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與人的全面發展研究

2021-11-24 09:00郭翔宇
現代交際 2021年24期
關鍵詞:物質生產精神

郭翔宇

(贛南師范大學 江西 贛州 341000)

“西方馬克思主義”著名代表薩特、哈貝馬斯等曾片面夸大物質生產的作用,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曲解為“經濟史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人學色彩被抹殺。我們無法否認物質生產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但也必須明確:實踐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前提,而“現實的人”是實踐唯物主義的主體,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一定程度上涵蓋了人類的發展史,要想保持真理性,其人學色彩不容抹殺。在現實狀況與理論發展的要求下,精神生產作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成為破解迷局的鑰匙,對精神生產與人的全面發展之間關系的把握,顯得尤為重要。

一、精神生產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1.精神生產:人的發展的本質確證

本質指的是一物區別于另一物的根本屬性。人的本質應從何處去探尋呢?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提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質?!盵1]9馬克思認為,人之所以為人,首先體現為人是類存在物。馬克思指出了人與動物的差別:“動物只生產自身,而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于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盵2]96-97在馬克思看來,人和動物都能進行生產,二者存在差別的原因在于生產的方式不同,與動物相比,人具有智慧和思維,當需要產生時,能按照需要創造出滿足需要的對象,并讓對象以自己需要的方式存在,區別于動物的生產活動,人從事的是“真正的生產”。

這種將人與動物區分開的“真正的生產”就是精神生產。人的發展的本質是人的本質的全面展開,它與人的需要密不可分。人的需要主要有兩種:一是為了滿足人生存的需要,這一需要可以通過物質資料的生產來滿足;二是在滿足第一種需要的前提下,人的需要由基本的生存需要向高級的精神需要躍遷,這一需要則是人的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通過精神生產來滿足。精神生產作為人的精神性的活動,依靠人發揮創造能力,并將自己的創造能力體現在客體中,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人從事精神生產滿足自身精神需要的同時,也在這一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創造能力,實現了人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精神生產將人與動物區分開,也是人的發展的本質確證,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2.精神生產:人的片面發展到人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對人的片面發展狀態的形成過程做出了描述:“在簡單協作中開始,在工場手工業中得到發展,在大工業中完成?!盵3]社會分工通過把勞動分成若干部分讓社會生產力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時,也將人分成若干部分,使人長期處于一種片面發展的狀態。馬克思認為,人的發展史實質上是一部分工史,人的發展狀態是由社會生產水平和社會關系性質的標志——分工決定的。當前,我們正處于舊式分工的時代,即個人屈從于分工的時代,舊式分工決定了人的片面發展狀態。人的發展與精神生產息息相關,二者相輔相成。當人處于片面發展狀態時,由于創造力無法充分發揮,精神生產的實踐也會相應地會受到阻礙。這樣看來,精神生產既是原因也是結果,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式就是發展精神生產。

舊式分工使人處于片面發展的狀況,精神生產的發展為人擺脫這一狀況提供了可能性。人從事精神生產的過程,是人性的張揚與超越的過程,精神生產的發展方向則體現了人對美的追求與向往。同時,在精神生產的實踐中,人的認識水平也得到進一步發展。由此可知,精神生產在實現人的片面發展到人的全面發展的狀態轉變上的重要作用。

二、人的全面發展是精神生產的歸宿

人的全面發展體現為人的需要的滿足、人的勞動能力的提升及人的社會關系的豐富,精神生產從這三個方面實現了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人的全面發展是精神生產的最終歸宿。

1.精神生產是對人的需要的滿足

需要是人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滿足人的需要則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動物通過它的本能實現其需要的滿足,人則不然,人的需要必須依賴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并進行實踐來滿足,其中一個重要實踐就是精神生產。

一方面,人的精神需要必須通過精神生產來滿足。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根源于人的物質性、精神性和社會性。人具有物質性,必然存在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物質享受需要等;人具有精神性,必然存在求知需要、審美需要、發展需要等;人具有社會性,必然存在歸屬需要、尊重需要等。人的物質需要可以通過物質生產來滿足,社會需要可以通過社會交往來滿足,而精神需要則要通過精神生產來滿足。精神生產將承載著人的審美、認知與智慧的精神產品生產出來,以滿足人的精神需要,這是其他生產無法代替的。

另一方面,人的發展需要必須通過精神生產來滿足。人的需要按層次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前兩個層次的需要的滿足離不開物質生產,人的發展需要的滿足則離不開精神生產。人從事精神生產活動的過程,不僅使人的自身能力與素質得到充分展現的過程,也是人的自身能力與素質通過精神生產實踐不斷得到提高的過程,人在創造精神產品的過程,如創作、寫論文的過程,需要人充分調動思維,不斷思考,找尋寫作靈感,在創作、寫論文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思維能力、寫作能力等在這一過程中也得到鍛煉與提升,無不體現著精神生產活動及其產品在滿足人的發展需要,提高人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精神生產是對人的勞動能力的提升

勞動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本質特性,人的勞動能力的提升是人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人的勞動能力是人進行勞動活動的能力,這一能力的提升的最直接表現是勞動效率的提升。物質生產將勞動工具生產出來,大大提高了勞動的效率;同樣,精神生產也是提升人的勞動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方面,精神生產有助于提升人的智力。人的勞動能力是體力和腦力的總和。人的體力是由人的先天的生理條件、后天的物質生活條件及個人的鍛煉程度共同決定的。人的腦力是由人的先天生理條件及后天對腦力的開發程度決定的,其內容包括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等,人的腦力提升和人對世界的認識程度的提升是同一個過程,精神生產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精神生產作為人的精神性活動,需要人通過自身的主體活動,發揮創造能力,并將自己的創造能力體現在客體中,是對人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的運用與展示,從提升人的腦力層面提升了人的勞動能力。

另一方面,作為精神產品的科學技術促進了人的勞動能力的提升??梢源_定的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提升了人的勞動能力。我們不能忽視人制造工具之前的思維活動的作用,其中包括對工具制作方法、形狀、用處的構思,即工藝——科學技術的體現之一??茖W技術作為對人類社會進步起著重要的精神產品而存在,推動著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信息時代,科學技術都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推動著社會的前進,在提升人的勞動能力的同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精神生產是對人的社會關系的豐富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4]56人是社會性動物,生活在形形色色的社會關系中,必然會受到社會關系的影響,人的發展也與社會關系的發展息息相關。馬克思認為:“我們的生產同樣是反映我們本質的鏡子?!盵2]37生產將人與人、人與社會聯系起來,在創造新的社會關系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人的社會關系。

一方面,精神生產形成了精神交往關系。精神交往關系是精神生產者與精神產品消費者二者的現實關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精神生產者之間的交往關系、精神生產者與精神產品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精神生產者之間的交往關系的發展,如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共享資源等,可以提升精神生產者精神生產的能力與水平,從而創造出更高質量的精神產品,推動人的發展;精神生產者與精神產品消費者之間交往關系的發展,表現為精神生產者能生產出符合消費者精神需要的產品;與此同時,精神產品被消費者所接受,也會激發精神生產者的創造熱情,從而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精神產品,提升精神生產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另一方面,道德讓社會關系更加和諧。道德是精神生產的重要產品,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在我國,道德可以集中表現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就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不斷完善,并內化為人民群眾的價值認同、外化為人自身的全面發展。道德作為維系社會關系和諧穩定的重要精神產品,充分反映了精神生產對社會關系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三、發展精神生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正確認識精神生產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物質生產始終在社會生產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精神生產的作用一度被忽視。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必須正確認識精神生產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第一,精神生產作為社會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社會的發展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發展,這些方面無一離不開精神生產。精神生產帶來科學技術、思想文化,推動著社會從各個方面不斷發展。第二,精神產品作為意識形態的集中表現,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引領作用。精神生產是“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學藝術、科學和哲學等精神產品的生產”[5],其中政治法律思想、哲學等屬于意識形態領域。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當今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的集中體現,是意識形態建設的核心。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精神生產的過程,指引著社會不斷發展。

2.促進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的協調發展

馬克思在論述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的關系時明確表示,物質生產是“第一歷史活動”,“精神生產隨著物質生產的改造而改造”[1]270。物質生產決定精神生產。同時,馬克思強調:“關于藝術,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時期絕不是同社會的一般發展成比例的,因而也絕不是同仿佛是社會組織的骨骼的物質基礎的一般發展成比例的?!盵4]28物質生產發展和精神生產發展往往是不平衡的,精神生產具有相對獨立性。處理好物質生產同精神生產的關系,促進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的良性互動,才能使精神生產脫離其與物質生產二者處于極度不對稱狀態的泥淖,反之則易越陷越深,最終導致人的精神世界的失落。其一,應當提高精神生產的質量和水平。作為精神產品的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積極推動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彰顯出精神生產的地位和作用。其二,應正確發揮精神產品的作用。有些精神產品如意識、觀念等,雖無法直接對物質生產產生作用,但可以間接地通過促進其他精神產品的發展或多或少地對物質生產起作用。這類精神生產也需要得到支持,而不能因為它看似“無用”而加以摒棄。

3.精神生產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發展精神生產,最終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精神生產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一是精神生產必須突出人的主體地位。精神生產首先是人的活動,離開了人,精神生產就無法進行。在精神生產中,不僅要突出精神生產者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精神生產者的創造力,還要突出精神產品消費者的主體地位,滿足人的精神需要,生產符合消費者要求的精神產品。這不代表精神生產者必須圍繞精神產品消費者的喜好進行生產,精神生產還應起到正確引領作用,也就是說,精神生產必須服務于人民,有益于人民,并為人民指引正確方向。二是精神生產要以提升人的能力為核心。人的能力培養是人的發展的重要內容,人的全面發展體現為人能夠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質,這就要求人的能力必須得到充分發展。發展精神生產不僅僅是為了豐富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生產出書籍、電影、音樂等供人們消遣的精神產品,更是為了使人經過精神產品的熏陶,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質,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物質生產精神
物聯網管大棚 防寒生產兩不誤
讓安全生產執法真正發揮震懾作用
阿寬的生產小組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物質至簡,精神至盈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注意注意!吸管來襲
拿出精神
聚焦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