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區域小麥播量優化試驗研究

2021-11-30 04:23龔璞
河南農業·綜合版 2021年11期
關鍵詞:播種期播種量條件

龔璞

根據河南省小麥生產現狀,息縣農業農村局分別在豫東、豫西、豫南、豫北和豫中5個區域選擇9個縣(市、區)開展小麥播種量試驗,以期通過研究不同播種量對小麥生長發育及產量形成的影響,篩選出適合不同區域的最佳播種量,為科學指導農民進行小麥規范化播種提供依據。

一、材料與方法

(一)供試品種與播種期

試驗于2019—2020年度在豫東杞縣、夏邑縣,豫北湯陰縣、南樂縣,豫中新鄭市、長葛市,豫西澠池縣,豫南西平縣、南陽市宛城區共9個地點進行。各地根據生產環境和實際條件,結合品種特征特性選擇種植品種,適宜播種期(見表1)。

(二)試驗設計

根據各地生產實際和種植習慣,每個試驗點設置3個播種量,每667 m2播種量分別為10 kg、12.5 kg、15 kg;設3次重復,共9個小區,采取隨機區組排列,小區四周設保護行。小區全生育期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管理。在出苗后調查不同處理小麥基本苗,成熟期調查小區實際產量,綜合比較小麥生長發育、產量等指標客觀評價播種量效應。

二、結果與分析

(一)不同播種量對不同地區小麥群體發育的影響

通過各試驗點苗情調查數據,9個試驗點基本苗數均隨播種量增加而增加,播種量越大,基本苗數越多(見表2)。每667 m2播種量在10 kg時,基本苗平均為18.95萬株;每667 m2播種量在12.5 kg時,基本苗平均為23.26萬株;在每667 m2播種量在15 kg時,基本苗平均為26.73萬株。同一播種量條件下,豫西基本苗較其他地區少。

(二)不同播種量對不同地區小麥產量的影響

由圖1可知,正常播期條件下,新鄭市、夏邑縣、南樂縣、杞縣等試驗點以每667 m2播種量12.5 kg的產量最高,長葛市、澠池縣、宛城區試驗點以每667 m2播種量10 kg的產量最高,并且受暖冬氣候影響,加之地理位置靠南,宛城區試驗點出現明顯的播種量越大、產量越低的現象。(見圖1)

晚播條件下,晚播5天左右的新鄭市試驗點以每667 m2播種量12.5 kg的產量最高;晚播5天左右的澠池縣試驗點以每667 m2播種量10 kg的產量最高,這與播種期墑情充足,有利于出苗和分蘗有關。湯陰縣試驗點由于2019年麥播期降水,整地偏晚,播種期較當地適宜播種期播晚10天左右,小麥產量表現出播種量越大、產量越高的特點,每667 m2播種量15 kg的產量最高、每667 m2播種量12.5 kg的次之,每667 m2播種量10 kg的產量最低。

三、小結

適宜播種量是培育冬前壯苗,構建高質量群體結構,協調小麥個體與群體、小麥生長發育與環境條件關系的重要措施。近年,部分農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播種量大,造成群體偏大、麥苗假旺、個體偏弱、小麥抗凍性差、病蟲害加重、后期易倒伏和早衰等問題,不僅增加田間管理投入,而且影響產量。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

在正常播種期條件下,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以每667 m2播種量10~12.5 kg,每667 m2基本苗18萬~23萬株最適宜。每667 m2播種量15 kg的處理,雖然播種量增大,但并沒有明顯增加產量,甚至會造成產量下降。

在晚播條件下,晚播5天左右的,每667 m2播種量12.5 kg的產量仍然高于每667 m2播種量15 kg的產量;晚播10天以上的,每667 m2播種量15 kg的產量高于播種量為10 kg、12.5 kg的產量,主要是因為大播量彌補了播種過晚、分蘗偏少造成的群體不足。

小麥播種量的多少與當地播種期、土壤墑情等諸多因素有關。因此,在生產實際中,農戶要因地、因種、因播種期而異,分類科學確定播種量。

猜你喜歡
播種期播種量條件
有限制條件的組合應用題
有限制條件的排列應用題
鎮平縣依據冬前氣溫變化對小麥播種期及播種量的調整探索
2019—2020年度固始縣優質小麥播種量優化試驗總結
2019—2020年度優質小麥不同播種量試驗
2019—2020年度優質小麥播種量優化試驗示范總結
不同播期對甘草根系生長特性的影響
豫南地區適當推遲播種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質
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虎虎生威”的隱含條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