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音樂課堂教與學——以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為例

2021-12-03 12:48福建省福州市麥頂小學金源浦下分校潘靜媛
亞太教育 2021年13期
關鍵詞:民族音樂信息技術情境

福建省福州市麥頂小學金源浦下分校 潘靜媛

音樂教育在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中起著獨一無二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用耳朵聽懂音樂中蘊含的情感與含義,用雙眼透過音符與樂譜領略跳動的篇章?,F今,我國義務教育將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納入考核體制。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教育主要分為審美感知、音樂表現和文化理解三大方面,提升音樂核心素養必須從德、智、體、美、勞出發,發展德育、智育、美育。

去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原本的生活節奏,疫情的蔓延無時無刻不攪動著人們的心。疫情防控期間,各地教育部門部署“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工作,在原本要開學的日子,各大中小學校通過網課、視頻直播等方式讓學生在家學習。從2020年2月10日開始,“停課不停學”相關話題持續占據熱搜榜,不少網友表示,在家上學現已加入“有生之年”系列。本文將結合上述議題,就如何基于信息技術優化音樂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探討,并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塑造學生的完整能力結構列入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將學生的音樂教育貫穿其成長發育的始終,有利于培育人格健全、思想健康、具有正能量的合格接班人。

一、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之間的關系

(一)采用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

首先,我們應對信息技術教學對課程實踐的作用有一個整體的認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的目的,其一是建立新的信息載體,從而簡化音樂課程的教學流程,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好知識的教育,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其二是以信息技術為背景,創設與音樂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語境與情境,從而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具體的語境和情境中,讓學生從中更好地感受知識并加深理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率能夠實現雙重提升。其三是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化小學民族音樂教學,從而促進小學民族音樂教學實踐效率。

(二)信息技術教學所面臨的挑戰

1.處于發展中階段,存在區域局限性

在當今“互聯網+”的高潮下,大到國家方針,小到經驗論壇,“互聯網+教育”都不是陌生詞匯,但對于全中國來說,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覆蓋面還不算廣。所以,當疫情將它推到時代前臺的時候,它所帶來的各種措手不及和不適感讓人們發現,我們對于這場教育的技術變革,差的不僅僅是從“線下到線上”這五個字的距離。

2.相比傳統音樂教學,存在一定對立性

通過中國知網期刊庫查找相關文獻,筆者注意到崔秀玲老師在《巧用信息技術優化音樂課堂教學》中提道:“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類獲取、處理、使用信息的方式,也改變了人類學習的方式。信息技術以其靈活性、趣味性、直觀性、廣泛性為音樂教學構建了廣闊的平臺?!痹诠P者看來,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革新對于應用傳統藝術教育的教師而言,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

二、以信息技術為有效工具,優化民族音樂課堂教學

(一)拓寬多感官教學渠道,調動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積極性

在小學民族音樂教學中,孩子們處于對世界充滿好奇心與探索欲的重要成長階段,尤其是民族音樂在其自身特質上衍生出的有關風土人情、歷史沉淀,能夠體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一門“聽”的藝術,民族音樂的內容不僅能被看到、聽到,也可以通過輕敲碗沿、拍打桌面等動作實際感受音樂的存在。傳統音樂教學大多以樂譜和教材作為載體,以教師在黑板上書寫為主,但這僅僅讓學生用眼睛僵硬地看到代表音符、音準的文字,卻沒從五個感官綜合感受音樂之美。然而,應用信息技術的教育,能夠展現形象性的音頻和視頻資源,使學生的視覺與聽覺上能夠獲得直觀性的刺激,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理論知識、難以理解和想象抽象的音樂知識學習形式,轉變成主動學習知識、形象性了解和感受知識的學習形式,從而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做到對知識的積極學習和主動學習,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展開音樂教育,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民族文化情境,沉浸式教學

在筆者看來,以音樂教師彈唱教學為主要途徑的教學,對于民族音樂的準確詮釋和傳遞而言多少有些欠缺。如今,多媒體廣泛被應用于各種場所,其中包括對課堂授課的輔助,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展示多彩畫面、計算機放映音樂,創設形聲兼具的音樂特色場域。例如,在教授傳統民族樂《映山紅》時,教師可以巧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放映一段MV,采用音畫結合的方式,形象性地敘述歌曲背后的故事,以調動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融入具體情境,不自覺地走入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當中。借此機會,教師可以在PPT或者白板上對這首歌曲進行進一步解說,并在解說過程中點明課程要點,將教學意圖用流動的畫面展示出來。這樣聲情并茂的教學情境能夠給學生以美的熏陶,讓學生認真聽教師對音樂的詳細介紹和講解,加深學生對樂曲的體會,以此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進行民族樂的直觀展示,任務驅動型教學

張漢秀老師曾在《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中提及:“多媒體課件將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環境?!惫P者看來,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應用在民族音樂教學中,為學生學習音樂確定了一個清晰且明確的目標,提供了聲音與情感同步、聲音與畫面相呼應、時間與空間互為映射的輔助理解渠道。通過這些渠道的共同作用,直觀地為學生展示所學內容,化難點、重點于各個分散的微任務中,從完成一部分任務到達到完全理解音樂情感、掌握音樂技巧的教學目標。

(四)提供民族音樂教學素材,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在小學民族音樂教學中,最常見的是經典民謠、主題曲和童謠。和很多其他學科一樣,音樂同樣是一門對情感思考和創造力要求很高的學科。對于民族樂的賞析,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民族音樂教育的時候,應當著重關注賞析教育。在音樂的學習中,沒有一首曲子是能夠做到完全一樣的,因為演奏者往往有自己對于如何詮釋音樂美學的個人態度。因而,借助多媒體器材幫助學生分辨不同音樂類別的異同,是教師應當在課前為學生考慮到的。為此,在對學生展開賞析教育的時候,教師可以優化自身的教育形式,將信息技術更好地應用起來,巧用信息技術展示民族樂的起伏、音色、節奏與速度等可視化因素,以直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本身,然后表達自己的欣賞感受,讓學生的鑒賞能力能夠在此過程中得到提升。

三、信息技術與民族音樂教育的有效結合

筆者認為,我們所追求的“快樂教學”有一個重要的表現在于課堂氣氛的營造,即互動形式是否多樣化、師生相處是否融洽自然、知識傳遞是否順利。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比绻⒆觽冊谛W民族音樂課中學習一首曲子,僅僅是跟著授課教師按部就班地念著書本上已經規劃好的標準參考答案,那這種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民族音樂美學萌芽的扼殺。民族音樂美學聯結于音樂本身與文化之間的絲絲縷縷,讓民族音樂藝術充滿感性的亮光。認識到這一點,對我們進行民族音樂教學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音樂核心素養是審美感知、音樂表現和文化理解三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要學習民族音樂美,首先必須能夠欣賞民族音樂美。民族音樂是如何表現美的?民族音樂在實際教學中能否做到形象性與情感性相結合?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能否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起到一定幫助?筆者的答案是肯定的。根據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經驗總結以及對于各位前輩在此之前的觀點著述指導,我們發現通過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情境創設,再結合教師指導,學生能夠從中發揮更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產生更加突出的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民族音樂信息技術情境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傳統民族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以高職民族音樂課程為例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課堂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的實踐與探索——以《其多列》一課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