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碼點餐、電商購物、使用APP……個人信息保護應更規范

2021-12-02 09:17喻思南
決策探索 2021年21期
關鍵詞:信息處理保護法個人信息

喻思南

安裝手電筒程序,要提供地理位置信息;下載文字編輯APP,需獲取通訊錄權限;走進售樓處,在毫不知情時,人臉信息可能被記錄……大數據時代,人們享受著數據帶來的便利,也被一些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為所困擾。

不久前,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以下簡稱《個人信息保護法》),于11月1日正式實施。

難以拒絕的“同意”

不授權就無法使用,權限與APP功能需求并不匹配

在調查了數十萬款APP后,中國人民大學一個團隊研究發現,APP的各類權限有30多個,但很多權限跟APP實現功能的需求并不匹配。

APP要求這么多權限有何用?如果仔細查看用戶隱私協議條款,幾乎無一例外提及,將對收集的部分信息進行商業利用,例如推送個性化的信息、廣告等,這也是個人信息潛在的商業價值。

擔心信息被違規使用,在安裝一些APP時,北京市朝陽區的王先生曾想拒絕某些授權,可他發現,不同意授權,就無法使用?!耙坏┦跈?,我的個人信息去了哪兒?”王先生很困惑。同時,權限申請的文字大多冗長復雜。曾有人統計,APP通行的隱私條款內容大多在1萬字以上。閱讀等待時間過后,許多人來不及細看,就會直接點“同意”。

一位開發者表示,獲取權限后,后臺甚至能夠判斷數據背后的人做什么工作、常去哪里。保護虛擬空間數據化的“我們”,通常依靠收集方自律。然而,倘若某些企業安全“防護墻”不結實,就可能造成信息泄露。更大的風險是,一些數據收集方甚至會做起數據交換的“生意”,幾經轉手,數據可能被非法利用。

近些年,有媒體曝出在網絡平臺明碼標價販賣個人信息的事件。比如,一則17萬條“人臉數據”被公開售賣的新聞,就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利用信息分析個人特征,為用戶精準畫像,有利于提升消費體驗,但也會產生“大數據殺熟”等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復旦大學一項關于網約車的研究發現,某一品牌手機用戶更容易被舒適型車輛司機接單,這一比例遠高于其他品牌手機用戶。也有網友反映,同一時段與朋友在網上瀏覽同樣品牌的相同商品,價格存在不小的差異。

此外,隨著數據內涵的擴大,人臉信息、健康信息、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也越來越多被收集,這些信息因與隱私密切相關,比較敏感。專家表示,收集、處理敏感個人信息的規范應當更加嚴格。

“告知—同意”是核心規則

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限于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

“為了提高體驗,完善產品,一些APP必然要求獲得權限,用數據來服務消費者?!卑踩珜<?、綠盟科技集團副總裁曹嘉說,由于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場景往往比較復雜,數據收集、使用范圍的邊界并不清晰。

圍繞規范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保障個人信息權益,《個人信息保護法》構建了“告知—同意”的個人信息處理規則。

專家表示,《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并應當與處理目的直接相關,采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限于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

同時,對于人們反映強烈的一攬子授權、強制同意等問題,《個人信息保護法》特別要求,個人信息處理者在處理敏感個人信息、向他人提供或公開個人信息、跨境轉移個人信息等環節應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明確個人信息處理者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不得以個人不同意為由拒絕提供產品或者服務,并賦予個人撤回同意的權利,在個人撤回同意后,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停止處理或及時刪除其個人信息。

近年來,我國在規范個人信息收集使用上做了一系列積極探索。針對公眾反映突出的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2019年開始,中央網信辦聯合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持續開展了專項治理行動。統籌制定APP個人信息保護系列規范,先后發布了《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范圍規定》,明確個人信息收集、存儲、使用、共享、轉讓、公開披露等行為規范,界定了6類31種個人信息收集使用違法違規情形,明確了39類常見類型APP的必要個人信息范圍。

《個人信息保護法》將生物識別、特定身份、醫療健康、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信息列為敏感個人信息。該法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嚴格保護措施的情形下,方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同時應事前進行影響評估,并向個人告知處理的必要性以及對個人權益的影響。

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權益和身心健康,《個人信息保護法》特別將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確定為敏感個人信息予以嚴格保護。獲取這類信息應當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并應當對此制定專門的個人信息處理規則。

現實中,保護個人信息可能比想象中復雜?!皞€人信息與非個人信息的界限并非如想象的那樣清晰。收集行為是否合法等,也就不那么容易判斷?!敝袊嗣翊髮W法學院副教授丁曉東說。

比如,個性化推薦、用戶畫像等收集的數據屬于個人信息嗎?通常,企業在收集了用戶瀏覽網頁、搜索記錄等信息后,會將此類信息做匿名化處理。丁曉東表示,這些匿名化處理后的信息,是否屬于個人信息,是否納入個人信息的范疇來管理,學界尚無定論。此外,個人信息的范圍因時代而改變,針對不同的個人信息的類型,應該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保護利用的平衡

保護個人信息與數字經濟發展并不對立

保護個人信息,現實監管的難點還在于,如何找到數據保護和合理利用之間的平衡點。

截至2020年年底,中國網民規模為9.89億人。龐大的網民數量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石,數據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驅動力。不過,保護個人信息與數字經濟發展并不對立。專家認為,關鍵在于以保護個人權益和促進信息合理流通為準繩,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點。

在數字經濟領域,我國的一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罢晜€人信息保護的多元化訴求,找到解好隱私難題的最大公約數,我們嘗試探索一條與數字時代相適應的數據隱私保護路徑?!辈芗握f。

個人信息保護是系統工程。過去,保護個人信息的規則制度散見于許多單行法律中。在現有法律基礎上,《個人信息保護法》進一步細化、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應遵循的原則和個人信息處理規則,明確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的權利義務邊界,健全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體制機制。專家表示,維護、保障好合法權益,有利于人民群眾在數字經濟發展中享受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安全專家提醒,當前,APP的功能設計復雜,用戶也養成了使用習慣,即便界定了應用的基本功能和收集的必要個人信息范圍,實際上仍可能出現采集、使用的數據超出規定范圍的情況。

針對現實中信息倒賣、違背承諾等違法行為,丁曉東認為,有必要加強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形成法律震懾效應。

猜你喜歡
信息處理保護法個人信息
我國將加快制定耕地保護法
如何保護勞動者的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保護進入“法時代”
東營市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
未成年人保護法 大幅修訂亮點多
警惕個人信息泄露
地震烈度信息處理平臺研究
聚眾淫亂罪的保護法益及處罰限定
CTCS-3級列控系統RBC與ATP結合部異常信息處理
個人信息保護等6項通信行業標準征求意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