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校人才工作的實踐與發展方向

2021-11-22 13:34閆奕名
就業與保障 2021年2期
關鍵詞:人才發展

文/閆奕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擇天下英才而用之,關鍵是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要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通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式引導高校人才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指導高校在人才管理和培養方面,不僅要有宏觀的大局視野,還要有微觀的細致落實。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信息更迭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中,人們愈發意識到高端人才對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性,時代的發展要求人才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而且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衡量國家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高校作為高端人才的搖籃和聚集地,更是實現民族發展、國家振興的主陣地。為此,一定要在我國高等教育學府中為青年人才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1]。

一、高校人才培養的方向性選擇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的人才強國戰略,將高校人才的培養和開發放在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當今時代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對于高校人才培養挖掘工作可以從人才培養及高校發展兩大方面來看。

(一)人才培養方面

必須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思政素質作為教師發展的核心部分之一,在每位教職員工的終身發展和教育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緊抓人才質量,提高高校辦學教學質量永遠是最根本的要求之一。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學。打好學子的專業知識基礎,校內各部門合作共同建設高校和諧穩定的優良校風學風,在能在進一步深造的過程中培養高校人才智力與能力全面發展。在開發方面,要引導高校人才投身于創新科研項目的實踐中,成為走在時代前列的學科帶頭人,不能安于自己現有的成就,要大膽地自我革命,在終身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在學科融合和創新發展的背景下,提升高校人才的業務水平與思想境界,進而帶動學校的多元發展,以能夠推動國家軟實力的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穩固根基[2]。堅持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特色高等教育發展之路,也是真正做到了將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鼓勵高校人才培養獨立思考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在千萬種不同的聲音中,能夠始終堅持自己不變的初心和方向。

(二)高校發展方面

人才的去留也是學校發展成敗至關重要的一環。在經濟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今天,高校不僅面臨來自國內各大高校之間的比拼與交流,更要注重與國際各大高校的競爭與合作[3]。那么如何能夠成為吸引金鳳凰的梧桐樹呢?引進人才首先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正所謂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隨著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面孔為世界所熟知,越來越多的中國故事在世界舞臺中央上演,在不斷證明自身實力的同時也在為人類的共同發展作出卓越的時代貢獻。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高校作為科研陣地,讓科研學者的創新想法有可以實踐的一方天地,可以大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學校提供相對先進的科學研究實驗設施和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在管理人才過程中注重“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從根本解決高端人才的各方面發展需求。運用大眾傳播手段和新媒體技術等,在工作中靈活運用線上線下雙渠道,及時高效地做好學校精神通知的傳達和教職員工意見建議的反饋。

二、高校人才培養管理文化的重要性

優秀的校園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位校內成員共同努力構成的,無論是舒適的工作環境還是相互尊重的人際關系,都能夠有效地提高教職工的工作效率,讓教職工在每個重要的人生節點都能感受到學校的關懷與幫助。在辦公環境中實踐“三減一提升”也是盡可能提供給教職員工辦公方面的最大便利,無論是日常的關懷和福利還是通過減流程、減資料、減時間,提升服務效能去簡化辦公流程,生活中一點小小的改進,在人們心里也是大大的加分。辦公方式也要緊隨時代發展,靈活開展“互聯網+”多種特色工作實踐,通過開展具體的活動,總結經驗、把握規律、形成與時俱進的創新思路。避免了工作中重復的程式化部分帶來的刻板與慣性經驗。通過階段性的總結,去反思工作中是否通過同理心去感受高校人才成長和進步,良好的辦公氛圍是否也有助于構建良好的校園氛圍,通過參與校內外實踐活動是否培養出有利于社會和國家發展的高校優秀人才。和諧的工作環境和高效的辦事流程,有助于建立高校人才的認可感和歸屬感,讓每一位教職員工都能切身參與到學校的發展建設中,共同為學校發展的大目標去努力,同時也在工作實踐中去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那么更重要的一點,是高校的人文關懷。在人際交往中,被尊重和被需要都是基本需求,在高校的日常生活中,構建一個可以平等溝通的環境是很重要的。高校開展高校人才培養的工作要求,也始終和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發展命運緊密相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必須始終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用最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確保中華民族力量永續發展[4]。因為高校人才作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知識分子,他們的思維相對活躍,想法比較超前,所以要構建的這個和諧的公共交流空間就是給教師一個平臺。將學校作為一個非語言的調節系統,讓高校人才踏入這個環境中就能感受到這個暢所欲言交流的氣氛,同意與不同意的聲音可以并存,不同學科之間可以融合發展,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都可坐下來通過求同存異擦出奇妙的火花。因此,在工作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學習,通過陪伴與傾聽去做好高校人才培養的引路人,通過學習和接納讓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讓高校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校園氛圍更加融洽。希望在這個場合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在這個百家爭鳴的舞臺上去書寫人生的奮進篇章。

三、高校人才培養應做好鼓勵與創新工作

在引進人才方面,讓高校人才感覺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是構建自我身份認同的重要一環。那么為高校人才提供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有針對性的專業進修培訓,不僅能在專業方面提高教職員工的知識儲備和任教水平,也能在各部門合作時,共同向目標努力的過程中通過傾聽和表達去彼此理解和包容?,F代社會的伯樂于千里馬不再是單向開發的關系,而是雙向選擇的關系,讓人才能夠感受到學校適宜生存的環境與氛圍,也有助于學校構建帶有自己特色的辦學氛圍,雙方相互促進相互成就,可以形成共贏的局面。在創新方面,也要始終堅持監督與鼓勵并存的機制。對作出重大創新成果的人才給予相應的獎勵,讓大家通過學習前輩和身邊人的優秀事跡,激發上進心,讓榜樣為鏡,汲取其中的力量,推動自身的進步。對于有怠惰心理等負面情緒的同志,首先要做到換位思考,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在生活中有難處是否需要幫助,引導他們積極地關注問題、解決問題,注重耐心的傾聽與適當的啟發。發揚榜樣的力量,在人才之間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相互監督、相互合作的良性循環。留住人才的重要一環,是建立彼此的信任機制,增強與高校知識分子之間的聯系,通過日常的關心和交流,傾聽他們的意見。建立一個開放共享的科研環境,有效的雙向溝通,都是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必需的前提。因此,在培養高校人才的專業素質同時,也要引導他們不斷加深自身的道德修養,智行與德行緊密結合起來,修身立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在開拓和奮進的路上建立起和諧的信任機制,那么相信大家力往一處用,就能獲得1+1>2的效果。

要有效利用國內外的健康優勢力量,建立起一個開放和諧、互利共贏的合作文化平臺,讓中國的聲音傳遞出去,在相互交流互鑒的對話中彼此碰撞。要以一顆包容的心去見證時代的發展,“兼收并蓄,博采眾長”是當代青年人要努力達到的一個精神境界,它體現著一種大國氣度和情懷。正是因為有了足夠的文化底蘊與自信,才能以博大的胸懷去接納世界上不同的文明與各具特色的文化。正是因為始終有堅定的信念,所以即便是在各具特色的文化環境中,人才依然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全球一體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今天,應該與世界各國人民更加緊密的聯系成一個命運共同體,讓人才能夠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去踐行自己身肩的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也能夠有足夠的勇氣和底氣去面對來自全球的交流合作和國際比較。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給高校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國各大高校無疑是向世界展示中國青年人精神風采和雄厚實力的一個舞臺。很多中國故事是通過高校人才傳播到世界各地,一張張帶有中國印象的名片是通過高校人才的精彩表現傳遞到世界各國人民心里的。教育培養人才,人才反過來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構建經濟、政治、民生、生態與文化的五位一體總布局中,始終能看見一個個教育界的時代楷模奮斗在第一線。這些有理想有情懷的前輩為后輩燃起指明前路的火把,但是并不能安于現狀,只做跟在火把后面的庸碌人群,要繼往開來,點亮自己手上的火光,在創新探索的路上將個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用自己的散發的光芒去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奮斗青春的浪潮中。相信一個和諧上進的高校環境,能夠吸引更多高校人才成為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雄厚力量。通過科學的引導和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的培養方式,使高校人才樹立正確自我認知,而后,進一步自我接納,激發出更深層的潛力。帶著蓬勃的朝氣走在時代前端,讓美麗的中國夢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中變為現實,讓正值最好年華的青年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歡
人才發展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創新之城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人才的開發和使用是一門科學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攜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國發展不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