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小麥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2021-12-25 10:56加娜提古麗北提江
農村科學實驗 2021年31期
關鍵詞:小麥病蟲害土壤

加娜提古麗·北提江

(新疆伊犁昭蘇縣氣象局,新疆 伊犁 835600)

引言

為促進小麥的健康生長,讓麥田產量得到保障,便要掌握好小麥種植的各項技術,及時發現威脅小麥生長的病蟲害,將防治工作有效落實。在我國,農業技術正在不斷進步發展,也得到了一些理想成績,先進技術的運用,讓小麥的種植管理顯得更為有效,促進了小麥的高產,但同時也提高了小麥種植的技術難度。為幫助種植戶掌握小麥種植的有效技術方法,現階段還要加強對小麥種植的研究。

1.小麥種植管理

1.1 小麥選種播種及密植

在小麥種植前,應該做好實地考察,保障種植的小麥品種和當地自然條件相適應。在我國,南北的氣候溫差明顯較大,以東北地區為例,當地普遍會選擇春小麥,但在華北地區,當地會普遍選擇冬小麥。為此,各地在小麥種植時,需要結合自然環境如氣候變化、地形條件,選擇合適的小麥品種。而在品種確定后,還應該做好選種的工作,確保種子都能顆顆飽滿,每粒種子都能有光澤,這有利于小麥后續的正常發芽。

其次,在小麥種植中,對播種技術的合理運用,能讓小麥提高抗倒伏、抗病等特性,有利于小麥的生長,使其結出的麥穗更為飽滿,讓肥料的利用率得以提升。在播種時,應該有肥沃土壤當作基礎,也要有平坦型的地勢地形。在播種初期,應該使用正確方式來平整土地,讓田地可以保持規整性,讓土壤保持細碎度,避免土壤的板結等狀況,讓土壤提高透氣性,這能便于小麥后續的扎根,使其順利吸收土壤內肥力。一般應該選擇輪作種植,這能讓土壤肥力得以保持。在播種時,還要將溫度控制于10~15℃之間,將積溫的活動控制好,讓小麥可以提高存活率。

最后,在小麥種植時,應該保障科學的種植和管理,讓小麥保持適當的間距,使其可以有充足生長空間,順利接受光照和通風,同時這也能讓土壤肥力平衡、順利地供給到各株小麥,讓它們能健康生長,以此提高小麥產量和質量。

1.2 小麥灌溉和除草施肥

在灌溉上,應該結合當地降雨的狀況,合理控制小麥灌溉時的量和次數。如果灌溉活動沒有到位時,小麥會被籽粒缺水的因素所影響,難以實現正常生長,這會使其產量和品質降低。在灌溉中,也可以嘗試運用噴灌、滴灌等技術,這能讓小麥獲得水分的豐富供應,同時降低灌溉的難度,減少水資源浪費。

在小麥種植后的10~15天時,應該前往田間做好除草的工作,避免田間有茂盛的雜草,它們會對土壤養分進行爭搶,會讓種植質量、小麥產量受到影響。一般需要半月進行一次除草,這能讓小麥獲得良好的生長環境。在生長中,小麥對養分的需求較高,為此要在種植初期,將土壤追肥的活動做好,這能讓土壤增強肥力。還應該在小麥生長的不同環節中,做好適當的施肥工作,讓小麥得以高產。

1.3 小麥種植的土壤管理

在小麥種植中,土壤內不同營養物質具體含量,都要滿足小麥生長最理想的要求。比如,有機質的含量應該在1.5%之上,而全氧和全磷的含量大概要為0.1%,此外,土壤還要有較好透氣性、較強保水性、較好保肥效果等特征。在播種之前,應該將翻土工作做好,讓土壤能夠上虛下實,避免其中有大土塊,這能讓幼苗根系順利深扎進土壤中,讓麥苗得以茁壯的生長。

為讓小麥獲得充足營養,需要對耕作模式進行調整,應該嘗試輪流耕種、土地分塊的模式,避免土地營養成分的嚴重流失,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小麥產量和質量。

1.4 葉面施肥

應該重視養根護葉,讓根能保持活力,讓上部的葉片可以延長功能期,對碳氮營養進行協調。在小麥處在孕穗期時,應該在葉面上噴施1到2次藥劑溶液,如磷酸二氫鉀的水溶液,濃度為0.1%,這能促進有機物的積累和合成,避免小麥發生青干、早衰等狀況,能讓小麥儲存的各類養分順利往籽粒中運轉,讓粒重得到保障。此外,還要將防治病蟲害的工作做好,以保障植株的完整性,促進小麥的穗大籽飽。

1.5 冬前管理

冬前的小麥管理時,應該以促為主,對壯苗進行培育,為小麥的安全越冬打好基礎。

1.5.1 疏密補稀,讓小麥可以苗全苗勻

在查苗補種前提下,還要在小麥處在四葉期時,再次查苗,如果有較大苗密度的地方,要疏去其中部分麥苗,將其移栽往出苗的密度偏低位置,并在移植后將其踏實,在補苗處將澆水的工作做好。

1.5.2 酌情來澆冬水

應該結合土壤墑情、中長期的當地天氣預報,明確是否要為小麥澆越冬水。若有嚴重旱情,或者天氣預報表明冬天沒有大型雨雪天時,便要在小雪的前后,澆上一次的越冬水,保障澆透澆足,讓小麥能夠安全地越冬。

1.5.3 做好中耕松土

在苗期中,要適時地做好中耕,這能保墑、增溫和除草。在現階段,更多地塊會有多雜草、苗情弱、多板結等狀況,為改善此類狀況,應該在冬前將中耕劃鋤加強,特別在出苗后地塊封壟板結時,更需要及時地劃鋤,讓幼苗還有根系能夠健壯的生長;

1.5.4 因苗施肥

如果麥田的地力良好、基肥較足時,冬前往往無須追肥。但若基肥的用量不夠,沒有施用基肥,或者地力比較差時,便要在冬前適時做好追肥工作,這有利于冬肥春用,有利于麥苗的轉狀。在冬前對氮肥地追施時,具體用量大概為總追肥量20%,此外,若麥田基肥內沒有磷鉀肥時,還要冬前對磷鉀肥進行追施。

1.6 春季管理

在越冬后,小麥的管理需要遵循促控結合這一原則,分類型、分區域且分苗情地將水肥調控做好,讓小麥群體提高質量,為小麥的高產和穩產打好基礎。

1.6.1 早春中耕

在早春直到返青期時,應該對麥田做好中耕松土的工作,這能讓地溫提升,讓苗順利早發。還要處理有裂縫的土壤,適時進行填壓,將裂縫密封起來,避免早春的凍害導致麥苗死亡。

1.6.2 水肥管理

應該結合土壤的墑情,在起身期直到拔節期時,要在澆水前做好追施尿素的工作,并在施肥后盡快澆一次水。小麥會在孕穗期處在需水的臨界期,此時應該將孕穗水澆足澆透,這能讓小花退化的狀況減少,讓穗粒數得以增加。一般要在4月底來結合土壤墑情完成澆水工作,并在澆水前各畝追施適量的尿素。

1.6.3 化控防倒

在小麥處在起身期時,應該結合品種特點、苗情,對可能倒伏的麥田做好化控防倒的工作,適量均勻地噴灑好延緩劑,如麥業豐等等。

1.7 后期管理

要讓小麥實現高產的目標,便要將后續管理做好。在小麥從抽穗直到成熟的階段,即為其生育后期,主要會有抽穗開花和受粉等的過程,屬于主攻品質、形成產量的主要時期。而在此時期內,往往常有干旱、高溫、多雨等天氣,也會多見病蟲害,最終會讓小麥倒伏,或者籽粒癟瘦,降低了小麥的品質和產量。應該結合后期生育的特點,將田間管理科學完成,實現粒多粒飽的目標,保障小麥的豐收豐產。此時,還要將灌漿水澆好。在灌漿初期,即小麥在開花之后的10天時,應該結合土壤墑情,將灌漿水一次澆足,這屬于小麥在生長期內最后的澆水,會對小麥具體粒重有著重要影響。

1.8 小麥的機械化種植

在小麥種植中,借助機械化的種植方式,能讓機耙的面積擴大,能對小麥進行精耕細作。在耕地時,應該通過大中型的農機完成培土工作,盡量讓種植區實際培土的深度增加,將精細耕作的耕地面積增加。而溝渠應該結合土壤厚度、灌溉條件等來確定。其次,還要積極將起壟栽培的試驗示范開展起來,在完成播種后,各地應該盡早控制苗種,對疏苗位置做好移栽工作,讓小麥可以苗齊、苗壯和苗勻。

2.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屬于環保、科學的病蟲害有效防治手段,它會運用生物系統內不同生物彼此的關系,實現控制病蟲害的目標。此類方法不會讓環境受到污染,也不會對小麥帶來毒害,屬于行之有效的正確措施。比如,小麥常見的害蟲有麥蚜蟲,為防治麥蚜蟲,便要利用它的天敵如蚜繭蜂等等。此外,生物工程藥劑防治的技術,也屬于生物防治的一類方式,它能對大量的病蟲進行殺滅,也能避免病蟲出現抗藥性。最后,也可以通過昆蟲的性激素藥,讓昆蟲正常的交配被影響限制,這能讓昆蟲繁殖的蟲卵減少,從源頭做起,讓病蟲害減少。此類方式沒有殘留沒有公害,屬于生物工程內一類防治的重要技術。

2.2 物理防治

在物理防治中,要求結合人工鋤草還有劃鋤的方式,順利清除田間的各類雜草,讓土壤內部的空氣能夠自然的流通,實現保墑增溫的目標,而這也屬于小麥種植中會常用的有效措施。在小麥田中,雜草會每年生長2~4m,若不能通過科學方式將雜草清除,便會讓小麥生長受到阻礙,讓小麥降低產量。

2.3 化學防治

當小麥受病蟲害所影響時,應該盡快做好防治工作,避免病蟲害的不斷蔓延。如果植物出現白粉病、銹病等病害時,應該盡快噴灑正確藥劑,將病害消滅于萌芽的狀態中,以此避免它們對周圍麥苗帶來影響,不讓小麥出現大量枯死的狀況。而在有麥蚜蟲等病害時,應該借助啶蟲脒等的藥物完成防治工作。在小麥種植中,還要在容易有吸漿蟲的區域中,在小麥沒有抽穗時便在地表上鋪上辛硫磷毒土,這能防止吸漿蟲后續化蛹,使其不影響小麥生長。而在防治吸漿蟲時,也可以在抽穗期施用聚酯類的農藥,這也能起到良好效果,同時也能避免出現食葉害蟲、蚜蟲等病害。

2.4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即利用人為管理的措施,完成防治病蟲害的工作。在播種之前,應該對小麥種做好藥物處理,以藥物浸泡或者攪拌種子,這能避免土傳病害影響小麥,也能預防地下的一些害蟲。同時,應該對小麥將田間管理做好,科學、合理地施肥和澆水,定期完成間苗工作,讓小麥能接受充分陽光的照射,為其提供通風的良好環境。此外,還要保護好害蟲的各類天敵,以此來避免病蟲害。應該定期查看,對路邊、田間的自生麥苗進行清除,要將菌源切斷,讓麥苗被病害感染的概率得以降低。最后,應該確定播種的正確時間,盡量將病蟲害出現的高峰期錯過,這有利于對銹病等病害的預防。

2.5 重要時期的防治

在返青期中,小麥會有更為嚴重的病蟲害問題,不管是紋枯病,還是吸漿蟲,它們都會讓小麥生長受到影響,若病蟲害的影響更為嚴重時,也容易讓小麥枯萎或者死亡,為種植帶來明顯經濟損失。為處理此類問題,應該將可濕性的粉劑和水混合,將混合物在小麥的根莖、葉片等部位涂抹或噴灑,這能全面防治病蟲害。在種植小麥時,需要關注噴灑藥劑的實際時間間隔,一般要半月一次。

在揚花期中,防治病蟲害的活動也顯得尤為重要。在此時期中,一般小麥會有的病蟲害是赤霉病、條銹病等。在防治工作中,應該首先清晰了解病害出現的狀況,然后科學正確使用藥劑,避免藥劑的使用危害到小麥的生長。

在灌漿期中,小麥也常常會有病蟲害的問題,若不及時防治,會讓小麥品質受到嚴重的影響。在此階段內,需要重點防治白粉病、小麥蚜蟲等蟲害。

最后,針對小麥,還有防治病蟲害的普遍方法,具體要求將小麥適當地晚種,結合天氣預報,一般9月的下旬是干麥,而10月的上旬是水麥,選擇上述時間和天氣有利于預防秋季的病蟲害。在播種前,應該做好深耕土壤的工作,讓害蟲滲入的首選地變成地表,讓秋季的小麥免受地下害蟲的一定危害。

2.6 藥劑拌種

在小麥種植時,一般會通過藥劑拌種這一方式,有效防治病蟲害方面的問題。這一措施能讓小麥提高抗病蟲害的能力,其實施過程更為簡便,低成本,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在拌種中,可以選擇粉銹寧乳油,以它來拌制小麥種,這能起到良好的防護效果,能保障小麥的快速健康生長。

結束語

小麥種植會影響食品安全,影響農業發展,在現代化的小麥生產中,應該結合實際,對小麥做好選種、灌溉、施肥和選土等不同工作,利用化學、物理、生物等類型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蟲害威脅小麥的正常生長,提供給小麥生長的適宜環境,讓小麥增產并提高質量,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猜你喜歡
小麥病蟲害土壤
主產區小麥收購進度過七成
小麥春季化控要掌握關鍵技術
春季葡萄苗病蟲害咋樣防治
孔令讓的“小麥育種夢”
夏季玉米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土壤
三招搞定花卉病蟲害
葉面施肥實現小麥畝增產83.8千克
靈感的土壤
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豐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