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特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以西安市臨潼區甘薯產業為例

2021-12-05 19:58王寶儀
鄉村科技 2021年17期
關鍵詞:甘薯西安市農戶

王 敏 王寶儀

(1.西安市臨潼區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陜西 西安 710600;2.濟寧醫學院,山東 濟寧 272000)

甘薯喜暖怕冷、不耐寒,長期處于低溫環境對甘薯變態莖的生長發育有害。當氣溫下降至15℃時,甘薯停止生長;氣溫低于9℃時,甘薯的變態莖會因凍害而漸漸腐爛;氣溫為18~30℃時,甘薯的生長速度隨氣溫的上升而加快,但高于38℃不利于甘薯生長[1]。甘薯根系發達、枝繁葉茂,白天葉面蒸騰量較大,因此,甘薯生長過程中需水量較大。

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渭河以北的沿河地帶為溫帶季風性氣候,南部受秦嶺山脈阻擋,東部受太行山脈阻擋,春、冬季降水量較少,春旱、伏旱頻繁。加之臨潼區地處渭河平原,其屬于地塹式構造平原,地勢平坦,土質為塿土、偏沙性,土壤中有機物等營養成分含量高,非常適合甘薯種植。該環境有利于甘薯根塊膨大,使培育出的甘薯果形細長、口感甘甜且綿軟。

1 西安市臨潼區甘薯產業發展概況

西安市臨潼區甘薯產業歷史悠久,甘薯種植面積廣闊,實施規?;N植已有十余年。臨潼區每年生產鮮薯達5萬t,培育的種苗可供近1.3萬hm2土地栽植,鮮薯及種苗銷往陜西、山西、內蒙古、河北等?。ㄗ灾螀^、直轄市)。甘薯加工產品如淀粉、粉條、烤薯等可滿足當地群眾消費需求,但目前甘薯生產機械化程度不高,人力投入成本較大。

1.1 甘薯生產情況

甘薯是一種高產、穩產的糧食作物,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區產量為44978~59970kg/hm2。甘薯的根塊除做主糧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業的重要原料。另外,甘薯的根、莖、葉是畜牧業的優良飼料。目前,西安市臨潼區甘薯種植面積達1400hm2,產量達7.2萬t,總產值達1.01億元。其中,優質薯占20%,單價1.7元/kg,產值0.24億元;中等薯占65%,單價1.5元/kg,產值0.70億元;殘余作為飼料、淀粉薯的甘薯占15%,單價0.7元/kg,產值0.07億元[2]。

臨潼區甘薯種植品種以甘薯4號、甘薯5號等為主。以甘薯5號為例,其皮紅、心白、條長,外形美觀,熟食品質優良,口感粉糯,似栗子面。甘薯5號種植面積占臨潼區甘薯種植總面積的70%左右。另有其他特色品種,但種植面積均較小。甘薯栽培以地膜覆蓋為主、露地栽培為輔。臨潼區甘薯種植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

1.2 甘薯生產方式、銷售、貯藏、加工情況

臨潼區甘薯生產從整地到收獲處于半機械化狀態,其中整地、起壟、鋪農膜、殺秧、收獲等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但定植、放苗、澆水、除草、化控、施肥、病蟲害防治、采收分級和包裝等基本均是實施人工作業。臨潼區甘薯的銷售周期較長,從7月初甘薯成熟到霜降前后進行不間斷采收,以銷售鮮薯為主。霜降前后進行收獲和貯藏,貯藏方式為窖藏,由農戶自行挖建地窖,翌年2—5月發往外地進行銷售。甘薯深加工方式較為單一,目前只有個別農戶以家庭作坊模式進行小規模淀粉、粉條加工;冬季,少數商販在街邊烤薯[3]。

1.3 甘薯種植業發展變化

臨潼區甘薯產業發展以種植為主、育苗和貯藏為輔。近幾年,由于連年不斷開發、種植,種植區的土壤已不適宜繼續栽植甘薯,因此,部分種植戶已將產業發展重點已逐步轉向育苗和貯藏。另外,部分種植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利用種植技術到咸陽市、渭南市、富平縣、大荔縣等地進行異地種植,異地種植面積約233.3hm2。

2 西安市臨潼區甘薯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種植面積逐年減少

一是由于近幾年甘薯主產區進行工業園區建設,征地拆遷,造成甘薯種植面積減少;二是由于甘薯種植投入較大,地膜、農藥、肥料的價格及人工成本費用持續上漲,而收益卻不斷減少,使群眾種植的積極性降低;三是受多年連作障礙的影響,土傳病害加重,嚴重影響了甘薯的商品性、產量及收益,農戶為降低損失不得不減少種植面積。

2.2 種植品種單一、退化嚴重,優質專用品種少

西安市臨潼區甘薯種植品種以甘薯4號和甘薯5號為主,優質加工型品種較為缺乏,特色專用品種的種植面積不大。其中,甘薯4號已被淘汰,而脫毒的原種庫存量非常少,目前臨潼區脫毒原種基本是從外地購進,質量雖好,但成本較高。部分甘薯種植戶使用自留種種苗,其種性退化,導致栽植后出現死苗、黃化、商品性差等問題[4]。

2.3 規?;潭鹊?,機械化程度不高

甘薯種植大部分是單戶單獨進行,點、片種植現象明顯,種植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農戶僅憑經驗進行生產,先進的標準化栽培技術應用程度不高,機械化水平較低。

2.4 病蟲害防治技術落后

近年來,通過大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政策、信息,農戶使用高毒農藥的情況減少,但科學使用農藥的水平仍不高,過量、過度使用農藥的情況依然存在。

2.5 銷售平臺缺乏特色,品牌效應缺失

臨潼區甘薯種植時間較長、知名度高,但是在商標注冊、銷售平臺、推廣手段等方面缺乏特色和力度。電商銷售未能做大、做強,部分合作社的線上平臺老化陳舊,線上宣傳促銷的技術水平不強,效果差。農戶品牌意識較差,培育有機、綠色農產品的意識不強,導致產品質量受限,產品價格普遍較低。

2.6 綠色、優質、高產、高效技術集成率不高

甘薯產業的發展需要加強科技引領和技術支撐,需要多個學科協同配合,不斷優化、改良甘薯栽培技術。甘薯主要病蟲草害防治、甘薯加工及綜合利用、甘薯貯藏保鮮技術、機械應用、地膜高效利用和處理等集成技術的優化率和組合率不高。

2.7 深加工品種缺乏,附加收益較低

臨潼區甘薯屬于鮮食品種,適宜加工的品種少,且加工企業及工廠不足,產業鏈有待進一步延伸,商品附加值有待進一步提高。

3 西安市臨潼區甘薯產業進一步發展策略

3.1 保護甘薯種植面積不減少

一是嚴格遵守國家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二是在適耕區合理輪作,實現種地養地相結合,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三是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制定統一標準,組織農戶統一進行生產、管理和銷售,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農民收益,提高農戶生產積極性。

3.2 打造特色優勢品種

引進適宜臨潼區栽植的優質甘薯品種,積極做好特優品種基地建設和宣傳工作。建立工廠化育苗基地,為農戶提供優質健康種苗。

3.3 加速推進臨潼區高標準農田建設

積極推進臨潼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

3.4 引進技術人才,開展技術培訓,提高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利用農業系統優勢,積極聯絡省內外甘薯方面專家,規劃指導臨潼區甘薯產業發展;培養技術推廣人才,開展生產技術培訓,提高農戶的種植管理水平,在病蟲害防治上,堅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采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甘薯病蟲害防治。例如,采用脫毒種薯、合理輪作套種;實時監測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早發現、及早防治;采取太陽能震頻殺蟲燈誘殺成蟲,深翻土壤滅殺地下害蟲等。

3.5 做品牌、沖名牌,擴大甘薯銷售渠道,創新銷售特色

做好線上線下銷售,開發多條有特色的銷售鏈。通過擴大宣傳、打造品牌、注冊商標等手段,提高品牌效應,促進甘薯產業發展。

3.6 集成綠色優質高產高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本著節肥減藥、提質節本增效的原則,從栽培技術的不斷研究改進、低毒高效農藥的使用、病蟲害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的引進推廣、專用配方肥的使用、易降解地膜的應用等方面著手,形成一套甘薯綠色優質高產高效種植模式[5]。

3.7 做好甘薯深加工,延伸甘薯產業鏈

積極開發培育、引進新型專用品種,如適合生產淀粉的高淀粉甘薯、適宜食品加工的高糖類甘薯、適宜生產保健食品的藥用甘薯等,做好甘薯深加工,延伸甘薯產業鏈,提高甘薯加工商品的附加值。

猜你喜歡
甘薯西安市農戶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試析鮮食甘薯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控措施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農戶致富新選擇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益生菌發酵甘薯汁的工藝優化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貧困地區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貧困地區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123的幾種說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