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對高齡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的影響

2021-12-17 09:20祝如堅祝婧宇
中華養生保健 2021年16期
關鍵詞:高齡患者康復效果

祝如堅 祝婧宇

摘 ?要:目的 ?探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方法 選取武城縣人民醫院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全膝關節置換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觀察組采取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指導臨床管理,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評分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分析。結果 術后8 h、1 d、2 d及3 d,試驗組VAS評分皆明顯低于參照組;術后1周、1個月、3個月及6個月,試驗組HSS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觀察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在術后不同時間段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膝關節置換患者治療融合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可降低膝關節疼痛,改善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人工全膝關節置換;高齡患者;康復效果

中圖分類號:R816.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6-0021-02

膝關節骨關節炎(OA)是臨床常見慢性骨關節病變,多數由軟骨變性、骨質增生引發,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其主要癥狀有活動受限、疼痛、晨僵等,束縛活動功能[1]。全膝關節置換術(TKA)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機械性能良好的金屬或陶瓷材料制成類似的“人工關節”取代被疾病迫害的關節,為了糾正畸形、減輕疼痛、還原關節活動與最初功能。ERAS是手術全過程的優化方案,聯合各部門進行規范管理,促進患者預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2]。文章探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高齡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3月~2020年2月在武城縣人民醫院診治的全膝關節置換患者90例進行研究,根據隨機數表法將其分成參照組和試驗組,各45例。參照組男20例,女25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8.63±5.52)歲。試驗組男18例,女27例;年齡62~80歲,平均年齡(69.54±5.35)歲。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比較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將首次進行全膝關節置換術且手術適應證明確的患者納入研究;排除具有精神類疾病且溝通有障礙的患者;惡性腫瘤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進行全膝關節置換術前兩周禁煙酒,術前8 h皆禁食水,控制血壓值低于140/90 mm Hg,血糖值6.1~7.8 mmol/L,血紅蛋白(Hb)>100 g/L。

1.3.1 ?參照組實施常規管理

術前告知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腫脹和疼痛等,幫助其調整狀態,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術后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對癥治療;術后1 d應下床進行肌肉功能訓練,術后1 周內臥床鍛煉患肢。

1.3.2 ?試驗組采取ERAS臨床管理

(1)建立ERAS理念小組,由關節外科護士長負責統籌人員、實施監督、護理方案決策;(2)醫護人員應嚴格察看患者生命體征及各項指標,注意患者非手術部位的保暖;(3)功能鍛煉:①術后當天進行踝泵鍛煉、直腿抬高訓練(每項訓練整日量≥300次)。②術后1 d,主動進行關節活動度(ROM)鍛煉、抬臀訓練,行走訓練(距離≥20 m);③術后2 d:按壓屈膝訓練、原地踏步訓練、重心轉移訓練(每項訓練整日量≥500次);④術后3 d至出院:靜蹲練習、行走訓練(每項訓練整日量≥500次,步行距離≥50米)。

1.4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在術后1周、1個月、3個月及6個月后膝關節HSS評分表;術后8 h、1 d、2 d及3 d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及術后3 d、出院時、出院1個月、3個月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

評定標準:①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評分表,涵蓋疼痛、關節活動度、功能、肌力、膝關節屈曲畸形、膝關節不穩定性等方面,總分100分,臨床療效根據分數分級,差≤59分,中:60~69分,良:70~84分,優≥85分。②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膝關節疼痛程度,0~10分,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③生活自理能力評分,評估患者穿衣、進食、如廁、行走等,滿分100分,重度依賴:≤40分;中度依賴:41~60分;輕度依賴:61~99分;無依賴:100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結果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結果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HSS評分

術前兩組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HS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評分

術前兩組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各時段試驗組VAS評分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自理能力評分

觀察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在術后不同時間段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膝骨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的退行性關節疾病,多是由軟組織出現病變、受到外傷、過度勞累及骨質增生引起,老年人群為高發群體,甚至因關節畸形而損害運動能力[3]。通過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該病可明顯減緩膝關節疼痛、治療膝關節畸形及最大程度復原膝關節運動功能[4]。膝關節置換術后存在多種并發癥,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切口感染、肺部感染、關節腔感染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關注患者病情的全方位評定,給予綜合的臨床管理,術后建立完善的功能鍛煉,提高患者預后效果[5]。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小組成員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前全方位評價患者病情,由各個科室專業醫護人員統一創建康復方案,圍術期內依據患者治療進程,在不同康復階段開展針對性康復訓練,改善術前潛在危險因素,術后及早進行功能鍛煉,結合物理療法促進關節周圍肌力復原、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減低血栓形成及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周、1個月、3個月及6個月,試驗組HSS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術后8 h、1 d、2 d及3 d,觀察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高齡全膝關節置換患者,采取融合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臨床管理,能有效促進患者康復效果,降低膝關節疼痛,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楊偉民,李斯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髖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的應用研究[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8,11(3):182-185.

[2]蘆海燕,杜少杰,楊立強.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對高齡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4):183-186.

[3]李麗,吳雙.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7):98-100.

[4]李榮.循證護理干預對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3):327-330.

[5]彭敏,楊晉杰,李佩君.探討快速康復護理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康復鍛煉中的應用方法和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8):95-97.

猜你喜歡
高齡患者康復效果
穴位帖敷中醫護理干預
全麻下高齡患者腹腔手術體溫護理對照研究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臨床效果分析
全程護理對鼻內鏡手術患者術后康復及滿意度的影響
舒芬太尼與芬太尼對高齡腹腔鏡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
康復護理對解鎖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的觀察
疼痛控制護理有效促進骨折術后患者康復效果評價
整體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態及康復效果的影響
探討早期介入認知功能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高齡患者粗隆間骨折的微創治療應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