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實驗器材 顯示幾何光路 探究凸透鏡成像

2021-12-15 03:40喬樹潔任振穎
中學物理·初中 2021年12期
關鍵詞:實驗探究

喬樹潔 任振穎

摘 要: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光學的重點內容、科學探究的典型實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筆者通過創新實驗器材,將抽象的成像原理可視化,加深學生對成像原理的理解,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突出光學本質.

關鍵詞:凸透鏡成像;創新器材;光路顯示;實驗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4134(2021)24-0033-02

作者簡介:喬樹潔(1986-),女,遼寧凌源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及教學管理;

任振穎(1975-),女,北京昌平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研究.

1 教學背景分析

1.1 實驗教學內容分析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位于北師大版物理教材八年級第八章第6節,是課標對于“運動和相互作用”部分內容提出的9個必做探究性實驗之一.同時,“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光的折射現象、透鏡的應用,是學生學習眼睛、眼鏡及放大鏡、幻燈機、照相機等內容的基礎.本章的核心內容是光的傳播及應用,重要模型是光路模型.凸透鏡成像的本質是光的折射,成像規律遵循光的折射規律,教師在實驗中引導學生從觀察凸透鏡成像的現象中進一步總結規律,再通過畫光路圖驗證規律,最后將實際光路顯示出來,讓學生直接觀察光的傳播規律,增強學生對“凸透鏡成像原理”的直觀認識,進一步理解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加深學生對光路模型的認識、對幾何光學的了解,體會物理學現象與規律的一致性.

1.2 實驗教學價值分析

學生實驗:選擇光源F,可清楚顯示像的左右、正倒立情況,便于學生總結成像放大或縮小、正立或倒立的情況.選擇激光測距儀(如圖1所示),便于直接讀出像距,使探究過程中的非必要時間縮短,提高數據收集效率,尤其是當實像像距較大,超出光具座范圍時,測距儀方便測量,為學生分析論證提供較豐富的數據支持.設計有白色小格的光屏,可直接讀出實像高度,根據像高和物體大小進行對比,更加精準地找到成像是否放大、縮小或者等大.

演示器材:如圖2所示,演示光源——可變光源F,可同時發射兩束非平行光,照亮一點,變成點光源.通過觀察這一光點成像情況,與物體成像建立聯系,進一步驗證成像規律.演示光路,空中可見光路,學生能夠更直觀看到光的路徑,比理論畫圖分析原理更易理解.再對“凸透鏡成像規律”進行理論分析過程中加入實驗,學生再次觀察成像特點,教師演示光源F的某一點,通過這一點發出特殊光線,再觀察點光源的像,直觀演示原理光路,便于學生理解成像規律,理解成像原理.

(1)可移動且可變光源箱F.

(2)光路顯示區,底部可由超聲波制造水霧.

(3)兩個可更換的焦距不同的凸透鏡.

(4)可移動光屏,用于接收實像.

2 創新點

該教具在畫光路圖驗證規律的基礎上,增加了實際光路的演示,學生進一步體會物距對成像情況的影響,加深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時,觀察到成實像,像距大于物距,通過測量可知像距范圍,如圖3所示;將物距變大,觀察到實像“變近”,實像像距變小,如圖4所示.此器材將成像原理直觀顯示.

3 演示器材使用

3.1 演示凸透鏡成像規律

第一步:組裝器材,將光源F、凸透鏡(焦距為10cm)、光屏中心調整至同一高度.

第二步:將光源放在距離凸透鏡30cm處,移動光屏找到實像,并觀察記錄成像情況.

第三步:將光源放在距離凸透鏡20cm處,移動光屏找到實像,并觀察記錄成像情況.

第四步:將光源放在距離凸透鏡15cm處,移動光屏找到實像,并觀察記錄成像情況.

第五步:將光源放在距離凸透鏡5cm處,從光屏一側透過凸透鏡觀察像,并觀察記錄成像情況.

第六步:結合學生分組實驗,初步總結凸透鏡成像規律.

3.2 驗證凸透鏡成像的光學原理

第一步:將光源F放在距離凸透鏡15cm處,演示紅色光源F成倒立放大實像的情況,如圖5所示.

第二步:將F看成點光源,畫出此時的光路圖,如圖6所示.

第三步:關閉光源F紅光,在光源F上任選一點,讓兩條不平行的光線經過這一點,通過凸透鏡成像,調整凸透鏡的高度,使這兩條光線一條經過凸透鏡的光心,一條平行于主光軸,打開水霧器,觀察實際光路,如圖7所示.

第四步:將光源放在距離凸透鏡20cm以外,移動光屏找到光線焦點,讓焦點顯示在光屏上,如圖8所示.

第五步:將光源放在距離凸透鏡10cm以內,觀察光路.

3.3 實驗設計意義

直觀現象讓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形成深刻的認識,此時回歸物理本質,先通過畫特殊光線的方法,從幾何光學角度驗證結論,這時有的學生存在質疑,畫的光線真的是光實際的路徑嗎?為此筆者再用自制器材在光源F的一點發出兩條特殊光線,讓學生觀察光路,讓學生直接觀察到光路模型,解決困惑.通過演示光路,增強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原理”的直觀認識,進一步理解規律,加深對“成實像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的認識,也再次認識到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領略科學現象與物理本質的統一美.

4 教學反思

演示光路的器材尺寸過大,可適當縮小;水霧的光路由于“水汽”的運動,光路某些部分有些“動蕩”不太完美.如果能在物體的上、下、左三個位置分別找到兩個特殊點,進行光路的演示,更能直觀地觀察到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在探究像正、倒立情況時,如換成比較小的箭頭光源,將有助于學生判斷像的正、倒立情況.

參考文獻:

[1]彭佳,許桂清,吳先球.六種版本初中教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的比較與啟示[J].物理教學探討,2019,37(09):22-25.

[2]莊益君.指向深度學習的科學探究教學實踐———以“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為例[J].物理之友,2020,36(10):3-5.

[3]張佑有.初中物理“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36):135-136.

[4]孫武.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常見問題[J].農村青少年科學探究,2021(Z1):42-43.

[5]沈建東.“學習進階”理論視域下的科學探究——以“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為例[J].中學物理,2020(20):38-40.

(收稿日期:2021-07-08)

猜你喜歡
實驗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下的實驗教學探究
“實驗探究”與“微觀認知”的巧妙結合
長柄V形玻璃管在化學實驗中的新應用
對鋼鐵吸氧腐蝕過程的實驗探究
《化學能與電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對比實驗在化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實驗探究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化學實驗探究與復習策略
淺析合作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