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應”與“反映”

2021-11-30 08:59本刊編輯部
中華肩肘外科電子雜志 2021年2期
關鍵詞:客觀事物時會賓語

一、“反應”的常見用法:

1、機體受到刺激后引發的活動。例如:

(1)地震前,有的動物有異常反應。

(2)有人對這種藥會出現輕微的腹瀉等反應。

2、事情所引起的意見、態度或行動。例如:

(1)他的發言在會議上引起強烈反應。

(2)這個新規定群眾的反應還是比較好的。

3、物理、化學變化的過程。例如:

(1)發生熱核反應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2)這兩種物質放在一起,會發生化學反應。

二、“反映”常見的用法:

1、比喻把客觀事物的面貌或實質表現出來。例如:

(1)這篇小說反映了中國農村的新變化。

(2)這個事件反映出當時社會上出現的一種新思潮。

2、把情況、意見等告訴上級或有關部門。例如:

(1)我們已經此情況反映給上級有關部門。

(2)這幾位同志反映的意見是有道理的,應當引起重視。

可以看出:“反應”多是被動的,不能帶賓語;“反映”多是主動的,可以帶賓語。

猜你喜歡
客觀事物時會賓語
為什么傷口愈合時會癢?
果蠅遇到危險時會心跳加速
為什么在睡覺時會做夢
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用法精練
賓語從句及練習
談我對信息的認識及在課堂上的把握
為什么蝸牛爬行時會留下“足跡”
模糊語言存在的價值
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切景語皆情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