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教育學校音樂教學方法研究

2021-11-26 16:14馬夢晗
頌雅風·藝術月刊 2021年4期
關鍵詞:音樂課程工作

◎馬夢晗

特殊教育學校的音樂課程經過新課程的改革,使國家對學生的音樂教學標準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特殊教育學校的音樂課程教學,對于學生的音樂審美、樹立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音樂中的一些節奏、旋律,能夠讓學生通過聽力,或者閱讀歌詞等方式,使不同學生可以獲得較好的音樂藝術熏陶。音樂課程設置的目的與意義,在于豐富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園環境建設與課程體系的多樣性,以此滿足學生群體對音樂鑒賞、音樂課程學習的內在心理需求。與其他文化課程設立的目的不同,特殊教育學校的音樂教學工作,還側重調節學生自身存在的生理缺陷,通過多種音樂學習方式,如音樂鑒賞學習與簡單舞蹈的學習,使學生在音樂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體會音樂藝術所具有的美感,從而獲取心靈上的慰藉,并逐步樹立其學習的自信心等。

一、音樂教學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現代特殊教育理論的研究工作中,音樂課程的內容既包含學生的情感、思維、精神以及藝術審美等方面的教育,也鼓勵學生在當前音樂課程學習中樹立起積極的學習態度??煽偨Y為內在素質教育、音樂課程基礎理論教育以及部分實踐能力的培養等。面對多項特質的特殊音樂教育工作,需要在理論內容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案進行滲透,使學生能夠從理論內容的學習中,獲得較好的藝術賞析能力與人文精神的建立,由此獲得較好的素養提升。

從教學模式的角度上看,特殊學校的音樂課程學習對于學生的素養要求,還較為注重學生心理層面、思維層面上的教育,綜合性較強,涉及的能力素養內容較多。音樂課程在培養學生內在素養、學習觀念與音樂審美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針對特殊教育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引導,使學生的學習觀念與心態等方面可以在音樂課程的理論學習中樹立正確導向。

二、特殊教育學校音樂教學存在的不足分析

在以往的特殊音樂教學工作實施過程中,其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教師示范,學生跟隨教師進行歌曲內容的學習。該過程對于學生的主動性調動效果較差、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沒有使學生通過相關實踐活動進行音樂唱法、表演技巧等方面的學習。從原因上看,較大一部分原因源自于教學觀念的影響,受到以往教學觀念的影響,音樂學科在特殊教育工作中被認定為副課,部分特殊學校在學生的教學工作安排與教學目標制定上較為模糊,同時,一部分教師沒有重視音樂課程教學所起到的內在素養教育作用,音樂課的教學工作主要采取鑒賞的形式進行,學生受到的有效指導較為有限。

課堂教學是目前特殊教育學校開展音樂教學工作的主要環節,通過該環節對不同學生群體進行基礎性音樂理論指導,以及歌唱技巧方面的教學。

教師需要引起重視的是,該環節較為依賴氛圍的營造,通過活躍、具有趣味性的氛圍引導,能夠更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幫助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部分教師在該環節的教學工作實施過程中,由于方法應用不當、缺乏學生興趣愛好了解以及忽視教學氛圍引導的重要性,使得課堂教學的工作展開較為死板、缺乏活躍的氛圍,學生對教學工作的配合性較差?!芭d趣”作為教育領域強調且重視的內在因素,通過該方面的培養,能夠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與相關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音樂教學需要學生之間形成一定默契或者向心力,同時在掌握一定唱法技巧上,才能較大程度上順利完成一場演出。整個過程需要學生較高的參與性與相互配合,部分教師在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通過灌輸“任務”“工作”等觀念,使學生認為音樂活動僅僅是一項需要完成的作業,從而難以引起學習與參與活動上的興趣和主動性。

三、相關教學思路與對策

從目前特殊教育音樂教學的現狀來看,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一點是音樂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在教授學生相關音樂知識時,他們往往把重點放在音樂理論知識上,讓自己占據主導地位,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音樂知識,而這種被動的學習模式會使學生對音樂學科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倦感,無法提高 他們的思維創新能力。第二點是,音樂教師過于尊重學生的思想。他們在音樂教學中經常播放一些流行歌曲,使學生無法獲得相關的音樂理論知識,而他們接觸到的音樂又非常有限,不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樂感,進而不能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因此,特殊教育的音樂教師需要打破以往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手段,在音樂課堂上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幫助學生豐富音樂理論知識。

(一)注重教學工作的距離控制

音樂教師在傳授音樂知識時,首先要幫助學生鞏固自己的音樂知識基礎,讓學生在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課后還要積極與學生溝通,了解每個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喜歡什么類型的音樂,然后錄音。在音樂課上,結合學生對音樂的反饋,為學生拓展更多的音樂知識,讓學生接觸豐富的音樂類型,感受每種音樂的差異,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感受不同音樂中要表達的情感。在進行音樂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中,通過拉近與學生距離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輕松的音樂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對學生的學習心理與學習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特殊教育學校進行音樂課程的教學方法選擇、課堂教學環境打造的過程中,需要重視距離感的拉近與學生學習心理的開導,使學生在當前的音樂課程學習上,能夠具備較好的心理狀態和參與積極性。音樂課程的開展本就是與學生進行積極互動的過程,在實際的教學引導過程中,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以適當的方式與其進行溝通、互動,鼓勵學生參與當前音樂課程的學習活動中。

(二)注重聽覺教學法的應用

教學方式在較大程度上決定了音樂課程教學的基本質量,從課程教學指導的方法上看,單一、刻板、缺乏靈活性與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引導學生深入課程理論的學習之中。靈活性作為特殊教育工作中始終強調的內容之一,對于學生的主動性與學習積極性具有較好的調動效果。音樂課程的綜合培養工作對于教師而言,需要在教學模式與方法運用等方面進行優化與創新,確保學生在進行課程理論內容的學習上,能夠跟隨教師的引導,逐步深入理論內容的學習與實踐中。當人體某方面的感覺缺失時,其在其他方面的感官知覺較為靈敏。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音樂教學工作而言,在面向視力具有缺陷的學生時,需要注重對其聽覺方面的感官訓練,使其在學習音樂課程理論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通過較好的聽覺引導辨識音樂理論內容中的藝術性。例如,音樂教師在向學生介紹打擊鼓時,可以先向學生示范,然后讓學生根據老師的示范內容模擬學習。同時,由于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不同,音樂教師有必要耐心地教授學生,幫助他們掌握音樂技能。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圍繞鋼琴教學這一環節,鼓勵一部分學生通過曲譜對比、聽音識別等方式,訓練自身對音樂元素的敏感性。另外,教師在正式開展音樂課程的教學工作之前,需要基于當前的教學需求與生源情況,對教學資料、課件展示方式等方面進行優化與創新,使該部分學生可以緊跟教師展示的音樂資料內容,進行聽覺方面的訓練,以此為后續音樂課程的展開奠定較好基礎。

(三)運用音樂觸覺教學法

音樂觸覺教學的形式,主要通過觸覺方面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加強音樂節奏性方面的理解。比如,在指導盲人學生彈琴的過程中,使其關注指關節、手臂與手腕鞥部位的動作特點與力度控制注意事項,使學生能夠在當前的觸覺訓練中逐漸加深對音樂演示力度與節奏性的理解。在不同節奏型的訓練指導上,如在緩慢進行的樂曲彈奏中,教師可適當強調學生高抬觸鍵的距離,使學生通過接觸面積與力度反饋等方面找到音樂強弱的表現技巧。

四、結語

綜上,音樂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還能夠讓學生在思維方面得到創新。音樂課程的教學能夠對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得到培養和提高,音樂中的一些節奏、旋律,能夠讓學生對其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并讓學生能夠在音樂中感受到其魅力。這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來說是十分有利的,而如何在音樂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需要音樂教師進行深入思考。

猜你喜歡
音樂課程工作
課程思政在專業基礎課程中的實施
《管理學原理》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不工作,爽飛了?
音樂
選工作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