記載:

“時人作事巧非常,歌兒改調弋陽腔。

唱來唱去十分好,唱得昏迷姐愛郎。

好難當,怎能忘,勾引風情掛肚腸?!盵4]

這就是說,在弋陽腔的發源地弋陽腔還在盛行,甚至還可以將外地傳來的戲曲改為弋陽腔來演唱。這就有力地證明了,湯顯祖《廟記》所言“至嘉靖而弋陽之調絕,變為樂平、為徽青陽”,是專指宜黃一帶而言,在江西,弋陽腔還在流行。

而且,隨著文獻資料的陸續發現,弋陽縣“歌兒改調弋陽腔”,也絕不是孤證。

二、弋陽城下不可唱

就在湯顯祖《廟記》感嘆“至嘉靖而弋陽之調絕”之后不久,就有人說“弋陽城下不可唱”。意思是說外地人到弋陽縣不能輕易演唱戲曲,要不然會下不來臺。此語出自于比湯顯祖小19歲的宋楙澄(1569~1620年)《九籥集》。宋楙澄字幼清,號稚源,江蘇松江府華亭人。萬歷四十年(1612年)舉人。文學家。萬歷年間松江、上海地區四大藏書家之一。他與湯顯祖的摯友、戲曲劇作家謝廷諒(江西金溪縣人)是好朋友,其《九籥集》就是請謝廷諒寫的序。他對戲曲饒有興趣,文集中對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各有評論,他兩次到江西,所到之處都有題詠。他第二次來江西,是在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即湯翁剛逝世一年,在弋陽縣看到弋陽腔盛行的景象:

“弋陽城下不可唱,唱則縣中群起迭歌,殷勤索和??腿舫F,則岸上爭以瓦礫相擲,幾亡其生??湍芎椭了母?,則主人亦漸引去。蓋天下優人十九出弋陽。故土人好勝,一至于此。吳人云:“江陰莫動手,無錫莫動口?!必M特弋陽哉。然吳歌楚調不相入,如熏蕕彼其相和,如東西司長,俱有競心,無雍和之雅。又腔曰樂平,地屬饒州,豈鳳游鶴阜,獨傷八音。以余所之然與否也。又其次曰青陽,乃南國也(筆者按:南國。疑誤刻,當是南曲)”[5]

外地人到弋陽縣不能輕易演唱戲曲,若要唱,當地人就會“群起迭歌,殷勤索和”,若唱不贏,就會被當地人“爭以瓦礫相擲”,所以說“弋陽城下不可唱”。其時弋陽縣盛行弋陽腔的情況,可想而知。后來又有《建昌縣志》記載弋陽縣盛行“雜劇”:

“崔德新,字貞伯,南豐人?!绲澮液グ四辏?635)貢成均,授弋陽訓導。弋陽習尚淫麗,雜劇幻蠱無虛日。德新為訓千百言,責端風俗之本于庠士,土風為之一變?!盵6]

明崇禎八年弋陽縣的這種“淫麗”、“幻蠱”的雜劇,當是指當地民間戲曲弋陽腔,天天都在演唱。

三、天下優人十九出弋陽

宋楙澄文中還寫道:“天下優人十九出弋陽”,這可是石破天驚,正好與“弋陽子弟遍天下”的俗諺相互印證。晚明時期正是弋陽腔流播大江南北之時。弋陽腔在流播過程中繁衍出諸多支派,如樂平腔、徽州腔、青陽腔、四平腔、徽池雅調、京腔等,戲曲史界稱之為弋陽諸腔、弋陽腔系。據徐渭《南詞敘錄》記載,明嘉靖三十八年以前,弋陽腔已流行于北京、南京、湖南、福建、廣東等省,海鹽腔只流行于浙江沿海一帶,余姚腔流行于江南省的常州、潤州、池州、太平、揚州、徐州等府,而昆山腔只流行于吳中。昆山腔在萬歷年間才開始逐漸流行。據顧起元《客座贅語》記載,在留都南京,明萬歷以前,舞臺演出有弋陽腔。至于弋陽腔在江蘇、安徽、浙江、北京、湖南、廣東、福建、云南、貴州等地流行的情況,我在《江西弋陽腔真的調絕了嗎?》一文中已有詳細論證,恕不贅述。清代我國南北各地流行的高腔無不與弋陽腔或其支派有淵源關系。弋陽腔成為我國流傳地域最廣、繁衍支派最多的古典戲曲聲腔。晚明以來,的確出現了弋陽子弟遍天下的盛況。這就更加證明,湯顯祖《廟記》所說“至嘉靖而弋陽之調絕”,是專指宜黃一帶而言。

四、明代弋陽腔的遺存—— 饒河高腔

入清以來,弋陽腔及其繁衍而來的弋陽腔系(含青陽、徽州、徽池雅調、四平等腔)流布南北各地。舉凡各地高腔戲曲無不與弋陽腔系有著直接或間接的淵源關系,所以弋陽腔腔系又有高腔腔系之稱。在江西,弋陽腔仍然多有記錄。這里僅摘錄乾隆四十六年江西巡撫郝碩的一份奏折:

“再查昆腔之外,有石碑腔、秦腔、弋陽腔、楚腔等項,江、廣、閩、浙、四川、云貴等省皆所盛行?!榻骼デ簧跎?,民間演唱,有高腔、梆子腔、亂彈等項名目,其高腔又名弋陽腔,臣查檢弋陽縣舊志,有弋陽腔之名,恐該地或有流傳劇本,飭令該縣留心查察。隨據稟稱,弋陽腔之名,不知始于何時,無憑稽考,現今所唱,即系高腔,并無別有弋陽詞曲?!榻宜懈咔坏劝?,其詞曲悉皆方言俗語,鄙俚無文,大半鄉愚隨口演唱,任意更改,非比昆腔傳奇,出自文人之手,剞劂成本,遐邇流傳?!斪??!盵7]

現在贛劇繼承的弋陽腔是從饒河戲樂平義洪班得來的。饒河戲產生并流行于饒州府,樂平腔產生于饒州府的樂平縣。因此,很有必要探討饒州府的戲曲情況。

前引宋楙澄文中還記載了當時由弋陽腔衍生而出的樂平腔、青陽腔也在流行。但弋陽腔并沒有被它們所取代,照樣盛演不衰。按《廟記》所說,樂平腔、青陽腔在明嘉靖年間就已盛行,但與樂平縣緊鄰的饒州府治鄱陽縣,當時流行的仍然是所謂“淫聲”弋陽腔。明田藝衡《留青日札》卷十九記載:

“鄭聲淫,今考,鄭詩非淫,鄭聲則淫。淫指聲之過也?!缃裰畷r曲俚戲未必皆其詞之鄙悖褻狎而謂之淫也,至使以弋陽之倡優為之,則演者其形淫,唱者其聲淫,而人之觀者因而惑其心蕩其思,則君子不得不禁而絕之矣。故鄭聲所當放也。何晏有曰:鄱陽惡戲難與曹也。左太沖亦曰:鄱陽暴謔,中酒而作。鄱陽即豫章,其人俗性躁急,今弋陽,即鄱陽地,則其惡戲有之來矣?!盵8]

田藝衡是浙江錢塘人,嗜好戲曲。其《留青日札》成于隆慶六年(1572),有萬歷元年(1573)劉紹桖序,所記均為明萬歷以前的事情。田氏所說弋陽縣屬饒州府,誤,弋陽屬廣信府管轄。田氏所記之“鄱陽惡戲” “弋陽之倡優為之,則演者其形淫,唱者其聲淫,而人之觀者因而惑其心蕩其思,則君子不得不禁而絕之矣?!边@說明,弋陽腔在明萬歷元年以前已由弋陽縣傳到鄱陽、樂平一帶,即便在樂平縣衍化為樂平腔,但在鄱陽縣,仍然流行弋陽腔。雖然地方官吏、一些文人屢屢呼吁禁絕弋陽腔,但弋陽腔并未從此“調絕”。

在饒州府,弋陽腔綿綿不絕。時至清道光初年,弋陽腔還在鄱陽縣城經常演出。清道光四年(1824)陳驤修、張瓊英等纂《鄱陽縣志》云:東關外沿河一帶多商賈集會,公所時喚昆、弋兩部演劇祭神。

既是“時喚”弋陽腔演劇,可見鄱陽當地有弋陽腔職業戲班常年演出。直到民國年間,鄱陽縣城鄉還有演劇祭神、祈福禳災的習俗。(民國)三十四年(1945)曹錫??傋?、姜思清副總纂《鄱陽縣志稿》記載:疫病流行,則從事祈祉,恒斂錢演戲建醮以娛神。城鄉皆然。一若總是滯留在神權時代?!瓚騽≈杏邪嵫菽窟B救母故事, 接演七日,土人謂之“打目連”,高腔,詞極好。

鄱陽縣搬演高腔目連戲,接演七天,這正是弋陽腔目連戲的演出套路。鄱陽縣團林鄉夏家村所保留的《目連救母》(今存江西省贛劇院油印本),第一本為《梁武帝》,后面為《目連救母》。但鄱陽縣目連戲只是在祈福禳災的祭祀活動中演出。此時鄱陽的職業戲班不唱高腔,只唱“饒河戲”(皮黃、亂彈)。唯有樂平縣的饒河戲“義洪班”有一部分藝人能唱高腔戲。流沙先生《江西弋陽腔調絕辨》一文說:“贛劇饒河班后來的高腔,那是樂平義洪班藝人傳授給他們的”又說“江西贛劇中的高腔,在清末只保留在樂平縣的饒河班,而不在上饒的廣信班里。這容易使人產生誤解,即贛劇高腔不是弋陽腔,而是弋陽腔的近枝樂平腔。本世紀五十年代,我們也曾將這種高腔誤為樂平腔”但是,后來流沙先生發現“從清康熙至道光,前后長達一百余年,在樂平縣根本不見高腔記載,原因就是當地并不存在高腔戲班……到了清末,廣信府境內的弋陽腔已經沒落而樂平縣則開始有高腔班出現”。而且樂平義洪班原本并不是樂平本地的戲班,據贛劇老藝人馬月明說:“清光緒十八年(1892)樂平縣秧阪馬家把萬年縣珠田街的高腔班接受過來,更名為‘樂平義洪班’”。

萬年縣地屬饒州府,夾在饒州府與廣信府之間,北與鄱陽、樂平相鄰,西與余干毗鄰,東南與廣信府弋陽、貴溪接壤。弋陽腔進入鄰縣萬年是很方便的,相鄰的饒州府治鄱陽縣明清以來一直盛行弋陽腔,萬年高腔班唱弋陽腔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加上后來又有貴溪高腔班加盟,使得弋陽腔在這種偏遠地區得以生存,一枝獨秀。

因此,由萬年高腔班改名的樂平義洪班不唱樂平腔而唱弋陽腔,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光有這種考證還不夠,還必須把樂平腔與弋陽腔進行對照,才能進一步證明饒河班所唱高腔是弋陽腔的遺存。筆者在《江西弋陽腔真的調絕了嗎?》一文,從聲腔特點、音樂曲牌結構、劇目等方面都進行了具體的論證。這里只作一些簡要的說明。

1.樂平腔、徽州腔、青陽腔、四平腔等都是是由弋陽腔演變而來的,必然保持弋陽腔一唱眾和的演唱風格,但也會有所變化,如同四平腔“乃稍變弋陽而令人可通者”。潘之恒《亙史》記載:

“李瑤英,行一,顏麗而華,時露閭閻態。令當壚,足傾都市。廁之盛筵,稍局脊。其聲本弋陽、樂平間,而柔潤過之。曲盡其妙,亦令人側耳,謂新聲足賞,頗有昵之者。與白苧自成別調,較之諸姬,風韻迥殊矣?!盵9]

李瑤英所唱“新聲”是“本弋陽、樂平間,而柔潤過之”,樂平腔應該比弋陽腔要“柔潤”一些,與相鄰地區的徽州腔、青陽腔相近。

2.上世紀50年代與在鄱陽縣相鄰的都昌縣、湖口縣發現一種高腔。稱為“都昌湖口高腔”,經考證,這種高腔源自青陽腔,其唱腔優美婉轉,即前文所謂“柔潤”。有滾調,與饒河班高腔不相同。尤其是在演出劇目方面,更多的是演出文人創作的傳奇,多是有關才子佳人、婚姻家庭的劇目。樂平腔也應該近似于都昌湖口高腔。但近在咫尺的饒河班高腔的演出劇目卻以很少演出此類文人傳奇,經常演出的是征戰殺伐的歷史故事戲(如三國傳、征東傳)和神仙靈怪類的戲(如目連傳、西游記、封神傳)等連臺大本戲,證明饒河高腔乃更為古樸的明代弋陽腔遺存。筆者在《江西弋陽腔真的調絕了嗎?》已有具體論證,恕不贅述。

猜你喜歡
樂平湯顯祖江西
江西銀行
迎春佳作
樂平雪梨瓜
青花瓷里覓南山——江西
最小二乘法教學研究
最小二乘法教學研究
離開大紅門
撫州市積極推進湯顯祖名篇進教材
湯顯祖為戲成癡
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紀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