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灑人間:在“田野”中遇見溫暖的文萊

2021-12-09 00:28潘艷勤
中國-東盟博覽(政經版) 2021年11期
關鍵詞:馬來文萊華文

潘艷勤

我和文萊華人劉華源、王昭英夫婦的相識,是在2018年中國駐文萊大使館在文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周年的國慶招待會上。當時我正在進行文萊華人社會的研究,那是我第三次在文萊做田野調查。

在招待會上,熱心于文萊華文教育和華人歷史文化的文萊華人沈仁祥先生,特意將我帶到一張坐滿華人長輩的圓桌旁,把我介紹給劉華源先生。那天晚上通過簡單的相互問候,我只知道這位身著襯衫西服、溫文爾雅的老先生是一名律師,家住文萊馬來奕,后來才了解到,他還是一位一生都在為文萊華文教育事業努力奮斗和默默奉獻的華人領袖。坐在他身旁向我微笑點頭、氣質優雅大方的劉夫人,則是文萊華文女作家、在東南亞華文文學界小有名氣的王昭英女士。

從劉華源、王昭英夫婦,到沈仁祥先生和他的弟弟沈宗祥先生,以及許許多多幫助過我的文萊朋友,正是這一場場美好的相遇,讓我與文萊的故事充滿愛的溫暖。

一場“說走就走”的田野調查

我關于文萊的研究始于一個“頭腦發熱”的決定和一場“說走就走”的田野調查。2017年初,我所任職的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正在組建國別研究所,一直在中越邊境開展跨境民族研究的我,開始思考要選擇哪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國。2017年4月底,學院來了兩位文萊的客人——文萊大學的一名教師和文萊華人沈宗祥先生。

在交流會上,當我談及有關文萊研究以及未來可能要到文萊開展田野工作時,沈先生說如果我去文萊做田野調查,他可以幫忙安排。那天的交談讓我對文萊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發現了在文萊開展研究工作的可能性。也就在那一天,我決定將文萊作為研究對象國,拓展文萊的研究。

文萊是東南亞國土面積較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國土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全國人口453600人(2020年)。國內學術界有關文萊的研究相對比較少,且多數研究來自文獻資料,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我決定選擇文萊作為研究對象國之前,我對文萊同樣了解甚少,關于文萊有限的知識主要來自于書本上的信息,比如文萊是一個富足的海島國家,盛產石油,居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等。因此要了解文萊,就必須到文萊去,通過田野調查工作獲得第一手的研究資料,并在此基礎上認識文萊社會的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等。

2017年7月,在沈宗祥先生的幫助下,我和學院的潘艷賢老師以及碩士研究生馬莉莉、趙凱莉一行四人踏上了文萊的土地,開始了在文萊初步的田野考察。在那10來天的田野工作中,我不僅感受到了文萊華人對來自祖籍國的學者的熱情和支持,也體會到了在海外開展人類學田野工作的不易。比如在文萊,我們要面臨的最大實際困難就是住宿和交通問題。

文萊經濟發達,城市化發展水平高,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也比較高,因此要在文萊找到一個家庭住下,像在中國農村那樣以“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方式開展田野工作是非常難的。而選擇酒店作為長期田野工作的住宿方式,對于研究經費有限的我們來說,顯然是不現實的。此外,文萊國家富裕,普遍每個家庭都有2~3輛汽車,當地居民出行以自駕為主,公共交通很不發達,公交車線路少,全國出租車不超過50輛且乘車價錢高。

我們在文萊的第一次田野工作大多數住在酒店,沈宗祥和沈仁祥先生除了是我們與當地華人和華社的引薦人,還擔當“司機”的角色。所幸學生們后來在斯里巴加灣市得到了華人陳仙福先生一家的接納,為她們提供了一個在文萊的“家”,解決了食宿問題,而她們每日出行則搭乘陳先生女兒上下班的順風車或乘坐陳先生的專車,也省去了許多奔波。

從報紙上相識,到馬來奕相知

2018年10月,我在完成第三次田野調查后回到了國內,我的研究生馬莉莉和趙凱莉繼續留在文萊開展田野工作。有一天,劉華源先生在女兒的陪同下,特意從大約120 公里以外的馬來奕乘車來到斯里巴加灣,將1000文萊元(約合4763元人民幣)交給馬莉莉,讓她轉交給我,作為我們開展文萊研究的經費。

劉華源先生此舉令我非常感動,我給他寫郵件表示感謝,并在郵件往來中向他介紹我在負責的文萊研究所以及未來的研究計劃。經過幾次的郵件往來,我們之間逐漸建立了信任。其實,劉華源先生在國慶招待會上見到我之前,就已經通過當地華文報紙中關于我們在文萊做田野調查的報道“認識”了我們,并由此逐漸了解我們的研究工作。

2019年7月,我的研究生谷香吟和韋晶熒已經到文萊開始了在斯里巴加灣的田野工作,但馬來奕的田野調查卻因為住宿和交通問題遲遲不能啟動。這時,劉華源先生得知我們的困難后,主動聯系了他的老朋友、已有百歲高齡的關英才先生。關英才先生是聞名東南亞的“船王”,也是熱心華文教育和社會公益的華人領袖,在劉華源先生的幫助下,關英才先生決定為我們在馬來奕的田野工作提供兩套配有家具、家電和床褥的公寓。而在交通問題上,劉華源先生的專車和司機在必要的時候我們都可以使用。

馬來奕是文萊的石油區,20世紀30年代以后,隨著石油的開采和城市的發展,大批華人,尤其華人技工從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來到文萊謀生,尋找發展的機會。馬來奕由此成為了解文萊華人社會歷史發展的重鎮。

在我們開始馬來奕的田野調查后,為了幫助我們認識馬來奕華人的社會生活,劉華源先生不顧80余歲的高齡,幫助我們聯系了馬來奕中華中學并和我們一起訪問學校;帶我們深入馬來奕市區,并到市場鋪面品嘗華人傳統美食;在星期天的上午專門帶我們到馬來奕詩里亞地區的鄉村周末集市購買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帶學生一起拜訪關英才先生,和我們一同拜訪原馬來奕海南公會主席韓勉元先生……不論是在華文學校還是在鄉村的市場里,劉華源先生所到之地、所遇見的人,都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個人威望以及人們對他的敬重和愛戴。

“王奶奶”與“潘潘老師”

劉華源、王昭英夫婦早期在華文學校接受教育,他們1962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學畢業后,于1963年遠渡重洋,到英國倫敦繼續深造。劉華源先生在林肯律師學院修讀法律,王昭英女士在倫敦大學東方及非洲學院修讀中國語言文學。1968年劉華源、王昭英夫婦回到文萊定居,創業發展。1989年,劉華源先生從律師工作轉向石油及天然氣工程承包業,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王昭英女士除了相夫教子,在3個孩子逐漸長大后開始華文創作并從事文萊華文文學的整理工作。

他們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活動,熱心文萊華文教育,捐資助學,劉華源先生更是利用他的法律知識,在文萊華文學校面臨關閉的困境時不斷與政府協商,保全了華文學校,使華文教育一百年來得以在文萊持續。

劉華源先生曾擔任馬來奕中華中學董事長長達十年,現在則是學校的永久名譽董事長。雖然在海外出生長大,劉華源、王昭英夫婦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情感。他們3個孩子的名字分別以松、竹、梅命名,花園里也種著松樹、竹子和三角梅。由于文萊地處熱帶,無法種植梅花,他們便以三角梅代替。

劉華源、王昭英夫婦一生堅持學習并游歷世界各國,他們視野開闊、思維敏捷,并且內心平和豁達、為人友善。在日常的交往中,我和學生都親切地叫他們“劉爺爺”“王奶奶”或“一凡奶奶”(王昭英女士的筆名為一凡)?!巴跄棠獭眲t稱呼我“潘潘”或“潘潘老師”。我們一起討論研究課題、朗誦詩歌散文、探討人生、放聲歌唱,全然沒有年齡上的距離。

劉華源先生欣賞我們的田野工作,也深知這份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為此他主動將兩大本整理好的厚厚的家庭資料集給我們拍照,包括他們夫婦倆當年的畢業證、結婚證和護照等,為我們提供了研究華人的重要資料。劉華源、王昭英夫婦還將他們收集了幾十年的數百本圖書全部贈送給廣西民族大學的校圖書館,這些圖書包括中文、英文和馬來文,不少是20世紀70、80年代購買的有關文萊社會和歷史的書籍,現在已經買不到了。

劉華源、王昭英夫婦知道海外研究經費開支大,為此他們計劃設立一個文萊研究基金,支持學者和研究生開展有關文萊的科學研究工作,他們的心愿就是讓中國、讓世界認識文萊,認識華文文學和海外華人。

2019年8月初,在我準備離開馬來奕回到斯里巴加灣的那個上午,劉華源、王昭英夫婦將裝有2.5萬文萊元(約合12萬元人民幣)的信封鄭重地交給我,讓我負責將這筆錢用于有關文萊的研究。在我和“王奶奶”道別時,她握著我的手,對我說:“潘潘老師,你們一定要再回來?!边@份信任和囑托,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研究海外華人的中國學者所擔負的不可推卸的責任與使命。

“灑向人間都是愛”

2019年12月30日,為感謝劉華源、王昭英夫婦的捐贈,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舉行了“文萊社會研究工作坊暨劉華源王昭英伉儷贈書儀式”。廣西民族大學副校長李珍剛為他們頒發了榮譽證書,我代表劉華源、王昭英夫婦接受了這份榮譽。

但遺憾的是,我們敬愛的王昭英女士,卻沒有機會領到這份心意了。2020年1月11日的晚上,馬莉莉給我發來信息,那是一則發布在文萊華文報紙上的訃告:王昭英女士已于2020年1月11日辭世。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那訃告,我怎么都不敢相信,那位幾個月前還與我們談笑風生、暢談人生的可愛的“王奶奶”,怎么就這樣忽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我后來才知道,王昭英女士是罹患癌癥去世的,但在我們與她相處的那段日子里,除了以為她年邁身體有些虛弱外,我們完全沒有體察到她那時正在與病魔做斗爭。她帶給我們的是智慧、是美麗、是歡笑,是愛與溫暖。

2020年1月12日下午,我和馬莉莉從南寧飛往文萊,我們要去給“王奶奶”送行。13日上午,劉府為已故王昭英老太夫人舉行安息禮拜儀式,四方親戚朋友聚集在劉府向她道別。劉府在治喪的悲痛時刻仍不忘為社會和教育做慈善,根據母親的遺愿,王昭英女士的兒子代表家人向文萊8所華文學校及9個華人社團捐贈了所有的治喪費。

王昭英女士生前曾出版一本名為《灑向人間都是愛》的文集,書中收集的文學作品多數是她的人生經歷和人生感悟。愛是她一生的主旋律,我很幸運,我見證了這份愛,也感受到了這份愛。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1月15日,我從文萊返回南寧后就沒有機會再去文萊了。疫情無情人有情,我因為田野工作和文萊建立起的這份情緣,讓我對文萊這個美麗的和平之邦有了更多的牽掛。

疫情這兩年來,除了和文萊的朋友保持微信和郵件的往來,我和學生還在2021年春節和端午節特別為劉華源先生錄制了一段視頻,表達我們對他和家人的問候和祝福。

我每天都在關注文萊的疫情,期待全球疫情盡快結束,這樣我們就可以重新回到文萊,因為那里有我們牽掛的“家人”,有我們未完成的使命與事業。

·作者系中國香港科技大學人類學博士,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文萊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本文為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西民族大學中國南方與東南亞民族研究中心”2019年招標課題一般項目“當代文萊華人社會的民族志研究”(2019NFYB004)成果;廣西一流學科(民族學)2020年度立項資助項目“文萊華人歷史與文化研究”(MDMZX2020008)成果。

猜你喜歡
馬來文萊華文
從南寧到斯里巴加灣:我與文萊四年的故事
馬來寶詩詞一首
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指導策略
文萊形象大使吳尊到南寧進行宣傳
西方銀行離開,中資幫助文萊
文萊:與中國淵源頗深的國家
賀捷
車遲國斗法
杭州特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