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耕地質量及農作物比較優勢的種植業布局優化
——以山西省武鄉縣為例

2021-12-12 08:12郭佳君
農學學報 2021年11期
關鍵詞:耕地農作物優勢

郭佳君,李 茜

(山西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院,山西太谷 030801)

0 引言

2021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使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障更加有力,顯著優化農業生產結構與區域布局,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及競爭力,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自農業部2013 年印發《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13—2020 年)》以來,根據農作物比較優勢進行區域布局成為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提升農產品產量及經濟效益的途徑之一,王晶等[1]以阿克蘇區域的種植業及林果業為例,考察多種作物的動態比較優勢,為該區市縣的農業產業布局調控提供依據;胡賽等[2]根據伊寧縣農業主導產業優勢,運用空間分析將其劃分為3大農業種植功能區;陳其兵等[3]利用比較優勢原則合理安排武威市農業布局,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張有望等[4]探究并計算中三角地帶主要農作物水稻、柑橘及油菜的比較優勢指數,建造優勢互補型格局;朱大威等[5]通過研究江蘇省蔬菜生產比較優勢的空間差異性和多年演變規律,重點布局規?;熘菔惺卟水a區。至此,學者們對于縣域農作物比較優勢分析較少,且從未與當地耕地質量結合考慮進行布局分區,因此,從耕地質量等級與農作物比較優勢相結合的角度研究布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快實現產業布局優化,對提升種植業產業產量與產值而言有一定的創新和實踐意義。

本文以山西省武鄉縣為研究對象,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按照比較優勢原則,進一步激活各生產要素集成功能,促進農業生產要素向高質量耕地所在區域傾斜配置,優化打造區域化生產種植格局,從而實現區域種植業增產增效和耕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1 研究區概況及數據來源

1.1 研究區概況

武鄉縣位于太行山區西麓,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最北端,綿亙在太行、太岳山之間,構成兩邊高、中間低的馬鞍形地勢。武鄉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無霜期約150 天,年降雨量分布不平衡,西邊較多而東邊較少。武鄉縣轄9鄉5鎮,擁有遠近聞名的種植歷史,是以雜糧生產為主導的傳統種植大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約30011 hm2,主要農作物為玉米、谷子、高粱、大豆、馬鈴薯等,特色農作物為藥材、梅杏、核桃等。

1.2 數據來源

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縣域實地調研、2020 年《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16—2020 年《長治市統計年鑒》和《武鄉縣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報告》。

2 耕地質量分布

2.1 耕地資源總體概況

武鄉縣屬于黃土高原—晉東豫西丘陵山地農林牧區,縣內峰巒跌宕,溝谷交錯。全縣土地面積共161449.84 hm2,耕地面積為39958.48 hm2,其中旱地分布最廣,面積占比99.92%,水澆地面積占比0.08%。武鄉縣地形復雜,地形部位主要有黃土梁、黃土坪、黃土塬、河谷平原、丘陵、低山和中山等,其中黃土梁、黃土坪、黃土塬分布最廣,見圖1所示。武鄉縣縣域內各農業片區生態環境條件、作物分布和耕作制度呈現明顯的地域性差異。

圖1 武鄉縣耕地地形部位分布

2.2 耕地資源質量分布

武鄉縣耕地質量等級分為4等地至8等地,其中6等地和7等地分布較多,見圖2所示。由于武鄉縣部分地區耕地質量與高產高效的要求不匹配,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農產品品質降低;部分地塊支離破碎,小而不平,機械化耕作條件難度較大,在耕作上大多管理粗放,農田生態脆弱,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耕地的產出水平和資源使用效率。

圖2 武鄉縣耕地質量等級分布

2.3 各鄉鎮耕地地形及質量分布狀況

武鄉縣各鄉鎮平均耕地質量等級見表1 所示,平均耕地質量等級為5.11~5.97 等地、6.00~6.47 等地、6.60~6.94 等地的鄉鎮耕地質量等級及地形分布分別見圖3、4、5 所示。綜合而言,武鄉縣平均耕地質量較高的鄉鎮主要以河谷平原與黃土坪、黃土塬、黃土梁為主,平均耕地質量處于中等水平的鄉鎮各等級耕地均有分布且地形多樣,平均耕地質量較低的鄉鎮低山和中山地形分布較廣。此外,4等地主要位于河谷平原,8 等地主要位于中山地區,據此進行種植業產業布局規劃,更利于深層次匹配耕地資源優勢,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圖3 武鄉縣鄉鎮耕地質量等級及地形分布

表1 武鄉縣各鄉鎮平均耕地質量等級分布

3 農作物單產變化情況及比較優勢分析

3.1 農作物單產變化情況

2016—2019年,武鄉縣農業總產值同比增長幅度呈下降趨向,2019 年同比減少25.10%;武鄉縣糧食作物單產與蔬菜及食用菌單產同比增長幅度也呈現出大幅度下降趨勢,經濟作物、瓜果類單產有所減少,藥材單產增長幅度大幅減弱,見表2所示。由此可見,由于山巒起伏、地形復雜,干旱脅迫嚴重且缺乏灌溉設施,武鄉縣大部分地區依舊靠天吃飯,農村基礎設施不健全,農業生產水平偏低,耕地生產能力較弱,使得農作物產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農產品產量的增加很大程度還在依賴播種面積的擴大。

表2 武鄉縣農業總產值及主要農作物單產同比增長幅度 %

3.2 主要農作物比較優勢分析

采用綜合比較優勢指數法,計算2015—2019年武鄉縣主要農作物生產規模優勢指數、生產效率優勢指數和綜合比較優勢指數,為武鄉縣種植業提供更具說服力及參考意義的結構調整依據。

3.2.1 生產規模優勢指數分析 相較于全國而言,2015—2019年武鄉縣大豆、蔬菜、油料、藥材、棗、西瓜規模優勢指數均低于1,不具備規模優勢;玉米、高粱、馬鈴薯、核桃規模優勢指數均大于1,規模優勢較為明顯,此外,武鄉縣2019 年谷子規模優勢指數高達40.71,杏規模優勢指數高達125.55,表現為強規模優勢,見表3所示。

表3 2015—2019年武鄉縣主要農作物生產規模優勢指數

圖4 武鄉縣鄉鎮耕地質量等級及地形分布

圖5 武鄉縣鄉鎮耕地質量等級及地形分布

3.2.2 生產效率優勢指數分析 相較于全國而言,2015—2019年武鄉縣玉米、蔬菜、油料、杏、西瓜、核桃效率優勢指數均大于或接近于1,生產具有效率優勢;谷子、高粱、大豆效率優勢指數均大于1,馬鈴薯、藥材和棗生產效率優勢指數較大,處于高優勢水平,見表4所示。

表4 2015—2019年武鄉縣主要農作物生產效率優勢指數

3.2.3 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分析 綜合而言,2015—2019年武鄉縣油料、棗、蔬菜、大豆、西瓜在全國范圍內不具有比較優勢,由于其均具有生產效率優勢,應作為產業布局調整的重點所在;谷子、玉米、高粱、馬鈴薯、藥材、杏、核桃在全國范圍內具有綜合比較優勢,其中杏和谷子最為明顯,可利用產業布局優化進一步提高其綜合比較優勢水平,見表5所示。

表5 2015—2019年武鄉縣主要農作物綜合比較優勢指數

綜上所述,武鄉縣需穩定和適度擴大具備比較優勢的農作物谷子、玉米、高粱、馬鈴薯、藥材、杏、核桃的生產,對于處于劣勢中的農作物油料、棗、蔬菜、大豆、西瓜,應協調擴大種植規模,積極開辟新的適宜種植區域,利用土地流轉擴展生產規模[6],開拓新的銷售市場,使其向具備比較優勢的農作物轉變。對具備規模優勢但效率優勢稍低的農作物玉米、蔬菜、油料、杏、西瓜、核桃,通過研發、改進、推廣先進實用的高產、高效技術來增加單產[7],使其逐步向強生產效率優勢作物轉變。

4 種植業產業布局優化

基于耕地質量與農作物比較優勢,在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基礎上,合理配置農作物分布面積,優化耕地資源配置比例,科學布局生產,最大限度地、持久地發掘耕地生產潛力,提倡“集約配置平川地、改良培優中低產田地、規劃發展中低山地”[8],突破現有生產格局,規劃武鄉縣“高效綜合集群區、特色增質示范區、開發保護并重區”3大種植業產業布局,見表6所示,從而推動特色農業、精品農業、高端農業逐步擴展。

表6 武鄉縣種植業優化布局內容

4.1 高效綜合集群區

高效綜合集群區海拔低,地勢平坦,土壤養分足,光照效果好,灌溉保證率高,園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通過步擴大水澆地面積,大力發展高產高效糧田,增加土壤養分和微生物含量[9],建設更大面積的高標準農田;對中低產田進行長期改良培肥,改進實施糧與油輪作、玉米、大豆立體間套作等技術,穩步提高耕地產出能力。

高效綜合集群區適種性廣,是武鄉縣的糧菜瓜高產區,種植業發展要大力培育強比較優勢農作物生產,延伸“糧一經、糧一菜、糧一瓜”面積,在集中復合型區域做好規劃,創建農業高效、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綜合性產業集群[10]。

4.1.1 發展以小米為主的雜糧產業集群 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古貢米產區環境、優質的耕地質量、稀缺的弱堿性紅鐵土壤,重點擴大優質小米、玉米、高粱、大豆、馬鈴薯等雜糧由生產基地向生產、制種、繁育的綜合性產業基地提升,建造一系列小米深加工產品研發、生產、上市的產業鏈雛形[11],將武鄉縣打造成為國內頂級小米核心產區。

4.1.2 發展蔬菜瓜果產業集群 主要以豆角、辣椒、西紅柿、黃瓜、西葫蘆、大蔥等蔬菜品種及棗、西瓜等瓜果為主,加快品種更新,選育抗病、抗蟲、抗逆的最新前沿品種[12],優化大田蔬菜品種,采取選育、引進相結合的形式,發展一批規?;卟斯瞎a銷基地,以種源優勢提升蔬菜瓜果品質及生產專業化水準。

4.1.3 發展農產品深精加工產業集群 以“企業(合作社)+基地(園區)+農戶+市場+品牌”形式[13],擴展農產品深精加工綜合型區域,重點打造小米可樂、黃梨銀耳羹、杏汁山楂汁等特色飲品,支持武鄉棗糕、灌腸干面餅、監漳手工掛面、蟠龍芝麻餳等糕點精細化生產[14],開發核桃粉、梅杏干、梨干、果脯系列產品,生產小米餅干、玉米糝、牡丹籽油、羊肚菌等功能食品,開發黨參黃芪膏、保健醋、連翹藥茶、苦蕎茶、菊花茶等產品,使產業化水平持續升高。

4.2 特色增質示范區

特色增質示范區光熱資源豐富,土地較肥沃,園田化水平、農業機械化程度因所處地形部位不同而不同。通過實施中低產田改良培優和生態農業建設工程,大力發展土壤修復保護與快速改良耕作技術[15],建立適合武鄉縣農業特點的耕地保育技術模式和平衡施肥技術[16],確保農產品產地安全,促進耕地生產效率提升。

特色增質示范區是武鄉縣的糧菜瓜中產區,種植業除穩定發展糧食作物外,需突出區域化特色,以提升特色農作物質量為主,創建一批高綜合比較優勢水平的優質特色產業基地。

4.2.1 建設發展一批優質中藥材產業基地 圍繞武鄉縣的苦參、板藍根、黃岑、連翹、豬岺、柴胡等道地中藥材品種,利用武鄉縣山大坡廣、環境清潔、野生藥材質地純正等多個地域優勢,發揮藥材種植天然綠色無污染的優勢[17],結合退耕還林中藥材項目建設,示范推廣玉米套種黃芩種植模式[18],建立規范化生產基地。

4.2.2 建設發展一批優質油料產業基地 重點扶持山西潞安智華農林科技有限公司[19]等企業發展壓榨牡丹籽油,打造油用牡丹產業基地,積極探索與中糧集團、中儲糧、九三糧油等國內大型糧油企業合作,拓寬銷售渠道。

4.2.3 建設發展一批優質核桃、梅杏產業基地 在核桃、梅杏經濟林產業發展中,根據不同地形重點推廣應用林糧間作型、地埂經濟型、生態經濟型、密植豐產型模式[20],將太岳山前沿所覆蓋的分水嶺、石盤開發區和故城山地丘陵區作為干鮮果和生態林完全覆蓋區,輻射帶動各鄉鎮“一村一品”特色種植業產業化發展[21]。

4.3 開發保護并重區

開發保護并重區地勢較高,多為瘠薄性土地,保水保肥性較差,耕作困難,需進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通過實行分地塊開發與保護工作,重點針對部分有生產潛力的地塊,抓好灌溉配套設施的改造、節水澆灌、挖潛增灌[22],丘陵、中低山區廣辟肥源,深耕保墑[23],輪作倒茬,糧草間作,增產增效;進行有機培肥,在種地、養地相結合的前提下,以技術措施提高產出水平,挖掘農作物潛在生產能力,規劃適宜地區選用秸稈還田等合理的方式還田,加快對25°以上坡耕地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24]。

開發保護并重區種植業發展以開發栽種干果、堅果為主,大力發展杏樹、核桃樹等果樹種植,通過采取高接換優、整型修枝、綜合管護等方法措施[25],分批對老齡杏樹和核桃樹進行品種優化改造,提高梅杏、核桃的品質和效益;大搞植樹造林,保持水土、維系水源,確保生態環境良好,發展形成具有武鄉特色的低山干果經濟林、丘陵優質梅杏生產帶、遠山生態林的梯次分布的生態保護系統。

猜你喜歡
耕地農作物優勢
我國將加快制定耕地保護法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堅決落實耕地保護“軍令狀” 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厲害了!農作物“喝”上環保酵素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耕地種田也能成為風景
畫與話
第二優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