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探析

2021-12-21 05:28劉路亞曾攀
決策探索 2021年22期
關鍵詞:融入路徑思政課教學

劉路亞 曾攀

【摘要】中原紅色文化作為區域性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巨大的育人價值。中原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契合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現實需要、滿足了豐富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實踐需要、適應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本文提出通過整合中原紅色文化資源、完善知識建構、創新教學模式等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中原紅色文化;思政課教學;融入路徑

一、中原紅色文化的育人價值

中原紅色文化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改革進程中,由人民群眾創造的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原大地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表現為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以及新鄉先進群體精神等,每一種精神都凝結了人民群眾的奮斗歷程,都是一種鮮活的教學素材,這些資源對于高校創新開展思政課教學極具優勢。

中原紅色文化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其所具有的獨特內涵與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的具體體現,具有政治教育功能和意義。將中原紅色文化的政治價值和教育功能有機結合起來,作為一種教學資源,走進課本、融入課堂,既能夠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其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又能夠賦予中原紅色文化新的時代價值,讓中原紅色文化煥發生機與活力。

二、中原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

(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現實需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強國的建設需要文化事業的發展,中原紅色文化作為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應該成為高校教育中的“必修課”。將中原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能夠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延伸,切實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課堂魅力,助力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文化獲得感、課堂滿足感,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基礎。

(二)是豐富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實踐需要

中原紅色文化作為具有中原特色的實踐結晶,其形成深受中原歷史文化影響,有著獨特魅力。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要利用好鮮活的中原紅色文化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拓寬教育面,綜合利用線上線下互動教學、實地考察實踐教學,促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聯動,延伸高校思政課的教育空間。學生通過深入了解中原紅色文化資源,感悟革命先烈的動人故事,對比國內外大環境,更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黨史、國史,更加篤定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自信。

(三)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

中原紅色文化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原人民堅持不斷斗爭所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凝結了中原人民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的美好精神品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需要弘揚中原紅色文化。面對網絡時代遇到的新狀況、新挑戰,思政課教學通過深入挖掘現已形成的中原紅色文化的價值,充分發揮它的先進性和優越性,使其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中,成為當前高校創新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引領文化傳承創新、踐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

三、中原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

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但在中原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實踐中,仍存在著對中原紅色文化教育缺乏有效創新、對中原紅色文化的內容缺乏深入挖掘、對中原紅色文化的價值認識不到位等現實阻力。鑒于此,要在思政課教學中充分發揮中原紅色文化的引領作用,在實踐育人方面充分發揮中原紅色文化的價值功能,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原紅色文化的教育意義,提高學生對中原紅色文化的認同。

(一)整合教育資源,創新教育平臺

豐富鮮活的教育資源是高校開展思政課教學活動的有力支撐。中原紅色文化依托具體的人物、事件、地點等延伸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紀念館、博物館、影視作品、音樂作品等,這些都是思政課教學的潛在資源。思政課教師要善于抓住中原紅色文化與思政課教學目標的契合點,善于挖掘整合散落在區域內的中原紅色文化資源,旗幟鮮明又潛移默化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樣既完成了思政課教學目標,又充實了思政課教學內容。同時,思政課教學模式的創新,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通過充分運用5G和VR等先進科學技術,開創虛擬仿真實踐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注冊,在線身臨其境般參觀紀念館、歷史遺跡等革命文化遺存,學習中原紅色文化,品悟革命精神。

(二)堅持以人為本,完善知識建構

高校秉承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整合中原紅色文化資源時,要尊重生源差異化,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成長規律,因“生”制宜。如對本科生可多開展體驗式教學,對研究生多開展學科研究、學術探究式教學,開展不同層次的社團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聯動。此外,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引導學生向更深層次學習,要以具體鮮活的典型事例作為教學切入點,更好地促進學生完善自身知識建構,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中原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散布各地,將中原大地不同區域的紅色文化碎片有效整合,使其系統化、理論化,梳理其形成發展脈絡,系統性完善知識建構,為提升思政課學理性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三)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實效性

將中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統一。開展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同時可通過參觀紀念館、觀看影視作品等實踐將中原紅色文化變成生動具體的教材。將系統化、抽象化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活動相結合,使學生無形中接受教育,引導學生與具體的事例、人物、場景產生情感共鳴,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同時,要堅持理論灌輸與情感引導相統一,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尊重內化與外化規律,重視課堂反饋。課堂教學的結束也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開始,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用科學的方法論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增強思政課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1).

[3]陳始發,李立娥.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運用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11):70-73.

[4]馬福運,侯艷娜.深度整合:“四位一體”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河南社會科學,2020(05):134-135.

[5]張小玲.新時代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價值意蘊探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3-10(08).

[6]陳君鋒,陳果.挖掘與拓展: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青少年社會教育的路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27):61-63.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聯2021年度調研課題“高校思政課引領大學生思想的重點、難點與應對策略研究”(SKL-2021-169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融入路徑思政課教學
云南融入“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路徑及對策
職業素養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路徑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究
關于五大發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校思政課教學案例庫共享社區化模式探索
職業教育背景下應用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創新路徑思考
高職電氣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模式全過程路徑的探索
孟子學說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課教學中加強抗戰教育的思考
在思政課教學中創建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可行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