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中日戰爭至辛亥革命歷史時期重難點突破

2021-11-24 03:17山東省菏澤市第三中學劉艷菊
中學政史地 2021年32期
關鍵詞:清政府儒家思想資產階級

◇山東省菏澤市第三中學 劉艷菊

從甲午中日戰爭至辛亥革命(1894—1911年)是中國近代文明的深化時期,覺醒與探索成為這一時期中國歷史的主旋律。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中國社會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民族危機空前加劇。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對華經濟侵略進入以資本輸出為主的階段;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但仍占據主導地位。甲午中日戰爭后,資產階級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大力宣傳維新變法思想,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中國政治民主化由此開始;維新變法思想的傳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限制的目的

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限制的目的是為了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但在客觀上卻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2.康梁維新思想與早期維新思想的關系

康梁維新思想是對早期維新思想的繼承與發展,都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都是愛國和進步的。早期維新派是由洋務派的部分人物發展起來的,以馮桂芬、王韜、鄭觀應等為代表,雖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但未提出系統的、完整的理論,也未付諸實踐。維新派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開展了著名的戊戌變法運動,提出了系統的理論,也付諸了實踐,但其主張并不符合中國的國情。

3.近代前期列強侵華的特征與影響

(1)19世紀40—60年代

19世紀40—60年代,列強侵華以武力為手段,以商品輸出為主要侵略方式;以英、法為首,其次俄、美;侵略勢力主要在東南沿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該時期,政治上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上,自然經濟逐步解體,開始了近代化進程;思想上,出現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外交上,清王朝被迫打開國門。

(2)19世紀末20世紀初

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侵華由瓜分中國的狂潮到實行“以華治華”;由以商品輸出為主到以資本輸出為主;除英、法、美、俄外,德、日等多國也加入;侵略勢力逐步占據清王朝的政治統治中心。該時期,政治上中國民族危機加深,推動了民族民主革命運動高漲;經濟上,嚴重摧殘了中國民族經濟,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思想上,維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對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沖擊;外交上,中外反動勢力勾結,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4.洋務派與維新派的內在聯系及其對待西學態度的差異和原因

(1)內在聯系

洋務派和維新派都是鴉片戰爭以來向西方學習新思潮的產物;早期維新派就是從洋務派中分離出來的。

(2)差異

洋務派停留在器物層面,強調學技術,反對政治改革;維新派發展到制度層面,要求學習西方,進行政治改革。

(3)原因

所處的時代不同,洋務派產生于國內階級矛盾尖銳、中外反動勢力勾結的年代;維新派產生后,中外矛盾日益尖銳,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代表的階級不同,洋務派是地主階級的代表,維新派是資產階級的代表。

5.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及成因

(1)特點

中西融合:把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如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來宣傳西方資產階級學說的。

由理論到實踐:將維新思想發展為戊戌變法運動。

救亡圖存:體現了中國社會面臨崩潰和民族危機嚴重的現實,蘊含了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的強烈愿望,但也反映了其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

(2)成因

客觀原因:當時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水平不高,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頑固勢力十分強大,資產階級不敢與封建勢力徹底決裂。另外,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在中國影響有限。

主觀原因:維新派對自己的理論認識不足,他們的思想是從西方引進的,然后把外國的東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會實踐的產物。

歷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康有為對儒家學說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學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借助儒家思想來宣傳維新思想會減少變法的阻力。

猜你喜歡
清政府儒家思想資產階級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危險的侵略者”
盧漢鐵路籌款問題探析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淺析儒家思想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作用
對時代觀視閾下《共產黨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認知及影響
《里瓦幾亞條約》對清政府外交的考量
甲午戰爭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圖與困境
Why Learn Chines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