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對流天氣下做好氣象預報工作的思考與研究

2021-12-14 12:14汪婉娥陳文煌林建煌
黑龍江糧食 2021年5期
關鍵詞:氣象預報強對流氣象部門

□ 汪婉娥 陳文煌 林建煌

(福建省惠安縣氣象局,福建 惠安 362100)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逐漸增加、地理范圍日益擴大。在氣象部門的工作中,強對流天氣是天氣預報的重難點,因為強對流天氣具有很強的突發性和劇烈性,對強對流天氣的監測和防范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如果沒能及時監測到強對流天氣的信號,就會延誤天氣預報的最佳時機,對氣象工作者制定合理有效的防御措施會產生干擾,進而直接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較大的損失。例如,如果農作物遭受冰雹影響,會導致作物的根莖葉、果實都會受到影響,導致作物減產、農民減收。如果氣象部門能夠對強對流天氣開展準確及時的監測和預報,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人們調整生產活動,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極端天氣,把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強對流天氣發生的區域性強,多發于夏季,北方比南方更易發生強對流天氣,如雷電、強降水、大風等,持續時間短,但會產生較強的破壞作用。因此,氣象部門應當加強對流天氣下的氣象預報工作,提高氣象監測和數據分析能力,為保障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一、強對流天氣

(一)強對流天氣概述和工作現狀

1.強對流天氣概述

我國氣象預報工作中,通常比較重視“冷空氣入侵”的天氣預報工作,但是對冷空氣的定義不甚明晰,很多氣象工作人員把冷空氣定義為溫度較低的空氣,實際上去,冷空氣是指等壓面上,水平方向的溫度低于四周的空氣。強對流天氣是由低層水汽在上升過程中產生凝結運動,從而形成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強對流天氣突發性強,天氣變化劇烈,且伴隨雷電、強降雨、龍卷風等破壞性超強的極端天氣現象,嚴重危害人們的生產活動。強對流天氣一般發生在夏季,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較少,在不同地理區域出現的時間節點也有一定的差異,南方出現強對流天氣的時間一般要早于北方。冰雹一般出現在春季,冷暖空氣交匯,容易產生冰雹災害,危機農作物生長。龍卷風一般出現在初夏時節,春季向夏季過渡時容易發生龍卷風。強對流天氣會造成洪澇、泥石流、病蟲害等次生災害,不僅會造成人畜生命安全受到影響,還會破壞樹木、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嚴重影響我國的經濟建設。因此,為了有效應對強對流天氣,應當加強氣象測報,增強氣象服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2.我國強對流氣象預報工作現狀

我國強對流天氣下進行氣象預報工作始于2009年,主要針對冰雹、短時強降水、雷暴、龍卷風等強對流天氣,開展地面氣象測報工作。在我國,發生頻率最高的強對流天氣主要是暴雨、短時強降雨,發生概率大、破壞力強。多年來,我國氣象部門積累了豐富的強對流天氣測報經驗,預報的準確性也不斷提高。近年來,隨著自動氣象觀測站的普及和氣象科學技術的提升,我國氣象測報技術日益完善,多普勒天氣雷達在強對流天氣中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氣象預報的實時性和準確性。目前,我國已經構建了由全球集合預報系統、沙塵暴數值模式、全國中期天氣預報模式、熱帶氣旋路徑數值預報模式、中尺度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等組成的強對流天氣預報數值體系,具備了可靠有效的短時天氣預報和臨近預報的手段,短時天氣預報和災害性天氣預報系統,已經精細到鄉鎮,且準確率高達30%。但是,目前我國對于龍卷風等持續時間短的強對流天氣,暫時還未開展預報服務。

二、強對流天氣下做好氣象預報工作的技巧

(一)雷雨天氣預報

雷雨天氣經常伴隨著暴雨和雷電等自然災害,是一種常見的強對流天氣,雷雨天氣出現的概率很高,尤其在夏季和秋季高發,雷雨發生的區域性強且不穩定。雖然雷雨發生的時間短,但是會產生大范圍積水,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氣象部門可以收集歷史氣息資料,通過系統分析掌握雷雨天氣的發生規律,還可以借助先進技術設備采集雷雨天氣數據,同時配合大氣環流、結合地形地貌,對相關氣象數據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為觀測雷雨氣象數據創作便利的技術條件。其次,氣象部門可科學運用雷雨預報數值模式,有效結合數值統計模式,綜合落雷時間、雨量大小和雷雨區域,完善對雷暴放電過程的預測,從而預測雷雨的發展趨勢,提升雷雨預報的準確性。

(二)冰雹天氣預報

冰雹是從厚重的積雨云中產生并降落的不規則冰球,形狀大小不一,具有季節性。冰雹是強對流天氣中破壞性強大的一種氣象災害,發生概率較小,且持續時間短,但是一旦發生破壞性很強,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生命財產損失。對于冰雹天氣的預報,應當改善傳統的預報方式,實現全自動智能化的氣象預報,建設冰雹天氣預警系統。冰雹的發生需要達到一定的數值,可以通過預報指標與天氣圖的結合,把實際監測的氣象數據與冰雹標準數值進行對比,并正確標注冰雹高發區域,強化后臺的運行力度,利用回歸方程法等計算冰雹發生的概率和嚴重程度,實現冰雹的自動化預報。

(三)大風天氣預報

大風天氣主要是指順時風力大于7級、瞬時風速大于17米每秒的風,強對流天氣發生時一般伴隨著大風天氣。通常,對流性大風也被稱為雷雨大風,主要出現在夏季,并且一般以龍卷風、陣風鋒、冷鋒、暴雷、下擊暴流等天氣式出現。對流層氣溫的變化會導致底層大氣的溫度快速上升或者是快速下降,尤其是冷鋒過境,會導致強陣風的出現。大風天氣破壞力度大,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會造成很多不利影響。在開展大風強對流天氣預報工作時,應該著重考慮以下幾點:首先,需要密切關注溫度變化規律,底層大氣氣溫的急劇變化容易引發強烈的陣風;其次,要重點關注高空急流的影響,高空急流是大風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進行高空急流監測時,需要把控它的流暢性,考慮動量能否順利傳送到下墊面;再次,進行大風預測時,還需要充分考慮下墊面的熱源問題,熱源會產生強迫作用,夜晚氣旋會在熱源作用下移動到海面,午后氣旋又會從海面返回到陸地,導致強對流天氣的發生,產生大風天氣。氣象部門要加強對大風天氣的監測和預報,降低大風對人們生產生活的負面影響。

三、提升強對流天氣下氣象預報工作水平的建議

(一)培養氣象預報責任意識

強對流天氣的及時準確測報,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及時獲取準確的強對流天氣預報信息,為強對流天氣預報和防御工作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氣象工作人員需要樹立高度的責任心,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在氣象部門,需要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增強氣象工作隊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養員工高度的責任意識。無論在何種極端天氣狀況下,都可以引導工作人員恪盡職守,緊急響應,并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通過專業的氣象測報工作向社會發布準確及時的氣象觀測報告。

(二)強化氣象預報技術開發工作

要提升強對流天氣下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必須強化氣象技術開發工作。氣象部門要善于利用高新技術,從氣象監測、概率測算、集合預報等層面,逐步推動綜合性氣象預報系統的建立。在強對流天氣下開展氣象預報,需要成熟的氣象監測系統與數據分析整理系統,要在氣象部門內部推廣利用成熟的氣象觀測技術,實現從上到下的強有力的氣象預測技術保障。

(三)加強氣象預報高素質人才培養

強對流天氣下開展氣象預報服務,需要高質量的人才隊伍支持。各級氣象部門應當從高素質人才培養入手,提升氣象服務質量。一方面,氣象部門可以引進高學歷人才,并補充到基層單位,為基層引入高精尖技術人才,完善人才隊伍;另一方面,氣象部門可以開展精細化培訓,通過氣象雷達、氣象大數據、氣候云端、衛星云圖等高新技術使用技巧和方法的培訓,不斷提高氣象工作有的專業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強對流天氣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氣象部門應當重視強對流天氣下的氣象預報,可以通過培養氣象預報責任意識、強化氣象預報技術開發工作、加強氣象預報高素質人才培養,進一步提升氣象服務質量,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良好運行。

猜你喜歡
氣象預報強對流氣象部門
賀蘭山沿山地區強對流潛勢預報方法研究
福建2次不同類型強對流天氣對比分析
基于價值鏈模型的氣象部門增值型內部審計新模式初探
2018年全國氣象部門政府網站測評研究
我國海洋氣象預報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于影響氣象預報準確率的因素分析
淺談氣象預報質量提高的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