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性危機中當代書法藝術的價值尋繹與思變求新

2021-11-27 11:23王娜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21年5期
關鍵詞:現代文明

王娜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以及西方文明的沖擊下,中國書法陷入文化缺失與人文精神的雙重危機。時代洪流中當代書法堅守漢字文化與民族美學。平衡精英與大眾的博弈,增進主流文化認同,融合時代精神,開辟當代書法發展的廣度與深度,凝結深沉持久的文化自信力,是當代書法化解危機,實現復興的新生之路。

關鍵詞:現代文明;生存危機;價值訴求;新生之路

中圖分類號:J29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44X(2021)05-0092-06

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xbysb.2021.05.013

一、邏輯起點:現代文明碾壓下書法藝術的彷徨與掙扎

在農耕經濟溫而不躁的庇佑下,中國書法優游卒歲、獨往獨來,以它“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玄奧魅力傾倒了攘攘眾生。然而近代以來,西方文明的入侵深刻而廣泛地改變著中國人的生存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形態。全球化是傳統文化現代化轉型進程中無可選擇的歷史際遇,書法也無可避免地現代性所改寫。

(一)?語境與思維的變遷

書法藝術之高妙,在于其摒棄萬紫千紅與萬千具象,只在黑與白、點與畫的極簡色彩與形式中,以物質之技法表現氣、象、力、和,以及意、境、法、勢、神、韻等抽象之“道”。道技之間必須通過豐厚的學識與修養來維持其通達和暢,故書家既要精于技藝,又須澄懷味象,如此方能將實用之書寫升華為藝術,又始終扎根于漢字與文化的土壤,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近現代以來,在現代學科分類體系對傳統的目錄學的取代、白話運動的興起、大量西方詞匯的涌入、漢字簡化方案推行等林林總總的沖擊與消解之下,延續千年的繁體字與文言文淡出歷史舞臺,書法喪失了傳統文化譜系中的崇高地位和普及的基礎,賴以生存的文化模式與傳統語境趨于消逝。而更深重的危機在于以神統形的文言思維特征被以邏輯和科學的形式肢解,隱含其中的文化精神與內涵在時代浪潮中淡化與稀釋?!皩W問文章之氣郁郁芊芊,發于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1],韓愈為學古文“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所思,茫乎其所迷”?[2],一生涵泳其間,方能得其三昧。反觀當代基礎教育中文言教學的孱弱,時人已很難感悟到本土文化抽象多變的藝術風格、行云流水的跌宕氣韻和典雅凝練的意境格調,“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絕唱,蘊含于筆墨與文言中的源遠流長、習焉不察的人文情懷與生命精神漸行漸遠。

(二)本體的生存危機

只要時間不滅,一切價值形式終將面臨危機與挑戰。書法之“技法”在進化過程中不斷累積,而“美”的范疇卻終是有限的。千年發展中,技法的日益精確而深入對主體思想與心理逐漸形成重負,甚至成為一種禁錮。如果“法”從實現美的手段僭越為目的,便會削弱甚至剝奪主體對美的主動追求和自然感悟。由此,法的穩固與意興的表達便成為一對矛盾貫穿書史始終,兩者在地位的轉換中推動著風格的更迭,相對平衡的時代即成為書法本體發展的巔峰:魏晉以自然合一獲得了靜態的中和之美,隋唐則以兩極互補獲得了動態的極則之美。至宋以降,書意愈少天真,多意匠,已然失去了生命的原創動力,法無限與意有限的悖論使書法不得已下行于漫漫長坡。20世紀源于日本的“現代書法”以其極具視覺沖擊的形式攜同西方的美學思潮漂洋過海,強烈地撼動了民族審美藝術觀和中國書法自我價值的判定。傳統書法文化的審美價值被泛化和切割,中國美學的基本精神被懸置,西格中的簡單套用無異于削足適履?,F代、后現代、新古典主義、學院派、藝術書法、民間書法亂象叢生,“顏書”的雄強意蘊變成霸悍作風、“米字”的八面出鋒演繹為用筆的起倒俯仰、碑刻的斑駁蝕化堂皇成為標榜一世的個性標志,色彩、新材料、新工具、新工藝都可稱為媒體大肆炫揚的“創新”,書法精英文化在世俗的大眾文化面前無力招架而“躲進小樓成一統”。

(三)知識體系的分割泛化

在現代教育制度下,書法終于擺脫了實用的囹圄,實現了藝術本體意義上的獨立,完成了書法向書法學的蛻變,然而其強烈的“本土化”特征卻與現代教育學科體制如此的格格不入。農耕經濟下“大一統”的中國傳統教育的主脈塑造了以天下為己任,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剛健豁達、具有高度整合力和包容力的文化教育體系,也注定了中國藝術無法秉持分離型的思維方式?!霸姴荒鼙M,溢而為書,變而為畫”,“詩書畫印”兼修是宋元之后中國文人畫家追求的至高境界。直到清末民元以后,現代學制的引入開啟了制度層面的學科分化,逐步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教育文化體制,徹底轉變了傳統教育的文化樣態與藝術教育格局:詩詞歸于文學之下,中國畫單設專業或為美術學的一個方向,而書法與篆刻則共生于書法學之下,它們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系被切割分化。即使在精英教育階段,古代漢語、文字學、古代文學和歷史等理論課程也只以泛修養式的立場存在,課程序列本末倒置、邏輯順序和內容缺乏銜接、技法與理論比例失調等問題普遍存在。學養的匱乏使創作經常出現草法、篆法錯誤乃至是錯字、別字,不通音韻平仄,淺近文言文寫作更是難望項背。古代書法杰作的性靈、情感、學養、品格都是順勢而出,而刻意精心書寫甚至構思設計,難免使書作淪為線條與空間的切割造型藝術。

二、價值訴求:時代洪流中對漢字文化與民族美學的堅守

雖然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趨于解體,生存環境與參與功能遭到嚴重貶抑,但當代書法仍然以頑強的適應性,維護著自身的合理存在?!扒竽局L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盵3]五千年悠悠歷史孕育了華夏民族的璀璨文明和創新圖強的文化精神,我們不能脫離書法生息的土壤,拋卻千年的文化積淀,更不可數典忘祖,顛覆一脈相承的傳統。同樣也不能因襲守舊,不思變通,或是立身于時代之外,獨善其身,植根傳統文化沃土,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是當代書法可持續發展的起點與歸宿??萍嘉幕招略庐?、信息多元發展、大眾文化與雅文化制衡博弈的今天,精英文化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守護尤為重要。精英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中堅力量,它對文化理念的創造、詮釋與守護決定了文化傳承的內涵與方式。

(一)?守護漢字文化

書法自古即是“君子之藝”,與文字的不解之緣使它根深蒂固地成為國人最深厚的文化情結。漢字與漢字構筑的語言是書法藝術的生命動力與靈魂載體,更是其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書法的根性力量,即在于對漢字文化的綿延傳承。悠悠千載,無論是記錄文字、抄錄經典,抑或是傳承文學、表情達性,書法始終都不曾超出文字內容本身,賦予文字的所有觀念與內涵自然移注于書法之中。漢文字的表意性、音韻與形體的整齊性是藝術的時空之美生發的基礎,漢字的字形與其無限的組合性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中華文化是世界所有古老民族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上下五千年自成系統從未破碎,縱橫幾萬里囊括澤披而從未中斷。從先秦諸子百家到唐詩宋詞元曲,代代相襲的吟誦與書寫,一字一句地將最深沉的民族情感追求植入國人靈魂的深處,也為書法藝術發展提供了豐沃的土壤。在文字載體的制約下,書法無法像美術、音樂等藝術門類一樣純藝術化、純表現化,其時空意蘊、線條內涵時常在文字內容中消弭變形,情感的躍動也易在對歷史文化的理性趨附中失去原始的力度,但它卻得以立足于現實生活,厚積而薄發,在文化傳承和社會發展中,獲得了延綿千年、生生不息的動力——這是比藝術本身更加強大的發展動力。

文言是中國文化的根。守護漢字文化首先要執守書寫文言的立場,這不僅是一種情節與使命,更是文言與書法諸多相同的特質所決定的。文言與書法都是民族文化的精髓與象征,漢魏六朝以后文言即非“蕓蕓鄙野之徒”所能涉獵,僅為“士農工商”中的“士”在官方和正式撰文時使用,也因此形成了典雅凝練的文化特征。兩者同以中國本土儒道哲學為審美與意蘊的理論發端,都體現著以神統形的傳統民族思維特征。語言是表現民族思維方式差異的重大特征之一,不同于西方思維影響下的現代漢語,文言以描述物象、情理等方式來表達意象,如古代書論中“體萬物以成形”[4]、“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5]等論述,具有高度的模糊性與抽象性。文言是一種必須聯系語言環境作動態分析的語言,文法靈活多變,也因此具有高度的藝術性。詞無定性,入句后可充當句子的任何成分,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是不折不扣的古漢語風格,僅以名詞羅列完成,詩情畫意卻流溢于言辭之外;從總體格局上看,文言注重跌宕起伏,回環婉轉的“文氣”,形式上縱橫開合、發散馳騁,在一個主題下,任意鋪排、四向綿延,在節奏上力免呆板單一,形成了極具民族性的流水式的格局。古代書法杰作都是實用的文字遺跡,功夫之外,性靈、情感、學養、品格都是順勢而出,文言的缺失使我們喪失了古人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所以在表達抽象的書法藝術之時,顯得如此的蒼白無力??桃饩臅鴮懮踔翗嬎荚O計,形模之作自然難以“道化自然”。文言的學習應是書法精英人才的必修課與基本功,對古語缺少敬畏情感與駕馭能力,僅滿足于復制前人詩作的書法藝術是沒有靈魂的。

(二)守護民族美學

一個民族的藝術審美是在長期的歷史積淀中形成的,并以極大的慣性作用于本民族的整體與個體,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與普遍性。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其差異實質是中西文化思維之間的巨大差異,西方美學重于形式,追求對自然之形體、構造之美的沉靜而篤實的再現;而中國美學源于心性,表現的是無限時空中,天地萬物圓融和諧、生生不息的生命氣韻。中國古代并無明確的美學概念,古人的審美意識普泛化地滲透在一般的文化形態之中,所以“中國古典美學體系的中心范疇并不是‘美,只抓住一個‘美字根本不可能把握中國古典美學體體系?!盵6]“如果從藝術史來看,則整個中國藝術所表現的創造精神,正是這兩家(儒、道)在哲學上所表現的思想”。[7]如果不了解儒道深微奧妙的宇宙觀與人生哲理,就無法真正理解中國藝術。書法作品是一種“物質存在”,而書法傳統是一種上升至哲學層面的體現中華民族理性與智慧的“精神存在”,書法的美既體現了中國哲學道法自然、圓融和諧的審美觀,更體現了氣韻生動、天人合一的生命之美。以西學邏輯和科學的形式化閹割書法以形統神的表現方式,當代人將難以體悟筆墨承載的文化底蘊與生命精神。書法美學走向當代,必須要承續中國民族美學之慧根,在堅持執守民族文化的基本立場上,發掘和激活本土審美經驗和理論資源中具有現代價值和現代意義的美學基因,找到現代學科建制與傳統文化的最大契合點,構建起傳承中華文明、以中國話語言說中國心靈的當代書法美學體系。

書法是創作主體情感的流露和精神的外化,所以書法家的養成,首先是一個主體精神的養成問題。個體的藝術實踐相對于整部書法史的浩瀚無垠,都不過是滄海一粟,人的社會實踐總是在有限的時間和范圍內進行,但正是這有限的知識,對其主體審美傾向、性格塑造和修養提升起到關鍵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集中體現在士大夫精神之中?!笆恐居诘馈?,士大夫精神的實質在于以天下為己任的救世精神。在社會的深刻變革下,當代中國出現了精英階層的普遍性精神迷失,已經無法以人格精神力量和道德表率作用引領健康向上的時代風尚。士大夫精神是經過千百年積淀而成的君子大丈夫精神與治理天下之志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的生命和精神動力之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正是士大夫精神。體悟中國古典哲學的智慧與情懷,能夠塑造和諧、堅韌、超越的精神世界和創作的理想境界?!氨M心、知命、事天”的儒家美學設定了書法審美的意向,“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道家美學拓展了書法的審美精神,“一朝風月,萬古長風”的禪宗美學提升了書法的審美境界?!叭寮彝萍杭拔?,發揮無限的仁愛與同情,普及一切眾生與存在,視萬物一體同仁,分享神圣生命中之共同福祉。惟其如此,他們才能將一己小我之知能才性,與在時間化育歷程中創進不息、生生不已之宇宙生命,互攝交融,而與天地參矣?!盵8]“生于憂患死于安樂”[9]的憂患意識涵養了中國人自強不息、豁達積極、勇于擔當的民族精神。人造機巧永遠無法與自然造化相媲美,沉潛深思,用心體悟天地萬物,在物我合一的境界中賦予生命永恒的意義?!耙换ㄒ皇澜?,一葉一菩提”,正是在這樣的精神超越與生命的自由擴展中,先賢之心靈找到了詩意的棲居,“致虛極,守靜篤”[10],忘乎生死,不待虛名,塵俗盡褪,化萬千氣象于筆底波瀾。

三、淬煉轉型:書法藝術踐履時代使命的新生之路

直面問題與挑戰,順應新時代發展需求,賦予傳統書法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孕育出新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書法文化形態,是當代書法精英人士艱巨偉大的使命。讓精英書法文化與精神從廟堂高閣走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貢獻于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傳承文化薪火,凝結深沉持久的文化自信力,是當代書法化解危機,實現復興的新生之路。

(一)平衡精英與大眾的博弈,增進主流文化認同

“大眾和精英,在人文領域一直是兩個對應的概念,并與雅俗審美趣味聯系在一起”[11],當日益普及化的文化藝術產品真正感知到精英觀在其體內閃爍不朽的時刻,雅俗之間的狹隘壁壘就會在局部消弭。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從穩定到變遷再到穩定的不斷循環的過程,文化的發展亦是如此,只有充滿時代感與自省精神的精英文化才能夠在歷史的蕩滌中成為時代風格而源遠流長。傳統與現代都是動態的存在,當代即是延續的傳統,書法若為標新立異而割裂傳統,囿于形式主義藩籬而蛻化為疏泄心緒或怡情養性的線條藝術,則無異于自斷根脈與動力。實用與審美并行不悖,是中華民族思維特征的體現,“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的信條與“矜而不爭,群而不黨”“無可無不可”的圓融如一股潛流始終流淌于中華文化的機體中?!巴鈳熢旎?,中得心源”,如果主體情感的抒發完全失去了客體形式的約束與規范,就只會淪為極為簡單原始的宣泄。書藝之所以高妙,在于既要通過技巧表現客體之形,又要完成主體情感意趣的抒發,用心領悟以通物我合一之境。

純藝術立場不僅違背書法本體特征,也不適應時代發展。在當代,雖然書法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與實用功能趨于解體,但其美育與文化符號的功能卻以巨大的歷史慣性與頑強的適應性,在文化復興與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中大有可為。經濟繁榮、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對文化藝術事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19世紀、20世紀時大眾藝術的粗糙、膚淺與反叛,社會整體的藝術品位和格調在的不斷地提升,搖滾與傷痕等曾經火熱的藝術早已冷卻,新生代已經失去了對沉痛壓抑的共鳴,他們更能欣賞安靜和諧、清新雅致的美。書法藝術無論以何種字體表現,大眾的審美情愫總是始于文字的識讀,無論用于公共場所還是普通家庭的裝飾之需,都不可能摒棄文辭的選擇。藝術源于生活,“飛入尋常百姓家”是藝術回歸于生活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藝術家創作取之不竭的源泉與動力。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與國際地位的不斷攀升,世界對中國文化給予極大的關注,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書法以獨樹一幟的形式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為世界各國人民所認知與接受。文化戰略下書法的走向世界,是與國家經濟及背后的文化支撐協同輸出的,其意義早已超越書法本身,它蘊含的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幽邃的哲學智慧和積健為雄的民族精神,是攸關中國的軟實力運用與國際形象塑造的重要文化符號。

(二)融合時代精神,開辟當代書法發展的廣度與深度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蔽幕瘡团d的時代為書法這門古老的中華傳統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專業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的主陣地,高等書法教育改革必須走在時代發展最前沿,以時代和社會需求為導向與動力,人才培養、學術貢獻都必然以服務文化傳承與社會發展為指歸,切勿孤芳自賞。通過審時度勢的自我更新、自我提升,不斷充實學科知識體系,培養適應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高級人才和學術成果,以核心陣地的地位引領書法學科整體健康發展,并以人才和學術研究的形式反哺于社會。在實施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行分層、多元培養是解決學科綜合性過強、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就業市場人才同質化競爭激烈等問題的思路之一。碩博階段可致力于理論與創作高級專業人才的培養,保障學科整體知識生產與創新能力;本科以基本文化與專業素養養成為基礎,從書法基礎教育和書法實用功能兩個方向規劃課程體系。普及書法教育必須通過師資的培養來實現,與國民審美素養提升緊密結合是時代之需,更是書法學科生存與發展之亟。目前,基礎教育書法專業師資嚴重匱乏與高校書法專業學生就業無門形成巨大反差。大批書法專業人才充實到基礎教育中,不僅利于突破當下書法畢業生的就業難題,更可期待未來生源文化素質的整體提升,這是書法學科實現生態平衡和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藝術市場研究與室內裝潢、書籍裝幀及各種數字媒體技術中書法元素的應用也需要大量書法專業人才,互聯網發展的高階時代,創新方式且有力有效地傳播、再現書法文化的內涵與魅力,是構建書法文化形象、實現書法文化復興的重要路徑。調整書法學科整體布局,將書法教育納入公民教育體系,使高等教育與社會團體民辦書法教育以及基礎教育形成分層次的社會大教育體系。以前沿學科成果為引領,使書法所蘊含的文化、藝術知識與技能成為公民的基本素養,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公民的審美品格、精神境界,并通過國人對書法認識和實踐的普遍提升,保障和推動書法學科整體發展。不同類型、層次的書法教育既有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社會美育的總目標,又具有各自發展特點和特色的教育指向。形成由淺入深,由興趣培養向專業研究,由審美引導向文化傳承的大格局。

學術新動態、新成果為當代書法研究與文化傳承的實現開辟了新天地?!岸脝棠径脊枢l,考文獻而愛舊邦”[12],浩如煙海的中華古籍是承載傳統文化、嬗遞華夏文明的歷史見證,五千年巍巍華夏曾歷經無數浩劫,屢遭厄運的古籍大量亡佚殘缺,那些啟迪智慧、形成并升華了中華民族精神的軸心時代的巨著《春秋》《左傳》《戰國策》以及諸子百家等,只能在口口相傳與冰冷的印刷書籍中成為人們心中不滅的經典。先秦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動蕩的時期,也是中國文化史上最燦爛的時期之一,政治上的縱橫擇交、學術上的百家爭鳴對中華民族多元統一格局和文化精神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以來,銀雀山漢墓竹簡、馬王堆漢墓帛書、云夢睡虎地秦簡、中山王鼎等戰國秦漢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簡牘與帛書,這不僅是歷史、考古、文字學領域的重大發現,對于書法研究的意義也無可估量。朱德熙、裘錫圭等眾多學者在文字內容考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而書法領域卻顯得格外沉寂。從書法角度來講,這個時期的文字正處于古文字向今文字過渡的“隸變”期,審美意趣與原創精神極致彰顯,文字面貌異彩紛呈,或樸拙雄強,或奇崛詭異,或散逸疏放,如同那段波譎云詭、瑰麗恣肆的歷史一般,讓人心潮澎湃。無論是將率真恣肆的先秦風貌再現于展廳,還是應用于古籍校抄,重塑經典原貌等飽含民族情感與文化情結工作,不僅有利于書法藝術重拾人文情懷與文化厚度,更可使書法創作追根溯源,從文字發展的源頭覓得生機與靈感。誠然,文本的校對、書體的選擇、風格的確定需要深厚的古文字功底和書法專業理論與技能,也正因如此,才更彰顯書法與古典文化的血脈親緣,并促進學書人士對書法文化前世今生乃至未來發展的思索。此外,古籍整理出版是國家文化精品傳承戰略,也是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版工作的中心。信息處理功能和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提高、《隸變研究》《春秋文字字形表》《戰國文字字形表》以及每批出土楚簡文字編等所有的古文字工具書等,為古籍的檢索整理、簡牘字跡辨認提供極大便利。踏尋前人的足跡,順乘傳統文化復興的東風,以春秋戰國文字研究為基礎進行書法創作,校抄復原先秦經典古籍或可成為書法藝術尋回失落的文化底蘊與情懷精神的覺醒之路。

參考文獻:

[1]?黃庭堅.山谷題跋·卷五[M].津逮秘書本.

[2]?韓愈.韓昌黎文集校注·第三卷[M].馬其溯,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0.

[3]?劉等.舊唐書(第8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5:256.

[4]?虞世南.筆髓論·契妙[M]//王伯敏,等.書學集成(漢—宋).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2:107.

[5]?張長虹.中國歷代書法理論評注(清代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6:369.

[6]?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4.

[7]?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M].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2:213.

[8]?方東美.生生之德[M].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7:397.

[9]?金良年.孟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93.

[10]?王弼.王弼集校釋(上)[M].樓宇烈,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35-37.

[11]?張鵬.雅俗之間——文化藝術產品的普及化與精英觀[J].觀察家,2017(12):21.

[12]?馮天瑜.“睹喬木而思故家,考文獻而愛舊邦”——由先父馮永軒《藏墨》說開去[N].文匯報,2015-11-06(A11).

(責任編輯:涂?艷?楊?飛)

猜你喜歡
現代文明
風從海上來
現代文明與舞蹈發展的碰撞
芻議計算機數字化傳媒方式的影響及文化意義
現代文明視域下皖江文化的特點概述
現代文明視域下皖江文化的特點概述
增強我國青少年體質的對策研究
楊德昌的影像世界
民族民俗文化對現代城市文化的影響研究
論路遙小說中的教師形象
自然的言者——羅賓遜?杰弗斯的非人類主義哲學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