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年,水土不服的海外互聯網企業們

2021-11-24 04:38張書琛
電腦報 2021年44期
關鍵詞:門戶網站雅虎淘寶

張書琛

如果不是宣布退出的消息傳來,可能很多人已經完全忘記了雅虎——這個曾經高調進入中國的互聯網門戶網站開創者。

近日,雅虎公司表示,從11月1日起,雅虎的全部服務將不再向中國大陸地區提供。其實早在2013年,中國雅虎郵箱、資訊和社區等服務就已經宣告停止服務。

這樣的結局并不讓人意外,正如曾棲身雅虎的周鴻祎所言,很多跨國互聯網公司初入中國,都面臨一個選擇市場還是選擇血統的問題,“當巨頭來到中國市場,往往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和慣常的手法來統治這個市場,不信任、不放權,通常最終都遭遇慘痛”。

雅虎,越混越差的互聯網鼻祖

楊致遠

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硅谷”的年輕人都對互聯網創造的新世界充滿希望。

1994年,一個叫楊致遠的華裔年輕人,堅信互聯網應該是開放且對所有人免費的,便和朋友戴維·費羅一同創辦了類似互聯網黃頁的門戶網站,并命名為“Yahoo!”。

在成立不到兩年后,雅虎就已經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業務上也不斷開疆擴土。憑借郵箱、Flickr照片平臺、雅虎新聞、雅虎內容分類搜索四大板塊,雅虎在21世紀之初便以1300億美元的市值、1.2億用戶創造了互聯網企業的神話。

而那時的中國大多數人還沒接觸到互聯網,市場潛力有目共睹。1998年,雅虎開始試水中國市場。

但雅虎正式成立中國分部是在一年后了,在這一年間,新浪、網易、搜狐等門戶網站在國內聲名漸隆。當時這些門戶網站早期搭建還都是仿照雅虎而來,但內容模式大多選擇“填鴨式”的打法,復制粘貼大面積曝光各路新聞,而不是雅虎依賴人工編輯的傳統。

落后一時不可怕,選錯了路才致命。正是內容供給方式的選擇將雅虎緩慢推進了死胡同。

要知道“信息”才是雅虎讓人眼前一亮的根本,也是用戶的真正需求,但在互聯網全面智能化、科技化的大浪潮下,雅虎卻并沒有選擇改進搜索引擎的算法,去提升智能搜索的能力,而是把所有的精力一股腦扔進了“人工內容”的汪洋大海。

這一重大失誤也傳導至中國市場。成立中國分部后,雅虎中國從新聞頻道、郵箱到聊天室等等功能,幾乎都是美國雅虎的搬運,內容抓取依賴人工不說,連新聞內容都是英文版的直接翻譯,自然不如搜狐等本土網站有吸引力。

2000年,看著國內三大門戶網站相繼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沒有激起水花的雅虎中國開始調整策略,試圖依靠中國本土團隊實現內部“漢化”,從而打開中國市場。

但海外總部的控制欲再次成為雅虎中國的攔路虎。

2003年,雅虎中國以1.2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周鴻祎的3721,并入雅虎中國,周鴻祎也帶著3721的200人管理團隊,順利坐上了雅虎中國掌門人的位置。

從現在回看,周鴻祎治下的雅虎中國可以說是雅虎在中國市場的巔峰時期,不僅帶領雅虎中國扭虧為盈,還實現了1000萬美元的利潤。

“改造公司文化,讓雅虎中國能夠適應中國市場上的短兵相接和白刃相見”,是周鴻祎剛剛在雅虎中國上任時的愿景。而任用中國職業經理人團隊、執行全球統一的戰略和商業模式,則是當時雅虎對于雅虎中國的態度,這意味著雅虎無法真正放權給中國市場的本土管理者。

于是,雅虎總部對雅虎中國下達了不合實際的KPI:不僅要求雅虎中國的搜索業務在2005年超過百度成為市場第一,并且在財務方面也不再向中國地區業務提供任何資金支持。

2005年,周鴻祎無奈離去,雅虎中國也慢慢淪為“傷仲永”的典型。

雅虎中國難出成績,讓需要對股東負責的雅虎很著急。同年8月,雅虎以整個雅虎中國加10億美元獲得了阿里巴巴40%的普通股和35%的投票權,自此雅虎中國核心業務不斷被分拆至阿里的體系內,徹底淪為“工具人”,最終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

難以本土化的谷歌

李開復在谷歌

2005年7月19日,Google宣布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李開復擔任Google中國區總裁。

其實李開復一直很看好Google這家公司,早在2002年初,他曾建議比爾·蓋茨買下Google,但是蓋茨覺得10億美元的價格買一個沒有營收的公司太貴了。后來大家也都知道,Google成了微軟的痛。

次年4月Google全球CEO施密特在北京宣布Google的中文名字為“谷歌”,Google正式進入中國。為了應對這一變化,谷歌創始人之一的謝爾蓋·布林甚至從亞馬遜上買了一堆關于中國的書培訓自己。

但是谷歌在中國的運營僅持續了5年,便發生變故。

2009年9月4日,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宣布離職。他本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再見,谷歌》的離別感言。

次年3月,谷歌高級副總裁大衛·德拉蒙德公開發表聲明,宣布不愿接受中國監管規則繼而關閉在中國內地市場搜索服務,并將搜索服務由中國內地轉至中國香港。

在谷歌進入中國的2006年,曾盛極一時、占有中國38%搜索引擎營收市場的雅虎中國已經進入衰退期,市場逐漸從雅虎、百度、谷歌三強分立的市場過渡到百度、谷歌兩極相爭的局面。

但這一局面遠非均衡。在雅虎中國全盛時,百度、Google的市占率均在30%左右,但此后百度一路上揚,2007年達到59%。

PayPal如今在中國市場毫無存在感

現在,隨便拉一個人問他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是什么,得票最高的一定是淘寶。的確,無論是短視頻異軍突起,還是下沉市場被奇襲,淘寶仍然是電商平臺巨人般的存在,但如果把時間往回推十多年,我們就會看到這個巨人其實也有過憋屈的童年。

2003年,美國在線交易平臺eBay曾以收購易趣(中國最早的電子交易平臺)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一度以72.4%的市場份額稱霸國內C2C市場;而當時剛成立一個月的淘寶,還是一窮二白,到了2004年,C2C市場份額也只占了7.8%。

但是隨著淘寶的逐步發展,eBay易趣的市場份額開始一蹶不振。

回望當時,盡管從份額上看,eBay占盡了優勢,但在關鍵時刻,它卻頻頻出現了決策失誤。先是試行收費,后是拒絕把電子支付系統移植到中國。在這種背景下,商家和消費者開始轉而投向淘寶。盡管eBay后來也發現了問題,轉而尋求補救,但無奈大勢已去,回天無力。

到2005年底,eBay的市場份額已經降至了36.4%,而阿里的市場份額則上升到了58.6%。兩家公司好比坐標圖上的兩條線,橫軸為市場占有率,縱軸為時間線,一條上揚線,一條下降線,雙方在2005年時間點交匯,此后淘寶繼續一路高歌猛進,直到占有全國市場份額的80%以上。而eBay一路下滑到個位數,最終選擇把易趣轉手出讓,退出中國C2C市場。

事實上,風起于浮萍之末,eBay敗走麥城并不僅僅是某個重大決策失誤的結果,而是在一次次忽視中早已注定的結局。

在eBay收購易趣之后,管理方面就已在內部被指責為最大敗筆。

在與淘寶競爭的關鍵時刻,eBay決定用職業經理人來領導eBay,讓易趣創始人邵亦波靠邊站。

此后,eBay易趣的員工們一直徘徊在“兩個eBay”之間:一個是美國的,一個是中國的。

曾有內部員工以匿名郵件的方式爆料,邵亦波退出后,eBay易趣更換的多位領導者中包括德國人、美國人、中國臺灣人以及中國香港人,就是沒有一位來自中國內地。

“就算邵亦波在的時候,eBay在中國的重大決策,都需要在美國的邵亦波、在韓國的亞洲區副總裁Jay Lee,和在上海的鄭錫貴團隊通過討論后做出。組織效率十分低下,一個三級頁面的改動,都需要美國總部同意?!本拖衿炊喽郈EO黃崢曾在谷歌中國時,還要為了獲得對中文搜索結果頁字體和顏色修改的授權,專程飛回硅谷。

這樣的行動遲緩在客戶端則是非常致命的。

比如,eBay試圖運用與美國相似的布局和特征來打造它在中國的拍賣門戶網站,但中國消費者認為它的網站太過空洞;缺乏客戶服務電話號碼也讓中國消費者覺得非常麻煩;更重要的是,在買賣、支付環境缺乏信用安全保障。

中國用戶在eBay上,只能查看賣家獲得的評論信息,這一點和美國版網站的設置相同。

但問題在于,中國用戶更希望能與賣家直接溝通、討價還價,進一步了解商品信息,尋求一種與實體購物類似的消費體驗。易趣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中國本土企業阿里巴巴卻深諳其道,在淘寶平臺上添加了買賣雙方的聊天功能,還注重發展支付寶的代收貨款服務。

總之,沒能在中國實現100%本土化的eBay在用戶體驗上不盡如人意,在市場營銷上也打不過更善于運作本土市場熱點和輿論工具的淘寶,最后不得不斷腕易趣,eBay易趣將部分股權賣給李嘉誠旗下的TOM,轉型至跨境B2C業務。但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賽道,eBay再也沒有回到過市場的中心。

猜你喜歡
門戶網站雅虎淘寶
新年促銷上淘寶搜輕兵器企業店
上淘寶咯
雅虎對Tumblr再度進行資產減記65%
YouTube
淘寶試衣間
六條忠告
中國省級教育門戶網站排行榜等
淘寶俱樂部
中國省級教育門戶網站排行榜等
中國省級教育門戶網站排行榜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