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重探究式教學,讓數學課堂促進學生理解

2021-12-03 10:40江蘇省徐州市東湖實驗學校管國吏
數學大世界 2021年25期
關鍵詞:軸對稱圖形探究

江蘇省徐州市東湖實驗學校 管國吏

新課改強調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針對所學知識展開發散性思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打造出充滿活力的探究式課堂。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構建良好的探究氛圍,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師生之間開展多維互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一、鼓勵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探究式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具有自己的個性與情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出合適的學習氛圍,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情感,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做好基礎知識的教學后,可以為學生預留部分自主探究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體悟,加深學生的探究體驗。

例如,在進行“圓柱的認識”的教學時,教師向學生展示一份學習計劃,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對知識點進行討論和思考,將圓柱的特點等知識點掌握到位,并且和老師、同學分享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舞臺,促使學生對圓柱的相關知識形成了深刻認識,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思維,更加促進了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在此過程中,學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學習自信心得到了建立,這也有助于他們探究主動性的增強。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自主探究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促使學生走出被動學習的不良狀態,形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師將探究式教學應用到課堂中,可以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二、創設探究情境,引發學生探究學習興趣

探究學習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有效參與探究學習中。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創設出生動的探究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促使探究過程得到更好的開展。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時,如果教師直接向學生講述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和性質,雖然達到了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效果,但是就培養探究能力而言卻收效甚微。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妨借助信息技術等教學手段,在多媒體課件上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比如,奧運五環、印度泰姬陵、羽毛球拍、對聯、剪紙等,接著,啟示學生思考:以上圖形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學生的探究熱情被點燃后,就會開動腦筋展開思考,最后得出這樣的結論:以上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會出現直線兩側的部分完全重合的現象。待學生感知到這一點后,教師再介紹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就水到渠成了。接下來,教師將教學視角拉回到實際生活,引導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學生踴躍回答,教師對學生進行表揚,還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從而增強學生的探究積極性。有的學生說球形的物體都是軸對稱圖形,有的學生說建筑物也有許多軸對稱圖形。不難看出,通過自主探究,學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利用問題探究,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

戴爾的“經驗之塔”教學理論認為:“學生的直接參與與密切合作是獲得知識最有效率的重要手段?!币蓡柺侵腔鄣南嚷?,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總是采取枯燥機械的教學方式,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沒有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為了讓學生深入掌握數學規律,理解數學理念,教師要多開展探究式教學,多利用問題來組織探究活動,促使學生形成勤思考、多探究的好習慣。

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時,教師就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邊形?請舉例?!薄巴瑢W們回顧一下之前學過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課件上展示題目)這道題該如何計算?”這樣就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引了出來。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感受數學中的轉化思想,讓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從而讓學生既學會了基礎知識,又對數學思想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由此可見,教師通過有序的提問開展教學活動,促使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精神,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四、優化探究方式,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提升

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理論認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是人本主義思想的核心理念。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單一且枯燥,學生常常感到乏味,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學生獲得自我展示和自由發揮的機會,使探究方式得到優化,有效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例如,在進行“小數乘整數”的教學時,教師不妨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觀察因數中共有幾個小數,并且討論這一問題:積有幾個小數?再用計算器加以驗證。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多開展合作與競爭等學習活動,這是“以生為本”探究教學方式的重要體現。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做的是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逐步參與學習中,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目標,營造相互促進和競爭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建立起積極上進的良好心態。

例如,教師運用競賽的形式組織教學活動,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開展“誰填得多”的競賽:()里可以填哪些數?()×()=4.8。通過開展競賽形式的探究活動,使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得到提升,增強了探究能力,成功開展了“小數乘整數”的體驗式學習。

五、通過實踐探究,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懂得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凸顯出數學知識的實際價值,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具有深遠的實際意義,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應當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到一起,廣泛開展實踐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形成。

例如,在六年級復習“統計”的知識時,教師先帶領學生一起歸納各種統計圖的知識點,在學生牢固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再布置一些統計的實踐作業,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有的學生統計了父親母親、爺爺奶奶的業余愛好,有的學生對街頭路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統計了他們愛看的書籍名稱,還有的學生調查和統計了小區住戶的月平均用電量,同時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統計圖來展示相關統計結果。通過完成實踐作業,學生實現了知識的正遷移,增強了自己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加深了教師對學生的了解。

總之,小學數學開展探究式教學是為了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培養主動學習的精神,從而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習的有效性,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數學素養。所以,教師應當立足于實際教學需求,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出生動的教學流程,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充分激發,讓學生通過學習培養數學思維與探究精神。

猜你喜歡
軸對稱圖形探究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軸對稱》鞏固練習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軸對稱”復習點睛
分圖形
感受“軸對稱”的洪荒之力
找圖形
圖形變變變
圖形配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