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古與敘記:論韓愈詩歌的制題

2021-12-31 14:01汪倚筠
寧夏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詩題韓愈詩歌

汪倚筠

(華中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詩題作為詩歌的眉目,是讀者閱讀時最先映入眼簾的部分。中國古代詩歌制題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詩題與詩歌正文之間的互動關系呈現出較為豐富的樣態。顧炎武《日知錄》“詩題”一節中對中國古代詩歌制題史進行了簡要的勾勒:“《三百篇》之于詩人,大率詩成,取其中一字、二字、三四字以名篇,故十五國并無一題……五言之興,始自漢、魏,而《十九首》并無題?!督检敫琛贰剁t歌曲》各以篇首字為題。又如王、曹皆有《七哀》,而不必同其情,六子皆有《雜詩》,而不必同其義,則亦猶之《十九首》也。唐人以詩取士,始有命題分韻之法……”[1]其指出《詩經》《古詩十九首》等作品是從寫就的詩歌正文中直接摘取出若干字詞作為詩題,“七哀”“雜詩”等題往往為某一類詩歌所共同具有,并不能很好地體現出每首以此為題的詩歌之獨特性。其后袁枚《隨園詩話》也有相關論述:“三百篇、古詩十九首,皆無題之作,后人取其詩中首面之一二字為題……漢魏以下,有題方有詩……至唐人有五言八韻之試帖……且有賦得等名目……”[2]提出詩歌制題以漢魏為分界,在此之前,詩題多在詩歌正文部分創作完成后才產生,而漢魏之后的詩歌往往先制題再完成正文部分。由此,并結合文學創作史可以看出,詩歌在產生之初,大部分的詩題沒有實際含義,(1)吳承學先生發表于《文學遺產》1996年第5期的《論古詩制題制序史》一文指出《楚辭》中的詩題與先秦兩漢時期的詩歌制題都不相同,具有實際含義,是詩歌制題史上較為特殊的現象:“(《楚辭》)詩題是對內容準確的概括,與吟詠內容十分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且已經十分注意詩題的藝術性和統一性?!庇行┰婎}甚至不是由作者所擬,讀者無法從中獲取有關詩人及詩歌創作的相關信息。魏晉以降,文學創作逐漸進入自覺階段,隨著對詩歌審美特性及表達藝術的進一步追求,詩題命制得到了詩人們的重視,拈制佳題成為創作中的重要環節,總體上來看,詩題中表達的內容更為豐富,與詩歌正文之間相互補充,成為詩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詩人們展現才華的又一片舞臺。

從現代學者對詩題的研究來看,吳承學先生1996年發表的《論古詩制題制序史》一文詳細論述了“中國古代詩歌經過從無題到有題,詩題從簡單到復雜、由質樸到講求藝術性的演變過程”[3],并從歷代詩話中搜抉了豐富的評論材料,為其后學者進行特定詩人詩題的個案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與研究角度。21世紀以來,多篇研究唐宋詩人詩歌制題的論文出現,集中圍繞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蘇軾等人的詩題展開,(2)相關論文如:李娜《杜甫詩題管窺——兼論詩序》、張思敏《杜詩的制題藝術研究》、王福利等《白居易新樂府詩題名方式探源》、牟國相《傳神寫照 正在阿堵中——白居易詩的詩題漫議》、朱剛《“詩史”觀念與蘇軾的詩題》、姜雙雙《論蘇軾詩題的敘記性》、段雅楠《李商隱詩題的詩觀念研究》等等。這些文章多指出:杜甫詩歌中有無題現象,其影響了李商隱的無題詩創作;杜甫、蘇軾等人詩歌的長題具有敘記性;部分詩人詩歌中與詩題相關的題注、詩序等形式也傳達著豐富的信息。

中唐詩人韓愈的詩歌制題別具特色。韓詩中也存在無題性質的詩歌,唐代從杜甫到李商隱的“無題詩”發展過程中,應有韓愈的一環;韓愈詩歌中的短題與長題亦有可觀之處,但學界對韓愈詩題關注較少。本文擬就韓愈詩歌中的無題現象及其短題、長題的命制進行探討,兼談詩中與標題關聯密切的兩種特殊形式:題注與詩序。

一、詩題嵌于詩句:風貌古樸、用心隱微

詩之無題,既指用“無題”一詞來給詩歌命名,也指詩人自己或后世整理者直接從寫就的詩句里取出若干字詞作為詩題,如《白華》《涉江采芙蓉》《錦瑟》等作品的命題方式,韓愈詩歌中的無題現象屬于后者。

韓愈的無題詩,常直接取首句句首的若干字詞或首句整句制成詩題,也會從詩歌非首句部分中摘取部分字詞作為詩題,具有該類詩題的詩歌共有38首,約占韓詩總數的9%。從創作時間上來看,韓愈的無題詩在其各個創作時期均有出現,但出現的頻率都不高。這些詩歌多為古體詩,在用典及語言表達等方面別具蒼茫樸質之風,在這種情況下,遠紹《詩經》《古詩十九首》等“無題詩”進行制題,與詩歌古樸的風貌非常契合。如《馬厭谷》詩題取自首句“馬厭谷兮”(3)本文所錄韓愈詩題及詩歌內容均據清代方世舉箋注的《韓愈詩集編年箋注》(郝潤華、丁俊麗整理,中華書局2019年版),為避免繁冗,文中不再一一出注。,“馬厭谷”之典源自劉向《新序》——燕相輕門人重犬馬財物、致使危難來臨時無門人愿意跟從他,詩中對該典故進行了概述,該詩句式整散結合、長短不一,多用“兮”“乎”“哉”等虛詞,具有楚辭遺風;《孟生詩》詩題取自首句“孟生江海士”,五古長篇,自然流暢;《利劍》詩題取自首句“利劍光耿耿”,“利劍”一詞在先唐詩歌中即已出現,該詩句式錯落,用典多來源于《越絕書》《前漢書》等,風貌古樸;《忽忽》詩題取自首句“忽忽乎余未知生之為樂也”,該句中“忽忽”的含義與《楚辭》中“歲忽忽而遒盡兮”等句極為相似,此詩各句長短不一、句式多變,渾古樸拙;《海水》詩題取自首句“海水非不廣”,“海水”一詞在詩中也多次出現,有“海水饒大波”“我將辭海水”“海水非愛廣”等句,形成了回環往復、文氣不斷的表達效果。此外如《山石》詩題取自首句“山石犖確行徑微”,這首記游詩意境雄渾,氣脈中貫;《庭楸》詩題取自首句“庭楸止五株”;《岣嶁山》詩題取自首句“岣嶁山尖神禹碑”;《雙鳥詩》詩題取自首句“雙鳥海外來”。還有部分詩題取自詩歌首句整句,如《青青水中蒲三首》《知音者誠?!贰毒臃ㄌ爝\》《暮行河堤上》《條山蒼》等詩。

部分詩題摘取自詩歌中首句非句首部分或詩歌中非首句部分。這些詩題往往顯示出詩歌所描寫論述的主要內容,表達的含義更明晰。如《苦寒歌》詩題取自首句“黃昏苦寒歌”中第三四五字,該詩亦為古體詩,句式錯落,風貌古樸,曹操、陸機等人都創作過《苦寒行》,韓愈《苦寒歌》中“冰食葛制神所憐”一句,部分取意于曹操《苦寒行》中“斧冰持作糜”的描述;《鳴雁》詩題取自首句“嗷嗷鳴雁鳴且飛”中第二三字;《烽火》詩題取自首句“登高望烽火”中第四五字;《龍移》詩題取自首句“天昏地黑蛟龍移”中第六七字;《誰氏子》詩題取自首句“非癡非狂誰氏子”中第五六七字;《剝啄行》詩題源自首句“剝剝啄啄”的凝縮;《出門》詩題取自詩中第二句“出門無所之”;《從仕》詩題取自詩中第二句“從仕力難任”;《杏花》詩題取自詩中第二句“杏花兩株能白紅”。這類詩題雖也直接從寫就的詩句中摘字取詞,但較直接取詩歌首句句首或首句整句作為詩題的制題方式,更能體現出作者的選擇,有微少加工的痕跡,其也契合了詩歌古樸的藝術風貌。

在韓愈之前,大詩人杜甫也有以此方式制題的詩歌,如《龍門》詩題取自首句“龍門橫野斷”;《促織》詩題取自首句“促織甚微細”;《臘日》詩題取自首句“臘日常年暖尚遙”等等。杜、韓兩人無題詩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杜甫詩歌的無題現象在近體詩和古體詩中都較多,而韓詩的無題現象則主要出現在其古體詩中。

從寫就的詩句里取出若干字詞作為詩題,除能配合詩歌內容營造出古拙渾樸的詩歌風貌外,這種并不包含任何具體含義的詩題,背后往往還會有作者隱微的用心。如:《幽懷》詩題取自首句“幽懷不能寫”,方世舉在箋注韓愈詩集時,在此詩后寫下的按語中有:“題曰幽懷,蓋有不可明言者歟?”[4],指出該詩詩題雖然取自首句,但作者或許以此方式暗示著自己有幽深之意,在詩中不便明確地表示出來,使用一個看似沒有任何含義的詩題,背后隱藏著作者的萬般思緒,結合該詩的創作背景及詩歌具體內容,讀者可以作出一些推測;《東方半明》詩題取自首句“東方半明大星沒”,該詩作于貞元二十一年(805),韓醇指出“此詩蓋指順宗即位不能親政,而憲宗在東宮之時”[5],韓詩東雅堂注本認為“時賈耽、鄭珣瑜二相,皆天下重望,王叔文用事,相繼引去,此詩所以喻東方半明大星沒也”[6],該詩具有濃厚的政治意味,當作家對政權更迭、不明朗的政治動向進行描寫時,將真實確切的想法隱藏于文字之下是較為常見的做法,詩之無題的形式,使其更具隱晦色彩。這與李商隱將自己的詩歌有意用“無題”一詞或句首前兩字命制,從而隱藏創作主旨的意圖是相似的。

二、短題:行跡、交游等敘事信息的突顯

在韓愈詩歌中,除去無題詩外,其余詩歌的詩題按照字數多少可劃分為兩類:短題、長題,采用論著中較為通行的對詩題長短的劃分方法,將超過15個字的詩題劃分為長題,其余詩題歸為短題一類。韓詩中短題詩歌的數量最多。(4)在韓愈詩歌中,兩字詩題37個,占比9%;三字詩題46個,占比11.2%;四字詩題70個,占比17%;五字詩題26個,占比6.4%;六字詩題46個,占比11.2%;七字詩題32個,占比7.8%;八字詩題23個,占比5.6%;九字詩題25個,占比6.1%;十字詩題25個,占比6.1%;十一字詩題12個,占比2.9%;十二字詩題7個,占比1.7%;十三字詩題5個,占比1.2%;十四字詩題8個,占比2%;十五字詩題3個,占比0.7%;十六字詩題3個,占比0.7%;十七字詩題2個,占比0.5%;十八字詩題3個,占比0.7%;十九字詩題23個,占比5.6%;二十字詩題2個,占比0.5%;二十二字詩題2個,占比0.5%;二十三字、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二十九字、三十一字、三十二字、四十七字詩題各1個,均占比0.2%。

前文已論述韓詩中有部分詩題直接從寫就的詩句中摘取,并將其稱為“無題詩”,韓詩中部分短題的構成形式比較獨特,詩題中的一部分取自首句句首,具有無題詩的性質,沒有表達具體明確的含義,而詩題的另一部分則標明了詩歌數量、用途及該詩的贈予對象,增加了詩題所包含的信息量。如《北極一首贈李觀》詩題中,“北極”來自首句“北極有羈羽”句首,“一首”標示此為單首贈詩而非組詩,“贈”是標題中的核心動詞,表明該詩的寫作用途,“李觀”點出這首詩的寫作對象為其好友李元賓;《落葉一首送陳羽》詩題與《北極一首贈李觀》詩題形式相同,“落葉”取自句首“落葉不更息”,“一首”說明數量,“送”展示用途,“陳羽”是其送詩對象;《長安交游者一首贈孟郊》《此日足可惜一首贈張籍》詩題中,“長安交游者”“此日足可惜”分別為兩詩首句整句,其余部分與上述兩個詩題相同。這類詩題的構成較為固定,都是“首句句首或整句+數量+表示用途的動詞+詩歌寫作對象”的形式。還如《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組詩詩題,亦是此形式,該詩題還表明了作者與寄詩對象的關系,詩題中包含的信息更加豐富。此外,《贈張徐州莫辭酒》《汴泗交流贈張仆射》《天星送楊凝郎中賀正》等詩題的構成形式在此基礎上稍有變化,省略了關于詩歌數量的信息,在寫作對象的稱謂上,展示了其任官地點及官職名稱。

在其他與詩句沒有直接文字提取關系的韓詩短題中,展示出一部分與詩歌創作有關的敘事信息,突顯了作者行跡、交游及創作時間等敘事因素。

韓愈在詩題中格外注重展示自己的行跡,多條詩題包含了與地點相關的信息。如《歸彭城》一詩作于貞元十六年(800),該詩記錄了作者朝正京師后回任職地徐州(即彭城)的感想,詩歌直接以“歸彭城”命題,簡潔凝練;作者在行游過程中,每到一地,往往以該地地名命題或者將地名作為詩題的主要部分,如《題炭谷湫祠堂》《湘中》《貞女峽》《次同冠峽》《同冠峽》《宿龍宮灘》《合江亭》《峽石西泉》《題于賓客莊》《題韋氏莊》《太安池》《游太平公主山莊》《過襄城》《次硤石》《食曲河驛》《次鄧州界》《過南陽》《題楚昭王廟》《題臨瀧寺》《題廣昌館》等,通過詩題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所去之地。在不以游覽為主旨的詩歌詩題中,地點亦是出現頻率很高的敘事因素。如《郴州祈雨》詩題中有“郴州”這一地點,該詩記敘了永貞元年(805),韓愈在郴州等待新的官職任命時,當地進行了祈雨儀式;《湘中酬張十一功曹》《郴口又贈兩首》兩詩詩題含有地點“湘中”“郴口”,這兩首詩都是韓愈從郴州去往江陵的路途上寫給張署的詩。此外,還如《晚泊江口》《洞庭湖阻風贈張十一署》《岳陽樓別竇司直》《入關詠馬》《晚秋郾城夜會聯句》《奉和裴相公東征途經女幾山下作》等等詩題中,均有明確的地理因素。

由此可見,韓愈認為在記敘某一段經歷時,所處的地理位置在這段經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韓愈的仕宦經歷較為波折,輾轉多地,經常于路途中跋涉,還曾因上書直言被貶去偏遠的潮州、陽山。對其而言,每段經歷中較為重要的不同之處可能在于地理環境的變動,地名可以作為關鍵詞來概括自己生活的變化。因為所處之地頻繁變動,將地名直接寫入詩題也具有了間接記錄寫作時間的功能。詩人在創作完成后,翻看各首詩歌之標題,通過地點的不同,即可判斷詩歌在何地何時緣何而進行寫作。此外,地理環境的改變也會激發詩人的詩興,調動詩人的創作熱情,即所謂“江山之助”,韓愈在詩題中多寫地理位置,也有記錄自己詩興緣何而起的用意。

交游亦是韓愈詩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敘事因素,查閱其詩題,可以幫助讀者勾勒出韓愈的交游譜系?!对绺敖治餍邢阗洷R李二中舍人》《奉和庫部盧四兄曹長元日朝回》《酬司門盧四兄云夫院長望秋作》等詩題中記錄了韓愈與盧汀的交往,讀者若想了解其中的具體情況,可以通過查找詩題定位到具體的詩作,詩題中韓愈對盧汀的不同稱謂也可以看出盧汀的官職調動;《答張十一功曹》《湘中酬張十一功曹》《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洞庭湖阻風贈張十一署》《李花贈張十一署》《憶昨行和張十一》等詩的標題記錄了韓愈與張署的詩歌交往;合觀韓愈在相近時間創作的《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同李二十八員外從裴相公夜宿西界》《和李司勛過連昌宮》三首詩的詩題,可以清晰地看出韓愈和李正封兩人的行跡變化;韓愈在較短時間內若因為同一原因連續給同一對象寫詩,往往第一首詩歌詩題較為詳細,其后詩歌詩題較簡,如在元和八年(813),韓愈送行劉師服,連續創作的兩首送行詩詩題分別為《送進士劉師服東歸》及《送劉師服》。韓詩詩題中出現次數較多的人物還有孟郊、張籍、裴度等。

時間信息在韓詩詩題中也有出現,有具體時間和非具體時間兩種形式。一部分詩題會記錄該詩具體是哪一年或哪一日所作,被寫進詩題中的具體時間多為節日。如《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一詩詩題,該詩作于中秋之夜,詩末發出“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的感嘆,可見該詩是因特殊節日的催發而創作的,詩題中“八月十五夜”是創作時間也是詩興由來;《寒食日出游》《寒食直歸遇雨》兩詩詩題都是將“寒食”這一節日寫入其中,寒食日有祭掃、踏青等習俗,這兩首詩都是由寒食節外出而觸發的詩思;《辛卯年雪》將年份寫入詩題中,該年氣候特殊:“元和六年春,寒氣不肯歸。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圍?!痹诖司硾r下,年份有被特別記錄的意義;《人日城南登高》詩題中的“人日”指正月初七,此時還處在新春歡樂的氣氛中,特殊節日是作者安排登高活動的一大原因。另一部分詩題,在時間的表述上較為寬泛,如《夜歌》《早春雪中聞鶯》《春雪間早梅》《春雪》《晝月》《晚春》《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等等。其中《夜歌》是韓詩中最早出現時間信息的詩題,該詩首句為“靜夜有清光,閑堂仍獨息”,作者寫自己在深夜的所思所想,深夜時的思考在極其安靜的環境中展開,往往更深沉更細致,與白天時的思考環境及思考時的狀態不同,故在詩題中標明“夜”很有必要。表示“春”“晚春”“早春”“晚”等時間信息的詩題,這些時間往往是詩歌創作的背景,對詩歌創作產生了直接影響。詩題中存在時間因素的韓詩詩題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詩題中包含的行跡、交游等敘事信息已能在敘事時展現該段經歷的獨特性,且韓愈沒有明確的時間記錄意識。

李漢在首編韓愈詩集時,即以編年的方式來排列其作品。方世舉箋注韓詩時,又對其詩歌系年進行了細致的考證?!耙徊恳阅甏畜w的別集,實際上就是一部詩人較為隱晦的詩語性的自傳,其中具有豐富的故事性?!盵7]當讀者翻看系年形態的韓愈詩集目錄時,可以通過其絕大部分詩題中展現的敘事信息,來了解韓愈各階段的生活經歷。

在韓愈不直接從首句摘取字詞作為詩題的詩歌中,詩歌首句描寫的內容往往也緊承詩題而來,與詩題關聯極為密切。如《贈侯喜》一詩首句“吾黨侯生字叔起”在詩歌開篇即直接落筆寫侯喜的身份;《夜歌》一詩的首句“靜夜有清光”描寫詩題中“夜”的環境;《落齒》一詩的首句“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也是緊緊圍繞詩題展開;《早春雪中聞鶯》的首句“朝鶯雪里新,雪樹眼前春”是對詩題的擴充描寫。此外,《送惠師》的首句“惠師浮屠者”、《劉生》的首句“生名師命其姓劉”、《新竹》的首句“筍添南階竹”、《射訓狐》的首句“有鳥夜飛名訓狐”均緊緊承接詩題而來。

韓愈詩歌短題并不都是將有關詩歌的敘述信息完全外顯,少數詩歌詩題展示的信息是含蓄隱微的。如《秋懷詩(秋氣日惻惻)》一詩詩題,該詩詩題雖名為“秋懷”,詩歌所表達的卻與自宋玉《九辯》以來產生的悲秋傳統完全不同,也與該組詩中其他詩歌不完全相同,《唐詩選》評其“以新穎可喜的思想,遒勁嶄截的語言,表現出作者疾惡如仇、睥睨一切的個性風格”[8],如果不細讀其詩,僅就詩題無法推測出韓愈具體寫了什么。再如前已提及的《夜歌》一詩詩題,從表面看,該詩題寫在夜晚中的思考,但其所思考的內容及詩人想表達的含義又是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方世舉評論“(韓愈此時)身居卑末,又非力之所能為,故托于夜歌以見意。夜歌者,陰幽之義,言不敢明言也”[9]。詩題也能提醒讀者詩歌具有幽微之義,幫助讀者領會詩歌。如《古意》一詩詩題,該詩寫韓愈登上太華峰的所見之景,很多人將其理解為記游詩,但若結合詩題進行綜合考量,可以看出作者借寫登山實則傳達了更深微的意旨,韓醇指出“觀公詩意本有寄興,其曰古意,旨深遠矣”[10],朱熹評其“此詩本以古意名篇,非登山紀事之詩也”[11]。此外還如《古風》一詩詩題,也有“托古風以寓意”[12]的效果。韓愈在擴大詩歌內容方面作出了很多創新嘗試,將一些先前從未入詩的事物寫入詩中,并且也將這部分內容寫入一部分詩題中,如《落齒》《譴瘧鬼》等詩題,在詩題上就帶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吸引讀者繼續閱讀。

三、長題、題注與自序:敘記性逐漸增強

韓詩中具有長題(詩題超過15字)的詩歌為45首,約占韓詩總數的11%,集中出現在韓愈中晚期的詩歌創作中。韓詩中最早出現長題的詩歌為《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因獻楊常侍》及《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缺、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士》,這兩首詩均寫于永貞元年(805),此時韓愈在從郴州去往江陵的路上,這兩個長題中主要描述了創作背景,包含詩人交往的人員、活動及活動地點等,與短題的功能大致相似,沒有增加其他方面更豐富的信息??梢?,韓愈詩歌的長題在產生之初,大多是將詩歌所關涉的人物一一列舉入詩題中,使字數變多,敘記性并不強。隨后產生的詩歌長題,所包含的信息逐漸增多,如《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詩題,該詩作于元和三年(808),詩題不僅記敘了詩歌創作背景、創作緣起及與該詩相關的人物,還標明了詩歌用韻數量,這是韓詩中首次將用韻數量寫入詩題中,在長篇古體詩中,一韻到底會顯得極其凝滯,轉換韻腳能幫助詩歌自然分出層次,韓詩工于用韻,歐陽修評其用韻如“善馭良馬者,通衢廣陌,縱橫馳逐,惟意所之”[13],將用韻數量寫入標題中,也能彰顯詩人的才力及該詩在創作上的特殊之處。此外,還如《元日酬蔡州馬十二尚書去年蔡州元日見寄之什》一詩詩題詳細記錄了該詩在元日寫作,寫作原因是為了酬答蔡州馬十二尚書在去年的元日于蔡州所寄之詩;《奉酬盧給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見寄,并呈上錢七兄閣、老張十八助教》一詩詩題詳細記錄了給作者寄詩的人是誰(包括官職、字、家族中年齡排行)、所寄之詩的題目與數量以及作者還想將詩具體呈給哪些人。韓愈詩歌長題中,敘事信息最豐富的是以下一題:《去歲,自刑部侍郎以罪貶潮州刺史,乘驛赴任,其后家亦譴逐,小女道死,殯之層峰驛旁山下,蒙恩還朝過其墓留題驛梁》,該詩題記錄了寫作時間、寫作地點,對寫作背景的敘述十分詳盡且具有情節性——介紹了貶官時間、貶官前后官職的變化、家人被放逐、小女兒在跋涉中死于路途、女兒被草草葬于山下、遇赦還朝時路上經過女兒墳墓,該詩詩題共有47字,是韓詩中字數最多的詩題。其詩全文為:

數條藤束木皮棺,草殯荒山白骨寒。驚恐入心身已病,扶舁沿路眾知難。繞墳不暇號三匝,設祭惟聞飯一盤。致汝無辜由我罪,百年慚痛淚闌干。

“數條藤束木皮棺,草殯荒山白骨寒”一句詳細描述了詩題中“殯之層峰驛旁山下”的情景:用藤、木皮做成棺柩,埋葬在荒山里雜草間?!绑@恐入心身已病……百年慚痛淚闌干”六句,則表達了作者因己之禍連累愛女心中一直很痛苦,在重又見到愛女之墳時,內心悲慟、自責之情的噴發。詩題所敘之內容較為平靜,側重于詳細介紹事情的前因后果,而詩人強烈的悲情則在詩歌正文中抒發,詩題與詩歌正文各有分工、相互補充,共同成為作者敘事抒情的載體。

韓詩中還有題注、詩序這兩種與詩題關聯較大的敘事形式,題注在韓詩中有一處,詩序在韓詩中有十四處?!逗橙粘鲇巍芬辉娭?,題下有自注:

張十一院長見示病中憶花九篇。寒食日出游,夜歸,因以投贈。

張十一院長即韓愈在詩歌中多次提及的張署,題注中介紹了這首詩的寫作原因、寫作時間及寫作背景:張署曾向韓愈展示其創作的詩歌《病中憶花》九首,韓愈在寒食日出游看到很多鮮花,夜晚歸家時,創作詩歌投贈張署。題注中包含了完整的詩題“寒食日出游”,可見作者并沒有將題注與詩題的功能作出嚴格的區分,題注補充了詩題所敘之事的前情與后續,兩者是相互交融的?!逗橙粘鲇巍芬辉姷念}注,與韓愈在元和十四年(819)創作的《晚次宣溪,辱韶州張端公使君惠書敘別,酬以絕句二章》一詩長題所表達的信息較為相似,都寫了以下內容:自己的行蹤、先前收到他人送來的詩書、地點變換使詩興生發、從而借此特殊的時間點創作詩歌回贈他人。由此可見,《寒食日出游》題注中的信息,完全可以使用長題的形式寫進題目中。沒有使用長題而使用題注的原因可能在于,該詩創作時間較早,在寫作該詩之前,韓愈只創作過兩條長題(《陪杜侍御……》及《赴江陵途中……》),對使用長題還不習慣,所以用題注的方式,展示著一部分需要傳達但又沒有放進詩題中的信息,詩題與題注的功能其實是相似的。

韓詩中的詩序多用來補充解釋詩題及說明寫作緣起?!睹蠔|野失子》一詩的詩序為:

東野連產三子,不數日,輒失之。幾老,念無后以悲,其友人昌黎韓愈,懼其傷也,推天假其命以喻之。

詩序對詩題中傳達的較為簡略的信息進行了補充說明,“三子”“不數日”“輒”“幾老”等描述使讀者更能真切感受到孟東野失子的痛苦,韓愈在詩序中也說明了寫作這首詩的原因?!斗詈碗街輨⒔o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一詩詩題中顯示韓愈為劉給事三堂題詩二十一首,這是韓愈詩集中規模最大的組詩,讓人不禁心生疑惑,韓愈為何要寫數量如此多的應酬詩,“二十一詠”是否存在特殊的含義。該組詩的詩序進一步解釋、擴充了詩題:

虢州刺史宅連水池竹林,往往為亭臺島渚,目其處為三堂。劉兄自給事中出刺此州,在任余歲,職修人治,州中稱無事,頗復增飾。從子弟而游其間,又作二十一詩以詠其事,流行京師,文士爭和之。余與劉善,故亦同作。

詩序中具體介紹了劉伯芻在虢州時住宅環境優美,亦有很多政治作為,并說明作詩二十一首歌詠與劉伯芻有關的事情在當時當地是一種風尚,而韓愈與其交好,也跟從了這一風尚。此外,《琴操十首》組詩,操為琴曲歌辭的一種,韓愈以此古題作詩十篇,詩題分別為《將歸操》《猗蘭操》《龜山操》《越裳操》《拘幽操》《岐山操》《履霜操》《雉朝飛操》《別鵠操》《殘形操》,詩題與詩歌內容都十分高古渾樸,韓愈將各詩題的創作源頭作為序言寫在詩題下方,如:《將歸操》的詩序為“孔子之趙聞殺鳴犢作”;《猗蘭操》的詩序為“孔子傷不逢時作”;《龜山操》的詩序為:“孔子以季恒子受齊女樂,諫不從,望龜山而作”等等。

韓愈詩歌中從寫就的詩句里摘取出的詩題高古渾樸,契合了詩歌的整體風貌、體現了作者的用心,而從短題到長題的變化發展,展現了更多與詩歌創作有關的信息,敘記性逐漸增強。

猜你喜歡
詩題韓愈詩歌
詩歌不除外
跨越千年仍美麗,韓愈從來不“退之”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詩題漫議
詩歌島·八面來風
明詩制題之敘事*
唐代試律詩詩題用典與唐代史鑒思想
小學古詩詞教學“三步法”
詩歌過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