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創小切口解剖型鈦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的應用及預后分析

2021-11-29 08:56汪海洋
中國傷殘醫學 2021年10期
關鍵詞:骨關節微創切口

汪海洋

(朝陽縣中心醫院,遼寧 朝陽 122000)

跟骨關節內骨折是常見骨折之一,發生骨折后可影響足部穩定性。跟骨關節內骨折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患病率,損傷后軟組織覆蓋的質量變得極差,需要選擇合適的固定方法[1]。本研究選擇 2016年1月-2018年2月84例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選擇常規切口解剖型鈦板內固定,觀察組選擇微創小切口解剖型鈦板內固定,分析了微創小切口解剖型鈦板內固定術與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效果,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 一般資料:選擇 2016年1月-2018年2月84例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隨機分組。觀察組42例,年齡21-71歲,平均(36.21±2.21)歲,骨折時間1-3天,平均(2.24±0.36)天。男女分別有28例和14例。所有的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均是閉合性骨折,按照 Sander 分型進行劃分,其中有30 例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為Ⅱ型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有12 例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為Ⅲ型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對照組42例,年齡21-72歲,平均(36.79±2.89)歲,骨折時間1-3天,平均(2.28±0.31)天。男女分別有29例和13例。所有的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均是閉合性骨折,按照 Sander 分型進行劃分,其中有31 例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為Ⅱ型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有11例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為Ⅲ型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2組一般資料可比。

2 手術方法:對照組選擇常規切口解剖型鈦板內固定。觀察組選擇微創小切口解剖型鈦板內固定。選擇的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均實施連續硬膜外麻醉,側臥或俯臥位,先用克氏針及斯氏針撬撥復位,同時擠壓跟骨兩側,恢復跟骨寬度,C型臂照相滿意后,做后外側縱切口,切口約4cm左右,全層切開并剝離跟骨外側軟組織。取經皮外測量大小合適解剖鈦板于腓骨肌腱深層置入,C型臂引導下擰入鎖定螺釘,照相滿意,縫合各切口。

3 觀察指標:分析跟骨關節內骨折手術術后負重的時間、手術的失血總量水平;治療前后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數字量表疼痛評分和 Maryland 足部評分;切口感染、術后皮膚壞死等并發癥。

4 統計學處理:SPSS21.0軟件,t、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5 結果

5.1 2組治療前后數字量表疼痛評分和 Maryland 足部評分對比:治療前2組數字量表疼痛評分和 Maryland 足部評分相似,P>0.05;治療后觀察組數字量表疼痛評分和 Maryland 足部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對照組數字量表疼痛評分和 Maryland 足部評分分別是(6.22±1.21)分、(54.55±2.79)分,治療后分別是(2.48±0.41)分、(83.57±3.11)分。治療前觀察組數字量表疼痛評分和 Maryland 足部評分分別是(6.27±1.21)分、(54.67±2.23)分,治療后分別是(1.42±0.42)分、(83.91±3.68)分。

5.2 2組跟骨關節內骨折手術術后負重的時間、手術的失血總量水平對比:觀察組跟骨關節內骨折手術術后負重的時間、手術的失血總量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其中,觀察組跟骨關節內骨折手術術后負重的時間、手術的失血總量水平是(2.21±0.11)個月和(75.57±12.11)ml。其中,對照組跟骨關節內骨折手術術后負重的時間、手術的失血總量水平是(3.03±0.12)個月和(86.21±17.01)ml。

5.3 2組切口感染、術后皮膚壞死等并發癥對比:觀察組切口感染、術后皮膚壞死等并發癥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切口感染0例,術后皮膚壞死1例,對照組的切口感染2例,術后皮膚壞死3例。

討 論

由于距下關節面的受累,跟骨關節骨折會增加臨床治療的難度,臨床治療方法也很多,治療效果也不同。有學者研究認為,手術治療本病的效果明顯優于非手術,非手術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治療后通常會出現足痛和不穩定。非手術治療后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的關節面不易恢復,因此產生創傷性關節炎。目前,大多數學者根據分類的類型選擇治療方法。大多數學者在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時選擇鈦板固定方法。跟骨關節內骨折的手術治療應盡量減少創傷并維持骨折的血液循環。同時,內固定加強,促進骨折的解剖復位和骨折端的穩定性,減少骨板和骨膜的摩擦。微創小切口解剖型鈦板內固定可以避免骨折部位直接暴露,可維持骨折部位穩定性,創傷輕,切口感染、術后皮膚壞死等并發癥少,可盡快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有助于恢復關節功能[4-5]。用于內固定的解剖鈦板治療的主要優點是在開放復位期間在直視下進行跟骨骨折,從而恢復踝關節表面和距下關節面的完整性。有效地恢復了寬度和高度,并且可以在骨缺損位置填充骨移植物,從而導致跟骨骨折的良好減少。不同類型的跟骨骨折需要螺釘以不同的角度進入以獲得有效的固定。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解剖鈦板厚度不厚,切口縫合線的張力可以減小,然后可以進行切割,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可以制作鈦板和骨面相應地附上。固定后,跟骨的穩定性和完整性得到恢復,固定效果良好。通常,手術后無需進行外固定[6-7]。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可以在手術早期進行功能鍛煉,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微創手術和傳統手術比較,切口更小,且手術切口和距下關節后關節面處于同一個水平部位,可可促使距下關節后關節面清晰顯露,避免大范圍軟組織剝離,并對骨折端血運進行保護,加速骨折端愈合,減少對跟骨血運的破壞。

本研究中,對照組選擇常規切口解剖型鈦板內固定,觀察組選擇微創小切口解剖型鈦板內固定。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數字量表疼痛評分和 Maryland 足部評分相似,P>0.05;治療后觀察組數字量表疼痛評分和 Maryland 足部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對照組數字量表疼痛評分和 Maryland 足部評分分別是(6.22±1.21)分、(54.55±2.79)分,治療后分別是(2.48±0.41)分、(83.57±3.11)分。治療前觀察組數字量表疼痛評分和 Maryland 足部評分分別是(6.27±1.21)分、(54.67±2.23)分,治療后分別是(1.42±0.42)分、(83.91±3.68)分。觀察組跟骨關節內骨折手術術后負重的時間、手術的失血總量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其中,觀察組跟骨關節內骨折手術術后負重的時間、手術的失血總量水平是(2.21±0.11)個月和(75.57±12.11)ml。其中,對照組跟骨關節內骨折手術術后負重的時間、手術的失血總量水平是(3.03±0.12)個月和(86.21±17.01)ml。觀察組切口感染、術后皮膚壞死等并發癥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切口感染、術后皮膚壞死等并發癥有1例,對照組的切口感染、術后皮膚壞死等并發癥有5例。

綜上所述,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實施微創小切口解剖型鈦板內固定可獲得較好效果,其可有效縮短負重時間,且可減少手術創傷,減少失血,且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好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

猜你喜歡
骨關節微創切口
持續骨牽引復位在近節指骨干骨折微創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肺癌的微創介入治療——專訪北京醫院腫瘤微創治療中心主任李曉光
中醫輔助對退行性骨關節病關節鏡術后康復的治療效果
分析微創無痛治療齲齒的效果
金湖縣為僑服務“小切口”打開“大格局”
不翻瓣微創口腔種植的臨床研究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車大難題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風向
右美托咪定聯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骨關節術后鎮痛的效果分析
螺旋CT對106例骨關節損傷的診斷分析及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