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信仰教育的大學生“粉絲文化”現象探析

2021-12-26 19:09尹佳琪李巧巧
理論觀察 2021年12期
關鍵詞:肖戰社群偶像

尹佳琪,李巧巧,孟 倩

(山西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1)

近年伴隨著互聯網技術越發成熟, 選秀類綜藝、電影電視劇、偶像團體演唱會爆炸式發展,“粉絲”效應越發普遍。 這給粉絲社群的膨脹帶領肥沃土壤,大學生更是其中的主力軍。 隨之產生的“粉絲文化”給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期間的大學生群體帶來巨大的影響。 “粉絲文化”給大學生群體帶來一定拓展知識面、 豐富感受的正面影響,但也造成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消費主義的肆意傳播, 以及畸形的成名觀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扭曲。 探求“粉絲文化”現象下大學生信仰教育有利于根據社會的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對“粉絲文化”批判地借鑒和吸收,有選擇地加以傳播,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塑造發揮積極作用。

一、大學生“粉絲文化”現象的現狀

1.“粉絲文化”的起源:“粉絲”及粉絲社群的出現

“粉絲”這一概念是本世紀新生詞匯,最初的“粉絲”是英文單詞“Fans”的譯音,主要指“狂熱的擁護者”,現被廣泛用來描述迷戀、愛慕各類明星偶像的瘋狂崇拜者和支持者。 進入新世紀,粉絲不單是指單個個體, 更多指的是由有共同喜好的個體組成的社群。

粉絲社群是指眾多有共同喜好的粉絲圍繞某一明星形成的一種具有一定組織形式和規范的組織。 德國家勒溫認為“群體動力包含三大要素 :凝聚力、驅動力、耗散力”〔1〕。 凝聚力是使粉絲們維系在一起的重要因素。 一般來說,網絡粉絲社群都是由粉絲自發組織經營,如有著明確分工任務和規范指揮標準的明星論壇、明星超話、明星貼吧等;驅動力是促進粉絲社群長久發展的保證。為了給自己的偶像組織人力、財力應援與提升偶像知名度,粉絲社群借助網絡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靈活性強等特點,吸引異地粉絲加入社群,加強其偶像在粉絲社群中的影響力;耗散力一般來自沖突、無核心效應和消極環境效應,是破壞粉絲社群的存在。 社群中的個體差異性使得社群中必然有沖突的存在,這時就會使群體動蕩,完成目標的效率低下,破壞社群長久性。 綜上所述,粉絲社群是在規范和內聚力上都有顯著表現的特別群體,而非簡單的烏合之眾。

2.“粉絲文化”的發展:“粉絲文化”的概念與特征

“文化現象是群眾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和不斷給予陶冶的結果,是思想觀念以及其物化形式的綜合”〔2〕。 “粉絲文化”作為文化現象的一種,是新時代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文化狀態。文化現象可分為正常的大眾文化現象和特殊群體的文化現象,費斯克把“粉絲文化”現象看作是特殊的一種大眾文化現象。劉偉、王新新認為:“‘粉絲文化’以粉絲個體的超常消費行為為基礎,以粉絲社群為載體, 是與社會主流文化或官方文化不同的一種亞文化。 ”〔3〕綜上,“粉絲文化”依附于大眾文化現象產生,寄托于綜合傳媒而發展,是人們為了滿足內心世界的虛擬幻想, 將之投射于現實生活中的偶像, 并為此過度消費和無償付出自己勞動時間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 對“粉絲文化”界定是研究“粉絲文化”現象背后大學生類宗教行為的前提。 以下為“粉絲文化”的特征:

“粉絲文化”具有時代性。 首先是不同時代的人們有不同的偶像。 明朝江蘇的“四大才子”每次出門會被人圍觀,“國粹” 京劇在民國更是一票難求,將當代“粉絲文化”推向高潮的是“超級女生”選秀,更不用提層出不窮的綜藝節目。 其次,“粉絲文化”更新換代速度快。 由于現在的科學技術日益精湛,影視行業也欣欣向榮,大量影視作品涌入人民群眾的視野,一部劇換一個偶像,全民參與選秀造星,各種網絡用語層出不窮,“粉絲文化”做到了日新月異。

3.“粉絲文化”的高度發展:類宗教行為產生

“粉絲文化”現象下,當粉絲社群發展到高級階段便會產生類宗教行為。 宗教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為教義, 即宗教的思想觀念及感情體驗;其二為教儀,即宗教的崇拜行為及禮儀規范;其三為教團,即宗教的教職制度及社會組織?!薄?〕高級階段的粉絲社群完全具備宗教的特征, 類宗教行為隨之產生。 以出演《陳情令》而爆火的肖戰粉絲為例。首先肖戰粉絲群體發展出了教義: 肖戰粉絲社群稱肖戰為“蘇神”等富有宗教意味以及個人崇拜色彩的言論,并認為“肖戰”的利益高于一切,粉絲不得妄議藝人行為,揣測藝人心理。 其次,產生了教儀:粉絲后援會則需要為藝人打榜做數據建超話,為偶像代言和單曲投入大量的資金。 肖戰的粉絲社群以“肖戰”是正能量和正義的化身這一點盲目崇拜心理,積極在微博、貼吧、博客等平臺為肖戰應援“朝圣”,在與肖戰有關的社會新聞下瘋狂“控評”,抹殺一切對肖戰不利的聲音;最后粉絲社群的等級制度可視為教團: 粉絲等級有著嚴格晉升制度。 肖戰粉絲也分為“大大”和“普通散粉”等不同等級粉絲。 “普通散粉”內部也有不同等級,最底層的便是“路人粉”,其沒有為“肖戰超話”簽到打榜,更沒有為“肖戰”投入金錢。 要變成粉絲社群里的“大大”,必須耗費大量時間金錢精力為“肖戰”發展作出貢獻。 類宗教行為使得粉絲社群對偶像的依戀程度大大加深, 并逐漸將自己的偶像視作精神家園和信仰,不容他人詆毀。

缺乏主流信仰的大學生在高度發展的 “粉絲文化” 吸引下, 無意識地從單純粉絲變為狂熱粉絲,最終演變為“宗教信仰者”,遂開始有意識地加入粉絲社群,主動擴大粉絲群體數量。 值得一提的是,“粉絲文化”下類宗教行為這種“精神鴉片”會使大學生走入信仰盲區, 陷入虛假消費主義的陷阱,與我國主流價值觀形成對抗趨勢,極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二、大學生“粉絲文化”現象高度發展的原因

1.大學生信仰空虛,對自我幻想的折射

“粉絲文化”現象下,大學生粉絲社群出現類宗教行為, 其實質是大學生將對自身的美好幻想折射到有相同特征的偶像身上, 通過偶像的成功來替代自己成功的美好愿景。 馬克思指出:“宗教是人的本質在幻想中的實現……因此反宗教的斗爭間接地就是反對以宗教為精神撫慰的那個世界的斗爭。 ”〔5〕

大學生群體正處于剛剛脫離家庭融入集體的階段,來到陌生的環境對自己的生活、學業及前程又較為迷茫,渴望盡善盡美,但現實生活并不能做到事事順心、有求必應;而他們所追求的偶像身為現實人,卻架構在虛擬的世界里,有著大學生群體想要的完美人設, 而該人設最終會折射到大學生群體自身上,給予大學生希望,讓他們認為自己未來可以像偶像一樣優秀。 綜上,大學生群體中“粉絲文化” 盛行的本質是大學生對現實自我產生不滿或者更高的愿景,但暫時無法改善或得到提高,只能通過對偶像的追求來幻想更美好的自己。 大學生“粉絲文化”盛行,本質上是在追求更美好的自己,是對自我幻想的一種折射〔6〕。

2.大學生渴求認同、反抗主流的快感

“粉絲文化”作為大眾文化的一種,卻被很多學者歸為亞文化,是因為“粉絲文化”中更多體現的是: 大學生粉絲社群通過反抗主流文化或權威文化,對社會規范和制度進行另類反叛,對主流社會準則和規訓進行顛覆和嘗試性再造, 由此在該過程中產生逃避社會規訓的“快感”,更有甚者建構出一套符合所屬群體利益的社會話語準則和價值觀。 這種對所處年齡生命周期、生活方式、價值觀和時代背景等的不同而產生的認同障礙、 群體隔膜甚至是代際沖突, 會使大學生粉絲社群在此爭執過程中產生擺脫階層地位的“快感”,甚至燃起自己是勝于精英人士的錯誤心理。

3.情緒資本與資本邏輯的作祟

“粉絲文化”現象下大學生類宗教行為產生的背后, 是大學生群體對偶像這一產品的過度喜愛與資本邏輯在其背后的操控運營。 首先,凱文·湯姆森指出:“情緒資本能引起消費者共鳴, 勾起其欲望與內心的情感。 ”大學生粉絲社群在偶像身上看到與自身相似的一些特征, 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并且在追求偶像的途中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群體, 使其擁有群體歸屬感。 其次,“粉絲文化” 現象中類宗教行為的出現雖是由情緒資本作基礎,可這種短暫的情緒并不足以構成一種“現象級”的“粉絲文化”,其中必然有資本邏輯運營的因素。 由于粉絲社群中的大學生正處于人生黃金年齡,有著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共情能力,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對待事物較少進行主體性思考,易受到資本的裹挾。 大學生粉絲認同偶像的部分特質或作品, 卻不知這些特質和作品是資本在市場調研后, 最大限度地根據大學生粉絲社群的心理特征有意識地包裝輸出的作品。 缺乏主體性思考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是在為自己的情緒資本買單,其實是資本邏輯使大學生認為自己在為情緒資本買單。

三、大學生“粉絲文化”現象的對策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7〕。 但作為奮斗者的大學生如今卻因為信仰空虛、渴求認同、資本侵襲,以及不良自媒體泛濫等原因沉迷于“粉絲文化”。 在反思“粉絲文化”現象過度發展的根源基礎上,開展信仰教育有助于在“粉絲文化”現象下增強大學生主體性思考,促使其理性成長,為中國夢的實現添磚加瓦。

1.開展信仰教育,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粉絲文化”現象作為亞文化的一種表現,是大學生粉絲群體在社會變遷過程中產生的 “非常態”心理,是一種畸化的信仰體現。 大學生身為國家發展與民族振興的中堅力量, 應當針對其身心特點構建“三全育人”的信仰教育大格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首先,應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街道、社區及居委會等多領域利用社會主義價值觀開展對大學生的信仰教育。 如在高校課堂宣傳符合社會主義核心觀的多維度偶像, 引導學生明確偶像不僅僅是娛樂明星; 在社區街道墻面進行展板宣傳與實地演講,使其不再瘋狂迷戀偶像。其次,應當通過網絡平臺如微博、公眾號等自媒體宣傳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 激勵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信仰,以努力拼搏、睿智理性的姿態投入到中國夢的建設中,做時代建設的奮斗者、建設者和擔當者。

2.增加群體認同感,關注大學生群體情緒價值

“粉絲文化”現象在大學生粉絲社群中高度發展, 很大一部分歸因于大學生是一個容易受到外部壓力而產生迷茫的社會群體。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離開父母,加上學校管理的自由化,大學生其實是“獨立的”,這種獨立使其易滋生孤獨迷茫的情緒,繼而渴望在群體里獲得尊重和歸屬感。 首先,加強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輔導。 比如定期開展主題心理展,如新生入學迷茫主題、如何處理與他人關系的主題、考研專題、工作輔導專題等。 基于大學生身心特點對其階段性困惑進行集中輔導與疏通,有利于引導大學生不再迷茫,把時間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提升自身能力,也可增強其與群體的溝通和聯系,獲得群體歸屬感。 其次,要構建一個和諧融洽的集體氛圍。 鼓勵班集體定期開展戶外或室內團建,加強組織與個人的聯系,使大學生粉絲融入現實社群,而不在沉溺于虛擬社群。 最后,要充分利用群體對個人感染的教育作用, 積極開展主題班會或邀請高年級學長學姐進行宣講, 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正面的價值觀影響, 使其形成對核心價值觀認識的贊同,形成群體認可。

3.加強網絡監管,引導大學生走出“虛擬狂歡”

在如今的“娛樂時代”,偶像的任何一點兒小事都可以占用公共資源,更有甚者如微博博主、公眾號運營者等自愿接受資本侵襲, 利用自身影響力、 號召力發布不良信息以誘導大學生粉絲社群進行無意識消費。 首先,應當優化網絡環境,整治網絡不良信息, 對這類推波助瀾的博主以及渾水摸魚的資本運營者應當進行再教育與整改。 其次,偶像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由偶像擔任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 應當充分發揮優質偶像的榜樣性作用,使“粉絲文化”助力于主流文化活動。 同時,應該加強對偶像行為的把控,有選擇地培養篩選正能量偶像, 積極散發偶像身上正面因素,教育大學生向偶像學習;堅決抵制和拒絕劣跡偶像,凈化“粉絲文化”所處環境,引導大學生粉絲走出“虛擬狂歡”。

猜你喜歡
肖戰社群偶像
肖戰:認真搞笑,請多指教
大眾偶像
偶像報
社群新玩法:分層和快閃
社群新玩法:分層和快閃
營銷的最短路徑
肖戰:演員的自我修煉
肖戰:而立之年,仍是少年
意林2019年8月
社群短命七宗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