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酰半胱氨酸及吡非尼酮聯合潑尼松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效果

2021-12-13 12:29王素娥
實用醫藥雜志 2021年8期
關鍵詞:潑尼松乙酰肺纖維化

王素娥

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為臨床常見的慢性炎癥性肺疾病,以普通型間質肺炎為主要病理改變,隨疾病進展,可逐漸損害患者肺功能,嚴重時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F階段,關于IPF 的治療尚無特效藥物,多采用抗炎、抗纖維化藥物治療,吡非尼酮為臨床常見小分子抗纖維化藥物,在預防及治療肺纖維化及其他器官纖維化方面具有明顯作用[2]。潑尼松為糖皮質激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3]。另有研究指出,乙酰半胱氨酸在抗氧化、抑制纖維化發展方面效果顯著[4]?;诖?,該研究采用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聯合潑尼松治療IPF 患者,旨在觀察其對患者肺功能及肺間質纖維化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于筆者醫院接受治療的85 例IPF 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者分為對照組(42 例)與觀察組(43 例)。觀察組中男24 例,女19 例;年齡39~72 歲,平均(58.21±3.47)歲;體質量指數18~26 kg/m2,平均(22.06±0.68)kg/m2;病程9 個月至6 年,平均(3.02±0.75)年。對照組中男23 例,女19 例;年齡38~73 歲,平均(58.17±3.52)歲;體質量指數18~26 kg/m2,平均(22.12±0.65)kg/m2;病程10 個月至7 年,平 均(3.06±0.71)年。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對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IPF 相關診斷標準[5];(2)病程超過6 個月;(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對實驗藥物過敏者;(2)合并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等其他肺部疾病者;(3)近3 個月接受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治療者。

1.3 方法2 組均給予吸氧、平喘、化痰等常規對癥治療。

1.3.1 對照組 給予吡非尼酮+潑尼松治療,口服吡非尼酮(北京康蒂尼藥業,生產批號20181109,規格:200 mg/粒)初始劑量200 mg/次,3 次/d,2 周后調整藥物劑量為400 mg/次,3 次/d,3 周后調整藥物劑量為600 mg/次,3 次/d,而后按照此劑量持續治療;口服潑尼松(河南圣嘉藥業,生產批號20181206,規格:5 mg/片)10 mg/次,3 次/d,4 周后調整藥物劑量為5 mg/次,3 次/d,8 周后調整藥物劑量為5 mg/次,1 次/d,而后按照此劑量持續治療。連續治療6 個月。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乙酰半胱氨酸(海南贊邦制藥,生產批號20181124,規格:0.6 g/片)600 mg/次,3 次/d。連續治療6 個月。

1.4 評價指標(1)肺功能:采用德國耶格肺功能測試儀測定患者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肺功能指標,包括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動脈血氧分壓(PaO2)。(2)肺間質纖維化指標:采集2 組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空腹靜脈血3~4 ml,以2700 r/min 的轉速離心15 min,分離血清,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2 組肺間質纖維化指標,包括透明質酸(HA)、Ⅲ型膠原(Ⅲ-C)、Ⅳ型膠原(Ⅳ-C)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 檢驗,以(%,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 組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肺功能比較治療6 個月后,2 組DLco、PaO2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肺功能比較()

表1 2 組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肺功能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2 2 組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肺間質纖維化指標比較治療6 個月后,2 組HA、Ⅲ-C、Ⅳ-C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肺間質纖維化指標比較(,μg/L)

表2 2 組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肺間質纖維化指標比較(,μg/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3 討論

IPF 常見分型以纖維細胞聚合、炎癥細胞浸潤為主要病理改變?,F階段,IPF 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肺上皮細胞損傷、異常增生、異常修復等因素有關[6]。IPF 發病率雖較低,但其致死率較高,因此積極采取有效的治療干預尤為重要。

吡非尼酮屬多效抗纖維化藥物,是臨床治療IPF 患者的常用藥物,該藥可對多種炎癥因子生成產生抑制作用,同時可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表達,起到減少纖維細胞增殖、細胞外基質沉積作用,進而降低膠原纖維細胞水平,發揮抗纖維化作用[7,8]。潑尼松為臨床常用的糖皮質藥物,可對締結組織增生產生抑制作用,降低細胞膜、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減少炎性滲出,同時還可抑制組胺及其他毒性物質生成與釋放,發揮良好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從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9]。該研究采用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聯合潑尼松治療IPF 患者,結果顯示,治療6 個月后,2 組DLco、PaO2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提示聯合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IPF 患者肺功能。究其原因在于,乙酰半胱氨酸屬抗氧化藥物,可發揮半胱氨酸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細胞內基質形成,起到間接抗氧化作用,從而減少纖維細胞增生;此外,乙酰半胱氨酸還可對粘蛋白產生分解作用,降低痰液稠度,減少炎癥因子釋放,減輕炎癥反應,抑制肺部纖維化發展,從而改善患者肺功能[10,11]。乙酰半胱氨酸與吡非尼酮、潑尼松聯合用藥可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

肺纖維化為IPF 患者重要病理改變,HA、Ⅲ-C、Ⅳ-C 為細胞外基質主要成分,是反映肺纖維化程度與肺組織膠原蛋白合成的重要指標,當上述指標不斷升高時則提示肺纖維化嚴重[12]。該研究通過對上述指標檢測,結果顯示,治療6 個月后,2 組HA、Ⅲ-C、Ⅳ-C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聯合潑尼松治療可有效減輕IPF 患者肺纖維化程度。分析其原因為:乙酰半胱氨酸進入人體后可迅速脫去乙?;優榘腚装彼?,而半胱氨酸是還原型谷胱甘肽的前體,能夠滅活活性氧,穩定細胞膜結構,增強抗氧化物水平[13];此外,乙酰半胱氨酸可通過降低轉化生長因子-β 水平打破纖維化過程中的細胞因子瀑布反應,進而緩解甚至阻斷肺間質纖維化進程。

綜上所述,IPF 患者采用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聯合潑尼松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IPF指標,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潑尼松乙酰肺纖維化
合理用藥科普
我國研究人員探索肺纖維化治療新策略
脲衍生物有機催化靛紅與乙酰乙酸酯的不對稱Aldol反應
遺傳性T淋巴細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纖維化中的作用
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對間質性肺疾病的治療效果評價
潑尼松聯合伐昔洛韋對帶狀皰疹急性期患者細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響
甲氨蝶呤聯合羥氯喹和潑尼松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對患者部分炎癥指標的影響
滇龍膽草對肺纖維化小鼠肺組織NF-κB和CTGF表達的影響
氟苯尼考粉中非法添加乙酰甲喹的檢測方法研究
環磷酰胺聯合潑尼松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