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冠肺炎疫情視域下“基礎”課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

2021-12-08 02:37李亞蘭付趙震
法大研究生 2021年1期
關鍵詞:基礎案例疫情

李亞蘭 金 璐 付趙震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簡稱“基礎”課),是最貼近大學生生活的思想政治理論課。2020 年的春天,新型冠狀肺炎病毒肆虐全國。在停課不停學的戰疫斗爭中,思政教師上好“基礎”課,把課堂教學和戰“疫”專題教育相結合,可以幫助大學生在這個春天擁有更多的思想引領和更多的成長。思政課案例教學區別于其他課程案例教學的首要特點就是“體現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在要求,具有政治導向性”〔1〕楊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操作模式探析——以 “一切從實際出發”教學內容為課例》,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 年第11 期,第63~67 頁。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涌現了很多感人的事跡,如何通過思政課德育主渠道將動人的故事開發為價值引領敘事是思政課的重要任務。因而,在思政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是實現特殊時期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育人作用的有效方法。

關于案例教學法的界定,學術界目前尚無統一認識,《教育大辭典》認為,它是“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某些科類的專業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即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技能、知識和理論”?!?〕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第 3 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第42 頁。張學敏與侯佛鋼認為,從馬克思主義來看,案例教學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張學敏、侯佛鋼:《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案例教學的橋梁作用》,載《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 年第8 期,第43~47 頁。黃錦章認為,就精神實質而言,案例教學與啟蒙運動之后盛行于歐美思想界的經驗主義哲學有更為直接的血緣關系。經驗主義哲學強調知識的實踐性和經驗性,主張以學生為中心,案例教學在教學思想和方法上與經驗主義哲學不謀而合。以杜威實用主義思想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學改革運動也為案例教學的應用提供了哲學基礎?!?〕黃錦章:《關于案例教學的若干理論思考》,載《漢語學習》2011 年第2 期,第68~74 頁。吳義昌認為,胡塞爾現象學中的“直觀”理論能夠為案例教學強調案例提供基礎,現象學中的“面向事實本身”能為案例教學重視批評提供思想基礎,其中“懸置”和“加括號”的批判方法值得案例教學借鑒?,F象學的“交互主體性”理論能為案例教學推崇討論提供理論基礎,現象學中的“生活世界”理論為案例教學中以學生為本提供理論基礎?!?〕吳義昌:《案例教學模式的現象學基礎探析》,載《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年第5 期,第113~116 頁。在新冠肺炎疫情視域下對“基礎”課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研究是對案例教學法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案例教學法的發展概述

(一) 西方的啟蒙和發展

西方案例教學法的啟蒙思想最早能夠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蘇格拉底開創了“啟發式問答法”。案例教學法發展的初期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探討問題的一種形式。教師經過一系列的發問,逐漸地指出學生所回應問題中的矛盾,進而不斷地引導學生形成對真理的表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將這種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編撰成書,并以一個一個的故事來說明道理,從而開拓了西方案例教學的先河?,F代案例教學法興起于美國哈佛大學,又稱“哈佛教學法”,于1870 年由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朗道爾教授所創立,后來被廣泛地應用于該校法學和工商管理碩士等專業教育領域的教學。

(二) 中國古代的教學理念

案例教學的理念在中國古已有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提出并踐行了啟發式教學法?!墩撜Z·述而》中記載了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教育思想。朱熹是這樣注解的:“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边@就是說只有當學生進入積極思考的狀態時教師才適時地點撥、指導,進而幫助學生“開其意”“達其辭”?!墩撜Z·子罕》中記載:“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鳖仠Y高度稱贊了孔子的啟發式教學??鬃訂l誘導的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學習過程,把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相結合?!秾W記》是中國最早的教育著作,它記載了“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教學思想。這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而不是和盤托出結論。案例教學法其實就是在描述了一定的事件或情境之后拋出問題、指明思考方向、啟發學生分析把握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再給出一定的知識道理幫助學生完善對問題的認識,這無疑與孔子和《學記》的理念不謀而合。

(三) 中國現代教育中的發展和應用

我國教育界對案例教學法的探索得益于鄧小平在 1979 年簽署的中美合作協議,此協議中包含了引入哈佛案例教學法的內容,由此形成了中美雙方專家組成的案例開發小組,中國對案例教學法的探索從此邁開了步伐?!?〕劉惠、王安平:《試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中的案例教學法》,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 年第11 期,第82 頁?,F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的普及,教師和青年學生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流所沖擊著,每個人都難以置身事外,以前那種依靠單一的傳統媒介如報紙、電視、廣播等信息單向傳輸途徑進行價值觀傳遞的方式受到挑戰,個體不再處于被動接受地位,網絡參與、表達、轉發、評論成為虛擬世界的常規操作,形成了“人人皆記者”的信息互動模式,人們對于各種事物的認識不斷拓寬,思想也在發生著變化。甚至可以說這些紛至沓來的信息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我們對世界、人生的看法與觀念?!拔覀兩钤谝粋€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具有‘反思性’的時代。原則上說,任何人都可以從相關的數據庫里輕易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這意味著我們被迫對我們自身的生活進行反思,并且不斷根據新的信息調整自己的生活。這種情況造成了個人認同的改變?!薄?〕[英] 安東尼·吉登斯、郭忠華編:《全球時代的民族國家:吉登斯講演錄》,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25 頁。這既帶來了價值觀教育的挑戰,也給教育活動帶來了契機。從機遇視角來看,立足于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有很多與學生切身相關的案例,授課教師可以采用這樣的案例進入“基礎”課堂?!盎A”課教師通過聚焦學生生活的授課載體進行價值觀引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愈加有利,進而增強“基礎”課的育人效果。此外,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現,是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授課教師將課堂的理論學習與實際困境的解決相結合,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狀態來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嚴峻疫情。

二、案例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主導者、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在教學中發揮著引領學生價值觀念的作用,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思考、接納教學內容。案例式教學方法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建構作用。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的主動性在教學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活動是學習者在給定的情境中基于自身的經歷主動建構的過程。案例教學能夠提供這種學習情境,帶給學生一定的價值認知、選擇。這一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生活體驗與認知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為引導學生達到預設價值提供有效方案,但是,這一方法體現的認知邏輯并不是行為主義式的,行為主義主張的學習方式是刺激——反應的模式,而案例提供了具體情境,在一個具體的敘事演繹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價值判斷,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案例教學法模式一直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用學生的學習成效來檢驗授課教師的教學效果。

(二) 教學的情境真實

教育要面向生活,是基于現實生活又超越現實生活的活動?,F實生活是開展教育活動的現實起點,超越現實生活是對現實進行批判繼承的價值訴求,是對青年學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案例教學是這兩個維度的統一體,這種教學方法既再現了承載價值觀念的事實情景,又創造了價值引領的可能場域,這是案例教學法的一個重要優勢。在案例教學法運用的過程中,使用真實發生且關乎社會民生的資料作為教學資源,更容易使學生進入具體情境,學生在直觀層面能夠調動已有經驗在這一具有現實要素的敘事中去感知、代入,進而通過理性去判斷、選擇、內化?!霸诘滦詡惱矸矫?我們要進一步強調世界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善為本,善以誠為本,誠以真為本,注重實踐養成,把價值訴求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薄?〕曾建平、代峰:《公民道德建設與核心價值認同》,載《道德與文明》2010 年第6 期,第100頁?;诎咐傻恼鎸嵔逃榫掣軌蛞龑W生的價值觀念,反過來,也能夠引導學生在現實中堅持正確的價值傾向。此次疫情呈現給我們大量可歌可泣的醫護人員主動請纓成為“最美逆行者”的事跡,他們在最該與親人團聚的時候卻去了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也展現出普通人的微薄力量同樣能夠將善良傳遞,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無論個體還是企業都有為疫情而出錢出力捐款捐物的舉動,他們不愿留下姓名只稱自己為中國人,將自己與國家、民族、人民唇齒相依,在人們的記憶里將瞬間變為永恒。這些鮮活真實的例子體現的精神是真實的,是純粹的,他們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老師、學生、案例主人公共處于真實的時空中。真實性更符合“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的思政課三貼近原則,因而更能夠使青年學生感同身受,更具有現實性參考價值,促使學生在抗擊疫情這一特殊時期將英勇與奉獻的價值觀念內化于心,在他們的感召下形成理想信念,將價值觀念外化于行。

(三) 教學的展示生動

案例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具體性,它能夠將教學活動所需要的場景完整地呈現出來,其展示形式更加生動形象,往往能夠調動學生的感情、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音頻、視頻素材的輔助下,更能夠產生栩栩如生的效果。在網絡的可獲得性極度便捷的背景下,案例的立體性與豐富性得到最大展現,將案例發生的來龍去脈與起承轉合盡可能全貌復現,學生的關注點也會隨著案例的線索逐漸展開。在置身案例的情感投射中,體驗其中蘊含著的價值沖突、價值選擇。案例教學在網絡時代具有鮮明的信息化特點。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網絡教學中,案例教學要使用便捷且學生擅長的媒體工具。如騰訊課堂、雨課堂彈幕發言等、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資源呈現形式,如視音頻、PPT 數字故事等??傊?要注重理清案例中所蘊藏的可用內容,借助案例的生動具體性來演繹價值觀念的內在邏輯性,通過生動的案例讓學生內心產生情感欽佩、充分感受案例中的人格魅力、產生共情與情感共鳴,最終愿意內化相應美德并效仿行為。

(四) 教學的過程合作共享

案例教學模式中授課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共享體現在多個環節。在課前階段,授課教師將案例的開發和學生的課前預習作業相結合。在課堂實施階段,學生是課程的主體,教師是課程的主導,全程參與引導學生學習。在自主探究中,學習小組內的同學合作,討論和分享彼此的觀點;在成果展示中,學習小組之間討論分析學習成果。在此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們形成資源共享、協作交流、共創共贏的能力和思維。在課后反思階段,教師的反思和學生的反饋相結合。鼓勵學生將所學、所感進行網絡媒體傳播,實現學習成果的網絡共享,也有利于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

(五) 教學的評價多維

案例教學中我們采用多維的教學評價方式,將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在課前作業環節、課堂實施階段都有評價因素。改變過去簡單地將學生出勤的情況作為平時成績的評價方式,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避免了出勤不出工的課堂現象。評價的主體由教師、同學和自身組成,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評價更加全面、客觀、公正。當前,疫情致使高校教學結合慕課學習與直播授課討論答疑相結合,在非面對面的教學情境下,學生更愿意通過討論區留言和彈幕實時互動發表自己的觀點,將對于案例的不同看法呈現出來,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看法作出相應的及時回應或課后回應,學生在教師觀點的回應中可以進一步澄清自己所持的價值觀念,教師根據學生的互動過程記錄學生的表現,進而生成過程性評價。這一過程建立在對案例的深入剖析基礎之上,又能關注同學們的實際思考,將案例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

三、案例教學模式的構建

“基礎”課案例教學因所屬學科特點而具有其政治性、真實性、現實性的本質,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案例類型。案例教學模式由課前準備階段、課堂實施階段和課后反思階段三個階段構成,以科學的方式組織大學生開展案例分析,使參與學習的大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推導,進而順利完成教學內容的學習。授課教師應以是否有利于呈現教學要點、是否有利于展開教學設想和是否有利于實現教學目的為標準反思案例教學的課程設計。授課教師可以通過不停地反思完善教學設計,進而實現案例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一) 課前準備階段

在課前準備環節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安排下完成課前的預習作業。在課前準備階段可以細化為“組建團隊→收集作業→開發案例→凝練問題→選擇媒體”五個主要的步驟。

第一步,組建團隊?!盎A”課的學習小組綜合考慮學生的專業、所在寢室、性別等因素進行分組,采用“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組建原則,這樣有利于小組之間公平競爭,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更有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學習小組形成后還要進行必要的小組建設,包括確定團隊的隊長、名稱、隊歌、口號、徽標等,并通過適當時機、場景進行團隊特色展示,在組建團隊過程中使得團隊內的每個成員互相了解,在展示團隊環節使團隊間互相認識,發揮團隊自身的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內在價值指的是團隊成員之間的情感培育、團隊意識、集體榮譽,外在價值指的是“基礎”課的相關任務能夠依托團隊完成,提升教學效率與效果,改進教學和學習方式??傊?在案例教學前,進行團隊建設為課程開展重構了課程單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僅以單個人的身份參與課程,還以團隊的成員身份融入團隊與課程,進而充分調動小組內成員參與的積極性,在團隊內部進行分工并明確各自的責任,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實現案例的價值展現、價值沖突、價值選擇,實現團隊內部成員的優勢互補。

第二步,收集作業。授課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向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作業,要求學生結合本節課的內容搜集相關的資料并撰寫出自己的觀點。授課教師收集學生的課前預習作業后整合歸納,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作業內容融入課堂教學案例中。在收集和整理學生的作業的過程中可以評價學生的作業質量,作為課程綜合評價的一部分。舉例來說,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根據“基礎”課第三章第一節“中國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可以給學生布置具體探究任務——疫情中的中國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背景知識去挖掘疫情中的中國精神。通過實踐,學生主要將疫情中體現的“自強不息”“團結奮斗”等中國精神內涵進行展示,素材形式包括新聞視頻、新聞稿件、自制視頻、數據統計等,內容包括中國傳統名言警句、古訓典故、古詩詞等,邏輯上遵循概念梳理、歷史淵源、疫情案例呈現、分析升華。展示過程中,主要涉及全國各個省份包括軍醫在內的四萬兩千多名醫生對湖北省的支援、快遞小哥義務接送醫護人員、河南、四川等省份農民給湖北捐贈蔬菜、鐘南山院士、張定宇院長帶頭奮戰在一線等案例。通過學生們搜集的素材能夠看到學生們對感恩與奉獻的領悟,領悟到中華民族在歷史與現實的重重困境中從未放棄,總是有英雄的人們帶領大家共同奮斗克服困難,體會到了中國精神的具體內涵與時代特色,感受到了團結的中國精神所體現的中國力量,有效地促進了“基礎”課相應章節的課程目標達成。

第三步,開發案例。網絡案例教學的關鍵是開發作為教學信息載體的案例。選擇的案例應真實可靠具有代表性,符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并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疫情當前,與疫情相關的方方面面都構成學生的實際生活,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信息面前選擇合適的案例進行分析,需要“基礎”課教師精心思考與設計。授課教師在精心地開發案例后,可以選擇將案例以學生喜歡的短視頻形式呈現在網絡課堂上。也可以組織學生錄制剪輯視頻材料,并將學生自己收集的視頻材料融入課堂案例,在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組織材料和表達思想的能力。比如,最近中國的抗擊疫情成果被西方媒體質疑、中國對其他國家援助物資被扭曲成“口罩外交”這些每天見諸報端的新聞,需要“基礎”課老師結合課程內容予以分析,從而有理有據回擊部分國外媒體的居心叵測。結合“做忠誠愛國者”這一內容,在增強國家安全意識這一話題上,我們要重視文化安全,前述的部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抹黑與妄加揣測,就是對中國形象的損害,目的是削弱中國的努力與人道主義援助所體現的制度優勢與道義力量,遏制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這也是文化安全所要重視的重要方面。類似問題在“基礎”課中得到適當討論與說明,有助于提升課程對學生生活的價值,培育課程親和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學生從國家安全視角去看待相關問題,而非簡單的一個新聞報道,意識到西方對中國的偏見與傲慢,要時刻保持“斗爭”精神迎接來自其他國家的挑戰。

第四步,凝練問題。案例所承載的價值觀需要教師進行研究與分析設置相應的問題,在問題探究中共同發現價值觀念。開發案例后,“基礎”課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凝練出本節課要引導學生探討的具體問題。設置好的問題這一重要環節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與思考深度都有著極大的影響。例如,在“正確評價人生價值”這一部分,提出問題“疫情中,類似于鐘南山、李蘭娟以及眾多醫護人員都能夠在疫情中貢獻力量,仿佛歷史永遠銘記那些偉人、那些能力突出的人,眾多平凡的個體人生價值是不是就很渺小不值得關注了呢?”可以列舉這次疫情中,冒著風雪堅守在進出口的門衛、在武漢醫院里清理有毒廢棄防護用具的工作人員、眾多沒有留下姓名的捐款、捐物者的影像資料,引導同學們分析平凡不意味著普通,他們都在通過自己的能力在為偉大的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捌椒苍杏鴤ゴ蟆?評價人生價值要遵循“堅持能力有大小與貢獻需盡力相統一”的方法。例如,在進行“愛國主義及其時代要求”講授時,設計問題“為什么說愛國要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除了歷史的維度,思政教師可以通過展示疫情中,國家將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工作原則與國家對于國民檢測、治療費用的完全承擔視角加以理解,通過列舉數據表明黨和國家的工作優先原則:截至2020 年3 月15 日,我國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發生醫保結算44 189 人次,每人平均治療費用為1.7 萬,其中財政補貼支付的比例約為35%,醫保支付的比例約為65%。使學生在思考與案例分析中深刻體會國家的強大。愛國是具體的,在我國新時代的愛國主義就是要做到愛國與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發揮“基礎”課培養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對黨的忠誠與認同的實效性。

萊考夫和約翰遜在1999年提出了“體驗哲學”的概念,它是一種連接人類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橋梁。根據他們的理論,體驗哲學被分成了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認知的無意識性”、“思維的隱喻性”和“心智的體驗性”。他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解釋了語言、思維和現實三方的關系,并闡述了身體體驗在體驗哲學中至高無上的重要性。中國學者王寅在總結萊考夫和約翰遜的觀點后,解釋并論述了體驗在語言中的重要性。我們感知的經驗,其實都是在身體結構的基礎上形成的。有了身體的體驗,人們才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來認識物體、其他人群、空間還有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

第五步,選擇媒體。媒體技術在案例教學法模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案例教學模式采用過程性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學生通過手機端或電腦端作為學習工具,根據課程內容的設計組合利用超星學習平臺、騰訊課堂、雨課堂、釘釘、微信群等簡單易操作的媒體工具,進行課堂互動以及實時教學數據的收集和掌握學生自主探究、協作探究的情況。選擇教學媒體堅持追求直觀效果和尊重學生認知規律相結合,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二) 課堂實施階段

在課堂實施階段中,授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的主導性的積極作用,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是主體。課堂實施階段可以分為“自主探究→成果展示→多維評價→教師總結”四個主要的步驟。

第一步,自主探究。授課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選用PPT 和音視頻結合的方式展示教學案例。學生學習小組是課堂的主體:以教學案例和教師凝練的案例問題開展自主探究式的討論;結合自己生活的情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以彈幕、討論板等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授課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及時給予學生關鍵詞提示,以督促學生專注課程內容、積極思考;積極反饋學生學習小組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學習小組成員通過彈幕、討論板發表的感想給予積極關注,必要時進行適度的干預和指導,以避免出現跑題偏題、言語不當的現象發生;組織學習小組的同學對案例問題展開深入的交流和探究,以避免出現發言學生集中、冷場等問題,引導學習小組的學生完善討論結果,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根據各個學習小組的自我探究情況,記錄和評價學習小組內成員的在本環節的表現。

第二步,成果展示。各學習小組的代表在網絡課堂上進行自己小組的成果展示。展示結束后,該學習小組進入答辯的環節,其他學習小組的學生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學習小組間的展示、提問以及答辯,一方面有利于幫助展示組的同學進行反思,提高同學們解決問題、協同應急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幫助提問組的學生培養批判、辯證的思維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第三步,多維評價。網絡教學中案例教學模式的評價是多維評價。外部評價維度:教師和其他組的學生對展示學習小組的內容進行匿名的評價。組內評價維度:學習小組內的學生根據本小組成員的合作交流情況進行匿名的互評。自我評價維度:學生經過組內探究、組間討論等,需要進行自我評價。學生討論的參與情況、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情況、知識的掌握情況、技能的應用情況、展示和答辯的情況等可以作為評價的觀測點。

第四步,教師總結。教師將各個學習小組的討論成果提煉、穿插在教學案例中對教學案例復盤,再結合教材中的知識要點內容,進而幫助學生在案例的討論分析中獲得理論知識。教師運用語言符號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話,“一方面,要講求語言的精煉,這是對語言的真理性要求;另一方面,要有獨特的風格,或幽默或樸實或精致,這是對語言的藝術性要求”〔1〕張秋菊:《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真理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 年第1 期,第86~88 頁。。

(三) 課后反思階段

在課后反思階段中,教師和學生都是反思活動的主體。課后反思階段可以分為“學生反思→教師反思→布置作業”三個主要的步驟。

第二步,教師反思。授課教師可以通過三個維度進行教學反思。第一,對比課堂的預期效果和實際效果之間的偏差;第二,綜合考慮學生們的課程意見和反饋中的不足;第三,分析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的矛盾點。教學反思后授課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章節改進。接下來是選取課前學生提交的優秀作業和課堂教學案例資源等進行匯總整理。教學資料的匯總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幫助授課教師積累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將材料發布到教學平臺上方便學生有需要時查看和學習。

第三步,布置作業。授課教師在教學平臺上發布下節課教學內容的相關作業,設置截止時間,并在討論板發布話題,便于學生們在線交流討論以及指導其完成作業。

四、案例教學法的實踐原則

(一) 堅持先進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和理論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在疫情期間,“基礎”課通過網絡平臺開展案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綜合考慮對教學平臺的便利性、交互性的要求,授課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設計的需要有機組合選用騰訊課堂、雨課堂、藍墨云班課、騰訊會議以及中國大學慕課和超星學習通等教學平臺和資源。生活在數字時代的“00 后”大學生喜歡通過網絡多媒體進行知識的學習、思想的表達和情感的交流。授課教師選用便捷且學生擅長的媒體工具,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資源呈現形式,如視頻、音頻、PPT 數字故事等,有利于實現更好的課堂效果。在堅持先進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時要與理論教學相結合。時刻牢記案例教學的目的,通過網絡的案例教學,最終實現大學生能夠運用“基礎”課的相關知識、觀點來進行理論分析、思考問題。因此,授課教師在案例開發的時候,要緊扣教材,同時強調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去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知行合一。

(二) 堅持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原則

“基礎”課要幫助大學生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增強社會主義法治觀念,解決年輕人在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方面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一方面,年輕人面臨的問題具有普遍性,這個是共性的方面。另一方面,要根據不同的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例如,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以培養國家機要工作人員為培養目標,在教學設計中就要幫助學生樹立公務員和機要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和法治觀念與法律意識,體現個性。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聽到關于公務員工作、機要工作實踐的相關案例時,更感興趣,參與性更強,因為這與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結合緊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無數公務員戰斗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過這類案例的開發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學生對未來職業的向往感和榮譽感。另外,在“基礎”課中“人生價值的實現條件”這一目內容提到,要實現人生價值,需要“不斷增強實現人生價值的能力和本領”。通過展示疫情中工作人員不同的工作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多項工作能力培養意識。例如,有的小區利用無人機測查居民體溫,有的小區利用多國語言向外國居民宣講隔離防護舉措,有的病人開口說話困難,醫護人員制作圖畫板來詢問患者需求、癥狀,衛健干部自主研發疫情直報系統提高報告速度,集齊一定數量的出入證可以換取生活用品減少居民外出等具體防疫具體措施。在疫情中,高效做好群眾工作是很關鍵的,這些案例的共同的特點就是面對疫情出現的挑戰,不斷開動腦筋,發揮工作中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性,結合具體情境想出解決辦法,給抗擊疫情帶來了良好效果,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可與好評。如此,引導學生在不同工作崗位上要發揮工作的創新性與主動性,培養斗爭意識,增強自身本領,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實現人生價值。

(三) 堅持時效性和復雜性相結合的原則

案例教學在案例開發時,最好采取最新的案例,趁熱打鐵,將教材內容與事實案例相結合,會給學生較深的印象與體會。最新的案例,對學生來說也更具有探究的意愿,“基礎”課與學生聯系極為緊密,有時甚至需要在上課前一秒更換成最新案例,因而,教師要具備相應的敏感度,時刻思考案例與教材內容的貼合性,例如,在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基礎”課的內容正好涉及“人生價值的評價與實現”這一章節,可以安排一系列相關最新素材。中宣部、全國婦聯、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彰顯國家與人民對一線抗疫人員的崇高敬意;張偉麗作為綜合格斗選手也在此時獲得草量級冠軍,為疫情中的人們增添了信心,更重要的是面對喬安娜的對中國疫情的不當言行,張偉麗用行動給予了回擊,并在獲勝之后,在國際場合為祖國人民加油打氣,能夠將自己的實際行動與祖國的命運結合起來,都是引導個體將價值評價與祖國聯系起來的觀念。同時案例在與教材內容高度契合的基礎上也應該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應是包含沖突矛盾問題的、內涵豐富的。這樣有助于大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把握或升華認識。案例是需要深入認識,反復思考,比較分析才能得出結論的。

五、案例教學法的反思

(一) 效率的問題

“基礎”是一門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抽象性是存在的,課堂的封閉性也是難以避免的。而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對具體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案例置身于現實、具體的社會生活情景中,面對沖突和矛盾,面對選擇與抉擇,可以深化對教學知識點的理解,可以引發思考和反思,可以提高分析問題、反思問題的能力。一句話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也要看到,由于案例開發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案例教學的效率不高、學生由于缺乏對原理及概念的把握,會在討論中缺乏對概括化知識的批判分析能力及培養。

(二) 簡單化的問題

在以往的案例教學實踐中也會存在簡單化的問題。大部分教師僅把案例教學當 “示例教學”,僅停留在對案例教學程序的簡單模仿,并沒理解案例教學的基本原理,也達不到案例教學的根本目的?!?〕錢明輝等:《教學案例開發框架模型的構建及其應用》,載《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8 年第2 期,第210~220 頁。比較常見的情況主要有:第一,授課教師把舉例子當案例教學。一張圖片,一個小故事,一個小新聞等。這是“基礎”課教學中的例子,而不是案例教學;第二,案例平面化。教師選取的案例無沖突、無問題、無矛盾,非黑即白,不需要學生思考,更不用反思;第三,案例體現的價值互相排斥,主張了一種價值,卻忽略了另一種價值。而被忽略的,可能還是重要的、需要堅持的價值。比如強調了工作價值而忽略了生命價值,缺乏對生命的尊重;第四,案例信息和內容不完整。這既不利于深入討論,也可能隨著后續過程的開展導致對所用案例的否定。

(三) 爭議性的問題

不同的案例承載的作用不同,需要認真挖掘。對于沒有定論或者尚未有定論的案例,也可以在課堂中加以運用,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客觀理性的精神?!盎A”課和學生息息相關,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讓學生在課堂上對生活有更深刻的體驗,不能脫離生活。實際生活是紛繁復雜、場景多變的,尤其是個體性事件,往往案例展示的是其中一個側面,對于事件的全貌外界不一定完全掌握,這樣,我們在運用具有一定價值的個性化典型案例時,要就事論事,分多個維度引導學生進行認知,避免走向道德相對主義,在感性層面看似都正確的相關方,容易讓局外人通過情感給予同情,從而失去理性判斷,尤其是在自媒體發達的網絡背景下,每個人都可能捕獲事件的蛛絲馬跡引導事件走向,如果學生不用理性精神去判斷案例就容易被帶節奏。采用謹慎的態度,堅持科學的立場去接納價值觀才有助于認清事實,特別適用于那些未有定論、懸而未決的案例中。例如,有關新冠病毒是從武漢病毒研究所傳播開來的消息一度甚囂塵上,在社會上掀起很大的輿論風浪,后來事實證明是境外的微博ID 發布的不實消息。此時,一方面需要國家正面予以調查、澄清,另一方面需要個體擦亮眼睛、頭腦清明、理性判斷。

(四) 網絡監督和管理的問題

在網絡教學中,師生都處于網絡平臺上,如何通過網絡進行監督和管理也是一個難題。案例教學法成功的關鍵在于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討論。在以往的“基礎”課教學中,很多思政課教師還是沿襲著傳統教學教師主講,學生被動聽講的模式。這樣的授課模式會退化學生的思考能力、提問功能和批判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基礎”課授課教師需要掌握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的監督技術和管理能力。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授課教師則需要把控課堂的整體氛圍,通過交流討論和多元評價相結合、相制約的互促機制來鼓勵全員參與、機會均等,以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

(五) 開發性的問題

一些高校的商學院、政府管理學院設有案例中心,教學案例需要教師甚至教師團隊持續開發。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案例開發上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疫情還在進行當中,有些事件的過程還不完整,信息還有欠缺,但仍然有些事例是可以開發成案例的。比如,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絕癥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的案例;武漢學院會計專業大三學生郭岳回滄州老家,確診后自我隔離38 天,40 名密切接觸者無一例感染的教科書式硬核防疫操作的案例;湖北省司法廳前副廳長陳北洋拒絕隔離醫治的案例等。疫情期間的案例開發也不一定局限于跟疫情防控相關,有的案例雖然和疫情的防控沒有關系,但是很有意義,也是值得開發的。比如體現中國價值、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綜合案例;南醫大20 多年前兇殺案告破的案例;反映我國福耀玻璃工廠的《美國工廠》獲奧斯卡獎等。這些都是可以開發的很有意義的案例,可以在“基礎”課的有關章節中使用。案例教學的案例開發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歡
基礎案例疫情
戰疫情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賽獲獎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賽獲獎案例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