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企業工匠的自我修養

2021-12-26 16:51劉小舟
當代工人·精品C 2021年6期

劉小舟

摘要:企業的生存質量高低完全取決于每名員工的工作質量,工匠文化的熏陶有利于企業構建和諧穩定的工匠隊伍,只有注重工匠精神的修養,為工匠的培育提供肥沃的土壤,企業的員工才能有效推動企業在技術、質量、管控、市場等關鍵方面取得長足進展,使企業在市場、行業中立于潮頭。

關鍵詞:工匠文化 工業信息化 職業技能人才

中國三冶是一家地處鞍山的老牌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其淵源最早可追溯至1948年組建的鞍鋼護廠隊,后隨著鞍鋼恢復建設的推進,這支隊伍不斷壯大,先后以鞍鋼修造部、基本建設系統等名稱活躍于我國冶金建設行業,為我國冶金工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這家企業在創立至今的70余年里,涌現了大批先進典型和工匠模范,他們以勤巧的雙手和執著的匠心,壘筑起我國的鋼鐵工業長城,令我國的冶金工業呈現出空前的繁榮。

工匠文化一直根植于中國三冶文化深處的神髓,70多年從未改變。無論是鞍鋼“三大工程”建設,還是天津東郊第二煤氣廠的落成,抑或沈大高速公路的通車,中國三冶的工匠文化跨越時空,持續產出諸多全國勞動模范和全國工匠。任由企業發展的時代變遷,工匠精神從未褪色。下面,筆者通過一些文字,從理論層面出發,淺述中國三冶對工匠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所謂事在人為,企業的生存質量高低完全取決于每名員工的工作質量,工匠文化的熏陶有利于企業構建和諧穩定的工匠隊伍,只有注重工匠精神的修養,為工匠的培育提供肥沃的土壤,企業的員工才能有效推動企業在技術、質量、管控、市場等關鍵方面取得長足進展,使企業在市場、行業中立于潮頭。

一、怎樣理解工匠精神

把工匠精神拆開來看,“工匠”是在某一方面的工藝有專長的人,“精神”是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工匠精神”即人對自己所從事的技藝執著追求精雕細琢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把對工匠精神的理解上升到思維層面,即是通過自己的手藝去改造客觀世界,以此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和人生追求;工匠在一定的精神指導下施展技藝,在改造客觀世界中不斷形成新的認知,實現從認知到實踐、從實踐到認知……不僅在技藝上不斷精進并取得突破,而且在認知層面不斷升華,以至于達于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至純至高的無上境界。

二、工匠精神在工業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重要意義

眼下正處于工業化十分發達的時代,自動化生產的精度和效率越來越高,機器人的大量運用極大提升了產業制造規模,機械生產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盛。如此,我國為何要在這個時候大力倡導以手工制造為主要實現形式的工匠精神呢?

一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亟需工匠精神的引領。在“十三五”時期,我國仍然面臨著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大歷史任務,要完成這一任務就需要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飛躍,這離不開廣大勞動人民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更離不開全體生產者對工匠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二是踐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推動中國制造走出去,離不開工匠精神。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國制造業過于追求規模效益和極速效率,使得一些行業的產品質量廣遭差評。要想提高中國制造的整體品質,只有充分發揚工匠精神,持續培養一大批具備高素質的職業技能人才,用高品質的產品提高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積極營造濃郁和諧的工匠精神氛圍,切實推動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三是工匠精神能夠促進產業具備更強的社會適應力。李克強總理在提出“工匠精神”這一概念的同時,還鼓勵企業要學會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用強大的生產“智”造能力去主動適應大市場和大行業的變化,讓企業更富競爭力,讓行業更具生命力。

三、企業是踐行工匠精神的絕對主體

單從工匠的基本來源——人來講,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口基數大,農業人群占絕大多數。在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和農業現代化進程雙重高效推進的宏觀背景下,農村勞動力向城鎮遷移的體量不斷創造高位。

作為市場的主體——企業,在這個時候就是農村勞動力向社會生產力轉換的孵化器,企業有培育工匠的經濟和物料資源、有培育工匠所需的成長渠道資源、有工匠成長過程中接受行業考驗所需的市場資源,基于此,企業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工匠精神培育和發揮作用的主力平臺。

四、企業工匠文化的“修”

工匠文化的營造與工匠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企業黨政工方方面面的共同參與和協同配合,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關系需要理順。

首先,企業黨政工在工匠文化的營造和工匠培育這一系統工程中要各自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企業領導人要有大局意識,充分認識工匠文化的營造和工匠培育對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起到的決定性作用,黨委要從政治高度對相關工作作出指引,從根本上確保工匠文化的營造方向正確、目的純正。企業的行政系統要建立一整套適合本企業實際的工匠文化營造制度體系,科學謀劃工匠培育工作細則,確保相關工作不流于形式,切實服務于企業全員成長成才和匠心養成。建設職能和教育職能是工會系統的兩個重要職能,提高職工素質,教育和鼓舞職工在國家建設中建功立業,是工會的重要任務。工會系統要在榮譽評比和相關待遇上向高技能人員給予一定傾斜,鼓勵企業員工投身于業務技能的提高上來,把激發企業全員業務提升和培養優秀的高級工匠作為服務職工的重要抓手,搭好平臺,給足待遇,讓工匠從企業內部不斷涌現,不斷夯實企業穩固的人才隊伍基礎,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其次,需要在企業內部大力宣揚勞動光榮的理念,讓勞動成為企業全員實現自身崗位價值的唯一途徑。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工匠精神的缺失,就是勞動光榮這一崇高理念的缺失。因此,要想在企業內形成工匠文化,就需要大力弘揚勞動光榮的理念,全力糾正輕視勞動者特別是輕視普通勞動者的不良風氣。

展開來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黨政領導,特別是黨政一把手要多動動腿,經常性地深入基層,走進廣大員工的圈子,認真聽取廣大員工在勞動技能提升、成長成才要素、勞動條件改善、工具革新升級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要允許廣大員工對管理者的管理決策展開合理討論,引導廣大員工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獻計獻策,集中群體智慧去除人才成長道路上的頑疴,極力打造適合本企業的人才成長環境。另一方面是要重視對企業全員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包括技能教育和職業理想道德教育,創新教育機制,把對員工的職業教育納入到企業的根本制度中,并將其作為支撐企業動作的重要工作,一把手直接主抓主管,提高員工職業教育在企業日常業務中的優先級,有效實現企業員工技能和思想的共同提升,讓員工逐漸形成被動學習到主動提高的良性進步態勢。

五、企業工匠文化的“養”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成長也是無止境的。對于企業內部在職業技能方面已經出類拔萃的員工,企業應將其視作是階段性的培養成就,而并非員工職業教育的終極形態,持續性培養是面向全體員工的,如果認為已經取得一定職業成就的員工不再需要培養,而把所謂的培養機會讓給普通員工,這種想法是十分狹隘的。

企業要重視對企業工匠的再教育和持續性維護。當員工在本企業的崗位履職過程中表現異常突出,我們姑且可以視其為優秀員工,甚至是工匠型員工。對于企業耗費大量精力和成本培養起來的員工成為了行家里手,企業的人才培養工作并沒有做完,后面長期的再培養和維護工作仍然不容忽視。優秀員工的維護要從全方位考量,除了給予特殊的經濟待遇外,還離不開工作條件改善、生產資料升級,以及必要的人事優化調整等工作。這些“優待”不僅是對工匠本人有一個交待,也是要通過這種方式凸顯企業對其的重視程度,讓其他員工感受到工匠自身存在的一種無形的力場,影響和帶動其他員工向工匠看齊。

維護好工匠是對企業前期投入的效益保障,這也是企業構建穩固的工匠文化的最后一個節點,而這個節點和員工培養一整套流程是首尾相連的,是逐圈提升的,也就是每經歷一次完整的員工培養流程,員工的成長都會有著長足進展。如果這個閉環沒有維系好,那么企業前期建立的培養框架終將坍塌,類似員工流失、不思進取乃至退步都是可能發生的惡果。

一件事短期顯現的效果叫影響,這個影響長久持續下去就叫文化。一種文化的形成需要時間去慢慢滲透和積累,需要這個文化“圈子”里的每一名員工去共同維護。不論是企業的管理者還是普通勞動者,都是這個“圈子”里不可或缺的成員。只有全員共同參與,多系統協同運作,工匠文化的氛圍才會足夠濃郁,工匠文化的感染力才會足夠深厚,工匠文化的魅力才會足夠純粹。有了名為工匠文化的池塘,各類崗位精英就會魚躍而出,企業、社會、國家就會因此而受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