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2021-12-01 14:06李淑珍李夢琦梁欣欣孫中貫
中國果菜 2021年11期
關鍵詞:廢棄物農業經濟

李淑珍,李 爽,李夢琦,梁欣欣,孫中貫,劉 琳

(1.棗莊學院食品科學與制藥工程學院,山東棗莊 277160;2.棗莊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山東棗莊 277160)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是世界上農業發生最早的國家之一,也是主要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近幾十年來,環境污染和生態問題越發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的發展。自20 世紀末,我國逐漸開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這是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需求的一種新模式。循環經濟在農業上的應用為農業循環經濟,即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有效的管理方法來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1]。農業循環經濟旨在實現資源利用、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以及農業發展的統一,因而是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本文主要介紹了農業循環經濟的基本概念,闡述了幾個典型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發展現狀,并分析了目前制約農業循環經濟的主要因素,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為我國類似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思路,推動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1 農業循環經濟的原則及常見模式

在農業循環經濟這一概念中“循環”是指循環利用各種生物,目的是提高農業廢棄物的利用率[1]。

1.1 農業循環經濟的原則

目前,“3R 原則”是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一是減量化(Reduce)原則,是指加工生產開始就減少資源的投入;二是再利用(Reuse)原則,指在生產過程中通過一定的科技手段使資源能夠循環利用,以提高產品的利用率;三是再循環(Recycle)原則,指利用高效管理和先進生產技術使農業廢棄物轉化為新資源或能源,重新投入使用[2]。

循環農業經濟是一個反饋循環流程,將中國傳統的“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程流動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在該循環中,所有的物質和能源都能夠得到合理和可持續的利用,其主要特點是既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又可以減少資源的投入和農業廢棄物的排放,盡量降低經濟活動造成的對生態環境的破壞[3]。農業循環經濟的實施有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人民生活質量,也有利于促進各產業的融合發展,有助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農村環境、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及保障食品安全[4]。

1.2 農業循環經濟的常見模式

1.2.1 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是指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和有效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經驗將種植業、畜牧業、產品加工業等進行有機聯系的一種現代化農業,其將經濟、生態、社會聯系為統一的整體,使這三個方面均產生較高的效益。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創新性地將循環經濟理論引入農業生產,以循環經濟的理念來發展農業,可以實現農業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我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及當地特點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目前最常見的模式有種養結合模式、立體循環養殖模式和物質再利用模式。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的優點是不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且注重長期的可持續性發展,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并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保護資源和自然生態的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5]。通過將農業產品進行深加工,實現節約資源、提高產量和就業率,并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但該模式發展的制約因素有三點:一是該模式需要提供技術支持,但目前大多數專家傾向于在城市發展;導致農村科學技術較落后,生態循環農業難于順利開展。二是該模式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許多農村的金融水平較低,為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和普及帶來困難;第三,很多農民循環發展的意識落后,由于傳統的農業方式相對循環農業成本要低,農民害怕自己的產出低于投入,故許多農民仍選擇投入較少的傳統農業,這也為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帶來障礙[6]。

1.2.2 工農業復合型模式

工農業復合型模式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該模式為紐帶可將不同的企業、行業和地區聯系在一起。表現形式為將種植業、養殖業、食品加工業、沼氣生物能產業等和先進科學技術進行高效集成,并與科學施肥相結合,將農業廢棄物進行再利用,作為生物質能、生物肥料、生物農藥等的原料,通過循環再生返回到農業生產中[7]。

該模式的優點是不僅能夠實現資源循環利用,還能高效解決農業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從而有效緩解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的壓力[8],可實現農業經濟高效、綜合、生態的綠色發展。這種模式的不足之處在于,不僅需要土地的集中利用和大量資本的投入,還需要具有影響力的大企業作為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的管理者和組織者,這就需要擁有土地使用權的廣大農民的團結合作和大規模資本的投入。

1.2.3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

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是指通過新型技術對農業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將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食品加工業等聯合而成的資源化利用模式[9]。我國近幾年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主要朝著飼料化、能源化、材料化和肥料化四個方面發展;主要包括以食用菌養殖為中心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以沼氣發酵為中心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和以蚯蚓養殖為中心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10]。

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模式的優點是能夠加強對農村面源污染的控制,有利于節能減排,美化農村生態景觀等。同時,農業廢棄物資源化還可以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同循環經濟一樣,低碳經濟的核心理念是將傳統單項流動的線性經濟轉變為可循環發展的反饋流程,都是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體現。農業廢棄物利用所面臨的不僅是表面上收集儲存和持續均衡需求之間的矛盾,其本質是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之間的矛盾,而目前農業廢棄物的體制機制尚未完善,這阻礙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發展[11]。

2 典型農業循環經濟園區的發展現狀

農業循環經濟園即以循環農業經濟為根本出發點的農業科技園區。本文選取了以下幾個國內比較典型的經濟園區進行分析,為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提供依據和參考。

2.1 八桂田園

八桂田園屬于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模式,該區位于廣西省南寧市,有一個頗具特色約8 000 m2的食用菌園。在該園區,充分利用爛菜、玉米桔、甘蔗渣等農作物生產的廢物進行食用菌生產,食用菌渣可以用作有機肥料種植農作物,也可以用作沼氣原料生產沼氣和沼氣渣,其中沼氣可以用于生產生活、沼氣液同食用菌渣一樣可以用作農作物肥料;以此進行廢物的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緩解環境污染問題。

該產業園與國內同類園區相比功能全、投資少、效益好且頗具地方特色。通過該產業園的運作,可以減少園區原料的投入如沼氣液和食用菌渣,從多方面增加凈效益[12]。但該產業園的缺點在于技術水平低、對環境依賴性高、普適性不強。比如以菇渣作肥料,拆菇渣袋時費時費力,同時蛾類害蟲易在菇渣上生長繁殖。目前該模式在許多環節需提高技術水平,如采用的省時省力機械拆菇渣袋,進行食用菌精、深加工技術的改良,將菇渣進沼氣池發酵后再培養食用菌可防止發生害蟲,提高廢物利用率等。

2.2 撫州市廣昌白蓮產業園

該產業園為工農業復合型模式,位于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廣昌縣采取了多種有效措施,對白蓮進行深度開發,并對白蓮副產品進行了綜合利用。目前,該產業園區一年之內可加工利用約2 hm2池塘產生的原料,開發出一系列白蓮產品,如蓮蓉、速凍鮮蓮、蓮子罐頭等,還將它們制成藕粉、蓮子飲料、蓮心茶等副產品,此外,還能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如蓮蓬、蓮殼等來生產食用菌。

對白蓮進行深度開發利用,不僅提高了白蓮自身的經濟效益,增加了蓮農的收入,還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13]。該模式的優勢在于擁有優良品種和較大種植規模,具有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等[14]。但在資源配置、面積配置、融資、環保等方面,撫州市廣昌白蓮產業園還存在很多問題,概括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環保觀念落后,如周圍農民為提高產量而忽視了環境保護;基礎條件薄弱,如重視產品加工生產鏈,卻忽略了種植和銷售環節;科技水平滯后,如仍以人工方式對白蓮進行初加工,未實現機械化連續生產等。

2.3 內蒙古蚯蚓養殖生態園區

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內蒙古蚯蚓養殖生態園區探索出了蚯蚓養殖、奶牛養殖和蔬菜種植三大產業相結合的生態循環模式農業。在此模式中以作物秸稈為牛飼料,產生的牛糞用于蚯蚓的生長和繁殖,產生蚯蚓糞和新蚯蚓,形成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模式。

世界上大多數生態系統中都有蚯蚓存在,其適應各種生長環境,繁殖旺,用途廣,而且人工養殖產量高,蚯蚓養殖的經濟效益好。所以,在中國北方特別是內蒙地區蚯蚓的養殖、開發和利用,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在內蒙古發展蚯蚓養殖具有資源豐富、經濟效益顯著,且可以有效利用空棚,解決大棚閑置問題、有效利用秸稈資源等優勢,形成作物種植、奶牛養殖和蚯蚓養殖及新產品開發相結合的循環生態農業經濟模式[15]。但是,該產業園區所需技術復雜,不僅需要多學科的協調與合作,還要充分考慮其在農業循環經濟中的特點[16]。到目前為止,我國許多的蚯蚓養殖生態園區,都處于起步階段,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如相關技術研究還不成熟;周圍農戶沒有意識到該模式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積極性不高;資金不足,無法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擴展、普及等。

2.4 “荔香花?!爆F代生態農業示范園

“荔香花?!碑a業園區為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位于四川省瀘州市,涉及合江縣4 個鄉鎮中的22 個村莊,占地面積約6 hm2。在該園區中,養殖場牲畜以場中的菜葉和芍藤為飼料,養殖場產生的糞便等廢棄物通過技術轉變為植物種植場所需要的肥料或用于發電,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17]。

“荔香花?!鄙鷳B園區目前已成為農業技術開發、培訓的重要示范點,有效促進了鄉村休閑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推動了城鄉統籌發展的新格局。但園區整體范圍較大,還存在部分管理問題,需要利用先進的管理方法來指導生產實踐,提高資源利用率。

3 目前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從上述幾個農業經濟循環園區實例可以看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18];但目前我國在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上仍存在許多問題與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農戶認識不足

我國的農業生產者整體素質不高,他們中大多數還保留著傳統觀念,沒有認識到農業循環經濟的重要性,不會使用科學的方法,導致在生產過程中過分追求生產而忽略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破壞了生態環境。王火根等[19]在研究我國農業循環經濟時指出,農戶普遍沒有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只顧眼前利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文化程度偏低,沒能認識到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琢蠲鱗20]在研究泰安市農業循環經濟時同樣提出,相對于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農民更加關注的是自己的收益。

3.2 資金匱乏

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在建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支持,但前期收益甚微;且人們對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重要性認識程度的欠缺,加大了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建設難度。張梅[21]指出,農業循環經濟存在時間長、初始資料投入較高等特點,需要長期的技術支持與大量的資金投入。缺乏資金的農民是循環農業主要的的經營者和獲益者,僅依靠個體和少數群體的力量,很難滿足長期發展所必需的資金需求。孫與襄等[22]提出,目前政府的資金支持非常有限,而且許多農業投資企業和投資人都比較青睞于時間短、見效快的項目,不愿意投資收益回收期長、時間長的農業循環經濟項目,這嚴重制約了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3.3 農業科技水平落后

總體來看,我國的科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在農業方面,技術研發相對滯后,且沒有大規模推廣[23]。姚勇[24]在研究四川省農業循環經濟時提出,我國農業科技水平比較薄弱,科研資源相對分散,農業研究成果的轉化相對緩慢。沒有足夠的農業推廣人員和科學研究隊伍。由于研發水平低,專業結構不合理,缺乏創新,導致許多研究成果無法轉變為農業生產力。陳麗[25]指出了農業科技水平落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基層政府的財政收入有限,導致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另一方面是農業科技研發隊伍專業性人才的缺乏,科研環境不理想,科研設備不足以支撐科技方案,嚴重制約了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3.4 法律體系不完善

目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面臨著科學立法工作推進緩慢、農業循環經濟執法及監督工作有待加強、農業循環經濟守法激勵及宣傳工作亟待優化等諸多問題[26];王俊芳[27]指出,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在循環農業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還不健全,需進一步完善,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責任不清等問題,這限制了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因此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的進一步完善。

3.5 標準化體系不健全

標準化是使農業循環經濟進一步普及和落實的關鍵,但目前我國關于農業循環經濟的標準化工作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改善和加強。宋成軍等[28]指出,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標準化工作剛剛起步,不僅缺乏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還缺乏國家標準,需要構建完整的標準體系。一方面,我國涉及與農業循環經濟的相關標準缺少針對性。目前涉及循環經濟具體環節標準時仍采用相關產品質量、環境環保認證與標準,顯然這類標準與農業循環經濟的內涵、要求存在偏差,針對性不強,在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方面的應用有限。另一方面,我國關于農業循環經濟的相關標準缺少系統性。目前雖已制定循環經濟相關標準,但主要用于工業生產實踐,在農業上還缺乏相應的標準化體系,甚至一些專業術語的概念和內涵都模棱兩可,易引起歧義,不能達成一致。

4 應對措施

4.1 提高農戶意識

農戶在農業循環經濟中發揮主體作用,在開展農業循環經濟建設工作時要始終從農戶的角度出發,才能發揮農民的主體性。首先,各部門應加強宣傳工作,走進農戶,向他們介紹農業循環經濟的基本概念及發展的必要性,使他們自覺樹立循環發展的意識,發揮其主觀能動性[29]。其次,應引入先進的科學知識,向農戶普及一些常用的科學生產技術,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最后,要將農業循環經濟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寓于農戶的經濟效益中,這樣才能使他們自覺、自主的踐行循環發展,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30]。

4.2 擴大資金投入

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僅靠政府是不夠的,政府的資金主要是用于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中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故需要政府支持農戶吸引社會資金,鼓勵企業和其他社會機構積極加入到農業循環經濟建設中,實現產業規模擴大。國家還要吸引和鼓勵個人資本的投入,發揮個人資本的作用。實行國家、企業、個人三結合,兼備各方力量多層次、多方面、多渠道籌集資金以促進當地農業循環經濟的穩定發展[31]。與此同時,為農業循環經濟創建發展基金保障體系,使循環經濟發展的每一個具體環節都有穩定的資金支持。如在農村地區進一步普及小額信貸業務,并做好農業循環經濟園區的搭建、農業產品培育技術推廣等工作[32]。

4.3 提高科技水平

開展農業循環經濟的關鍵支撐是科技,需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提升對資源的利用率。一方面要完善人才獎勵措施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加入到農業循環經濟建設中。定期進行各地人才的交流與學習,與時俱進,培養高素質人才。同時也要鼓勵學習國外循環農業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加大科研投入,通過技術助力循環農業的發展[33]。另一方面,當今是互聯網的世界,有很多的便利,我們要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循環經濟建設過程中的各種環節相聯系,構建信息化科技平臺,促進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更快、更高效地建設。

4.4 健全農業循環經濟相關法律體系

首先,我國相關部門應認真學習《循環經濟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并在實踐過程中深入落實,設計經濟循環型綜合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地方性法規,以點帶面,形成有利于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制環境[34]。其次,應深入分析現代農業的發展現狀,相關部門需以農業循環經濟的基本法律——《循環經濟促進法》為根據,結合各自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現狀與特點,并借鑒國外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經驗與教訓,制定并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規范[35]。最后,在現階段農業循環經濟管理問題的基礎上,將農業循環經濟的實踐操作程序進一步完善。農業循環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設置地方區域經濟管理法規并修訂現有法律規范,以及對各種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以防止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害[36]。

4.5 構建標準體系

我國農業循環經濟標準體系的建設需要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基礎,結合當代農業的現狀和趨勢,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37]。推進農業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的前提是促進農業循環經濟標準化立法,提高標準約束力和執行力。標準化體系構建中,應充分考慮農業循環經濟的系統性和綜合性,采用全生命周期的分析方法,從設計開發、生產加工、回收處置等環節入手,制定出包含基礎標準和方法標準等在內的多層次標準體系。需要系統地總結和提高各地農業循環經濟實踐經驗,將生態農業與循環農業經驗融入到中國農業循環經濟標準體系中去,最終形成一個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標準體系[38]。

猜你喜歡
廢棄物農業經濟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廢棄物的產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新型醫療廢棄物焚化艙
水泥回轉窯處理廢棄物的分析
電子廢棄物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