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態道德教育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

2021-12-03 12:48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民立第二小學邱凱祥
亞太教育 2021年13期
關鍵詞:法治生態教師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民立第二小學 邱凱祥

一、生態道德教育的背景

日益加劇的生態危機讓人類意識到,雖然科技和文化進步給人類社會創造了很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但生態環境也不容忽視,大自然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人類很早就發現了生態危機,但直到現在生態危機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人口眾多、環境惡化、資源枯竭。人口問題主要表現在人口增長的速度遠超過地球的承載能力,另外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發展中國家人口普遍壓力過大。人口的急劇增長,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同時也造成了資源的緊張,礦產、森林、水資源等面臨枯竭。環境污染的表現主要體現在大氣和水污染兩方面,尤其是水污染現象嚴重,水污染也是造成水資源缺乏的一個重要原因。大氣層充滿了化學殘留,二氧化碳含量飆升,而生態環境的破壞最主要是人為造成的,如果我們不愛護環境,大自然也必將會以它的方式報復人類。迄今為止,去年年初在世界范圍內大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病例超億人,數百萬人的生命被奪走,生活秩序被打亂,世界經濟遭受重創,人類原有的價值觀被撕裂。去年開始的澳洲大火持續了近5個月,1400多公里的海岸線燒成了紅色,12億動物慘死,無數森林和土地被毀,大火隨之還帶來了全球性污染,排放了整整4億噸二氧化碳。

二、生態道德教育的意義

生態環境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人類不斷完善和發展自身的標志,是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學校教學的重點也不再僅僅是教會學生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高尚信念和核心素養。將生態道德教育理念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有利于學生認識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認識人與自然是和諧共生的關系,明確人類和自然是真正的命運共同體,從小規范自己的生活方式,維護好生態平衡。生態環境教育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有利于中國可持續發展道路戰略方針的落實,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

三、基于生態道德教育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教學水平的衡量標準已經不單單局限在學生學習成績方面,還要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學校教學的重點也不再僅僅是教會學生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高尚信念和核心素養,將生態道德教育理念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創設情境教學,巧妙提問

教學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在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中,要學會營造課堂氛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設情境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在課堂上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利用創設情境的教學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聯系課本內容。針對培養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觀念,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課外實踐,創辦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一步深化環境保護的意識。例如,“地球——我們的家園”課堂教學可以借助巧妙的提問:“真的只有一個地球嗎?”“假如有一天離開地球,人類將怎樣生存?”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可以從地球為人類提供的資源等層面引導學生,讓學生從生活的情境聯想地球和自然為人類都提供了哪些賴以生存的資源,并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課堂內容,達到讓學生初步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和明白環境問題嚴重性的目的,又強化了學生生態保護的意識,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而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二)組建學習小組,討論研究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學習,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授課,讓學生自主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討論中完成對知識內容的掌握,并且通過討論加深理解的程度。這樣同學之間可以有一個更好的交流和學習模式,學習小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明白團隊和合作的重要性。當然,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小組成員的構成提出合理化建議。對此,首先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知識的掌握程度、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小組劃分時將不同程度、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平均安排在各個小組中,以保證分組的平衡性,這樣在學習討論中學生之間才能夠取長補短,達到小組討論的最理想狀態。學生在討論學習中可以互相借鑒學習方法,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例如,在“節約資源”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小學生舉例在生活中水都有什么樣的用途,分別用一缸水、一勺水和一滴水來比喻地球上的水資源、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和人可以飲用的水資源,也可以借助圖像和視頻,讓小學生體會水資源的匱乏和珍貴。學生可以自由組成小組討論,小組之間可以互相點評,增強學習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三)借助信息技術,加深理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教學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室強化教學成果。隨著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先進的教學手段為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保證,而在小學教育中運用較為廣泛的是多媒體技術,這種新穎的教學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觀看課件時可以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利用多媒體可以加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保障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在“應對自然災害”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播放自然災害的視頻或者圖片,或是相關的保護環境的動畫片,提高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生態保護重要性的認識,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自然災害的種類、分布及其危害,知道如何有效預防自然災害,借助多媒體資源可以保障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四)理論結合實踐,綜合教學

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容易將課堂作為教學的中心,教學內容較多立足于書本,而忽略了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定期組織課外活動,真正讓學生融入大自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內容源于生活,其本質是為生活服務,因此在課堂上可以多設計一些生活化小游戲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加深印象。比如“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垃圾分類”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的案例,組織知識問答的趣味游戲。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多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開展垃圾清掃活動,或者創辦爭當生態文明小衛士的活動,還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監督,以學生帶動家長,以家長推動社會,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對表現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鼓勵,口頭的表揚或者是小紅花,通過激勵的方式從小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五)引導啟發學生,激發熱情

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教師要積極引導和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充當教學的主體,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教案、選用教學手段和方法以及掌握教學的進度,學生在上課過程中要適應教師的教學節奏和方法。傳統采用的是“灌輸式”的單向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學習,一般學生都沒有較大的學習熱情,感覺課程比較刻板和單一。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師要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依照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知識掌握的程度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實行個性化定制教學。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手拉手,交朋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先依照教學內容,告訴小學生該怎樣交朋友,然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自主選擇要交的朋友,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掌握每一位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有利于促進今后學生的深度學習。

猜你喜歡
法治生態教師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最美教師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