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探討

2021-11-22 13:34張春麗穆家祥嚴文超
就業與保障 2021年2期
關鍵詞:賽道賽事大賽

文/張春麗 穆家祥 嚴文超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由來和現狀

事實上,大學生創業并非新鮮事兒,它的歷史可追溯到1993年。1993年以前,我國的就業政策是“統包統分”,創業與大學生扯不上關系。1993年2月,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改革高校畢業生“統包統分”的就業制度,采取“自主擇業”的就業方法。這意味著大學畢業生失去了計劃分配的保障,獲得了自由選擇職業的機會。這場就業制度的大變革,為大學畢業生創業提供了政策導向[1]。只不過,當時就業機會充裕,而大學生稀少,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完全出于自愿,數量很少且占比很低。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加之社會體制改革和科技進步帶來的就業大環境的急劇變化,使得就業壓力持續加重。2003年,就有近40萬大學畢業生待業,占畢業生總人數的19.9%[2],自主創業成了這些待業者迫不得已的選擇,大學生創業數量開始大幅度增加。

一項關于某高校2017年的調查數據顯示,70%的在校大學生有創業的想法,但這70%之中,26.98%的人不會去執行,因為他們覺得自主創業風險太大無力承擔;48.68%的人猶豫不決,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想法有缺陷,恐難實現;僅有23.81%表示畢業后會嘗試創業,不過這僅僅是口頭承諾,真正能落實的遠比這個數字小。另據有關網絡調查數據表明,全國大學生創業平均成功率只有1%左右。

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是實施創業教育的最佳載體

(一)我國對創業教育的重視由來已久

2002年11月,黨在十六大報告中明確了就業是民生之本。國家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并明確要求我們“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推行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完善就業培訓和服務體系,提高勞動者就業技能?!?/p>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2019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堅持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了包括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開發更多就業崗位、促進勞動者多渠道就業創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做實就業創業服務、做好基本生活保障等六方面的重點舉措。

這些指示精神,為我國就業創業教育的實施和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政策保障。

(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概況

開展就業與創業教育已成為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共識。緊跟社會發展和就業市場的需要,因時制宜、因勢利導,不拘一格地開展就業與創業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就業壓力和“雙創”導向的夾擊下,各高校相時而動,爭相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

為引導各高校把握好創新創業的重點,不偏不倚,少走彎路,教育部于2015年隆重推出了醞釀已久的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賽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競賽范圍覆蓋全國高校,面向全國高校學生是目前影響力最大的全國性、綜合性大學生賽事。大賽采用校級初賽、省級復賽、全國總決賽三級賽制,自2015年啟動以來,受到了各高校熱烈歡迎和踴躍參賽,每年一屆,如今已成功舉辦了六屆。六年來的實踐證明,大賽是實施創業教育的最佳載體,切實做到了:以賽促學,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以賽促教,探索素質教育新途徑;以賽促創,搭建成果轉化新平臺。

三、“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貢獻

(一)“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突出了創新思維

通過對近年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跟蹤調查和市場分析可知,要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率,必須在創新上下功夫,必須實現在創業模式、創業內容和創業渠道上的全面創新。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亮點在于創新上。創業模式上的創新可以體現在引導志同道合的大學生組成優勢互補的團隊。聚眾智,匯眾力,揚長避短,集思廣益,并通過團隊協作來感受創業、認知創業、發展創業。這樣抱團合作經營既能避免單槍匹馬的魯莽性,也能減少孤舟行水的風險性,而且在提高市場競爭力、抵御市場風險上更有勝算,同時也有利于培育善用人、善合作、善經營的新一代企業家。創業內容上的創新,體現在創業項目與所學專業和個人特長相結合,注重師生同創,通過激發大學生潛在的智慧,挖掘其新奇的思維,引導其將新技術與新經營形態、新經營方式相結合,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創業渠道上的創新,體現在把創新思維與互聯網充分對接,利用互聯網這個廣闊的舞臺,拓寬營銷新思路,開拓創業領域的新局面。

有創新精神,又因創新而精彩。但是,缺乏創新的項目一定會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落敗,這已經是教育界的共識。經過6年的傳承和發展,創新已經被打造成了大賽的靈魂。

(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彰顯了創業理念

創業是大賽的主旨。以第六屆大賽為例,大賽以“我敢闖、我會創”為主題,舉辦了“1+6”系列活動?!?”是主體賽事,包括高教主賽道、“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職教賽道和萌芽賽道?!?”是6項同期活動,包括“智闖未來”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智創未來”全球創新創業成果展、“智繪未來”世界灣區高等教育峰會、“智聯未來”全球獨角獸企業尖峰論壇、“智享未來”全球青年學術大咖面對面、“智投未來”投融資競標會。不論是主體賽事,還是同期活動,都緊緊圍繞創業理念,處處體現“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領創新創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加快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促進創新驅動創業、創業引領就業”的初衷。

對高教主賽道的參賽項目進行分析,不難發現根據其所處的創業階段、已獲投資情況和項目特點,可分為創意組、初創組、成長組、師生共創組,涵蓋了由創意到創業的全過程。由紙上談兵到小試牛刀,再到發展壯大,由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再到開花結果,大賽組委會精心策劃了一條引領大學生在自主創業中不斷成長,最終取得成功的希望之路。

(三)“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凸顯了“互聯網+”背景

大賽既依托互聯網,又強化了互聯網的作用,二者相得益彰。

從第六屆大賽高教主賽道可以看出“互聯網+”的全面性。這屆大賽的參賽項目類型有:①“互聯網+”現代農業;②“互聯網+”制造業;③“互聯網+”信息技術服務;④“互聯網+”文化創意服務;⑤“互聯網+”社會服務。同時,大賽明確指出參賽項目不只限于“互聯網+”項目,鼓勵各類創新創業項目根據行業背景選擇相應類型來參賽。

在全國總決賽時,大賽組委會還將通過“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為參賽團隊提供項目展示、創業指導、投資對接等服務。大賽利用網站提供的資源,為參賽團隊做好服務。

可見,“互聯網+”背景是整個賽事的主基調,互聯網這個大平臺在大賽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大賽也因互聯網的加持而精彩紛呈。

(四)大賽的引領作用,開創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局面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著眼于創新,著力于創業,立足于就業,是對就業與創業教育的模式創新和內涵升華。6年來,大賽在“引導高校畢業生人才分流、推動更高質量創業、緩解就業難”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具有廣泛的社會價值和深遠的社會意義。

從黨和國家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初,一些師生認為“雙創”是個高技術含量的概念,離高職生很是遙遠,應該是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努力的方向。因此,我們學校的就業與創業教育,當時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上。首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我校自然置身事外。賽后,得知“大賽共吸引了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878所高校的57253支團隊報名參加,提交項目作品36508個,參與學生超過20萬人,帶動全國上百萬大學生投入創新創業活動”的消息,我校教務處甚為震驚,找來大賽的相關資料細細研讀,才發現大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深,高職生也能在“雙創”中一展雄風。經過兩年的準備,我校師生參加了2017年的第三屆大賽,雖然只獲得了省賽銅獎,而參加活動的教師和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都清楚了解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感受到了創新創業的價值和意義。帶隊教師通過對賽事進行認真分析和總結,及時將經驗和教訓回饋到人才培養過程中,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努力把賽事打造成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載體。在第五和第六屆賽事中,我校的參賽項目都摘得了省賽銀獎。參加這次競賽的學生中,有3人畢業后走上了自主創業道路,其中張正康創立的宜昌四邊形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當初的參賽項目“互聯網+3D打印技術”上成長起來的。

大賽能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能推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和賽事成果轉化,能促進“互聯網+”新業態的形成,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積極參加大賽就等于搭上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順風車,就相當于進入了成功創業的快車道。所有參加過大賽洗禮的高校都對此有一個共識。

作為一支強有力的時代引擎,“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已引領多所高校走上了創業教育的新征程,開創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局面。創新永無止境,創業永遠在路上。相信經過大賽磨礪的大學生,定能在創新創業之路上行穩致遠、奮發有為。

猜你喜歡
賽道賽事大賽
“鳥人”大賽
插秧大賽
自制冰墩墩不能滑出“法律賽道”
本月賽事
科創引領,搶跑新賽道
河南省體育館近年承辦的主要賽事
征服蒙特卡洛賽道
河南省體育館近年承辦的主要賽事
無人駕駛,先上賽道如何?
賽事贊助溝通對感知匹配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