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皇島養老中心現狀與改進思考

2021-11-22 13:34黃雅琳張慧慧黃曉丹李遠方于嘉琪
就業與保障 2021年2期
關鍵詞:養老老年人中心

文/黃雅琳 張慧慧 黃曉丹 李遠方 于嘉琪

一、問題背景

中國的養老體系建設在“十二五”期間得到了大力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居家養老的方式一直占據主流,機構養老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失能老人、獨居老人或空巢老人。

據2019年中國報告網及中國產業信息網的統計和預測,截至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7.9%,而早在2015年底,秦皇島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市總人口的19.97%,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除了本土養老壓力外,京津冀一體化所帶來的來自京津兩地的養老壓力轉移也對秦皇島的養老前景提出挑戰。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中對養老中心提出了“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的原則。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需持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并鼓勵大力發展老年教育[1]。

相比其他項目,養老建筑具有滯后性。目前養老中心建筑模式大多已經過時,若模式一成不變,使用者與建筑功能的矛盾沖突會愈加激烈。所以,養老中心的建設在設計之初就應考慮到其時代發展性及前瞻性,照顧到建筑使用年限內將來老人的需求。

二、秦皇島某養老中心的使用狀況

研究小組集中調研了秦皇島運行狀況良好的幾家養老中心,對象均符合二星級標準,配備有專門的養老設備,建有閱覽室、棋牌室等公共活動空間,具有良好的膳食環境和整潔衛生醫療環境,老人入住率高。

在調研中,發現了存在的許多問題。如現有的養老中心多是集體宿舍式的平面布局,以一條長走廊為軸線,兩側布置老人生活房間,餐廳和后勤等服務空間集中放置在首層或單獨成一棟樓,雖然配備有公共空間,但是使用人數和頻次都較低,設計方面著重于無障礙設施、居住單元設計,缺乏對于公共空間的設計和組織、老人活動流線的設計。

三、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情況

通過詢問養老中心的老人得知,多數老人認為養老中心缺乏交流空間、室外活動場所和健身設施;部分老人認為活動空間小,離得遠;少數認為樓梯離得遠,上下樓不方便。

當問及最喜歡的公共空間類型時,走廊因為方便和其他人交流而且離房間近成了首選,活動室因其功能多樣成為次選,接著是擁有多種類運動器材的室外健身場地,還有一些老人因餐廳陽光通透、面積大選擇餐廳[2,3]。

從訪談結果中,我們不難看出老人們渴望有人陪伴和交流,對于公共交流空間的需求十分熱切,所以,現有養老中心亟需改善其公共空間并增強公共交流空間與生活空間的聯系。

2013年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的一項精神障礙的患病率的調查表明,老年人是抑郁癥的高發群體,50歲~64歲和65歲以上的人群中,抑郁癥患病率占比分別為4.1%和3.8%,高于18歲~34歲和35歲~49歲人群(分別為3.6%和3.2%)。老年心理學家M.P.Lawton在他的老年生態學理論(the ecological of aging)中提出,老年人更加需要一個積極的環境來提升他們的行為能力,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在建筑設計方面不應該止步于設立心理輔導咨詢室,更應該關注建筑本身如何給老人帶來良好的心理暗示。

四、現狀思考

從與老人的交流中得知,大部分老年人對于養老中心存在誤解,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才會選擇養老中心養老。而深入分析這種對于養老中心的恐懼,發現它源自于養老中心與社會的嚴重脫節。

調查結果顯示,居住在養老中心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局限在養老中心內部,造成了養老中心的環境與他們之前的生活環境聯系淡漠,對于入住的老年人來說是自我延續的缺失,使其在養老中心的生活很難有歸屬感與安全感。

在集體宿舍式養老中心中,居住單元占建筑的大部分面積。對于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來說,這種平面布局便于護理人員的集中式管理。但就具備自主行動力的老人而言,單調重復的建筑布局意味著居住空間是他們的主要活動空間,公共場所的缺失阻礙了他們的交流活動。

五、改進措施思考

(一)熱鬧的學生宿舍對養老機構的啟示

1.反思方向

同樣是集體宿舍式,學生宿舍則給人積極向上的印象,造成兩個相似居住環境不同氛圍的原因是什么?由于不同個體的活動路線差異,學生宿舍人來人往,十分熱鬧,不過在學生的一天活動中宿舍只占據部分時間,主要提供休憩的場所,而更多的時間待在教室或室外等公共空間。

反觀養老中心,居住單元承擔了老人大部分的日?;顒訄鏊?,而公共空間的面積只占少部分,甚至只起到形式作用,養老中心缺乏的不僅僅是綠化,而是一個他們能夠參與其中的綠化;需要的不僅僅是公共空間,而是真正可以將老人聯系起來的空間,這意味著,走廊起到的作用或許比盡端單獨辟出來的大房子還要多。

另一方面,比較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大學宿舍封閉的是學生的住宿,但是公共環境大多是開放姿態,允許外界人員的參觀游覽,而養老中心則是全封閉式的。不禁引人深思,養老中心的公共空間究竟該不該對外封閉,如何定義公共空間的功能,怎樣吸引老人去到公共空間活動,這些都是需要思考探討的。

2.改進方向

在探索老齡化社會適老化養老中心建筑上,歐美、日本等先行國家的經驗值得借鑒。目前國外發達國家已經從以醫療護理為中心的養老模式,轉入“以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

與集體宿舍式平面比較來看,兩者的公共空間地位是不同的。在集體宿舍式中,公共空間的規模與位置或與各居住房間類似,老人的活動流線是單線式的,公共空間是單線上的某一節點。而在以人為本的養老中心平面中,老人的活動流線是多線式的,公共空間是聯結多活動流線的關鍵節點,占中心地位。

在現有養老設施中,房間布局基本固定,一味擴大活動室等公共空間的面積也無法達到上述案例中的中心統籌地位。但是走廊作為連接各居住空間的服務空間,本身就具有這種作用,現有養老中心的走廊寬度僅滿足規范要求,還達不到停留交往的作用,并且由于呈長條形,一般采光都較差,難以吸引老人在其中停留。故將走廊進行拓寬,并適當從兩側居住空間中選取單元作為開放功能間以增強走廊采光和通風。

(二)居家養老對養老機構的啟示

1.反思方向

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養老中心中老人在言語中透露出的對生活的偏消極態度,而受訪的居家養老老人整體心態更偏向積極的一面。秦皇島市海港區內某小區為鄰近工廠的職工小區,最初一代的職工,他們大多都選擇了居家養老方式,使得該小區成為了一個以老年人為主體的居住區。老人白天會聚集在廣場曬太陽聊天,有行動能力者還會去附近市場自行購買生活所需。

分析比較可以看出,小區內的老人積極主動地參與日常的生活,但是養老中心老人的活動是被動式的,對于過往生活的交流是斷層的,在日常的交流建設中也沒有主動參與的空間。

怎樣在建筑上提高老人的積極主動性、將老人原本的生活延續到中心內、中心內與家人的交流空間如何設置、如何打造供老人參與的環境,這些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鼓勵有自理能力的老人發揮行動力,培養興趣愛好,打造集綠化、共享、社交一體化的養老中心。同時鼓勵親情的交互,增強老人的歸屬感。

2.改進方向

現有養老中心室內裝飾及家具全部統一,沒有個性化特征,老人無法將其與過去的生活產生聯系,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因為記憶的衰退逐漸失去對自我的感受,養老中心的房間布局應該為入住老人的個性化布置留有空間,允許入住老人參照過往習慣對其進行布置。改變原來養老中心千篇一律的室內格局。

開放空間可增設老人能參與其中的活動和設施。例如,對于室外花園的管理活動,在閱覽室保留個人的學習空間,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開放廚房部分區域供老人自行使用等。在公共空間為老人留有自主空間可以增強其參與感,幫助其找到歸屬感。

猜你喜歡
養老老年人中心
剪掉和中心無關的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在打造“兩個中心”中彰顯統戰擔當作為
養生不是養老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養老更無憂了
別讓托養中心成“死亡中心”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