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問題與對策

2021-11-30 07:12薛芳躍
勞動保護 2021年11期
關鍵詞:社會化機構生產

文/薛芳躍

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是指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借助第三方社會力量,為其提供安全管理、安全技術、安全培訓、安全風險評估與辨識等方面服務,以此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預防與遏制事故發生的服務行為總稱。

近年來,隨著全社會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視,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行業發展迅速,特別是政府出臺一系列引導、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文件、政策與相關舉措后,各類從事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應運而生。浙江省作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尤其如此。

為解決大量中小微企業安全生產“無人管、不會管”和基層安全監管力量嚴重不足且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難題,2014 年,原浙江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出臺了《關于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浙安監管綜〔2014〕155 號);201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安監〈關于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浙政辦發〔2016〕7 號)。隨后,為進一步規范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服務行為,浙江省應急管理廳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浙應急基礎〔2019〕117 號)和《關于印發浙江省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分級管理規定的通知》(浙應急基礎〔2021〕96 號)。

目前,浙江省各地從事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咨詢服務機構總數達到650 多家,從業人員達1 萬多人,服務企業總數達25 萬多家,占目前浙江加工制造類企業總數近70%。無疑,這些機構和人員在改變基層安全監管隊伍力量薄弱,企業安全生產“無人管”“不會管”以及隱患排查治理、安全培訓工作落實難等問題上,起到了積極作用,對預防與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等貢獻了力量。

但是,隨著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的迅猛發展,這個行業在社會上也存在各類爭議與問題,特別是在機構建設、專業水平、技術力量、服務能力、業務開展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探討與摸索。

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社會化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機構建設問題

薛芳躍浙江省應急管理宣傳教育中心主任

從事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機構應該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如辦公場所、專業技術人員、相應的設備設施等,目前大部分機構都能滿足,而且也是將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作為一項事業來做,但是還有少部分機構基礎條件較差,辦公場所、技術人員、基礎設備設施不達標,而是將這項工作作為一項短期投機工作來做,沒有長遠規劃,內部管理混亂,粗放經營,未建立質量控制體系、人員流動性大。這些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服務內容問題

部分機構服務清單不明確、責任落實不到位,開展安全技術服務工作不深入,安全隱患排查不到位、不徹底,技術性整改措施提不出來,專業技術水平不夠,學習性差,企業長期存在難以解決的重復性簡單問題。

市場業務問題

目前,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按照應急管理部門要求,要逐步實現小微企業覆蓋率100%,政策性市場前景看好,致使部分人員采用不正當競爭手段與方式招攬業務,還有少數人利用低價惡性競爭,搶占市場,擾亂了服務市場秩序,損壞了合法經營者的積極性,如不加以規范,損壞的不僅是這個行業,甚至是應急管理部門的公信力與社會形象。

隱患整改問題

為企業現場安全隱患整改提供安全技術防范措施指導

目前,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在開展服務期間,大部分精力放在安全生產臺賬建設上,而針對現場隱患排查問題,很難實現閉環管理。大部分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按部就班,月復一月將隱患重復呈現在排查報告中,因企業資金、生產、技術等多方原因,無法落實隱患整改,致使社會化服務機構經常受到地方政府檢查人員的批評,企業更是將整改不到位的責任也推卸給第三方,致使中介機構多方受氣。

服務范圍問題

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作為第三方,為企業提供安全技術服務的專業性機構,理應圍繞安全生產技術服務開展工作。但是,現實中所有機構都要接受地方政府的監管,而當地方政府任務緊急情況時,所有服務機構就成為了地方政府的“保姆”,所涉及的消防、環保、職業衛生、疫情防控以及其他臨時性緊急任務,都要求服務機構無償配合,牽扯的人力、財力、物力比較大。

機構規范問題

目前,各地應急管理部門對開展社會化服務機構主體資格的準入沒有行政管轄權限與相關法規規定,只要有合法注冊的營業執照就可以開展相關工作。應急管理部門一方面鼓勵社會化服務機構參與,另一方面,尚未來得及予以規范,頂層規范文件與管理思路尚未統一,雖然部分地方政府部門、協會出臺了一些規定,但約束性效果不理想,管理相對碎片化,缺乏系統性規范,操作性不強。

其實,社會化服務機構在開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還遠不止這些,比如技術人員流動性問題、服務機構內部管理粗放、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培訓不足等,都需要一一探索與化解。

原因分析

任何一項新興行業的出現在其成長過程中都將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究其原因,不外乎事物的本身及其外部環境,作為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來講,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服務機構管理不規范

一是部分機構負責人素質不高。特別是部分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負責人綜合素質不高,創建服務機構的初衷不明確,短期投機行為明顯,缺乏安全專業素養,導致開展社會化服務工作時沒有長遠規劃,只顧眼前利益;有一部分人從事其他行業遇到困境,通過一定社會關系可以占領一部分市場,于是就轉行從事安全技術服務工作,自己不懂,聘請幾個工程師或咨詢員,租個辦公室就開業了。就靠社會關系搶占市場,低價惡性競爭,擾亂市場。

二是機構內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社會化服務機構只關心業務量與收益,缺少任職能力、崗位職責、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規范及評估。也很少針對員工工作進行效果跟蹤,長期實行粗放型管理。

三是機構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部分機構聘請專業能力不足的服務人員,以及年齡大的工程師,不能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社會服務。有些工程師缺少對新的專業知識、新的技術標準、國家政策與行業要求等的學習,在遇到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時依靠老經驗、老辦法,不但解決不了企業的新問題,甚至曾出現技術性指導錯誤,導致服務大打折扣。

服務對象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認識不清

第一,信息不對稱導致企業對服務機構的不滿。目前大部分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開展的服務,主要依賴政策性要求與地方政府的管理,真正靠市場行為自愿開展工作的機構占比極少。企業對社會化服務機構不了解,甚至認為其是政府的“幫兇”,整天在企業查找隱患,查找的問題越多意見越大。部分服務對象甚至理解為“繳納安全保護費”,只要向服務機構交了年度服務費,一旦遇到政府檢查就可以由服務機構去解決;有的企業也會把責任推卸給服務機構。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主體責任認識不清,與服務機構信息不對稱,相互缺乏了解而造成的。

第二,企業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是第三方機構,是為企業提供安全生產專業性指導的服務性機構,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沒有轉移。但是,大部分企業一方面認為自己安全生產做得很好,從沒有發生過事故,有沒有第三方服務無所謂,不認同不理解社會化服務,更有企業以加重企業負擔為由,向人大、政協提交相關提案,反對這項工作。另一方面,安全管理帶不來肉眼可見的經濟效益,沒發生過事故的企業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直接導致企業安全投入少,更不愿意將資金花在聘請專業服務機構上。這既是思想觀念問題,也是安全意識問題,說明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任重道遠。

政策滯后 缺少監管手段與措施

針對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中出現的亂象,近年來,浙江省部分地方政府出臺了一些關于對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的管理規定、誠信公約、黑名單制度、末位淘汰懲戒措施等,在個別地方起到了好的效果,但是從浙江全省來看,很難形成對整個服務市場層面的約束力,加上有的措施只停留在文件上,實施起來有阻力,懲戒力度不夠,難以讓服務機構產生制度敬畏心理,形同虛設。有的地方政府政策出臺滯后,市場亂象嚴重,缺少監管手段與措施。

管理對策與建議

加強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管理是規范浙江省安全生產服務市場、提升安全服務行業服務質量與社會形象的當務之急。

盡快出臺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規范性文件

特別是在省級政府層面,要盡快出臺相關規范性文件,針對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設立、工作職責、服務內容及過程控制、技術能力要求、違規懲戒、創新鼓勵等方面作出規定,為形成一個有序規范的服務市場提供政策性依據,也為后續的市場行為提供指導方向。

加強培訓

加強對社會化服務機構負責人及服務人員的培訓,提升專業技術服務水平。目前,社會化服務機構在浙江全省數量較多,新的機構又在不斷涌現,各機構管理水平、專業能力層次不齊,一方面要加強服務機構負責人管理能力培訓,提升機構管理水平,統一服務思想,提高服務站位意識;另一方面加強對機構專業技術人員業務能力培訓,以此來提升整個服務市場專業水準。

強化服務機構內部質量控制體系建設

內部管理制度建設與質量控制體系建設是服務機構有序管理、保障工作質量的重要舉措,促使服務機構對內管理有序,對外確保質量,才能確保服務機構的穩定健康發展,促進浙江省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能力、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

健全行業組織、開展行業自律,倡導誠信風尚

行業協會是一個行業發展規模的表現,也是行業自我規范的平臺與載體,應鼓勵地方成立行業協會,利用行業協會開展自律行為,對違規、惡性競爭、擾亂市場的現象開展自我懲戒。此外,通過協會開展會員單位服務行為評定,提高行業服務違規履約成本,倡導誠信經營,可探索性地實行從業宣誓制度、誠信履約金制度、行業警示通報制度、末位淘汰制度等舉措,促進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明確服務機構服務清單,減輕不必要的基層事務

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應該是與安全、應急有關的專業技術性有償服務,按照與企業合同約定的服務內容與技術、質量要求開展服務工作,就算正常履約,不能為了滿足基層應急管理部門及地方政府一些面廣、量大的緊急任務而損害服務機構的利益,對服務機構來說既不公平,也不公正。政府部門應該明確服務機構服務清單,減輕不必要的基層事務,讓服務機構專心做好自己的安全本質工作。

總之,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作為一項新興行業,如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樣,有其產生與成長的曲折發展歷程,我們既要正視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又要看到這個行業對安全管理工作的促進與提升。目前,更應該在曲折前行中找到問題原因,并施之以有效之策,才是我們關注的關鍵所在。

猜你喜歡
社會化機構生產
牽手校外,堅持少先隊社會化
用舊的生產新的!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行政權社會化之生成動因闡釋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減倉股前20名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