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職生“三下鄉”社會實踐育人模式探索

2021-11-27 02:02楊家喜
教育周報·教育論壇 2021年12期
關鍵詞:三下鄉模式探索實踐育人

摘要:結合學生思想發展特點和高職院校學制特點,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針對不同學生群體有選擇、有重點、有計劃的組織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即對大一學生,以“社會認識實踐”為主;對大二和大三學生,以“專業服務實踐”為主。鼓勵學生進行科技創新,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社會問題,爭取產生社會效益。鼓勵學生參與與專業發展方向相關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并為就業打基礎,使“三下鄉”社會實踐不僅讓學生受教育,做貢獻,還能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學生未來就業,使學生通過“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擇業觀。

關鍵詞:三全育人 三下鄉 實踐育人 模式探索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中指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倍鐣嵺`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有效載體,是推動學生成長成才與聯系服務農民群眾相結合的有力抓手,對于推動立德樹人,引領大學生走進基層、了解基層、服務農村,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其次,引導大學生們先走下去、再干起來,珍惜韶華、腳踏實地,正確認識青年人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通過深入農村、深入基層,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同時在廣闊天地施展才華,增長本領,實現自身價值。再次,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將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帶到農村、社區和企業,解決基層實際問題的同時,自覺接受國情、社情、民情教育,堅定理想信念、塑造高尚人格、增強“四個自信”,培養家國情懷,爭做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此,在實踐中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積極開展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高職院?!叭锣l”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

1、“三下鄉”社會實踐形式大于內容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是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專門教育。社會實踐為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搭建了橋梁,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很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里面關于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內容,指出了“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社會實踐、實習實訓、頂崗實習、社會調查、軍事訓練等,社會實踐主耍在暑期進行?!钡⑽磳ι鐣嵺`內容有具體的描述。其次,學校對于社會實踐的政策支持較少,如很多“三下鄉”社會實踐不能等同于教師下企業鍛煉,教師積極性不高,從而,教師指導“三下鄉”力度不夠,形式大于內容。再次,社會實踐反思表面化,形式單一。最后,社會實踐主要由學校學生工作處或團委負責,教務部門參與少,如教務處未對社會實踐如何配合教學教學劃,讓其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一種方式,從而致社會實踐的內容與學生的專業發展相離甚遠。

2、“三下鄉”社會實踐針對性和專業性不強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以自身的實際行動來對實踐單位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自身從中長才干。這種社會實踐為多臨時的、階段性的,大學生對所要進行的社會實踐具有一定盲目性。所以社會實踐項目的選題立意顯得很重要,筆者發現很多“三下鄉”社會實踐沒有做好調查研究,不了解高職學制特點,導致針對性和專業性不強,不能充分發揮大學生應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能力。

3、“三下鄉”社會實踐機制建設不健全

首先,社會社踐“政出多門”,沒有一個校級領導協調機構,各部門也都僅僅是參與社會實踐中,但未從自身出發、引導學生的社會實踐,并不能有效的齊抓共管、分工協作。其次,在大學生社會實踐制度建設、基地建設、師資培訓、過程管理、經費保障等方面投入不夠。最后,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對社會實踐的扶持力度不夠,社會和單位主動配合社會實踐積極性不高。

二、構建“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職生“三下鄉”社會實踐育人模式

結合現狀、學生思想發展特點和高職院校學制特點,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提出針對不同學生群體有選擇、有重點的組織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從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1、對大一學生,以“社會認識實踐”為主題,其目的是“走進農村、接觸實踐、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志愿服務、體驗社會、豐富閱歷、鍛煉能力”,形式主要為社會調查、義務宣講、扶貧支教、文化下鄉、志愿服務等形式。

(1)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宣傳新思想。深入農村,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及時、準確、深入地把新思想傳遞到基層,努力促進農村群眾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組織“紅色宣講團”等隊伍赴農村宣講道德模范故事和鄉風鄉俗,幫助村民制定村規,設置“善行義舉榜”,制作文化墻等,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

(2)開展節日活動,滲透核心價值觀。農村注重傳統節日的儀式,傳統儀式具有增強村民凝集力,加強文化認同的作用,在優秀的傳統節日中蘊含的愛國愛鄉、扶貧濟困、誠信友善的精神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互相融合,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中國傳統節日活動,為基層群眾拍全家福、征集微心愿、建設笑臉墻等公益服務中,切實增強與基層群眾之間的感情,營造歡樂喜慶、文明祥和、溫馨和諧的節日氛圍。

(3)開展家風家訓調研,傳承核心價值觀。農村的家風家訓則是根植于歷史文脈和地域風情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家風家訓中融入價值觀念、風俗習慣、道德禮儀等與核心價值觀息息相關的內容,“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挖掘農村的家風家訓更有利于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把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開到田間地頭。

(4)開展紅色體驗,培養愛國情懷。愛國是大學生個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假如學生沒有愛國的情懷和信念,其他的核心價值培育都是空中樓閣,愛國對于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道德教化、榜樣激勵、價值認同的作用。訪問革命老戰士及家屬、聽紅色故事、制作紅色視頻宣傳等系列活動,讓大學生在參觀、訪問、視聽中感受革命精神。

2、對大二和大三學生,以“專業服務實踐”為主題,其目的是“結合專業、學以致用、服務農村、培養職業精神、提高素質”,形式包括科技扶貧、就業見習、專業實習等。鼓勵學生進行科技(技術)創新,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社會問題,爭取產生社會效益。結合專業特點,開展“理論育農、科技支農、文化樂農、愛心助農、生態興農”活動,如利用農學、旅游學、設計學、財經類等專業優勢,在現代農業、創意農業、觀光農業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撐,為農產品開發、農產品包裝設計和電子商務等;利用建筑學、室內設計、園林規劃等專業優勢,開展農村房屋建筑設計、室內裝飾設計、園林規劃設計與咨詢等活動,定期開展增綠護綠、“美麗鄉村,清潔家園”等志愿服務活動;以教育類、藝術學、心理學專業學生為主,以基層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和小學(幼兒園)為陣地,利用平時課余時間和寒暑假,開展支教、藝術培訓(輔導)為特色的課業及興趣輔導班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與專業發展方向相關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并為就業打基礎,使“三下鄉”社會實踐不僅讓學生受教育,做貢獻,還能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學生未來就業,使學生通過“三下鄉社會實踐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擇業觀。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職生“三下鄉”實踐育人模式,讓學生從入校到畢業,做到全程化無縫的實踐融合,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三下鄉”活動、志愿者活動、專業實踐以及各種團隊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 結合了各年級學生特點, 滿足了學生多樣性的需求, 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拓寬了人才培養渠道。

參考文獻:

1、曹東輝 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社會實踐研究 ——以贛南師范學院為例 [D].贛州.贛南師范學院 2012.6

2、白炳貴“新青年下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做法與經驗啟示 [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17.7

楊家喜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基金項目:武漢城市職業學院2021年度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研究課題“基于“五育融合”的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實施路徑研究”

猜你喜歡
三下鄉模式探索實踐育人
基于實踐育人理念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究
家電使用及維修現狀調研分析
共青團在地方高校第二課堂建設中的作用分析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展翅計劃”與“三下鄉”的比較與探討
論學生黨員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持續性
高校戶籍管理模式探索
初中英語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高職院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模式之我見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
小學英語讓學與生的教學模式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