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31塊沙三段油藏地層構造研究

2021-12-11 00:43李之旭
油氣·石油與天然氣科學 2021年12期
關鍵詞:火山巖

李之旭

摘要:近年來,J31塊深層火成巖勘探取得突破,完鉆的5口井均獲得工業油流。該塊油品性質好,產量高,但是地質分層和構造特征難以落實。本文通過開展區域地質研究和研究區內統層,分析深層沙三段各油組的巖性、電性特征,識別火山巖與碎屑巖沉積組合特征;同時對構造進一步梳理,精細描述各層的構造特征和斷裂特征。研究結果對下一步油藏評價開發具有指導作用。

關鍵詞:J31塊;沙三段;火山巖;碎屑巖

1.概況

近年來,深層火山巖成為新的增儲熱點,J31塊J34井在沙三段火山巖、沙三段砂巖和沙一段砂巖均獲得工業油流,J34-2井正在沙三段火山巖試油;新完鉆的3口開發井也均鉆遇油層,待試采。截至目前,該塊先后投產5口井,目前開井5口,均獲得工業油流,展現出該塊良好的研究前景。

2.區域地質特征

本區位于黃于熱二級構造帶黃金帶油田東部,西為駕掌寺斷層,南鄰駕掌寺洼陷,是依附于駕掌寺斷層及其派生斷層形成的一個大型單斜構造帶。該構造北東高、南西低,具有繼承性發育的特點。

3.地層特征

經鉆井揭露,本區自下而上發育古近系沙河街組、東營組、新近系館陶組、明化鎮組和第四系平原組。沙河街組發育沙河街組三段和沙河街組一段。研究區鉆穿沙河街組三段的井極少。結合巖性電性和沉積旋回特征,將沙河街組沙三段自下而上劃分為3個亞段,即沙三下亞段(目前該區無鉆井鉆遇)、沙三中亞段、沙三上亞段,其中沙三中亞段劃分為3個油層組,沙三上亞段劃分為2個油層組,縱向上油層均有發育;將沙河街組沙一段自下而上劃分為3個亞段,即沙一下亞段、沙一中亞段、沙一上亞段,縱向上油層在沙一下亞段、沙一中亞段均有發育。

古近系沙三中亞段(E2s32):根據巖性組合及測井曲線特征,自上而下細分為沙三中I(E2s32I)、沙三中II(E3s32II)和沙三中III(E3s32III)三個油組。

沙三中I(E2s32I):為大套火山巖夾碎屑巖地層,火山巖巖性主要為玄武巖,碎屑巖巖性主要為灰色細砂巖,沉凝灰巖。

沙三中II(E2s32II):巖性主要為溢流相的粗面巖和溢流相玄武巖等。

沙三中III(E2s32III):巖性主要為爆發相粗面質角礫巖和溢流相粗面巖等。

古近系沙三上亞段(E2s31):根據巖性組合及測井曲線特征,自上而下細分為沙三上I(E2s31I)、沙三上II(E3s31II)兩個亞段。

沙三上I(E2s31I):巖性主要為淺灰色細砂巖、灰色粉砂質泥巖,灰色泥、灰黑色炭質泥巖。

沙三上II(E2s31II):巖性以溢流相玄武巖為主,玄武巖中夾碎屑巖條帶。

古近系沙一段(E3s1):根據巖性組合及測井曲線特征,自上而下細分為沙一上(E2s11)、沙一中(E2s12)和沙一下(E2s13)。

沙一上(E3s11):巖性以灰色、灰綠色泥巖為主。

沙一中(E3s12):巖性主要為灰色、灰綠色泥巖、粉砂質泥巖與灰色、灰白色含礫砂巖、中砂巖、細砂巖互層。

沙一下(E3s13):巖性主要為灰色、灰綠色、紫紅色泥巖、粉砂質泥巖與灰色、灰白色中砂巖、細砂巖互層,夾黑色、棕紅色、紫紅色玄武巖。

古近系東營組(E3d): 巖性為灰白色、淺灰色礫砂巖、含礫砂巖、粗砂巖、細砂巖、泥質粉砂巖與灰色、灰綠色泥巖呈不等厚互層。沉積厚度較大。

新近系館陶組(Ng)與明化鎮組:館陶組巖性為灰色、灰白色大套砂礫巖、含礫砂巖夾灰色、綠灰色泥巖,地層厚度由西向東逐漸減薄。明化鎮組砂泥巖零星分布在構造帶的中東部。

4.構造特征

4.1構造形態

本區位于黃于熱二級構造帶黃金帶油田東部,西為駕掌寺斷層,南鄰駕掌寺洼陷,是依附于駕掌寺斷層及其派生斷層形成的一個大型單斜構造帶[9-10]。該構造北東高、南西低,具有繼承性發育的特點。

4.2 斷裂特征

研究區經歷多期構造運動,主要發育北東向和近東西向兩組斷裂。西部邊界為駕掌寺逆斷層,自沙三段到沙一段長期活動,為研究區主干斷層,受該斷層影響,在沙三段、沙一段形成多條派生斷層,這些派生斷層不控制地層沉積和構造形成,只對本區的構造形態起到復雜化的作用,對油氣的再分配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區內主各斷層活動時期有所不同,沙一段小斷層較沙三段更為發育,形成多個小的斷塊和斷鼻。

主要斷層特征論述如下:

①號駕掌寺斷層:駕掌寺斷層是本區長期發育,規模宏大,控制凹陷形成演化的主干斷裂。它位于工區西部邊界,為逆斷層,走向NE,傾向NW,傾角70—90°,具有發育早、延伸長、斷距大、伴有多期火成巖噴發等深大斷裂的特征,自沙三段到東營組長期活動,在本區延伸大于5.5km。該斷裂不僅影響著區內的構造格局和構造演化,而且對本區的油氣運移、聚集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②號J34北斷層:該斷層位于J34井北,正斷層,斷開層位E2s3上- E3d, 走向近EW,傾向N,傾角50-70°,區內延伸長度小于2.5km,目的層斷距約0-50m。該斷層對沙一段,沙三上段油層的分布起到控制作用。

③號H16-8斷層:位于工區西部H16-8井南,正斷層,走向NE,傾向NW,與駕掌寺斷層和J34北斷層相交,區內延伸長度1.5km,僅斷開沙一段地層,斷距20-80m,傾角40-60°,該斷層規模不大,但對沙一段油層的分布起到一定控制作用。

④號J34西斷層:位于J34井西,正斷層,該斷層自沙三中到沙一段長期活動,但未斷開沙一中頂界地層,與駕掌寺斷層呈銳角相交,走向NE,傾向NW,傾角60-70°,區內最大延伸長度7.7km,斷距0-100m。該斷層對沙三中段砂巖和粗面巖、沙三上段和沙一下段的砂巖油層的分布均起控制作用。

5.結論

(1)該塊沙三段地層生儲配置關系有利,沙三段早期沉積了巨厚的暗色泥巖,成為本區的烴源巖。同時發育多期次的火成巖,粗面質火山角礫巖和大套玄武巖里面夾的薄碎屑巖為本區有利的儲集體。沙三晚期玄武巖中所夾的碎屑巖為有利儲集體。

(2)該塊構造北東高、南西低,具有繼承性發育的特點。發育多條斷層,本區的構造形態起到復雜化的作用,對油氣的再分配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參考文獻:

[1]曹雨晨.于樓油田于7-5塊注水綜合調整研究[J].科學技術創新,2021(03):163-164.

[2]張斌.駕31塊沙一段油藏構造特征分析[J].當代化工研究,2019(07):85-86.

猜你喜歡
火山巖
黑龍江省巖漿巖分布特征及對煤層影響研究
浙西北地區中生代火山巖型鈾礦礦床類型及成礦遠景分析
東天山古生代火山巖研究進展
上黃旗火山巖特征與火山機構研究
淺談火山巖區鈾成礦與火山巖漿演化、構造、蝕變的關系
火山巖體追蹤識別及其在氣藏有效開發中的應用
第三紀火山沉積硼礦與火山巖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