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土地管理

2021-12-03 05:40黃敏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1期
關鍵詞:土地管理新農村建設農村土地

黃敏

摘要:土地是農村生存發展之根本,是農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農村發展呈現出飛躍式發展,新農村建設已經是大勢所趨,在此種背景下,農村土地管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違規違建、非法占地等問題層出不窮,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村土地進行管理,同時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規范宅基地管理等,從根本上提高農村土地利用率,確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規范合理的利用,為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夯實土地管理基礎。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土地;土地管理

農村是指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勞動者聚居之處,農村人賴以生存的根本就是土地,所以土地管理歷來是農村管理的重點。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地區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但也隨之衍生各種各樣的土地管理問題,該問題也成為了遏制農村發展的關鍵。為有效推動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農村土地必須要得到規范、有效的管理,確保土地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為鄉村振興掃清障礙,這對于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的建設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的農村土地管理現狀

從當前農村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比如農村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農村產業也呈現出了多樣化和規?;?、農村人口受教育率越來越高。但不容忽視的是,農村在土地管理方面問題頻出,比如土地污染日益嚴重化、宅基地分配與使用不規范、土地丟荒以及非法占地嚴重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會加劇農民之間、農民與有關部門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增加土地管理難度,還會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造成阻礙,最終影響新農村建設與發展的速度。因此,有關部門必須要對當前農村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有足夠的重視,并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解決土地管理問題,為新農村建設掃清障礙、保駕護航。

二、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土地管理路徑

(一)加強對農村耕地的管理

農村進行農業生產離不開土地資源,而農村地區的土地資源主要以耕地為主,只有提高耕地的管理與利用效率,才能從根本上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但隨著社會人口流動性的不斷加快,農村地區的外出務工人員日益增多,只有少部分人選擇留在農村進行農業生產。為有效提高耕地的利用率,改善留守人員的經濟生活水平,土地管理部門以及村集體組織應當進一步加強對耕地的管理,比如主動對各村耕地流轉情況進行審核,不定期深入農村實地調查耕地的利用情況,對非法改變耕地用途、買賣耕地等行為依法進行處理,特別是對農村亂占耕地建設實行“零容忍”態度,同時加強對工業圈地行為的審批力度,堅決抵制違法使用耕地。除此之外,有關部門加強宣傳,定期深入農村開展耕地保護宣傳活動,以此增強全民對耕地價值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增強其耕地保護意識,從思想源頭上預防違法使用耕地行為的發生。

(二)加強對農村宅基地的管理

宅基地一般指的是農村家庭戶為建設住宅而占有的土地,是當前農村土地的主要利用類型。由于過去對農村地區宅基地的管理不夠規范,從而出現許多家庭肆意占用耕地來建設住宅的情況,耕地面積急劇縮小。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有關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宅基地的管理,比如嚴格實行宅基地審批制度,堅決執行一戶一個宅基地標準,杜絕一戶申請數個宅基地的情況。對于未經審批私自占地建房的行為,有關部門要提高行政執法力度,依法進行罰款和拆除,通過強有力的執法行為來違法占地建房事件的發生率。此外,有關部門還需要聯合村集體組織,對各村各戶宅基地使用情況進行實地走訪調查,了解宅基地的使用情況,如若出現所建住宅超出宅基地占地面積的情況,有關部門要依法進行處理。通過以上措施加強對宅基地管理的力度,可有效保證宅基地管理的系統化與規范化,以及宅基地使用的合理化和有效化。

(三)加強對農村余地的管理

為提高農村土地管理效果,有關部門還應當加強對農村余地的管理,具體包括以下幾點:①對土地征收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比如適當縮小征收的范圍,保證有足夠的土地用于農村生產生活。同時,健全土地征收的目錄,保證被征地農民的基本利益以及后續生活保障。②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制度。隨著農村人口流動性的不斷加大,農村土地可能會出現丟荒、閑置等情況,為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關部門應允許具有生產經營性質的農村建設用地可以進行流轉,比如出租、出讓或者入股等,但需要對土地入市的方式、范圍等進行嚴格規定,避免農村土地出現流失的情況。③提高農村宅基地流動性?,F如今,很多有條件的農村人已經在城市地區安家落戶,其在農村宅基地則會出現閑置或荒廢,在此種情況下,有關部門可以與進城村民溝通,允許其有償轉讓或退出農村宅基地,由村集體組織再次對該地進行分配。

(四)嚴守農村土地管理原則

農村土地始終具有有限性,為保證農村的建設與發展,就必須要嚴守農村土地管理原則,具體如下:①經營規模要適度。土地經營規模過小,不利用農村經濟發展;但土地經營規模過大,則有可能出現土地過度集中的情況,則有可能導致農戶失去土地。因此,有關部門要實時關注各村的土地經營情況,在確保農地農用的基礎上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農業生產適度化、規?;?。②堅持依法管理土地。農村土地的利用對象主要是農民,政府部門不得為了謀求政績而隨意轉讓農村土地或改變土地用途,更不得強迫農民轉讓或租賃土地,必須要依法對土地進行管理。③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過去的農村土地承包方式主要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土地承包方式不僅包括家庭承包經營,也包括企業合作經營、集體經營等,有關部門應放松對土地的經營管理,通過豐富經營方式來提高土地管理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土地管理已經成為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環節,該項管理效果關乎著農民切身利益和國家農業生產安全。因此,有關部門必須要加強對農村耕地、宅基地、其余土地等的管理,并嚴格依照土地管理原則對農村土地進行管理,以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管理效率,為新農村建設和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張緒成.關于創新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助力鄉村振興的思考[J].國土資源情報,2020(02):33-37.

[2]張玉梁.農村土地管理與規劃中的核心問題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1,41(16):55-57.

[3]米運生,羅必良.功能主義視角下的農地集體所有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政治經濟學解讀[J].中國農村經濟,2021(09):36-56.

[4]劉艷.《土地管理法》修法邏輯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指引[J].中國合作經濟,2019(09):27-30.

猜你喜歡
土地管理新農村建設農村土地
新形勢下農村土地確權中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分析
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制度設計與實現路徑
改革土地管理方式 創新土地管理機制
關于農村宅基地土地管理工作探究
城市開發區土地管理相關問題研究
關于對徐州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則
土地承包經營又添新法護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