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松縣志修纂及版本存佚考論

2021-11-29 00:38王永環
關鍵詞:縣志體例修志

王永環

(安慶師范大學皖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安慶246011)

宿松縣地處安徽西南部長江北岸,為皖、鄂、贛三省交界之地??ひ刂兄?,猶國之有史,一方歷史沿革、山川地理、政治風云、經濟文化,常以志記之,以求觀興廢,知得失,通古今,察未來??h志乃是一縣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關于宿松縣志的修纂情況,劉尚恒的《安徽方志考略》就現存宿松縣志略有述評,但此文稿沒有正式出版?!吨袊胤街韭摵夏夸洝肥珍浟怂匏涩F存縣志卷數、纂者、刻本,無詳細修纂歷史,版本存佚情況也不甚準確。本文在此基礎之上,試作考論。

一、明代初修

中國地方志書成型于南宋,元代有所發展。明代以前宿松縣志的修纂,不見文獻記載,難覓其蹤。從東漢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各地編修“耆舊傳”“風俗記”“水道記”,再至唐宋時期的方志“圖經”或“圖志”無宿松縣修志記載?!短接[·經史圖書綱目》著錄《懷寧圖經》,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五載《望江縣圖經》,而無宿松圖經。懷寧、望江等縣修纂“圖經”一類的志書,同樣作為同安郡和舒州下轄的宿松縣也理應修纂此類志書,可能各種因素的影響,傳世文獻沒有記載流傳下來其修纂的志書。元代也無宿松修志的活動記載??傊?,明代之前宿松無可考的縣志修纂歷史。

明代地方志修纂開始興起。有文獻可考的宿松縣志修纂歷史是從明代開始的。方謨《序》:“宿松舊志歲久滋訛,未有厘正之者。弘治甲寅,邑令吳興陳侯克謹蒞任三載,政務稍暇,乃命舉人吳懷輩重加纂集,分上下二卷?!盵1]由此可見,弘治甲寅之前宿松已有修志,陳恪為重新集纂。鄔正階《序》:“弘治間邑侯陳、施二公始作志,而書皆不存。兵備道鳳翥張先生,邑之瑰奇、忠信、才德之兼備焉者也。生當明季,于艱難藂脞之秋,奮慷慨孤忠之節,流離播遷,不忘翰墨,猶手錄一編,欲以表揚前哲,昭示來茲?!盵2]鄔正階所言弘治間邑侯陳、施二公始作志,疑為誤記,因陳、施二公之前志書皆已失傳,無從考索。宿松有確切記載的修志始于明弘治七年(1494)知縣陳恪,道光《宿松縣志》著錄明弘治甲寅年翰林院檢討方謨《序》,《原修姓氏》著錄“明弘治七年,主修宿松縣知縣陳恪,纂修舉人吳懷”[2],以此確證弘治七年始有修志。

明弘治壬戌(1502)知縣施溥續修宿松縣志,道光《宿松縣志》收錄刑科前庶吉士楊禠《序》曰:“宿松舊有志,為前令陳侯克謹所刊。未幾,克謹擢侍御去。丙辰,施侯惟中蒞。公廉博雅,修學校,毀尼寺,重農恤孤,凡百張弛皆稱是。尤留心掌故,乃于暇日命吳生泰旁搜博采,增刪舊志,輯為一書。侯親執鉛槧,公于去取,列圖于前,述文于后。閱數月,繕鐫成編,無脫略,無冗復,詳簡適中。披其圖則自源徂委,由流溯源?!盵2]但明代宿松修志具體情形尚不清楚,因為明代之志皆不存。

從以上材料可知,明代宿松縣志,至少修纂了兩次以上,其中弘治七年陳恪修纂的《宿松縣志》、弘治十五年施溥纂修的《宿松縣志》有確切的時間記載。明代宿松縣志全部失傳。

二、清代重修

清代是地方志修纂的鼎盛時期,從地方志修纂理論到修纂的規模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并且由于清代印刷技術的成熟,清代多種印刷技術并存,印刷工藝趨于完善,為大規模的重復印書提供了方便,也使得多數清代纂修方志得以保存下來。宿松縣志的修纂次數在清代最多,體例也逐漸成熟。據《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著錄,現存清修宿松縣志共五部,分別是康熙十四年(1675)《宿松縣志》三十六卷,朱維高修、胡永昌纂;康熙二十二年(1683)《宿松縣志》三十六卷,朱維高原本,朱卷、石頌功續修;康熙四十二年(1703)《宿松縣志》三十六卷,增刻本;道光八年(1828)《宿松縣志》二十八卷,鄔正階、石葆元等修纂;同治九年(1870)《宿松縣志》二十六卷,黃傳燾修、趙世暹等纂,抄本。

道光《宿松縣志·原修姓氏》記載順治十三年(1656)知縣孫繼文主修宿松縣志。朱維高《序》曰:“得前令孫繼文編志十卷。披閱舊序,始知明弘治間曾續邑乘。兵燹以往,舊家失守,遺書罕藏,僅存張紳鳳翥筆錄半稿,作粉本而輯之,存文獻于既堙,竢述作于有待旁搜遠紹。微孫令不及此第,引類多舛,聞見頗遺,抑且持論失中,發揮甚略?!盵1]孫繼文以張鳳翥抄錄的舊志半稿為底本,手加增輯而修成新志。朱維高對孫繼文所修縣志頗為不滿,認為其分類多混亂錯訛,資料的搜集遺漏較多,認為孫志太簡略。李士楨《序》曰:“孫君亦以其邑志進予,囅然曰松之為志更有難于諸邑者。微孫君不幾于六官之闕其一乎,厥功誠偉哉?!盵1]又曰:“孫君能網羅軼事,采輯舊聞,折衷百代,勒成一書,功詎不偉哉?客有疑其近略者,不佞曰畫工涂鬼魅易工,涂人物難肖?!盵1]李士楨在為孫志作的序中對其修志做了高度肯定,認為孫君續修宿松縣志不易,厥功至偉。孫志現已失傳,不能睹其全貌。

康熙年間,曾多次重修宿松縣志??滴跏辏?673),邑侯朱維高、知縣胡永昌復重訂而繼輯之,于康熙十四年(1658)刻成。此志以孫繼文志和明弘治志為藍本,稽考研訂,資料頗為詳備。該志小序甚精,以朱維高序為多。國家圖書館藏有此書,保存較為完整,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有此書卷三十二、卷三十三兩卷??滴醵辏?683)知縣朱卷奉檄增修,該志多處有“朱卷曰”小序,增補資料翔實,如增記開墾田畝數量、朱卷捐資修建城池、革除弊政事跡等,并制定有《增修邑志凡例》,此志于康熙二十四年刊竣。據《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載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有此書,實際查詢,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無此書,應為《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記載有誤。到目前為止,未見此次增修傳本。據《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記載,康熙四十二年(1703)有《宿松縣志》增刻本,無修纂人記錄,國家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安徽省圖書館藏本記為唐宗圣修,此志載唐宗圣為現任知縣,據此推測為唐宗圣修。此志卷十四職官增現任知縣唐宗圣一人,卷十八選舉例監增康熙二十五年選貢朱書以下等十二人,卷二十八列女有續補,并有“康熙癸未¨月楊金續載”字樣,藝文志略有增補,其余均未有增加。該志國家圖書館藏本為殘本,存卷五至卷三十六;安徽圖書館藏本也為殘本,存卷一至卷四,卷二十七至卷三十六;天津圖書館藏本為藏書家任鳳苞收藏本,1952年捐贈予天津市人民圖書館,即現天津圖書館。臺灣成文出版社影印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實為康熙四十二年增刻本,卷二十八和國家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安徽省圖書館藏本一樣,有“康熙癸未¨月楊金續載”字樣,康熙癸未即康熙四十二年,因此成文出版社影印本記為康熙二十四年刻本有誤??滴跛氖暝隹瘫粳F有傳本四種,這四種本子略有差異,如成文出版社影印本與安徽省圖書館藏本卷三十二七言律詩多王式昭《謁金忠宣公祠》、石圣歷《前題》《登小孤山》三首詩,七言絕句多石圣歷的《小孤山》《游石蓮洞》兩首詩等??滴跞緯r間間隔較短,皆是后志在前志門類基礎上加以增訂而成,體例散亂,有目無綱。

道光五年(1825)鄔正階開始纂修宿松縣志,未完而調任,繼任者鄭敦亮接著續修,于道光八年(1828)完成并刊刻。該志共二十八卷首一卷。

同治九年(1870),黃傳濤、趙世暹等續修宿松縣志,也未曾刊刻,只有少數幾部抄本流傳下來。同治志抄本最后記載“時維咸豐辛亥年清和月上浣日公同建修”,據此表明咸豐元(辛亥)年曾續修宿松縣志,《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沒有記載此志,現今已失傳,也無其他文獻記載此次修志。同治志是在咸豐志的基礎上增補修纂而成,由于同治志的修志時間沒有修改,記載還是咸豐辛亥年,因此為我們了解咸豐志提供了文獻信息。

同治志與道光志在體例上有很大不同,比之道光志缺少圖、《水利志》、《雜志》;《地輿志》無沿革、星野、疆域、形勢、山川、風俗、市鎮、冢墓、古跡、十景等十目;《食貨志》無鹽法、恩賚、物產三目;《學校志》少試棚一目;把驛傳置于《藝文志》之后;《人物志》只有烈女一目,把兵事、書目置于《人物志》之后,體例較為混亂。

至此可知,清代修纂宿松縣志共七次,現有四部存世,《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著錄現存五部有誤。其中康熙三志的體例一脈相承,只是內容有所增加,道光志為全新的體例,同治志的體例在道光志的基礎上略有變化。

現存清代宿松縣志保存最完整、體例最完善、成就最高者當屬鄔正階、鄭敦亮纂修的《宿松縣志》,主要表現四個方面:一是綱目清晰,分類詳備。其《凡例》云“舊志有目無綱,未免散無統紀”,為此,鄔正階、鄭敦亮對前志篇目重新整理,又云“今遵《江南通志》列為十門,提綱挈目,以類相從,庶有條不紊”[2],職官有表,年代為綱,簡潔清晰。人物志分理學、忠節、孝友、仕跡、文學、武功、義行、隱逸、壽民、流寓、仙釋十一類,歸類詳盡,盡顯本縣人文盛況。烈女收錄占三卷之多,類目分為前志節孝、節烈、慈孝,新編旌表節孝、貞節、貞烈、節烈,額獎節孝、貞節、貞烈,旌節孝、貞節、貞烈、節烈,待旌節孝、貞節等,分目詳細,彰顯舊社會女性養老撫幼、堅韌勤勞和慈孝敬老的傳統美德,堪稱志書中之佳作。二是考證嚴謹、詳注出處。全書征引歷代正史及各類文獻典籍,內容全面,考證嚴謹,文字精煉流暢,文風樸實??馗锱c廿二史互證,《凡例》曰:“郡國沿革具詳廿二史……參互考證,不敢以煩瑣為嫌?!盵2]并對前志之訛誤以小字列于各條之下。每條資料出處都有小字注明,每條信息都有據可查。三是主次分明,一目了然。山川一目較為詳備,凡例曰:“輿地最重山川,分條特書,山必詳其脈絡,水必析其源委?!敝旧桨捶轿慌帕?,具體位置、名稱由來、山形特征一一詳介,如《山川》“嚴恭山”條:“唐武德四年,改宿松縣為嚴州,以此得名。山在縣北三十里,環亙十余里,出蒼術。山高五里,脈出蘄州,界至安坪?!盵3]志水先梳理松水干流、支流總況,再以位置方向分條記述。四是資料豐富,價值較高。壇廟詳列規制、祀典?!秾W校志》規制、禮樂具列,以顯尊師勸學。學宮配有文廟及崇圣祠陳設圖七幅,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端囄闹尽肥珍洷究h學人詩文以及撰寫本縣風土人物的詩文佳作,厘為兩卷。其收錄本縣學人之著作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如蕭穆云:“然元人賈良有《余忠宣公死節記》,明人金星耀有諫崇禎皇帝《止殺疏》,石思琳《答鄭大司寇三俊問兵賊大略書》,鄭三俊所撰《明故巡撫延綏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贈兵部右侍郎金公墓志銘》等篇,皆煌煌大文,有關經世史事實用,外間大概未之見,幸賴此志詳載之。其他傳記等類,亦多有關于本邑文獻,而各家專集已多散佚,亦賴此志存其崖略。雖稱為縣志之佳制,可也?!盵4]由此可見,該志是宿松縣志的集大成之作。雖然其編排亦有欠妥之處,如《學校志》之下又有碑記、序文等,不符體例,略顯混亂,雖是相關之文,但后有《藝文志》,應歸于藝文。

現存道光《宿松縣志》有初印本和后刊印本,該志在第一次完成刊刻之后又有改動,國家圖書館藏本為初印本,宿松縣圖書館藏本為后刊印本,兩個版本有七處略有不同,如卷十九《選舉志·吏仕》龔之韓、李旵,初印本列明朝,后印本列清朝。安慶民間收藏家孫志方先生收藏之道光志又有道光九年刊印的《宿松縣志樂輸題名》一冊,國圖藏本以及宿松縣圖書館藏本皆無《樂輸題名》。

三、民國新體例

民國時期是中國地方志由傳統方志向現代方志過渡的重要時期。宿松修志與時俱進,修志體例與內容反映了時代變化的新特點。民國年間,時局動蕩,唯有俞慶瀾等續修宿松縣志,該志五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十年(1921)活字本。民國《宿松縣志》纂于民國九年(1920),是以道光《宿松縣志》和同治《宿松縣志》為藍本,改易卷帙,增刪補訂而成。

民國《宿松縣志》于舊志的體例變化較大,如《輿地》《建置》并為《地理》;新增《民族志》,戶口、風俗、典禮歸于《民族志》,于《民族志》下新增子目“宗教”和“地方自治”;分舊志《食貨》為《賦稅》和《實業》,《實業》分類詳盡,有農業、工業、商業、礦業、森林、畜牧、漁業、藝術、物產九類,在安慶其他民國縣志中,只有民國《桐城志略》中有農業、工業、商業三類,民國《太湖縣志》、民國《潛山縣志》、民國《懷寧縣志》均無此類目;新增司法、交通和政略;又仿章學誠《和州志》中的“前志列傳”作“先志列傳”。該志資料來源,凡道光八年以前的據道光志,同治九年以前的據同治志,同治九年以后的據光緒《續修安徽通志》、地方載籍及家傳譜牒。其中引用地方載籍(如《仙田集略小傳》)、家傳譜牒(如家狀、家乘)等獨具特色,這在其他方志中鮮有見到。民國《宿松縣志·凡例》:“新增宋元教職官二人皆錄自家乘,依時次另列學官表第一類之后。至選舉表中道光前科第仕宦有新入者,亦多以家乘為據,各將來歷注明?!毙略瞿纤谓淌谝蝗藚俏耐?,據吳氏家譜;補元代教諭一人王正一,據王氏家譜,以上新增二人均為舊志漏載。選舉表中前志缺載,增補多參家譜。其對舊志的謬誤以按語悉加訂正。每條資料均注明出處。民國《宿松縣志》卷首有總目提綱,述其建綱立目之依據、理論,篇中類下又設小序,提挈全篇,其凡例述其編纂原委尤詳。該志資料豐富,《雜志》中的《內國公債》一目,記載了清末民初向國內發行公債情況(包括公債種類、總額、面額、利率、兌期及辦法)和宿松攤派情況十分詳細,如“民國元年,中央政府因各國大借款談判中止,墊款亦停止不交。曾制定‘元年六厘公債條例’,定額為二萬元,備充撥交中國銀行資本,整理短期借款及各省紙幣之用,年息六厘,債票分千元、百元、五十元、十元四種,九二發行,每百元實收九十二元,以全國契稅、印花稅為擔保,期限三十五年,前五年付息,后三十年抽籖還本。以待議院通過,致未實行?!泵駠短h志》、民國《潛山縣志》、民國《懷寧縣志》、民國《桐城志略》皆無此類記載。

由上述可見,由于時代背景的變化,民國《宿松縣志》就實際情況對縣志的修纂類目做出了較大調整,保存了民國時期非常重要的資料,實是一份難得的近代經濟史料。

四、小 結

宿松縣志的纂修歷經明代、清代和民國三代,縣志的修纂無論在背景,還是體例與內容方面都有較大的變化。從背景上看,清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編修方志的鼎盛期,清統治者的重視和倡導為大規模廣泛修志提供了條件???、乾、嘉三代為纂修一統志下發的詔令及省發修志檄文,促進了各地普遍修志。各府及直隸州志要經各省最高長官督撫監修及審查,各州縣志由各省學政負責。政府官員、州府縣學教授、教諭、訓導、鄉進士、鄉貢進士、舉人、太學生、貢士等無不參與其中??滴醭匏煽h志的修纂明顯受到清廷修纂一統志的影響,宿松縣志的纂修是為一統志提供資料,清代一統志的修纂對地方縣志的修纂有巨大影響,宿松縣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修纂的縣志,一是體例上幾乎一樣,無太大差別;二是注重志書的政治作用,輯錄的內容要“有裨于政治”。從體例上看,康熙《宿松縣志》有目無綱,散無統紀,但到道光時,體例則發生很大變動。究其原因,與清代中期以后方志修纂理論的成熟密切相關。梁啟超說:“注意方志之編纂方法,實自乾隆中葉始?!盵5]因此,乾隆中葉以后“在修志方法上,學者中存在不同的主張,形成為三派,即以章學誠為代表的歷史派;以畢沅、戴震、孫星衍為代表的地理派(王重民先生稱該派為考據學派)和地方封建集團派?!盵6]其中章學誠為主的歷史派影響最大,他主張“凡欲經紀一方之文獻,必立三家之學,而始可以通古人之遺意也。仿紀傳正史之體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體而作掌故,仿《文選》、《文苑》之體而作文征。三書相輔而行,闕一不可,合而為一,尤不可也?!盵7]從內容上看,康熙時期宿松縣志的修纂是在前志的基礎上重修,對于變動不大的細目則繼承前志,到道光《宿松縣志》體例發生較大變化。由此可見,宿松縣志的修纂不僅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也受到方志修纂理論發展的影響,因而在體例、內容方面都有較大的變動。方志修纂的發展告訴我們,地方志的修纂具有時代性,受到時代發展與方志理論發展的雙重影響。

綜上所述,自明至民國,宿松縣志可考的修纂次數共十次,明代兩次,清代七次,民國一次。明代宿松縣志已全部失傳,清代的宿松縣志今存四種;民國一種今存??疾樗匏煽h志的修纂次數和存佚情況,對于準確把握宿松縣方志修纂歷史,更好地發掘和利用蘊藏其間的地域文化資源,皆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研究意義。

猜你喜歡
縣志體例修志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引注體例
縣志里的鄉賢
《詩經學史》書評
河東區地方志第二輪編修工作動員大會召開
纏訪者入縣志
縣志
河北區第二輪修志工作中期推動會召開
淺談在第二輪修志過程中的實踐與認識
計歲的規范化與年譜編纂體例
縣級志書總纂瑣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