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環境下農副產品物流園的運營模式創新研究

2021-12-02 09:18劉晨
商品與質量 2021年44期
關鍵詞:農副產品供應鏈物流

劉晨

山東建筑大學 山東濟南 250101

中國的農業生產和活動以分散的小農為主,這顯然與農業現代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方向相矛盾。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用戶數量逐年增加,電子商務可以促進農產品營銷,促進農產品貿易,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

1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特征和重要性分析

1.1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特征分析

農產品電子交易主要是一種電子交易活動,它以農產品生產為重點,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可以實現農產品供銷的綜合管理。購買者可以通過電商平臺根據需求選擇農副產品,然后借助信息技術簽訂合同并達成交易。因此,可以有效加速交易信息的傳遞,加快農副產品的流通,降低運營成本,實現便捷、高效的物質流、信息流和資金流[1]。

此外,農產品電子貿易的特點還體現在交易過程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上。在交易中,依靠網絡信息技術進行交易,實名認證、合同簽訂、商議記錄等網絡信息技術功能,為交易安全提供保障。電子商務交易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可以打破空間和時間的界限,電子商務的透明度也切實保障農產品交易安全,方便、快捷也加速了貿易全球化。

1.2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分析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可以有效促進農業信息的快速準確傳播和交流,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交易雙方有效、高效的進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拓展農產品的分銷渠道,有助于降低流通成本。

此外,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可以支持農村市場體系的完善和工業的發展,農業網絡體系的完善可以增加農業的工業效益。自主品牌的發展對于農產品的發展至關重要,電子商務是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證,對提升經濟效益、提高市場資源配置的經濟效益和科學效益具有積極作用。

2 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分析

在我國農產品電子貿易發展的背景下,電子商務的政治環境逐步改善,政府也越來越重視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2]。我國農產品電子交易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不斷發展完善,互聯網普及率大幅提高,網民的數量快速增長都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此外,電子商務交易速度也逐年提高,物流配送體系逐步建立,電子支付平臺功能不斷加強。

2.2 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與物流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2.2.1 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上主導作用發揮不夠。在國外,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制定計劃和保護政策、加強立法和引進投資等方面。由于國情的關系,我國在這些方面的作用還不夠充分,雖然國內的農業信息網絡發展迅速,但是一些相對落后的地區農業信息化網絡建設水平仍然相對滯后。

(2)農村經濟欠發達,信息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一方面,農業從業人口文化素質相對偏低,對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知識儲備欠缺,缺乏計算機、上網等基本知識技能,網絡成本相對較高,導致農民上網率偏低。另一方面,由于中國農業生產的品種、地區等復雜性和差異化,導致電子商務平臺的數據信息龐大,數據歸集等基礎工作相對薄弱,建立一個全面、實用的數據庫難度巨大。雖然部分電商平臺創建了數據庫,但大多數網站的數據混雜,有價值的交易信息難以精準對接。此外,電子商務平臺大多數是綜合性商品交易平臺,許多農業農產品交易平臺不專業、不實用。東部發達地區網站較多,中西部地區的網站較少,難以根據農產品的生長特性,為更多地區的農民提供復雜實用的服務信息。

(3)農業的天然瓶頸影響電子商務發展。由于環境影響,農產品的生產和需求非常不可預測,農產品的附加值低,不可持續,有許多品種受到質量評估的影響,標準化程度低,此外,中國農產品有長期的貿易聯系,交易成本高,供需鏈嚴重分離,鏈條和貿易渠道復雜,貿易信息透明度和對稱性低,單個農民和小型農業組織捕獲、截獲和分析市場信息的能力較低,這也不能促進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3]。

(4)農業信息系統不完善。我國農副產品的電子商務普遍存在物流滿意度低、網絡安全性差、信任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網絡完整性和安全性狀況不容樂觀。

與國外先進的現代電子商務相比,我國農產品貿易尚處于起步階段,但與起點相比,有快速發展的趨勢。就農產品電子商務而言,必須克服許多方面的困難,如信息基礎設施、人才培養支持等,從長遠來看,電子商務應自覺地與建設新的現代中國農業物流體系相聯系。

2.3 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運作存在的問題

2.3.1 基礎設施和后勤設備不足

逆向物流基礎設施是提高物流效率的直接限制因素,特別是交通不發達、偏遠農村地區,總體物流能力不足,農村地區道路運輸量約占總運輸量的20%。農業運輸沒有專門的技術裝備,輔助技術、裝備和物流技術已成為農產品科學物流的重要制約因素。

2.3.2 農產品物流效率低

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許多原來的國有貿易公司和非營利性的營銷合作社被改造成農業物流公司,農民只提供農產品,存在著規模小、水平低、分布廣、團結度低、組織化程度低、競爭力弱、農業市場發展滯后,特別是結構不合理,城鄉農業市場多,物流效率低等問題。

3 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物流運作的模式

3.1 物流中心批發市場主導運作

該系統是一個基于商業企業的復雜物流系統。物流中心可以從原來的批發市場發展而來。通過對批發市場的改造,利用電子信息技術支持農產品貿易,并配備了良好的物流系統和信息平臺,為中央生產環節提供物流中心。另外,發展連鎖企業的配送中心,如大型本地超市,通過整合較高級別批發市場供應鏈和較低級別連鎖超市供應鏈,創建兩種類型的物流中心,前者作為供應鏈上游,用于小散的農產品的跨區域商品配送,以便將農產品作為供應鏈的組成部分進行分配,后者處理連鎖貿易、快速流通新鮮農產品并滿足用戶的需求。

3.2 以加工企業為核心整合運作

在供應鏈系統中,農業是相對薄弱的環節,在供應鏈中處于非對稱的弱勢地位,這可以通過為農業建立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系統來改變。由于工業比農業具有更強的市場地位,引入工業化生產產品,可以讓物流公司確保農副產品的穩定性,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加工企業的內部整合和信息水平的提高,最終建立農副產品的供應鏈管理平臺[4]。同時,增加了農產品加工的管理成本,提高了風險,如果不能有效地進行科學管理,很容易造成規模經濟。

3.3 以第三方物流為核心的外包運作

與其他分銷模式相比,外部供應商的分銷在損失控制、食品質量和管理成本方面具有巨大優勢,可以靈活使用新技術交換貨物和信息,外部服務提供商的物流中心可以不斷更新信息技術和設備,提供更靈活多樣、專業的服務。

4 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物流優化對策

4.1 引入先進物流鏈的概念

為了實現農業物流發展的重大突破,需要引入農產品供應鏈的現代化管理,充分利用供應鏈中的資源,實現供應鏈資源的優化整合。在供應鏈的需求下,農產品的物流要求延伸到農業投入品的供應、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和相關的包裝和儲存,以及農產品分銷之間的聯系,各方面的協調和信任對于實現最佳運營效果至關重要。

例如,農產品供應鏈中供應商、農民或生產控股公司、加工商、分銷商和貿易商的生產資料之間的聯系應該是一種多邊的、以利潤為導向的關系。供應鏈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是一致的,我們不僅要關注自身的利益,還要考慮整個供應鏈的利益,進行全面的物流合作。

4.2 培育專業人才提高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

注重專業人才培養,制定人才優惠政策,專業物流管理人才是管理模式創新的關鍵。電子商務環境下農副產品的運營涉及人力資源、交通、社會學和通信技術,只有專業人才才能真正優化物流計劃中的管理,對整個物流過程進行強有力的監管,提高管理效率。

例如,重視行業人才培養,將物流管理納入高校教學,加強對物流管理行業人才培養的支持,加強物流管理人才的創新能力,增加他們的工作靈活性,鼓勵他們在物流領域運用新的管理模式,逐步加強行業人才競爭管理,以行業競爭激發人才競爭,打造良性區域發展模式。

4.3 大力培育農產品物流企業和中介組織

農產品物流公司和組織是發展農產品物流的關鍵。政府可以充分利用運輸和商業公司在市場信息、分銷網絡以及運輸和營銷方面的優勢和利益,通過促進領先公司之間以及領先公司、運輸公司和商業公司之間的聯盟,建立一批優勢物流公司,中介組織可以收集關于農產品需求、供應信息。

例如,主要采用“農民企業”的商業模式和農民合作組織模式,繼續發展擴大農民合作組織的范圍,消除農產品物流的壟斷,鼓勵農民企業和組織靈活使用物流。

4.4 改善基礎條件,加強農產品物流公司建設

農產品物流的可持續運作需要良好基礎設施的支持,不僅包括“農產品新鮮儲存和冷卻”的物流基地建設,還需要改善交通條件。

例如,高速公路、鐵路、航空和航運。根據中國目前的基本情況,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總體規劃,為構建集批發和零售貿易為一體的農副產品市場體系提供基礎支持,確保農業政策落地。

4.5 現代化物流技術應用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將現代物流技術應用于物流創新,應以更快、更安全、更高效為目標,這就要求在優化人事管理的基礎上實現物流技術的現代化。

例如,通過使用更先進的物流和信息交換監控系統,逐步改善傳統物流運營模式,現代通信手段可以收集、發布物流運營信息,確保物流的地點和時間由系統控制,提高物流數據的精準度。運營中的每個階段,物流信息輸入數據庫,并將物流狀態同步物流查詢系統。查詢端口允許公司和客戶查詢、檢索農副產品物流信息,確保整個運營過程的可追溯性和可質控性,提高農副產品貿易的整體效率。因此,現代通信手段和網絡信息系統的發展為物流管理創新提供了保障,電子商務改革引領物流管理改革。農副產品的運營模式應順應技術發展趨勢,引入使用現代化物流技術技術,完善數據庫建設,促進向電子商務環境發展。

4.6 物流管理的標準化和智能化

與電子商務相關的物流管理創新應以分銷和分銷信息管理創新為基礎,實現其工作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逐步整合物流和信息技術管理,減少對物流業務的時間和距離限制,并在物流業務中提供信息通信以滿足電子商務時代的需要。物流管理應逐步實施機械自動化,避免沒有足夠的人員供應、裝卸、轉移、接收物流,、避免在特定訂單工作的延誤,降低配送難度,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還可以使用智能操作平臺,在操作平臺上引入物流管理信息,模擬各種緊急情況,提高智能化工作管理。目前,可以從倉庫、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入手合理規劃和創新物流管理,特別是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

5 結語

目前,我國現代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才剛剛起步,解決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依托電子商務,將物質市場與無形市場聯系起來。農業供應鏈網絡化整合的結果是創建兩個相鄰的線上和線下市場,更加快捷、高效地交換貿易資源和信息,進一步激發農副產品市場活力。

猜你喜歡
農副產品供應鏈物流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物流線上的毒品追蹤
韓國智慧物流,為了物流產業的革新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解鎖西貝供應鏈的成功密碼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水產品價格
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水產品價格
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水產品價格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運輸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