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煒文學作品在日本的譯介與研究*

2021-11-27 16:54李光貞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張煒文學小說

李光貞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50358,濟南)

從1973年張煒發表第一部小說至今,已經有四十六年。這期間張煒文學不斷發展壯大,為讀者奉獻出《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一系列優秀作品,作家本人也獲得包括矛盾文學獎在內的諸多獎項。目前,張煒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英、法、日等20多國文字出版,是一位具有很高國際影響力的作家。1996年,張煒小說《挖掘》被日本放送協會(NHK)選定為中文講座教材,這是張煒最早被譯介到日本的作品。到目前為止,日本共出版張煒的七部短篇小說、一部中篇小說、一部長篇小說。日本漢學家不僅翻譯出版張煒的文學作品,也發表論文對張煒的文學展開研究。日本的張煒文學譯介呈現何種特點?他者眼中的張煒文學作品有何意義?縱觀國內學界,對張煒作品在日本的傳播還尚未有系統的梳理和研究。鑒于此,本文在搜集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對張煒作品在日本的譯介和研究進行客觀梳理和科學分析,力求廓清張煒作品在日本傳播的歷史及現狀,為我國的張煒研究者提供一個具有比較文學意義的“他者”視角,以期促進國內外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界以及翻譯界的交流對話。

1 張煒作品在日本的譯介

傳播學理論告訴我們,文學作品的外譯具有“間接性、延遲性、零散性、累積性”[1]之特點,因此對張煒作品在日本的傳播展開研究,就有必要對其傳入日本的歷史追蹤溯源。

1.1 張煒中短篇小說的日本譯介

張煒作品最早被譯介到日本是1996年,當時他的短篇小說《挖掘》被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中文講座節目“NHK廣播中國語講座(應用篇)”選定為中文教材,主講者由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小林二男擔任。[2]該講座將《挖掘》分為3部分、26節課進行講授:第一部分的時間是10月4日至10月26日、第二部分的時間是11月1日到30日、第三部分從12月6日開始至28日結束,每部分后附有日文譯文,翻譯者與講座者為同一人——小林二男。后來該教材由日本放送出版協會出版,其日文名字同中文名“挖掘”。因為日本NHK電視臺相當于我國中央電視臺(CCTV),影響力很大,加之是講座節目,受眾面較廣。故,張煒一進入日本,就站在一個很高的起點上。

1997年4月,杉本達夫在《季刊·中國當代小說》第39期上,發表他翻譯的張煒小說《致不孝之子》[3],這是日本翻譯的第二部張煒作品,譯本底本采用張煒發表在《長江文藝》1996年第4期上的作品。日本譯者在翻譯的作品出版時,一般都會寫一個言簡意賅的推介語,寫推介語的目的是為了讓日本讀者閱讀時能迅速進入小說世界,以幫助讀者理解小說原作精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譯者所寫推介語一方面可以介紹作品內容給讀者,另一方面也能從中讀出譯者本人對原作的理解,由此也能了解作為第一讀者的日本譯者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看法。該作品的日譯本推介語這樣寫道:“獻身革命的父輩留給兒子的話?!雹赱4]《季刊·中國當代小說》雜志,是由日本東京都立大學出身的八位有志于介紹翻譯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到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者于1987年創辦,后來成為日本介紹中國當代文學的主要陣地之一,該雜志成員漢語好,熟悉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背景,杉本達夫后來還在北京大學做過客座教授,所以他們寫的推介語頗能抓住小說的主題思想。除《致不孝之子》外,杉本達夫還翻譯了張煒的另外一篇小說《一潭清水》,也發表在《季刊·中國當代小說》雜志上,時間是1999年10月出版的該雜志的第49期[5]?!兑惶肚逅纷g本底本使用的是張煒發表在《人民文學》1984年第7期上的《一潭清水》,該翻譯作品的日語推介語這樣寫道:“這是發生在西瓜田里看瓜人與孤兒少年交情的故事?!盵6]該期雜志在編輯后記中這樣寫道:“張煒的《一潭清水》發表于八四年。該小說與張煒八二年發表的《聲音》一起,成為張煒文學出發點的好作品。時代背景為農村的經濟改革。今天讀來,仍然令人感到親切,是一部很好的短篇小說?!盵7]此處的日文直接用了“……很好的短篇小說”一詞,可見該作品得到日本研究者的高度評價。2000年11月,由日本螺旋社出版的《螺旋》雜志第5期上,刊登了譯者名為入交水翻譯的張煒小說《懷念黑潭中的黑魚》[8];2001年7月,該雜志第6期上,再次刊登入交水翻譯的《美妙雨夜》。[9]此后,入交水開始翻譯張煒的中篇小說《古船》。

《古船》是張煒的一篇力作,被稱為中國當代“最有氣勢、最有深度的文學杰作之一”,2018年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曾經入選《亞洲周刊》“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被法國教育部和巴黎科學中心確定為全法高等考試教材及必讀書目。該作品中描寫了膠東蘆青河畔洼貍鎮上幾個家庭四十多年來的榮辱沉浮、悲歡離合,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事實上大家都知道,越是反映波瀾壯闊社會歷史畫卷的文學作品,翻譯成外文時難度越高,因為需要譯者本人對作品背景的深刻理解和有效把握。入交水在2003年3月至2004年11月開始,在《螺旋》雜志第7期至第11期上,連續發表了她翻譯的《古船》[10],長達五期刊登完畢。從譯文本身來看,語言流暢、表達清晰,細節處理細膩,翻譯得比較成功。據張煒本人介紹,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多次與其郵件聯系,請教一些難懂的地方方言、歷史典故,這都為翻譯成功地傳遞原作精神打下了基礎。2006年10月,入交水改名田井水后,繼續翻譯張煒的作品,她翻譯的《冬景》刊登在《火鍋子》雜志第68期上,由翠書房出版。[11]譯文繼續沿襲著文本處理細膩、較好傳遞原作精神的特點,為張煒文學作品在日本的傳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2009年,慶應義塾大學教授關根謙加入張煒文學作品的翻譯隊伍,他翻譯的《遠河遠山》發表在《三田文學》雜志第3期上[12],但遺憾的是,該翻譯只翻譯了作品的下半部分,沒有上半部分的翻譯。③以上八部作品,除《古船》為中篇小說外,其余均為張煒的短篇小說。

1.2 張煒長篇小說的譯介

2007年,《九月寓言》由坂井洋史翻譯成日文由彩流社出版,這是張煒被翻譯成日文的唯一的長篇小說。[13]現為一橋大學教授的坂井洋史,本科出身于東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專業,漢語表達能力強,其研究領域為20世紀中國文學史研究,發表多篇研究張煒文學作品以及中國當代文學的學術文章,多次來我國進行學術交流,是一位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頗有造詣的研究者和翻譯者,在“日本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同代研究者中,聲望和地位也極高”。[14]眾所周知,張煒出生在山東煙臺龍口市,大學畢業于現在的魯東大學、當時的煙臺師范學院,從其成長經歷來看,青少年時代未離開過家鄉。龍口是靠近海邊的一個美麗小城鎮,民風淳樸,無論是生活習俗還是方言土語,地域色彩濃,而故鄉既是張煒文學創作中描寫的對象也是重要的素材,“張煒是最早找到‘民間’的世界作家之一,他的民間就是元氣充沛的大地上自然萬物競相自由的生命世界”。[15]一方面,這種“民間”的“生命世界”表現在語言上會非?;顫?,“造成張煒小說作品閱讀的奇特審美體驗”[16],但卻會給翻譯成外文增加難度;另一方面在文學性上,張煒的文學創作始終保持著一種嚴肅和端莊,蘊含著很多哲理,“作品里面始終存在有詩性品質”[17],然而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時則會產生很大阻力,或者說會造成“翻譯損失”。坂井洋史在翻譯中精益求精,遣詞造句十分注重對原作精神的傳遞,翻譯過程中多次與張煒交流。據坂井洋史在一次研討會上介紹,他對于如何處理該作品中的方言翻譯問題曾經十分困惑,在與張煒的交流過程中,張煒建議他用方言翻譯方言。后來,坂井洋史采納了張煒的建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④

由以上日本翻譯者翻譯的張煒小說來看,譯者多是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領域頗有造詣的研究者,他們的翻譯無論是在語言處理還是文學思想表達上,都比較尊重原著,翻譯也較為準確,同時在考慮讀者利益方面也比較充分。例如杉本達夫在翻譯《致不孝之子》時,對一些日本讀者不熟悉的時代背景采取加注的翻譯策略,如“原住地送還”,這是一個相當有時代背景的詞,即便是當今中國的青年人也不一定完全懂得其中之意,譯者在該詞下面加了這樣的注釋:“原住地送還:非釋放,被送回鄉下自己家,置于嚴厲的看管之下?!逼渌€有“異類”“掃雪”等歷史名詞采取加注的翻譯策略來處理,方便讀者理解。而坂井洋史為了翻譯好作品,在翻譯期間還特地到龍口體驗生活,與作者頻繁交流。據張煒本人回憶道:“坂井洋史翻譯《九月寓言》用了四五年時間,到龍口一帶去了解、感覺作品的氣氛,又花了半月時間和我探討一些疑問?!盵18]日本譯者的這些努力和和準備,使得譯本質量高。

中國很多當代作家的寫作都充滿地域特色,張煒更是在此后的創作例如《丑行或浪漫》等作品中,運用獨特的方言形式書寫,使得作品更加鮮活。翻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不僅要翻譯出這種地域特色,如何讓外國讀者讀懂這種地域特色,更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翻譯是一個跨文化的交際過程,翻譯效果、譯入國接受效果處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叭毡緦W者的思維優勢在于他們良好的微觀感受力”[19],他們在翻譯張煒文學作品時,與作者溝通交流,到當地體驗生活,特別是充分考慮讀者立場的做法,能夠在促進讀者理解原作精神方面產生積極作用,這點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任何一部作品傳播的最終目的無疑是讀者接受,“脫離了讀者接受的文學翻譯無異于一堆廢紙,沒有任何價值可言,因為只有在讀者的接受中文學翻譯才能實現文學交流和文化交流的目的”。[20]文學作品的廣為傳播,作品、翻譯和讀者三種力量缺一不可。

2 日本的張煒研究

日本學界不僅對張煒的文學作品進行譯介,也撰寫學術文章對張煒作品展開研究。

2.1 “一個斷然拒絕文學商品化的作家”

有趣的是,日本對張煒的研究要早于對其作品的翻譯,這點與莫言文學作品最初傳播到日本時有相似之處:1988年,莫言的《枯河》被翻譯成日文發表,1986年近藤直子就已經發表文章《透明的紅蘿卜》對莫言進行研究性介紹了。[21]

1996年9月,即《挖掘》被翻譯介紹到日本的前一個月,加藤三由紀在《季刊中國》雜志上發表《中國文學面面觀——張煒的〈一族〉解讀》⑤[22]文章,對張煒作品展開研究,這是日本首篇對張煒進行研究的學術論文。加藤三由紀在該文中指出:“張煒是一個斷然拒絕文學商品化的作家,在這點上他不太寬容;張煒是與張承志一起被稱為‘二張’的著名作家。在日本,因為未有改編成電影的作品,所以人們對他不太熟悉?!盵23]該文認為,《一族》中有三個“場”:一是現代:知的一族;二是過去:血的一族;三是印象的世界,并進一步指出:“……在《一族》中,被眼前兇惡的敵人追趕,發出歇斯底里的吼叫聲,另一方面,傾聽到各種各樣的歷史的聲音,讓我們看到充滿內省的知識分子身影?!盵24]在此值得指出的是,距今二十多年前張煒作品首次被介紹到日本時日本研究者對張煒文學的認識,與今天中國研究者對張煒文學的認識基本一致:“張煒小說風格堪稱一以貫之。這在經典作家,尤其是當代經典作家中極為罕見。這是一種對中文,尤其是中文文學語言的堅韌守護,也是對偉大文學傳統的堅定擁抱?!盵25]可見,張煒作品中的文學性得到中外研究者的一致肯定。1998年4月,在大修館書店出版的《月刊Shikara》雜志上,還刊登了杉本達夫寫的題目為《張煒》的介紹文章。[26]

2006年7月,田井水在佛教大學中國語言文化研究會會刊《中國語言文化研究》雜志上,發表《張煒的〈古船〉——一部具有象征形象之意之作》論文,對《古船》展開研究,該文認為:“《古船》是一部拋棄悲慘的過去勇往直前的一部作品”[27];“《古船》所具有的象征意義,……除去中國苦難的歷史外,還有鄭和船隊那樣的榮光歷史的兩面性”[28];而第二節中的地下河等則象征著“希望與生命力”。該文還結合具體文本對“古舊小屋”的象征意義進行分析,認為“古舊小屋”象征著證人,見證了小鎮的歷史。田井水指出:“(張煒)以現實主義為基調進行寫作,通過象征來表達思想,成功地創作出一部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作品?!盵29]

縱觀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界,他們對文學作品研究的最大特點是,“忌空泛,十分注重實證研究和文本細讀”[30],這點在日本研究者對張煒文學的研究時表現十分突出。1998年1月,渡邊茂彥在《北九州大學外國語學部紀要》上發表論文《老后的風景——讀張煒〈海邊的雪〉》,對張煒的小說《海邊的雪》⑥進行十分細致的文本研究。渡邊茂彥通過對作品中的人物對話等分析后認為,該小說“雖然寫了老人的特征或老人自己的自覺意識,然而,該小說要表達的并非是老年的悲哀,從整篇小說來看,該作品所要表達的是承認‘老了’的事實、但對年輕人并不服輸的具有強烈自負心的充滿精氣神的老人形象”[31];該文并提到張煒的另一篇小說《冬景》:“張煒《海邊的雪》發表四年后,仍然是以海邊老人為主人公的短篇小說《冬景》(《人民文學》1988年第10期)發表。在這部將父親思念兒子的心情悲切切地傳遞給讀者的作品中,兒媳婦對待老人似乎不那么愉快,老去的父親與成年兒子之間的關系似乎不那么和諧,……這與彭見明的《那山那人那狗》(《萌芽》1983年第5期)形成鮮明對比?!盵32]對于該小說的社會意義,渡邊茂彥認為中國即將走向老齡化社會,“預測到2024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2成左右”,而且,“人,無論是誰,都逃脫不掉老去的命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文壇“傷痕文學”、“新寫實小說”流行時,日本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者渡邊茂彥通過文本細讀,注意到了張煒的這篇“老人小說”[33]并給與高度評價,今天重新審視日本漢學家對早期張煒作品的解讀,仍然可以稱之為是十分清晰的認識。

2.2 坂井洋史的張煒研究

2003年1月,《丑行或浪漫》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坂井洋史就在《東方》雜志第283期發表《一部描寫寓言世界狀況的實驗小說——張煒著〈丑行或浪漫〉》文章,對《丑行或浪漫》進行評論。[34]他認為該小說最大的語言特點是使用三種語言——方言、普通話、文言;“該作品并非是對《九月寓言》的續作,而是將對關心的‘語言’置于中心位置,將近代中國所有的多種多樣的語言糅雜在一起展示給我們,是一個稱之為‘語言小說’的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實驗性小說。這里的‘多種多樣的話語’,首先最為引入矚目的就是方言的大量使用。在《九月寓言》中,作者雖然使用了他的故鄉——山東半島北部的登州方言,然而在使用時很有節制,并未給閱讀帶來障礙。在該小說中,作者繼續發揚上部小說方言的風格,且更多處使用登州方言,雖然敘述者一直注意保持使用規范的語言敘述,方言也只限于會話部分,整體表達渾然一體、十分自然,但在較長的段落中使用這種語言表達對異域讀者來說,解讀方面還是有了一定的難度”。[35]除以上對語言的難度進行評論外,坂本洋史還進一步分析道:“作為該小說語言的第二個特點,是在其中加了‘普通話’,……用這種‘官話’來比喻情感,使得作品的文學性表現更加充分,且由于普通話的使用,使得該作品語言在橫切紋型的語言表現中,更加豐富?!谶@個相當‘現代性’的文本中,其表現語言依存在‘近代語言’中,并不令人驚訝”。[36]坂井洋史認為該小說的第三個語言方面的描寫特點是“文言”,而且正是文本中頗為有趣的多語言風格的使用,從而讓該作品呈現出“是一部令人欣喜的愉快的作品”的特點。[37]在他看來:“將作為具有主體性內面表象的語言這一觀念‘近代化’相對化,以上所論述的‘近代文學’只要還存在,我們就會注意到作為作家的其精確的語言世界的豐富性?!盵38]坂井洋史在文中還對張煒的《古船》《九月寓言》小說給予評價,認為:“這兩部作品,在喜歡平鋪敘事中有余韻的張煒作品中,故事在復數世界中展開,釀造出一種厚重感,打破了以往作品的風格”[39],凝聚著“(中國)建國以來的縮略圖(歷史),我對作品中對登場人物那種苦悶的描寫很感興趣,在感動之余,花費近兩年時間將其(《九月寓言》)翻譯成日語出版”。[40]在這里他說他花費兩年時間將《九月寓言》翻譯成日文出版,與之前張煒所說的“花費四五年”在時間上有出入,其實這種說法也不矛盾,很大程度上張煒指的是準備時間,而坂井洋史指的是翻譯時間。同時,坂井洋史這篇文章的開首部分就這樣寫道:“閱讀該作品前,我曾經讀過《外省書》(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盵41]這些話語,透漏出張煒作品早已經進入坂井洋史的閱讀視野。除此之外,坂井洋史還與中國研究者就張煒的《丑行或浪漫》評論展開學術爭鳴,探討張煒文學作品的特點。

2003年,張新穎發表論文《在行將失傳的方言和它的世界——從這個角度看〈丑行或浪漫〉》[42],對該作品中的語言特點展開分析,認為《丑行或浪漫》中的語言是“用民間語言來表現民間,民間世界才通過它自己的語言真正獲得了主體性;民間語言也通過自由、獨立、完整的運用,而自己展現了自己,它就是一種語言,而不只是夾雜在規范和標準語言中的、零星的、可選擇地吸收的語言因素”。[43]該文進一步具體分析道:“張煒登州出生登州長大,登州方言是他的‘母語’,他讓這片土地的‘生活語言’上升為他自己的‘寫作語言’——更準確地說,是他自己的‘寫作語言’下降為這片土地的‘生活語言’——事情就是這么簡單?!瓘姆窖缘慕嵌葋砜础冻笮谢蚶寺?,注重的不是一些特別的字、詞、句,而是這樣一種語言渾成一體的自然表達所呈現出來的一個整體性的世界的精神”。[44]

三年后的2006年,坂井洋史在《當代作家評論》發表《致張新穎——談文學語言和現代文學的困境》[45],與張新穎就《丑行或浪漫》中所探討的問題展開討論。該文開頭就寫道:“現在, 張煒的長篇小說《丑行或浪漫》擺在我們面前。如何解讀這部文本,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之間似乎存在著一定的分歧, 而這個分歧恰恰是你我在現代文學、文學語言理解上的分歧?!冻笮谢蚶寺放c以往的張煒文本之間存在著根本性差異。這個差異, 就在于《丑行或浪漫》中很明顯地存在著作家自覺地射向‘語言’的目光。在這個文本中,作家竟然將‘語言’作為中心主題, 將近代以來中國社會中存在過而且今后也會持續下去的各種‘語言’宏觀地展示給讀者看。這種很有特色的文本, 我們索性叫它為‘語言小說’或許更妥當些?!盵46]坂井洋史的“他者”眼光看中國當代文學作家創作中的“方言/普通話”問題的角度,能夠提供另外一種看問題的視角,也能夠為國內張煒文學研究提供一面具有跨文化意義的比較之鏡。

3 其他的譯介與傳播

張煒在創作中十分注重思想性、文學性表達,其文學不僅有廣度,更有深度,他這種文學特性在日本評價頗高。

3.1 張煒在日本讀者心目中的文學地位

張煒在日本讀者心目中的文學地位如何?日本網站上流傳著的一張“中文作品推薦100部”推薦榜單,頗能說明問題?!爸形淖髌吠扑]100部”推薦榜單基本為20世紀以來的近現代文學作品,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的作家作品,甚至還有少量東南亞作家作品。在這個榜單上,魯迅的《吶喊》名列第一,有趣的是第十名為劉鶚的《老殘游記》,張煒的《古船》名列第七十一名,去除掉近代作家部分,《古船》的排名其實是十分靠前的。雖然張煒譯介到日本的作品數量不多,但通過這個榜單中《古船》的排名,表明張煒在日本讀者心目中的文學地位還是很高的。

2014年,在關西學院大學出版會出版的《中國現代文化14講》一書第六章“文學——同時代·超越‘政治與金錢’的倫理”中,將中國當代作家分成幾類來論述,張煒同格非、余華、蘇童為“故事的再建構”類別:

文學的“市場化”——汪暉、高行健、劉曉波、村上春樹;

身體的變容——衛慧、陳染、安妮寶貝;

靈魂的語言——史鐵生、閻連科、殘雪;

故事的再建構——格非、余華、蘇童、張煒;

越境的體裁——郭敬明、韓寒、田原。[47]

日本對我國當代作家的分類,頗為有趣,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除以上論文外,當時為神戶大學大學院國際文化研究科的中國留學生孫若圣,其博士論文《日本中國小說的翻譯與發展:中國的文化形象》(2016)中的章節,涉及到張煒文學作品,這也是為數不多的中國在日研究者對張煒文學作品在日本傳播的研究。

張煒作品也進入到日本的大學課堂。2017年度日本獨協大學語言文化學科的教學大綱發布,近藤光雄教授擔任的中國文學研究課程春季、秋季兩個學期的授課計劃⑦中,共選定十四位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進行講授,其中春學期共選定七位作家,分別為魯迅、郁達夫、丁玲、沈從文、趙樹理、張煒和莫言。在他們選定的七位中國作家名單來看,張煒的名字是同魯迅、郁達夫、沈從文等文學大家的名字排列在一起的,而當代文學選定的只有兩位作家:張煒和莫言。這點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張煒文學在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者心目中的文學地位。

3.3 日本的張煒研究走向多元化發展

慶應義塾大學教授關根謙為日本著名的文藝評論家、翻譯家,因為翻譯過《遠河遠山》對張煒作品比較熟悉。2017年,在其退休之際,《中國研究》雜志社負責人長崛佑造主持策劃了關根謙教授《退休紀念座談會:關根謙教授、其人其學問》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上的對談以“當代文學的翻譯與基準”為題刊登在《關根謙教授退休紀念號》上,其中在以下對話中關根謙談到了張煒作品的特點:“……哈爾濱有個叫李文方的作家寫的《哈爾濱的故事》,是一部很有意思的作品。這是位上了點年紀的作家,在小說風格上與李銳有些相似,是位對自己歷史的認識有印象派風格寫作、或者在某種意義上說有象征性的展開力量的人,張煒也是具有這種風格的作家?!盵48]

其他對張煒文學作品展開研討的還應該舉出日本的《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該會是一個頗負盛名的中國文學研究團體,他們關注中國當代文學最新動向,定期開展學術活動,在他們的例會上,多次就張煒的小說展開研討。例如,2002年3月16日第161次例會上,對張煒發表在1992年第3期《收獲》雜志上的《九月寓言》進行研討,論文發表者為布施直子,點評人為赤羽陽子、李曉梅;2005年6月18日第194次例會上,對發表在1986年第5期《當代》雜志上的《古船》進行研討,論文發表者為田井水,點評者為和田知久。

日本不僅翻譯張煒的作品出版,也及時引進張煒的中文原版作品,例如2013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張煒長篇小說年編》(全19冊)后,日本很快引進,在專門經營中國書籍的亞東書店上出售,定價高達26 448日元。該書在商品介紹一欄中用日語這樣介紹道:

張煒(1956— )出生于山東省,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1975年發表詩歌、1980年發表小說,至今仍然在震撼著文壇。其小說《古船》是世界華語小說百年百強,《九月寓言》是90年代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十位作家的十部作品,《聲音》《外省書》《能不憶蜀葵》《丑行或浪漫》等作品,也在國內外獲得優秀小說獎。本叢書收錄了這些長篇小說中的19篇。[49]

其他還有內山書店引進的《張煒研究資料長編:1956—2017》(全2冊)(山東教育出版社)、亞馬遜網上書店售賣的《刺猬歌》等。這些張煒相關中文原版資料的引進,為日本的中國文學愛好者、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眾所周知,“從文學歷史的發展來看,文學家們常借作品表現自己的理想和志趣”。[49]張煒的文學作品亦不例外。張煒在其文學創作中,秉承文學傳統精神,拒絕文學商品化,其文學保持著一以貫之的純粹的品質,這種文學特質也深深吸引著日本的張煒文學翻譯者、研究者以及閱讀者。傳播學原理告訴我們:“反饋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盵50]通過對張煒文學在日本的翻譯與研究歷史狀況的梳理與分析來看,其文學在日本的傳播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張煒文學作品進入日本早、評價高;二是翻譯隊伍、研究者方面,日本人研究者、翻譯者多,在日中國人翻譯者、研究者少;三是張煒文學作品的翻譯者大多是比較成熟的學者。張煒文學在日本譯介的特點再次證明,文學性是衡量一個作家作品影響力的重要標準。

注釋:

① 小林二男(1947— ),現為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研究領域:漢語、中國現代文學、翻譯,主要在丁玲文學研究方面成績卓著。

② 筆者譯。本稿中的日文部分除特別注明外均為筆者譯,不再一一注明。

③ 據悉關根謙教授正在翻譯該作品的下半部分。

④ 參見:坂井洋史在“上海交通大學張煒作品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中國文學國際傳播上海交大論壇(2019年)”上的發言。

⑤ 該文研究的對象底本為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發表此篇論文時,加藤三由紀任和光大學副教授。加藤三由紀(MIYUKI KATO,1959— ):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鄉村文學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刻哀悼之念――于右任與鄉里》《退出啟蒙崗位的知識者――農民報與孫伏園》《戰場上的創作――陳輝詩歌在日本喚起的創傷記憶》《中國鄉村文學的當代意義》《文學·下鄉·尋根》等,加藤三由紀同時將多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翻譯成日文出版:《小二黑結婚》(趙樹理)、《李有才板話》(趙樹理)、《爸爸爸》(韓少功)等?,F為日本和光大學表現學部教授、和光大學副校長,日本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⑥ 該文的評論作品對象發表于《人民文學》1984年第1期。

⑦ 引自該校公開課程表:2013年度以降中國特殊研究(中國文學研究);2012年度以前中國特殊研究Ⅳ(中國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張煒文學小說
福建2次不同類型強對流天氣對比分析
Fast-sweeping Langmuir probes:what happens to the I-V trace when sweeping frequency is higher than the ion plasma frequency?
我們需要文學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張煒社會兼職
主持人的話
我與文學三十年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