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在數學課堂滲透五育的實踐與探索

2021-11-22 18:42潘緊珠
數理化解題研究·綜合版 2021年10期
關鍵詞:滲透路徑五育高中數學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高中學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必須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開展文化課教學時,還應關注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真正實現“五育并舉”,最終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本文就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作為研究切入點,針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五育的滲透路徑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五育;滲透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0-0046-02

以往,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受到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師基本上都是按照考試大綱、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其他能力和素養的發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明確提出了“核心素養”一詞,要求教師在組織和開展各個學科教學時,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之后,將數學課堂教學與“德智體美勞”融合到一起,已經成為研究和關注的重點.

一、“立德樹人”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新課程改革雖然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一方面,對“五育”融合重視程度不夠.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制約,高中數學教師依然束縛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將教學重點集中在理論知識和技能教學中,忽視了數學內容中蘊含的“五育”因素.如此,嚴重制約了“五育”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另一方面,“五育”渠道比較單一.當前,高中數學教師在融入“五育”教學時,由于對其研究不夠全面和深刻,滲透的手段比較生硬,難以真正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數學課堂五育的滲透路徑分析

1.德育滲透路徑

“五育并舉”的育人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必須要明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純地進行知識傳授,或者應付高考,更加關注學生的人格發展、素質提升,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時,還應瞅準時機,將德育內容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真正實現“五育并舉、教書育人”的目的.

首先,融入數學史.努力挖掘數學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數學家經歷等,將其與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效融合,引領學生在數學史學習中,強化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最終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堅定自身的理想和信念,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高二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滲透“五育”時,就可以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獲得了國際領先成果;還可以將數學家陳景潤在解析數論方面獲得成果融合其中,促使學生在數學家的榜樣潛移默化下,逐漸喚醒自身愛國情感,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其次,努力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教材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同時其中也蘊含著大量的德育因素,是教師進行德育的關鍵載體.基于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滲透德育時,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以此作為載體對學生展開教育.例如,在《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教學中,就對閱讀材料中的德育因素進行了深入地挖掘,結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得學生在學習中,了解我國科技水平,喚醒了學生的愛國之情.

最后,創新課堂教學形式,滲透數學德育.高中數學教師在滲透德育內容時,還應關注教學手段的創新和發展,使得學生在多樣化的數學課堂學習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具體來說,教師可結合數學教學內容,靈活借助教學情境、合作探究問題等,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數學學習中,循序漸進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

2.美育滲透路徑

“五育并舉”背景下,高中數學課程還承擔著學生的美育重任,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還應立足于數學知識與美育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引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知數學美、提升其審美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一方面,創設審美情境.高中數學教師在強化學生審美素養時,應該立足于數學學科的特點,結合其中蘊含的豐富元素,以此作為切入點,給學生創設數學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數學中存在的美感.而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應立足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以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出發點,創設生活化階的教學情境,借助學生熟悉的場景和元素,將數學的美感直觀地呈現出來,以便于學生更好地感悟數學中蘊含的美感.例如,在《集合》教學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數學符號.但是學生在初次學習的時候,常常存在難以理解的現象,甚至對數學學習逐漸失去信心.面對這一現狀,高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審美素養時,結合“集合”符號的特點,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促使學生在生活化場景中,針對子集、全集、補集的含義進行全面地了解,最終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數學中蘊含的美感.

另一方面,運用數學圖形之美.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圖形的認知也是最為重要的內容,圓錐曲線包括:橢圓、雙曲線、拋物線、三角形、立體圖像等.同時,圖形還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途徑.具體來說,教師可借助數學圖形結構,指導學生在數學圖形分析中,感悟其中蘊含的和諧之美、對稱之美,循序漸進強化自身的審美體驗能力.例如,在《平移、旋轉》內容學習中,教師就指導學生對一些富有美感的圖形進行了觀察,并對其進行轉化,使其成為各種優美的圖案.如此,學生在圖像的變化中,不僅對圖形的具體形成過程中進行了全面、深刻地感知,也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循序漸進強化了自身的審美素養.

3.勞育滲透路徑

在學生成才的道路上,勞動尤為重要,是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徑.而要實現這一點,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必須要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解放出來,將勞動教育與數學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引領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借助數學知識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循序漸進提升自身的勞動實踐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方面,教師在強化學生勞育時,應立足于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將數學知識與其相契合的生活問題進行有效的融合,指導學生借助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如此,不僅實現了數學知識的運用,學生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自身的勞動素養也隨之提升.例如,在《工程挖土放量》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勞動素養時,就立足于本章節內容和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集合問題,對實際挖掘量進行估算.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了靈活運用,也促使學生在動手分析問題、親身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提升了自身的勞動素養;另一方面,理論聯系實踐,引導學生在課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了強化學生的勞育效果,提升自身的勞動素養,高中數學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時,還應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指導學生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在完成《概率與統計》教學之后,教師就指導學生在課下對自己家平均用水量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最終形成一份報告.學生在這一實踐過程中,不僅利用了所學的知識,也感悟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并逐漸形成了良好的行為品質,真正落實了“五育”的要求.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背景下,實現五育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已經成為一線教師關注的重點.面對這一現狀,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立足于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五育滲透不夠重視、滲透路徑單一等現狀,分別結合“德育、美育、勞育”的內涵,將其與數學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到一起,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晴嵐,張潔,陳柳娟,等.“五育”與中學數學教育的融合[J].高中數學教與學,2020(20):4-6.

[2]李錦鳴.德育為首,五育并舉,培育時代新人[J].貴州教育,2019(24):12-15.

[3]曹彬.基于“五育并舉”的高中數學課程群建設實踐研究[J].貴州教育,2020(22):29-31.

[4]湯小梅,鄭金木.“五育”并舉聚力育才——以“五育”為背景的高中數學題的求解策略[J].教學考試,2020(29):4-10.

[責任編輯:李璟]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1年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學教育教學研究校本課題《數學課堂滲透五育的實踐與探索》的部分研究成果,立項號:ZZEZXBKT202109.

作者簡介:潘緊珠(1989.11-),女,福建省漳州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從事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滲透路徑五育高中數學
堅持五育并舉,引領學校未來發展
五育并舉 德潤童心
“五育并舉”,學校交出智慧答卷
“五育互育”:高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中職學校德育課滲透環境教育的實踐探討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滲透路徑分析
高中數學數列教學中的策略選取研究
調查分析高中數學課程算法教學現狀及策略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