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科技創新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2021-12-08 20:23鄭博薇李作麟趙姜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 2021年12期
關鍵詞:科技創新影響因素對策

鄭博薇 李作麟 趙姜

【摘 ?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重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然而,目前我國龍頭企業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從根本上制約了企業的長足發展。針對這一現實問題,論文從企業內部因素、政府因素、市場因素3個方面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進行分析,并為推動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提出建議,為加快其創新發展和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決策支撐。

【Abstract】The leading enterpris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lead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which fundamentally restric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view of this practical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internal factors, government factors and market factors o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leading enterprises i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leading enterprises, so as to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speeding up thei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科技創新;影響因素;對策

【Keywords】leading enterpris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3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12-0100-03

1 引言

農業科技創新是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同時還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實現鄉村振興的第一驅動力。我國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強調要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建設和技術集成推廣力度。新時代農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農業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的競爭。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在不斷提升并凸顯,因此,農業企業作為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已經成為一種主流趨勢。我國農業企業不僅在數量上快速增長,還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大規模的龍頭企業,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即便如此,我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仍然存在著管理模式陳舊、組織制度缺失、規模受限、生產缺乏標準化、技術創新水平低等問題,導致龍頭企業的競爭力不足,影響了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程。在當今經濟社會,通過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促進企業績效的全面提升,是突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競爭方面瓶頸的一個有效手段。因此,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必須正視技術轉型問題,克服以往無技術或技術落后的發展狀態,有效開展科技創新?;诖?,本文從企業自身、政府、市場3個方面,展開對農業產業化龍頭科技創新能力影響因素的分析。

2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自身影響因素存在的問題

2.1 產品技術水平相對較低

我國農業發展具有悠久歷史,但現代化水平低,農業經營組織中小農經營依舊是主體,龍頭企業、家庭農場以及合作組織等發展較為滯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使得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技術水平落后。目前,多數農業企業產品的技術水平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但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企業較少,而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農業企業則更是少之甚少,多數農業企業產品的關鍵技術需要從國外引進。產品的技術水平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源,這點毋庸置疑。在我國農業企業產品的技術水平在現階段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的差距仍然較大的狀態下,我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的。

2.2 企業科技創新經費不足

農業企業短期效益不明顯,商業銀行貸款不積極,外部資金支持無法保障農業企業技術創新。農業企業內部資金又普遍較少,且農業企業內部資金又多用于支撐生產經營,資金的循環周期長,風險也較大,因此直接導致創新資金方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一旦資金供應出現問題,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將受到連帶影響。除此以外,企業的財務管理如果不規范,也會出現管理漏洞,使得正常供應的資金出現缺口。再者,國內農業企業技術研發費用普遍較低,與一般優秀企業將5%的銷售收入投入技術研發相比差距較大,與國外企業差距更大。

2.3 企業管理運營思路落后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管理和運營思路比較落后,影響著企業科技創新進程,其主要表現為以下2個方面:第一,自身技術研發不匹配市場需求,也不具有市場導向性。多數的龍頭企業,其技術創新沒能做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顯得盲目且缺乏預見性,致使在技術改造和創新上曲折艱難,損失了大量資金和市場。第二,技術引進單純地表現為因生產而引進,缺乏對技術的吸收、消化和改進,更多地表現為被動。技術使用的長期依賴性直接導致企業失去科技創新與發展主動權。企業管理和運營思路的落后,使得其創新能力不足,嚴重制約了企業穩定高效的發展。

3 政府對農業產業化龍頭科技創新引導中存在的問題

3.1 科技創新與農業發展脫節嚴重

科技創新與農業產業發展存在不一致的現象,使農業企業自主研發積極性受挫。目前,我國高校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很多,但真正實現產業化的比重很低,其原因除了科技推廣存在諸多困難外,科技創新的方向與我國農業發展現狀不相符合也是重要原因,使得其在農業龍頭企業的合作、推廣和運用較少,關鍵技術還需要依靠國外引進,削弱了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主動權?,F代農業的發展首先依靠的是強有力的科技創新來使我國農業從傳統農業中獲得新生,并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繁榮發展。當前存在的問題是科技創新與農業發展脫節,其原因主要如下:第一,管理體制上,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隸屬于不同部門,農業科技人員又分屬各個單位,其績效評價機制與農業發展需求不一致,存在農業創新與農業生產的“兩張皮”現象;第二,農業科技評價機制落后,依舊停留在論文數量和質量上,使得農業專家無法純粹進行農業科學研究;第三,對農業科技創新的認識仍舊停留于純技術層面,忽略其經濟屬性。農業科技創新的價值不在于其技術含量的高低,而在于其是否能為民所用,為農所用,是否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

3.2 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緩慢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進度緩慢,政策落實難,既令龍頭企業經營管理者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受挫,也縮小了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的空間。在我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雖然涌現出很多民營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但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以及集體企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該類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速度較慢,效果不明顯。國有成分占主要結構的現象無明顯改變,產權結構現狀不利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原因在于其缺乏科技創新完善的激勵機制,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企業控制權的掌控,而不是企業營利的生產性活動,且不具備長遠發展的遠見,更多的是關注企業的短期效益。再者,在該種產權制度下,人力資本管理滯后,使得企業運行效率低,創新思維思路窄,龍頭企業科技創新的步伐緩慢,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穩健可持續發展。

3.3 農業企業科技創新專項缺乏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出臺了諸多涉及農業企業技術進步的支持政策,如“星火計劃”和“火炬計劃”等。但該類政策主要針對農村各類企業,旨在加速農村各類企業的發展,卻沒有對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所以對于提高農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也沒有起到必要作用?!靶腔鹩媱潯敝饕槍r村中小企業科技發展計劃,而“火炬計劃”的目標則在于建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扶持建設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創造適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環境,二者并不直接針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另外,國家還積極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采取無償資助、貼息兩種支持方式,但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針對性不強??傮w而言,雖然國家出臺了諸多政策以扶持農業企業的發展,但針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科技創新的專項政策仍舊缺乏。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具有較高的運行效率,其科技創新積極性和能力要比其他經營主體更具優勢,但目前尚無法最大化其作用。

4 影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市場問題分析

4.1 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匱乏

近年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經意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并積極推進技術進步,但市場人才匱乏成為遏制其進步的瓶頸。從市場來看,符合農業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高科技人才嚴重短缺,已有勞動力資源或素質不達標,或技術落后,難以承擔農業科技創新的重任,高素質人才基本上已流入其他行業或部門。從企業自身而言,農業企業人才培養重視程度不高,勞動力培訓和再教育少,而培養出來的勞動力也傾向于流入其他行業。另外,人才的流失除農業企業自身生產特點外,企業落后的管理理念、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也是重要原因。從政府角度來看,教育對農業的重視程度不高,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缺乏對農業人才的培養,使得市場農業科技人才匱乏??傮w而言,市場缺乏高素質、高水平的農業科技人員,且結構不合理;當前農業行業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短缺直接導致了農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4.2 農業科技創新市場導向不強

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創新是一種商業行為而非單純的技術行為,其應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服和消費者的需求為基礎進行科技創新。當前,我國尚未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學、研”相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制。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或科研機構較少,現有農業科研體制下,農業科研組織的科研工作并非面向市場和經濟建設,而是針對政府和上級,或爭取項目資金,或謀求較高技術職稱,以致無法形成技術創新體系,應推進該類單位理性發展,促進相互間建立穩定的供求、協作和互補關系,以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和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4.3 農業科技創新存在市場失靈問題

農業科技創新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行為,創新過程是市場需求和技術開發雙向互動的過程。但科技創新往往具有準公共產品特性和正外部效應,僅僅通過市場活動來調節,難免出現科技創新“搭便車”現象,通過市場行為來提升科技創新的創收效益難以實現,最終導致私人部門不愿對科技創新進行投資??萍紕撔碌氖袌鍪ъ`,在農業領域更加突出,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引領者,其受到的影響更大。農業市場中,科技創新成果的開發、生產、銷售或轉讓,需要通過市場進行傳遞和調節,才能實現其經濟和社會效益。但農業科技創新的準公共性和正外部性,使其在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造成市場失靈,削弱農業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影響農業科技產品的有效供給。另外,農業科技創新本身的高風險性也制約著農業科技創新的有效供給。農業生產具有自然屬性,受到農作物生產周期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大,農業科研成果表現出較強的周期性和較大的風險性,進而影響農業企業的科技創新??傮w而言,由于農業科技創新的準公共性、正外部性和高風險性,農業科技創新存在市場失靈問題,其發展不能僅僅依靠市場本身,政府適當適時介入十分必要。

5 推動龍頭企業科技創新的建議

5.1 明確農業科技創新主體,有效發揮政府在提升農業龍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中的引導作用

當前在國外發達國家,農業科技投入的主體是企業,目前因為我國農業科技制度創新體系尚未建立,科技體制改革相關的各項配套制度還有待完善,因此,企業成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主體的條件尚未成熟。政府應避免直接干預市場,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扶持、引導農業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同時應根據本國實際,確定科研投入的重點領域,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完成向農業企業為主體的轉換。

5.2 加強產學研的協同創新,支持農業企業加快培育開展科技創新的研發機構

僅靠農業企業自身的力量是不足以實現科技創新的。企業,尤其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拓寬科技合作領域進行技術創新的道路上,必然需要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可采取與高等院校積極合作、與科研院所積極合辦、合作等形式實現協同創新,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技術來源,增強市場競爭力。企業在加強產學研合作的同時,通過對技術鏈上下游主體進行技術帶動的方式來促進企業所處產業鏈整體的技術創新也是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必要條件,以此探索企業開展研發工作的新機制,為農業企業更快成為獨立的農業科技創新主體積蓄力量。

5.3 改善科研條件,加大農業企業在創新人才引進和科技研發方面的經費投入

政府部門和農業企業應當積極建立科技人才的激勵機制,加大優秀創新型人才的引進力度。除了專業科技人才,企業還應當著力培養農業科技型企業管理骨干,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還可以利用技術應用指導、技術創新相關知識講座、繼續教育等形式,注重應用型、創新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委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為企業定向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科技創新人才。企業內部也可以以創建科研人才實習基地的形式為引進創新技術人才奠定基礎。通過支持企業主持或參與承擔農業科技項目等方式,同時也加大財政投入,充分發揮市場和產業需求對農業科技進步的導向性及推動作用,倡導農業企業增加對農業科研的投入。

5.4 以市場為動力,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應當在初期就以市場的需求為中心,將市場需要放在首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規劃科技研發的組織架構、制度制定、人員使用、績效屏蔽、報酬獎懲等,以求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科技成果的市場適應性,并能具有明確的市場導向作用。農業企業還可通過科技成果的推廣和轉化來實現實際的經濟收益,在市場中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張靜靜,王迎春,詹妮,等.新時期農業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概念與發展態勢[J].農業科技管理,2021,40(02):72-76.

【2】毛世平.涉農企業要成為農業科技創新主體[N].農民日報,2014-05-20(03).

【3】杜金沛.論農業企業科技創新政策中的主要弊端及其不良后果[J].科學管理研究,2011,29(02):12-15.

【4】劉同山,張云華.推動涉農企業走協同創新之路[J].中國國情國力,2013(06):15-17.

【5】王亞新.農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現狀及提升策略[J].南方農村,2012,28(09):24-27.

【6】郭改英.農業企業科技創新若干問題的思考[J].農業經濟,2012(04):101-102.

【7】王生龍,霍學喜.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的機理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2(01):78-83.

【8】李軍巖,王菲.我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研究[J].農業經濟,2011(04):24-25.

猜你喜歡
科技創新影響因素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山東科技創新與農業國際化戰略發展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關于產業集群效應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