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2021-12-11 11:03李佳藝王勇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專業人才環境工程培養模式

李佳藝 王勇

摘要:隨著社會的經濟發展,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正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加強環境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理論研究是為了滿足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需求。結合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實際需求的特點,從人才培養定位、課程體系構建、校企合作教學體系建立以及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完善等方面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以期為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供思路和借鑒。

關鍵詞:環境工程;培養模式;教學質量;專業人才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經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呈現出高水準、高質量、多規格的特征。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對高層次專業性人才的需求,調整優化人才教育類型結構,進一步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1,2]。教育部從2020年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必將影響全日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而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高等學校作為傳播知識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場所,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不斷加大教學投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推進素質教育,我們應共同探索新的思路、政策和模式。讓學生具備扎實理論基礎、自主創新頭腦和良好實踐能力,具備從事科學研究、環境污染物分析與監測等職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環境學科具有環境工程二級本科學位授予權,2012年招生以來,培養了大批環境工程專業性人才,并且招生人數逐年增加。盡管如此目前開設的理論與實驗課程多為基礎理論研究與驗證性實驗,很難激發學生主觀地探索與解決問題的欲望。并且在學生實習期間往往流于形式,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很難讓學生接觸到企業或者科研單位的高端儀器和應用型課題。針對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模式的現狀,提出適合高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措施,希望通過這些措施能夠為高校培養環境工程專業性人才提供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環境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對工程專業學位類別進行調整,環境工程專業將調整為資源與環境領域,該領域學科的內容發生了變化,培養目標和定位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環境工程專業涵蓋了較多的基礎理論課程,如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微生物學等。但工程技術創新較少。本科生課程中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傳授的多,然而相關基礎理論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例子少,這導致理論指導與實踐應用未能良好的結合,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也未能達到培養的目的。我國大學生都意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但由于在實踐中學生未能接觸到一些技術性和實質性的工作,這導致學生對本專業在實際中的應用的理解不夠徹底,也影響到了學生對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不高,這就對環境工程課程體系及培養方案有了新的要求,也為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由于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缺少創新性和實踐性,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重理論教學,輕實踐培養”的現象普遍存在,削弱了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與設計能力。主要是由于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課程中,實踐應用和實際案例教學的缺乏。專業實踐是環境工程人才培養最重要的部分,實習單位未能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工程項目實踐中,因此,學生對專業實踐實習并不滿意。這是導致學生對專業理解不夠徹底,理論實踐結合不緊密的其中一個原因。人才培養模式中應明確指出實踐教學、案例教學、校企合作在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中的重要性。

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教育應重視培養目標、教學理念、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對環境工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探索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2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2.1明確人才培養定位

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是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前提,學校辦教育,首先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這是教育的最基本問題。環境工程專業是工程應用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教師在環境工程理論教學過程中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注意與工程實踐的結合。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應注重工程性、應用性和實踐性,培養出來學生能夠從事工程規劃、工程設計、工程調研、工程檢測、工程實施、工程開發管理等技術工作。學校培養的技術性人才,是國家得以繁榮昌盛的主要力量,而非從事簡單勞動的工人。所以在制定具體人才培養方案時,應結合當地或者本學校特色,構建以培養綜合型環境工程人才,以行業發展需求和國家政策為導向,建立具有當地特色的環境工程專業的有機整體。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堅持以專業建設為龍頭,提升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契合度。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緊緊圍繞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學科建設,培養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扎實的環境工程專業理論知識,擁有自主創新能力,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將環境工程理論聯系實際問題,能夠獨立完成項目,做好環保工程規劃、工程設計、工程調研、工程檢測、工程實施管理等工作的專業人才[3,4]。

在基礎理論學習方面,應做到扎實且精,對基礎理論學習應側重工程和社會背景,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最終培養適合區域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在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不僅要追求高學歷,高素質,更要追求“雙師型”,因為光靠基礎理論知識培養不出高質量應用型人才,而中青年教師剛畢業,缺乏實踐經驗,這是制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提高培養環境工程專業的人才質量,首先應從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著手,這能促進環境工程專業理論教學的提高。通過環境工程專業的專項教育、具體項目培訓、技術研發創新、海外學習訪問、講座等多種形式培養精英教師,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在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方面,總體上應注重以課程思政為引領,緊抓基礎教學工作和學術研究創新,以學科建設為依托,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兼顧好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在培養學生方面,要大力開展合作教學,通過與企業、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及其他社會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使用人單位和學校零距離合作,并且在實習過程中遇到不同問題時,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應急處理的能力并提高學生的高效溝通能力,以學生為紐帶將相關信息傳遞至合作雙方,促進雙方更好的銜接工作,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相關領域的知識,使應用型人才培養更符合社會需求。

2.2構建科學課程體系

我國環境工程專業課程是在教育部頒布的環境工程專業規范的指導下設置,統一的專業規范對教學課程有一定的幫助,但也會導致每個學校之間沒有差異性,體現不出各個學校專業的特殊性。中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大致由以下三種形式發展而來,第一類是以清華大學和同濟大學為首的傳統市政專業發展形成的環境工程專業,第二類是以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為首等傳統化學化工類專業發展而來的環境工程專業,第三類是以農業、海洋、地質等院校相關專業發展而來的環境工程專業[5]。根據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工程人才培養的要求和人才定位,制定符合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課程體系,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課程體系主要分為學位課(公共必修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和非學位課程(公共選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為增強學生科技論文的寫作能力,將工程科技論文寫作納入公共必修課;為增強學生工程規劃和設計能力,專業必修課程中可增加環境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工程應用基礎,如全國環境工程領域推薦的污染防治工程、環境反應工程等課程。專業選修課程應該以工程技術應用為主,可增設案例課程與校企合作的課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培養應用型學生為中心”,用理論指導實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就業需求,靈活自主的選擇課程。學校還應該統籌、整合學校所擁有的可利用資源,從而實施相關專業的教學和研究,不能單純的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也可積極地引進行業中的專業人士和企業家來學校講解專業相關的從業知識與就業情況,并與學校教師共同開發環境工程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和實踐培訓,從而提高理論運用到實踐的應變能力。從事環境工程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除了擁有理論知識外,還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果教師與企業從業人員一起授課,可以使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上獲得雙重學習,有效提升實際操作經驗,使學習的知識有效的契合社會需求。

2.3建立校企合作教學體系

為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教學課程體系中增加實驗課的頻次。以環境工程實踐性和創新性為目的,鼓勵學生依據試驗目的自主試驗設計,獨立開展實驗,整理分析實驗數據,培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開展本科生與校企單位合作實習,根據專業基礎知識和企業實際情況設計教學任務,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學體系。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在企業學習時,應結合教學任務和要求多參與相關企業的實踐操作,定期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并由教師與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對其答疑解惑,綜合評價學生的成績。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鞏固自己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環境工程專業相關知識,還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理論實踐結合能力,同時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完善環境工程相關的技術知識和方法,對有利資源進行整合和運用。通過與企業、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和其他社會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使用人單位和學校零距離合作,使應用型人才培養更符合社會需求。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具有較高職業素養、較強實踐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提供平臺。

2.4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為了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實用性和創新性進行評估,是否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應對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完善。督促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方案設計、論文、PPT匯報展示和考試等多種方式進行綜合能力評估。緊抓學校教師與企業導師聯合指導,針對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進行考核和評估。學??梢怨膭顚W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組織學生成立研究小組,研究與專業相關的感興趣的內容,教師也可以提供自己的課題相關內容,為學生提供便利。學生可以從這些研究中總結課題,完成自己的論文。建立畢業論文選題“工程背景”觀測點,使論文本身具有實際意義。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從選題、開題、中期檢查、論文寫作與答辯等環節進行考核,其中每個環節都要到達學校老師和企業導師的要求方可申請論文答辯。由于近些年來,論文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嚴重,國家下令嚴禁論文剽竊、造假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教師和學生應重視這一情況,學生在完成論文時,應具有創新精神,教師在批改論文時也應嚴查這一情況,杜絕此類情況發生。

3結語

本文從人才培養的定位、科學的課程體系構建、校企合作教學體系的建立以及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完善等方面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模式,為高層次、應用型和專業型人才培養提供重要保證。我國人才培養模式應結合國家需求、社會需要、地方特色等全方面進行發展,從問題和不足入手,解決問題,彌補不足,不斷調整和創新,才能不斷完善我國環境工程人才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家宏,王先寶,于生慧.環境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6):3:92-94.

[2]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402759.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3]陳宇飛.工程類人才培養方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26:73-74.

[4]林建國,杜馨,王常高,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生物工程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J].課程教育研究,2017,17:1.

[5]徐樹建劉艷.環境工程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2):167-169.

作者簡介:

李佳藝(1991-),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碩士,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教學研究與評估中心研究實習員;

王勇,(1982-),男,江蘇省溧陽市,本科,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教學研究與評估中心主任。

猜你喜歡
專業人才環境工程培養模式
文化強國背景下 特殊教育專業人才道德建設的思考
對話專業:環境工程專業
關于在新農村建設中環境工程管理存在問題及解決思路的探討
德國擬啟動實施專業人才戰略
環境工程發展對經濟的影響研究
市場主導下高校高爾夫專業人才的培養初探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環境工程監理的相關認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