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教學的問題與對策

2021-11-27 11:42雷建超蘭州文理學院藝術職業學院
藝術家 2021年8期
關鍵詞:揚琴二胡音樂

□雷建超 楊 易 蘭州文理學院藝術職業學院

揚琴自17 世紀傳入中國,經歷了300 余年的發展歷程,逐漸以伴奏形式應用于我國傳統民間藝術領域。到了20 世紀初期,我國揚琴伴奏技法逐漸成熟,開始被廣泛應用于廣東音樂、江南絲竹等民族樂器合奏中,由此揚琴進入了伴奏歷史的第一個發展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大力發展民族音樂,揚琴在專業教學、理論研究、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逐漸走上了規范化和科學化道路,成為眾多單旋律民族樂器中的首選伴奏樂器之一。

二胡起源于唐朝,雖然歷史久遠,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不被大眾重視,甚至被稱為“叫花子”樂器,可見,二胡的社會地位極其低下。直到劉天華專門改革二胡演奏技巧,二胡才重新被大眾認識,徹底擺脫了之前的困境。如今,單純的二胡演奏已經無法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其自身限制又決定了其必須與伴奏樂器進行配合。于是,揚琴理所當然地成為二胡的首選伴奏樂器,并被運用于高校教育領域。

一、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的作用

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教學的開展在高校音樂教學體系改革中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直以來,高校二胡教學與揚琴教學都是以專業性為主要教學方向,以應試化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的演奏技巧,極大限制了學生音樂創新能力的發展。揚琴有著同樣寬廣的音域,被大眾譽為“東方鋼琴”,用其為二胡即興伴奏,能夠增強音樂學科的綜合性,發揮揚琴與二胡的音域優勢,實現音樂藝術的高度融合。

(一)有利于二者樂理的高度契合

作為二胡首選的伴奏樂器,揚琴伴奏的價值主要在于其與二胡在樂理方面的高度契合。首先在音色互補上,從高校實際教學中可以發現,揚琴與二胡在樂器的自然音色和人工演奏音色上存在兼容性與互補性。二胡在音色上更為委婉柔和,并且接近人聲,但缺少明亮度,音域較窄;而揚琴在音色上明亮干脆,卻存在音的連續性不強的問題,二者相互配合能夠實現音色互補,從而共同將作品演繹得更加完整。其次在律制融合上,揚琴在音階順序中一直遵循的是“橫五縱二”的規律,能夠彌補二胡在音階中的單一性不足,使演奏作品旋律更為流暢、優美。

(二)有利于豐富作品藝術表達

音樂表演是連接創作者和欣賞者音樂審美的橋梁,優秀的伴奏作品不僅能滿足欣賞者對伴奏藝術的情感期待,還能給予其更寬廣的想象空間。這就需要創作者運用各種音樂表現手法使作品更具藝術性和生命力,并將情緒內涵、感情基調等內容通過音樂表現的形式充分展現出來,豐富作品的藝術表達形式。在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加深學生對作品藝術情感的理解,引導學生通過這種思想感情上的感知進行音樂呈現,準確把握作品的主要基調,從而實現教學目標[1]。

(三)有利于傳統和民族融合發展

二胡演奏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創作手法、創作方式上都體現了中華民族音樂的獨特審美。因此,作為二胡即興伴奏樂器的揚琴,在藝術表現上能夠輔助二胡發揮音樂演奏的優勢,客觀、全面地將音樂語言表達出來。在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教學中,教師要在保留二胡作品的傳統性和民族性文化特色基礎上,發揮揚琴的伴奏演奏功能,將中國文化思想、精神、情感注入伴奏作品教學中,以實現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融合發展。

二、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教學中的問題

當前階段,我國文化建設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尤其是音樂文化,已經成為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部分高校設置了揚琴、二胡等傳統音樂相關課程,這說明高校音樂文化教學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然而,揚琴為二胡伴奏的實際教學中出現了對其重視程度不高、教學浮于表面等問題,這些問題使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的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高,更使其難以融入高校音樂文化教學中,無法產生音樂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效果。對此,教師要深入分析其中原因,找到問題根源。

(一)伴奏教學存在形式化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在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教學中,高校教師過于注重音樂教學形式,忽略了音樂情感的表達,致使整個伴奏教學存在形式化現象。比如,在二胡獨奏《藍花花敘事曲》教學中,在樂曲的引子部分,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揚琴中的琶音襯托幾段引子,以增強樂曲的表現力。但在實際即興演奏中,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往往采取捷徑,先教授給學生揚琴伴奏技巧,然后再讓學生伴奏二胡,如此使教學主次顛倒,教學效果浮于表面。而且,教師在揚琴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控制音色技巧,使學生在演奏練習中壓制了二胡音域的擴展,演奏時出現二胡的顫音音階不準、揚琴伴奏過于明顯的現象,不利于伴奏者與主奏者的配合。

(二)重技輕藝現象明顯

在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技術指導,忽視了情感內涵的融入,使學生的演奏只有其形而缺少其神。比如,在二胡慢板《秦腔主題隨想曲》教學中,學生要借助揚琴聲部將三個連續的琶音演奏出來,從低音到高音分解演奏琶音,以渲染作品的凄涼意境。然而,教師只注重糾正學生的協和音程與和弦音型,并未注重向學生講解中低雙琶音的感情基調,使學生在演奏時無法理解琶音的演奏風格,進而演奏出的作品干澀無力,無法引起聽眾共鳴。

(三)伴奏文化審美缺失

當前,受外來音樂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學生逐漸弱化了對二胡和揚琴的學習興趣,反而對西方音樂類型和音樂教學體系十分感興趣,這說明我國當前音樂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傳統文化興趣的培養。部分高校教師在揚琴為二胡伴奏教學中并未注重對學生文化審美意識的培養,只是單純地進行與其他課程相同的應試化教學,或者完全照搬西方音樂教育模式,忽略了培養學生對伴奏作品的審美分析能力,使學生在演奏中無法感受到作品營造的意境和內在的生命力,不利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

三、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教學的對策

揚琴一直以來被譽為民族樂團中的“團寵”,其以寬廣的音域及獨特的音色占據了民族樂團的重要地位。如今,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是音樂教學中的一種創新形式,也是當前音樂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作為音樂文化傳承和音樂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肩負著音樂創新改革的重任,應大力支持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教學的開展。對此,高??蓮乃枷胫匾?、形式創新、教學內涵培養等層面出發,依托學校音樂教育資源和音樂文化基礎,積極探索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徑。

(一)注重教學內涵與情感

當前,針對教學形式化問題,教師要注重教學內涵與情感的融入,引導學生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教學《病中吟》時,教師先要為學生講述該音樂作品的文化背景、故事脈絡和情感因素,讓學生結合二胡旋律深刻理解與體會主人公貧困失業、內心苦悶、理想抱負等內容,然后再為學生講解作品高潮部分的雙音旋律法演奏技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作品情感基調,使其從情感上理解伴奏技法。在課堂上,教師還應注重引導學生對比、分析不同類型的揚琴伴奏二胡形式,如單旋律、雙音旋律和琶音旋律之間的共同點及各自的演奏特色,加深學生對技法內涵的理解。

(二)創新專業性伴奏創作教學形式

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揚琴為二胡伴奏的專業性創作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比如,教師可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為學生播放網上相關演奏技巧教學視頻及演奏視頻,與學生共同觀看、學習藝術表現技巧和感染技巧,解決學生在揚琴為二胡伴奏練習中藝術感缺乏的問題。同時,教師可依托民族音樂文化元素,定期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參與戲劇團、民族樂團的排練和演出,以專業化團隊實踐活動帶動學生藝術技能的提升。

(三)提升學生音樂文化素養

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教學應注重提升學生音樂文化素養。一方面,高??蔂I造濃厚的校園音樂文化氛圍,如在校內定期安排揚琴為二胡伴奏表演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表演;還可不定期開展音樂文化周活動,圍繞揚琴為二胡伴奏主題開展各項比賽、才藝展示活動等,提高學生對此項音樂文化的重視程度。除此以外,高校還可在圖書館、音樂教室、走廊等地張貼揚琴為二胡伴奏的經典作品圖片、海報等,在校內音樂專業官網或公眾號中及時推送經典作品視頻等,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而使學生加深對音樂文化的理解。

結語

當前,我國學界已就揚琴為二胡即興伴奏的藝術形態、藝術效果、融合方式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也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為我國高校開展此項教學活動提供了思想理論指導和借鑒。因此,今后我國高校音樂專業課程可將揚琴為二胡伴奏作為必修課程之一,以此弘揚和傳承傳統型音樂文化,創新音樂表現方式,進一步為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助力。

猜你喜歡
揚琴二胡音樂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詩韻二胡,國樂傳承
淺析中國揚琴樂器改革歷程
一把二胡
淺談中國平均律揚琴
音樂
20世紀以來中國揚琴音位排列的變革(下)
20世紀以來中國揚琴音位排列的變革(中)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