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探究

2021-12-02 08:35晏高峰
科技創新導報 2021年20期
關鍵詞:國土空間空間規劃大數據

晏高峰

摘? 要: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需要調查的數據種類繁多,且數據量大,對于數據收集、處理、價值挖掘都有著嚴格的要求,而大數據技術可滿足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需求。大數據技術在其中的運用,為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監管、執行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提高了國土空間規劃的工作效率與質量,有利于土地資源利用率的增加。本文針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論述,并提出了大數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效用及使用對策,以實現大數據技術在國土規劃中的深度應用。

關鍵詞:大數據? 國土空間? 空間規劃? 土地資源利用率

中圖分類號:P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7(b)-0012-03

Research on Land Spatial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YAN Gaofeng

(Pingxiang City Land and Space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Pingxiang, Jiangxi Province, 3370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data to be investigated in land spatial planning, and the amount of data is large. There are strict requirements for data collection, processing and value mining, and big data technology can meet the needs of land spatial planning.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reparation,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nd spatial planning,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land spatial planning,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increase of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land spatial plan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utility and use countermeasures of big data in land spatial plann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in-depth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land planning.

Key Words: Big data; Land space; Spatial planning;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事關重大,其從整體上謀劃著新時代國土空間的開發與生態保護工作,需要考慮社會、生態、經濟、國土利用等眾多內容。因此,在規劃中需進行全面的數據收集與調查工作,以確定國土空間規劃區域的人口分布情況、經濟發展程度、土地開發利用現狀等眾多信息,然后通過對數據信息的挖掘,為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提供參考,進而實現科學化、高效化的國土空間規劃。

1? 大數據下國土空間規劃分析

1.1 大數據應用的價值

大數據與國土空間規劃的結合,為國土空間規劃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基于大數據技術構建了國土空間規劃的綜合性管理系統,并借助GIS技術與云計算技術,對國土空間進行數據信息的收集與調查,然后使用大數據技術深挖數據信息中的價值,對國土空間狀態進行精確的分析,為國土空間規劃提供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參考?;诖髷祿碌膰量臻g規劃工作集合了眾多當代先進的技術,將數據信息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的支撐,確保了國土空間規劃的精確性,為國土空間開發、土地資源利用、社會經濟建設等提供助力[1]。

1.2 國土空間規劃下大數據的特點

1.2.1 來源復雜、種類繁多

國土空間規劃涉及到3類地區,一是城市地區,經濟發展程度高、人口密集、建筑物眾多,開發程度好;二是農村地區,與城市正好相反,人口分散、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國土空間具有開發的巨大潛力;三是生態地區,人類活動較少,基本上屬于未開發地區。根據上述3類地區的特點,需將3類地區歸入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國土空間規劃涉及到的數據具有范圍廣、數據量大、來源復雜的特點,而且數據種類較多,像音頻、影像、圖片等,需要國土空間規劃具備良好的大數據處理能力[2]。

1.2.2 時效性好

國土空間規劃在數據收集與調查中使用了當下最為先進的技術,獲取數據更加完整、準確,可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數據需求,實時獲取所需的數據。國土空間規劃系統中的信息實時更新,動態監管國土空間的變化,為空間規劃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并為后續的工作提供數據信息指導。

1.2.3 數據共享程度高

在大數據時代,社會信息化程度較高,為數據共享提供了技術保障。數據共享可加快國土空間規劃的效率,在政府的引導與重視下,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共享已經開始實施,數據公開程度逐漸提高,促使空間規劃工作更加透明化,提高了國土空間規劃數據的利用率。

1.2.4 數據采集規范化

大數據技術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使數據之間的關聯性更強,數據采集更加規范化,為數據信息資源的整合提供了便利,完善了國土規劃數據庫的類型與結構,保證了國土規劃工作決策的科學性。大數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運用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國土空間規劃的部分數據需要保密,如果國土空間規劃的信息系統遭遇惡意攻擊,那么將危及數據資源的安全性,機密信息丟失或者是遭到破壞,將會產生極為嚴重的信息泄露后果[3]。

2? 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機制不健全

有效的管理機制可提高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規范化水平,然而由于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管理機制的不健全,使得國土規劃管理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一旦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將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產生阻礙,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規劃工作的成果。目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主要包括了編制審批體系、實施監管體系、法規政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等,這幾個體系中均表現出了管理機制上的不足,并且群眾參與該項工作有限,在缺少群眾參與的情況下,使得國土空間規劃可操作性較差[4]。

2.2 生態環保方面考慮較少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土空間規劃側重于經濟方面的開發與利用,較為忽視國土空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而過于重視發展經濟,以犧牲生態環境去換取社會經濟的發展,這與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相背離,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果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長期忽視環境保護工作,不僅會帶來經濟上的損失,還會影響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3 規劃完整性與可操作性較差

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開展過程中,會受到內部與外部多種因素的影響,相關部門在執行國土空間規劃過程中,面臨著國土規劃不夠完整,或者是可操作性差的問題,影響到規劃成果的執行。而且由于執行規劃的人員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認識較淺,導致功能區域劃分存在問題,甚至是影響到城鎮規劃建設,以至于規劃的執行受到層層阻礙,并對規劃工作后續的開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3? 大數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運用的對策

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需要收集大量來源復雜、種類不同的數據信息,而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涉及到眾多單位、眾多部門、眾多人員之間的數據流轉問題。在未應用大數據之前,數據收集過程中的溝通與協調工作非常困難,數據傳輸不暢、溝通效率低下,使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進展緩慢。而在應用大數據技術后,溝通協調、數據流轉工作借助互聯網進行,數據收集效率明顯提高,而且在收集傳統數據的同時,還增加眾多的新興數據。此外,大數據技術在數據整理上的應用效果明顯,數據處理、整合效率與質量明顯提高,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數據收集整理模式,并節約了工作人員大量的時間與精力[5]。

3.1 加強制度建設

大數據技術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運用,需要相關單位與部門建立與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對數據的收集、傳輸、存儲等環節提出明確的要求與工作標準。一是構建國土空間規劃的數據庫,實行數據的統一集中管理;二是提高數據庫的安全管理水平,構建完善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與安全防護體系,以防止數據庫遭到攻擊,出現數據信息丟失問題。例如,針對城市區域進行空間規劃,需要收集的信息有土地利用情況、經濟發展程度、區域群眾建議等,收集數據的關聯度較小,還有一些非線性數據,在使用大數據技術時,應統一數據收集的標準,并依據管理制度的要求進行數據的加工處理整合,從中獲取有價值的數據信息,以為國土規劃工作提供依據[6]。

3.2 構建群眾參與渠道

國土空間規劃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以往的規劃受到通信條件的限制,群眾參與度不高,規劃編制工作獲取的群眾建議較少。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借助互聯網可以廣泛收集群眾的建議,并從這些建議中篩選出具有使用價值的信息。大數據技術數據挖掘功能的運用,在全面收集數據的同時,還可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廣大群眾的意見與建議,為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提供助力,保證了規劃編制的可操作性。目前,面向群眾收集建議的渠道非常多,像空間規劃部門本身的官方公眾號、社交軟件、各類手機APP等,都可獲取群眾的第一手信息,也可使用新媒體平臺進行規劃信息的公示,并設置信息反饋渠道,以作為群眾建議的收集渠道,以這些數據為基礎構建數據庫,不僅可及時向群眾反饋信息,還可了解群眾的實際需求,以促使規劃更加符合民意。

3.3 積極促進規劃成果的轉化

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在生態環境保護、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等工作中具有應用的巨大價值,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側重于規劃前期的工作,成果轉化率有限。因此需要積極促進規劃成果的轉化,以實現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價值。一是土地利用,使用大數據技術對土地信息進行實時收集與分析,以實現土地流轉各項工作的實時監控,并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等情況進行分析,盡可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二是城市規劃,運用大數據技術收集與分析城市人口分布、流動情況,評估城市人口發展趨勢,確定城市空間利用情況,判斷城市土地利用是否合理。三是專項規劃,通過收集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設施的數據信息,確定這些設施布點是否合理。將大數據技術運用至規劃后期,對規劃執行進行監管與評價,可準確地反映出規劃成果轉化的價值,為相關部門的各項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4? 結語

大數據技術雖然出現的時間不長,但是運用領域較為廣泛,并在實際的應用中取得了顯著的數據收集、整合、分析成果,使得大數據技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與應用。而該技術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運用,實現了國土空間規劃數據的全面、高效化收集,并為群眾參與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在滿足廣大群眾需求的同時,保證了規劃的完整性與可操作性,實現了大數據技術促進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馳,王影.淺談在大數據環境下的國土空間規劃[J].工程技術與管理(英文),2020,4(2):116-118.

[2] 吳有芳.大數據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路徑探究[J].建材與裝飾,2020(9):96-97.

[3] 劉晨,白鵬.淺談在大數據環境下的國土空間規劃[J].中國房地產業,2019(9):42.

[4] 彭芝芬.國土空間規劃傳導體系構建及實施保障研究[D].廈門:華僑大學,2020.

[5] 俞舒健.面向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的城市設計制度化運作研究[D].廈門:華僑大學,2020.

[6] 熊苑.多源數據支持的市縣級國土空間雙評價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9.

猜你喜歡
國土空間空間規劃大數據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的再認識
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思考
空間規劃的海外經驗探討
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幾點思考
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幾點思考
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分析
我國空間規劃體系建設思考與展望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