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科研究新動態
——2021年第1期學術速覽

2021-11-30 02:26眼科學報新媒體團隊
眼科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脈絡膜眼病黃斑

《眼科學報》新媒體團隊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學報》編輯部,廣州 510060)

1 使用自體耳軟骨加固改良Boston II 型人工角膜植入術

解放軍總醫院醫院眼科黃一飛、王麗強教授團隊[1]采用自體耳軟骨對Boston I I型人工角膜進行加固及改良。研究納入9例患者(女7例,男2例)共9眼,其中6眼為化學品損傷,其余3眼分別為Stevens-Johnson綜合征、黏膜類天皰瘡(mucous membranepemphigoid,MMP)以及干燥綜合征(sicca syndrome,SS)?;颊咝g前最佳矯正視力均低于20/400;術后12個月隨訪發現:8眼(88.9%)的最佳矯正視力優于20/200,其中4眼(44.4%)優于20/40。術后并發癥情況,1例患者術后3周伴有結膜溶解、1例患者術后1個半月形成人工角膜前(后)膜、1 例患者術后2 個月眼壓急劇升高、1 例患者術后3 個月出現黃斑水腫(2周后消退),以及1例患者術后5個月出現上皮囊腫。

該研究結果證實:與傳統人工角膜相比,采用自體耳軟骨能夠對Boston I I 型人工角膜術進行有效加固,且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但仍需進行更大樣本、更長隨訪的研究驗證。

2 8 歲以下晶狀體異位兒童行Cionni 改良囊袋張力環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3 年療效分析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楊晉教授團隊[2]對57位(101眼)晶狀體異位的兒童患者(8歲以下)進行Cionni改良囊袋張力環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并進行3年隨訪分析其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術后1年隨訪發現所有患兒最佳矯正視力顯著提高;術后3年隨訪發現44眼的最佳矯正視力提升到0.9或更佳。術后3個月,對24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開術;術后6個月,對34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開術。其中,4眼因嚴重的人工晶狀體偏心和/或合并前囊膜收縮而行2次手術。術后未見視網膜脫離、眼內炎等嚴重并發癥。

該研究結果證實:Cionni改良囊袋張力環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晶狀體異位患兒最佳矯正視力顯著提升。但仍需對患兒人工晶狀體的居中性和穩定性進行密切隨訪。

3 基于ATN 分類系統不同類型近視性牽引性黃斑病變的臨床特征分析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呂林教授團隊[3]采用ATN分類系統對991例(1334眼)近視性牽引性黃斑病變患者劃分為6個類型(T0~T5)。其中,778眼(58.32%)為T0型,157眼(11.77%)為T1型,177眼(13.27%)為T2型,129眼(9.67%)為T3型,45眼(3.37%)為T4型,48眼(3.67%)為T5型。隨著近視性牽引性黃斑病變嚴重程度加大以及年齡增長,患者最佳矯正視力顯著變差。但是,不同類型患者等效球鏡度數以及眼軸長度無顯著差異。內層黃斑劈裂與外層黃斑劈裂患者在最佳矯正視力、等效球鏡度數、眼軸長度以及葡萄腫發生率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外層黃斑劈裂與內層合并外層黃斑劈裂患者間無顯著性差異。單純黃斑全層裂孔及黃斑全層裂孔合并黃斑劈裂患者等效球鏡度數、眼軸長度以及葡萄腫發生率存在顯著性差異。

該研究結果證實:等效球鏡度數和眼軸長度與近視性牽引性黃斑病變嚴重程度無相關性。建議將外層黃斑劈裂和內層合并外層黃斑劈裂劃分為一類。單純黃斑全層裂孔和黃斑全層裂孔合并黃斑劈裂的發病機制可能存在差異。

4 中國高度近視兒童近視性黃斑病變進展的長期隨訪研究

天津眼科醫院王雁教授團隊聯合中、德4家單位共同完成此項研究[4],旨在探討中國高度近視兒童近視性黃斑病變進展情況并分析其相關因素。研究納入274名患兒,年齡(11.7±2.5)歲,隨訪時間(4.9±1.2)年。結果顯示:有52眼(18.9%)發生近視性黃斑病變進展;多因素方差分析發現近視性黃斑病變進展與屈光不正降低(OR:0.72;95%CI:0.56~0.92;P<0.001)、視乳頭旁γ區擴大(OR:7.68;95%CI:1.63~36.2;P=0.002)均顯著相關。在236眼中,有47眼(20.0%)發生視乳頭周圍脈絡膜彌漫性萎縮,其與屈光不正降低(OR:0.70;95%CI:0.54~0.92;P=0.009)與視乳頭旁γ區擴大(OR:8.28;95%CI:1.33~51.7;P=0.02)顯著相關。

該研究結果證實:學齡兒童高度近視有很大風險會進展為近視性黃斑病變。視乳頭旁γ區擴大為近視性黃斑病變進展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

5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NLRP3 炎癥相關基因啟動子低甲基化的鑒定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文峰教授團隊[5]旨在鑒定和驗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關鍵基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遺傳標記篩查提供新視角。研究人員采用Sequenom MassARRAY系統對32例健康個體和94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進行檢測,同時對3例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和3例特發性視網膜前膜對照者的纖維血管膜進行檢測。通過RTPCR進一步驗證候選基因的mRNA水平。在免疫和炎癥反應中發現5906 DEGs顯著富集。TGFB1,CCL2和TNFSF2被確定為前3個核心基因與PPI網絡中NLRP3炎癥相關。這些基因的啟動子甲基化水平相對較低,已在外周血單核細胞和糖尿病患者的纖維血管膜中得到驗證。甲基化水平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因水平和HbA1c水平呈負相關。

該研究結果證實:NLRP3,TGFB1,CCL2和TNFSF2的啟動子低甲基化可能增加中國漢族人群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這些基因可能作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檢測和治療的潛在靶點。

6 全球眼內異物發生的時間趨勢、關聯關系和疾病負擔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鄭丹瑩教授團隊、康南教授,聯合中英6家單位完成此項研究[6],旨在評估眼內異物(intraocular foreign body,IOFB)引起的疾病負擔,評估各種危險因素對IOFB相關殘疾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

該團隊從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庫中獲得因IOFBs導致的DALYs的全球性、地區性以及國家水平的數目、比率和年齡標準化比率,計算IOFBs導致的DALYs的數目、比率和年齡標準化比率的時間趨勢,并采用回歸分析模型評估年齡標準化DALYs比率及潛在預測因子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1990至2017年,IOFBs導致的全球DALYs增加了43.7%。在此期間,DALY比率保持穩定,而年齡標準化比率下降。IOFBs引起的較高疾病負擔與高青光眼患病率、低屈光不正患病率均、低收入均顯著相關。

該研究結果證實:IOFB致殘負擔更重的預測因素通常指向較低的社會經濟水平。青光眼可能是IOFB的并發癥,可增加視力喪失和致殘的風險。

7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造影對臨床前乙胺丁醇誘導致的視神經病變中黃斑淺血管密度改變的觀察

杭州紅十字醫院眼科吳雙慶教授團隊[7]完成該研究,納入乙胺丁醇治療6個月無乙胺丁醇引起視神經病變(ethambutol-induced optic neuropathy,EON)的13例患者(23眼)作為乙胺丁醇組,23例健康人群(40眼)作為正常對照組,以及未接受乙胺丁醇治療的10例肺結核患者(18眼)作為空白對照組。光學相干斷層成像血管造影測量平均視乳頭周圍視網膜神經纖維層(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pRNFL)和黃斑區神經節細胞層-內叢狀層(macular 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mGCIPL)厚度以及黃斑區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乙胺丁醇組的中心mVD明顯低于2 個對照組。3 組間所有區域mGCIPL 厚度和pRNFL厚度未見顯著性差異。正常對照組和空白對照組之間的mVD和mGCIPL厚度與pRNFL厚度無顯著性差異。在乙胺丁醇組中,最小及鼻下區域mGCIPL厚度與中央黃斑區血管密度(central circle multivessel density,cCVD)呈正相關。

該研究結果證實:對于臨床前EO N 患者,cCVD降低,而平均mGCIPL和pRNFL厚度無變化。最小及鼻下區域mGCIPL厚度與cCVD呈正相關。cCVD可能作為監測早期乙胺丁醇毒性的指標。

8 兒童MOG-IgG 和AQP4-IgG 相關視神經炎診斷的臨床預測因素:一項中國隊列研究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吳衛平教授和魏世輝教授團隊,聯合國內4家單位完成此項回顧性隊列研究[8]。研究納入69例首次發作視神經炎(optic neuritis,ON)的患兒,包括33例髓鞘少突細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相關ON(MOG-ON)、17例水通道蛋白4免疫球蛋白相關ON(AQP4-ON)和19例血清檢查陰性-ON病例?!澳行曰蛞暠P腫脹(optic disc swelling,ODS)或雙眼患病”以及“隨訪視力(VA)≤0.1 logMAR或ODS”是預測兒童MOGON的最敏感的預測因子,而“年齡≤11歲且同時累及中樞神經系統”是特異性最高的預測因子?!芭曰驘oODS”為預測兒童AQP4-ON最敏感的預測因子,“神經病學史和隨訪VA>1.0 logMAR”其特異性最高的預測因子。

該研究結果證實:多指標評價可提高診斷兒童MOG-ON及AQP4-ON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有助于臨床醫生診斷和治療神經膠質自身抗體狀態未知的ON患兒。

9 中國南方人群人類白細胞抗原等位基因對Graves 眼病的易感性和進展性

深圳市血液中心免疫遺傳研究室鄧志輝教授團隊、深圳眼科研究所趙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4家單位完成此項研究[9],旨在探討中國南方人群中,人類白細胞抗原I類和II類基因對Graves眼病進展性的影響。研究納入272位Graves眼病或突眼癥和肌源性Graves眼病表型患者,以及411名種族匹配的對照受試者,對其8個人類白細胞抗原位點進行基因分型分析。與對照組相比,Graves眼病或突眼癥和肌源性Graves眼病表型患者HLADRB1*16:02和-DQB1*05:02等位基因頻率顯著增加,肌源性Graves眼病表型患者HLA-B*38:02和-DQA 1*01:02 等位基因頻率顯著增加。與對照組相比,突眼癥和肌源性Graves 眼病表型患者HLA-DRB1*16:02-DQA1*01:02-DQB1*05:02和HLA-DRB1*16:02-DQA1*01:02-DQB1*05:02-DPA 1*02:02-DPB 1*05:01 單倍體頻率顯著上升,肌源性Graves眼病表型患者HLA-A*02:03-B*38:02-C*07:02以及HLA-A*02:03-B*38:02-C*07:02-DRB1*16:02-DQA1*01:02-DQB1*05:02-DPA1*02:02-DPB1*05:01單倍體頻率顯著提高。

該研究結果證實:HLA-DRB 1*16:02及-DQB 1*01:02 等位基因可能是Graves眼病,包括突眼癥和肌源性Graves 眼病表型的危險因素。HLA-B*38:02及-DQA1*01:02等位基因,由HL A-B*38:02,-DRB1*16:02,-DQA1*01:02及-DQB1*05:02組成的單倍體可能是Graves眼病易感性的危險因素。

10 增加脈絡膜血液灌注對豚鼠形覺剝奪性近視的抑制作用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瞿佳教授和周翔天教授團隊完成此項研究[10],旨在探討接受3種抗近視治療的豚鼠脈絡膜血液灌注的變化情況,以及增加脈絡膜血液灌注對近視進展的直接作用。實驗分為2個部分:首先,建立形覺剝奪性近視豚鼠模型,每天接受抗近視治療,即球周注射阿托品或阿樸嗎啡或強光暴露;然后,每天向形覺剝奪性近視眼注射血管擴張劑哌唑嗪,在為期2周的形覺剝奪性近視誘導期內,增加豚鼠脈絡膜血液灌注。其他形覺剝奪性近視豚鼠接受適當的對照治療。測量屈光度、眼軸長度、脈絡膜血液灌注、脈絡膜厚度和鞏膜中低氧標記的匹莫尼唑加合物的變化情況。實驗結果發現3種近視治療方案均能顯著抑制近視進展以及脈絡膜血液灌注的降低。積極增加脈絡膜血液哌唑嗪灌注能夠抑制近視進展,眼軸變長以及改善鞏膜缺氧。

該研究結果證實:增加脈絡膜血液灌注能夠緩解鞏膜缺氧,從而抑制近視進展。因此,脈絡膜血液灌注不僅能夠反應近視狀態,而且可以作為近視進展的預測因子。

猜你喜歡
脈絡膜眼病黃斑
近視發生發展中脈絡膜變化的研究進展
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脈絡膜厚度變化的相關研究
正常人脈絡膜厚度分布特征及肥厚型脈絡膜診斷界線值
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的來龍去脈
莫讓“黃斑病”迷了你的眼
老年黃斑變性該怎么治療?
眼睛太突出可能是病
玩手機會導致黃斑變性和失明?
眼白的發黃區塊是“黃斑”嗎
TOP10遺傳性眼病防治應引起重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