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陽溝油田朝86區塊剩余油類型及挖潛措施淺析

2021-12-11 01:43徐龍虹
油氣·石油與天然氣科學 2021年12期
關鍵詞:砂體油層飽和度

徐龍虹

摘要:朝86區塊剩余油相對富集,2020年在該區域完成了井震結合精細構造解釋和砂體預測。在實現油藏模擬研究的基礎上,對朝86區塊剩余油類型進行分類,并尋找有潛力的油氣富集區塊,并提出相應的挖潛措施。對于已開發區挖潛改造措施以轉注為主,配合增注、周期注水和油井堵水、壓裂、熱氣酸等措施,控制產量遞減速率與含水上升速率;對于斷層遮擋及邊角型、井網控制不住型的剩余油富集區,主要通過直井加密或側鉆、或短距離的水平井方式,最大限度地采出剩余油,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關鍵詞:剩余油類型;挖潛措施

1區域背景

研究區塊位于朝陽溝-長春嶺地區翻身屯背斜的東南翼,扶余油層頂面構造西北高、東南低,區塊內斷層發育,一般斷距10-50m,以近南北向斷層為主。儲層以分流河道、決口扇沉積的砂體為主,砂體呈條帶狀、透鏡狀分布。區塊的油水關系為上油下水,其中扶一組及扶二組上部主要發育油層,扶二組以下主要發育油水同層、水層,屬于斷層-巖性油藏。區塊平均單井有效厚度9.8m,平均單井層數4.2個。微地震測試人工裂縫監測結果顯示,人工裂縫主裂縫方位為北東東向,方位NE66.9°,與井排基本一致。

朝86區塊含油面積13.8km2,地質儲量540×104t,孔隙度13.6%,滲透率4.18 mD,含油飽和度54.0%,地層原油粘度6.1 mPa.s。目前,共有油水井309口,其中油井219口,年產油6.011×104t,采油速度1.11%,采出程度9.21%;水井90口,年注水34.93×104m3,年注采比1.93。原始地層壓力9.9MPa,目前地層壓力7.0MPa,飽和壓力4.8MPa??刹蓛α坎捎退俣?.06%,可采儲量采出程度41.8%,剩余可采儲量采油速度8.71%,剩余油相對富集。

2 剩余油富集類型

朝86區塊剩余油相對富集,2020年在該區域完成了井震結合精細構造解釋和砂體預測。再根據數模剩余油分布和有效厚度分布,綜合剩余油控制因素分析,一般地,剩余油富集區主要為下列四種類型。

(1)斷層遮擋及邊角型:在構造高部位、斷層附近,因水線未到而滯留成剩余油;砂體、構造的邊角部位,由于砂體的尖滅或缺失變化而形成的剩余油,這類剩余油主要在主力油層中相對富集。

(2)井網控制不住型:斷塊低部位或井距較大、或因斷塊不規則致使井網“較稀疏”,儲量動用程度比較低的區域,剩余油飽和度相對較高,井網控制程度較低,為剩余油相對富集區。

(3)層間干擾型:層間剩余油主要是由于各小層之間儲層滲透率的差異、注采對應關系的差別,造成各層水驅控制、動用程度不同,最終導致各層的采出程度、剩余油儲量存在較大差別。這類剩余油主要存在于縱向上物性相對較差的油層內。在原井網條件下雖然已經射孔,并且注采關系也比較完善,但由于這部分油層在縱向上與其他同時射開的油層相比,在巖性和物性上更差一些,因而弱吸水或不吸水,出少量的油或不出油,油層產能得不到發揮,造成油層動用差或不動用而形成剩余油。

(4)井間水動力滯留型

一般注水井附近剩余油飽和度低,遠離注水井的區域剩余油飽和度較高;位于油井和水井之間的主流線上剩余油飽和度一般較低,偏離主流線地段剩余油飽和度較高,從而形成井間水驅動力較弱的剩余油相對富集區。主要分布在相鄰兩三口油井或注水井之間,偏離水驅優勢通道,分布面積相對較小。

3 剩余油挖潛措施

3.1措施之一:加密或者側鉆調整

(1)針對斷層遮擋及邊角型剩余油富集區,建議加密直井或側鉆方式,建議目標井位12個,分布如下(圖3-1)。

(2)針對單砂厚井網控制不住型的剩余油富集區,建議加密調整井5口 ,分布如下(圖3-2)。

3.2措施之二:注采系統調整

調整注采井:轉注為主,配合增注、周期注水和油井堵水、壓裂、熱氣酸等措施。

針對油田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經過一系列水驅調整措施后,較早投產區塊含水及產量遞減得到控制,但隨著開發時間延長,較晚投產超前注水區塊呈現含水上升、產量遞減加快趨勢;二是水井吸水能力變差,欠注井多。吸水差井有35口,占水井總數的38.9%,其中有20口分布在2013年投產的36注84采井區,影響井區地層能量供應,井區油井產量下降。

為控制產量遞減與含水上升速度,建議調整措施:配合增注、周期注水和油井堵水、壓裂、熱氣酸等 ,提高產量。

表3-1 朝86區塊注采系統調整井井組參數對比表

(1)調整:以轉注為主,開展注采系統調整,建議轉注20口井,提高水驅控制程度

(2)增注:針對吸水能力變差的井措施增注,提高供液能力。優選水量上調及酸化工作量9口井。

(3)控水:針對中高含水井區,采用周期注水,配合堵水,控制井區含水上升速度。

4 結論

根據構造、儲層及剩余油研究成果,有效指導剩余油挖潛措施分類。有效的挖掘剩余油。

開發區挖潛改造措施以轉注為主,配合增注、周期注水和油井堵水、壓裂、熱氣酸等措施,控制產量遞減速率與含水上升速率。

對于斷層遮擋及邊角型、井網控制不住型的剩余油富集區,主要通過加密調整,最大限度地采出剩余油,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參考文獻:

[1]賈慶軍,關立明,李春明等. 朝86區塊精細油藏描述及挖潛調整技術研究.2020

[2]汪立君,陳新軍,儲層非均質性對剩余油分布的影響.地質科技情.2003

[3]韓大匡,準確預測剩余油相對富集區提高油田注水采收率研究.石油學報.2007

猜你喜歡
砂體油層飽和度
糖臬之吻
聚合物驅剩余油油層挖潛措施研究
錦45塊老區邊部潛力再評價及配套挖潛技術研究
渤海灣渤中C地區分流河道砂體油氣富集規律及滾動開發實踐
唐公梁
制作一個泥土飽和度測試儀
“低阻油層”存在的特征、形成機理及判別
“低阻油層”存在的特征、形成機理及判別
巧用有機物的不飽和度
柔情粉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