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尾松生態林仿野生種植金花茶生長效果研究*

2022-01-04 03:28黃秉源
林業勘察設計 2021年3期
關鍵詞:苗齡郁閉度馬尾松

黃秉源

(福建省永定仙崠國有林場,福建 龍巖 364100)

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金花茶組植物,屬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素有“世界珍品”、“茶族皇后”、“植物活化石”等美譽,其花、葉含天然有機鍺、硒、錳、銅、釩、鋅等十余種對人體有良好保健功能的元素,是藥食兼用觀賞型蔭性植物,也是發展林下經濟的優良植物,已在福建省多地引種[1-4]。目前國家對生態林實行了嚴格的保護政策。發展林下經濟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和新的增長點,也是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森林資源,緩解保護森林資源與保障林農經濟效益之間矛盾的重要途徑。為此,本研究于2019年在馬尾松生態景觀林中開展金花茶林下仿野生種植試驗,為金花茶林下種植技術應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永定仙崠國有林場檀樹坪管護站,海拔600~650 m;西南坡,坡位中下;紅壤;林內植被多為管茅。永定縣地處東經116°52′59″、北緯24°29′41″;年均氣溫20.1 ℃,極端低溫0 ℃,極端高溫38 ℃;年均降雨量1 606.9 mm;無霜期330 d。試驗林分為40 a林齡馬尾松人工林與9 a林齡竹柏混交的復層人工生態景觀林,林木分布較均勻,林分郁閉度0.5~0.6。馬尾松平均樹高17.5 m,平均胸徑23.6 cm,平均枝下高7.5m,平均冠幅8 m,保留密度750株/hm2。2012年為提高生態景觀效果和培育綠化大苗,選擇景觀效果好的竹柏按375株/hm2進行套種,每2 a矮化修剪一次,現竹柏平均樹高2.3 m,平均地徑4.5 cm,平均枝下高1.5 m。為充分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2018年在林地內開平臺種植草珊瑚。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地選擇林相整齊、立地條件相對一致的地段,面積1.33 hm2。2018年10月在試驗林分內沿等高線開平臺,帶寬1.2 m。帶內定點挖明穴,穴規格80 cm×60 cm×40 cm,穴內去除石塊、雜物等,每穴施5 kg有機肥。2019年2月種植金花茶苗,當年每株追施復合肥250 g,擴穴一次,除草2次;次年每株追施復合肥500 g,擴穴培土一次,除草2次。草珊瑚追施復合肥750~1 125 kg/hm2。苗木選擇生長良好的苗高、地徑均一致的金花茶扦插容器苗,由福建世紀金花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苗齡分別為2 a和3 a。

試驗采用2個金花茶不同苗齡、3種不同株行距的隨機區組設計。試驗標準地面積20 m×15 m。共設4個標準地,A、B:種植2 a苗齡金花茶苗,金花茶株行距2.2 m×3 m;C:種植2 a苗齡金花茶苗+草珊瑚,金花茶株行距2.5 m×2 m;D:種植3 a苗齡金花茶苗+草珊瑚,金花茶株行距2.5 m×4 m。帶內草珊瑚按10 500株/hm2栽植。

1.2.2 調查測定

2019年11月和2020年12月分別調查標準地內馬尾松、竹柏的生長情況、郁閉度、金花茶苗高(H)、地徑(D)、冠幅(G)、苗木抽梢程度及成活率等因子。

1.2.3 數據處理及分析

采用密集度(C)來判斷林分空間結構單元中樹冠的連接程度對單株金花茶生長的影響。以金花茶定株位置為中心,判斷周邊林木樹冠投影對其生長的影響。當C=1時,可認為林木很密集,陽光不能以直射光照射金花茶,而是通過針葉形成散光照射;C=0.75時,林木比較密集,約1/4陽光能以直射光照射金花茶,其它可通過針葉形成散光照射;C=0.5時,林木中等密集,約1/2陽光能以直射光照射金花茶;C=0.25時,林木稀疏,約3/4陽光能以直射光照射金花茶;當C=0時,林木很稀疏;陽光幾乎全部以直射光照射金花茶。所有數據分析方法參照黃少偉主編的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分析[5]。

2 結果與分析

2.1 金花茶造林成活率及不同苗齡苗木各性狀指標生長情況

2019年調查表明A、B標準地的郁閉度為0.5;C、D標準地郁閉度為0.6;當年造林成活率均為100%。不同年齡金花茶生長差異顯著,2 a苗齡的金花茶苗木中41.8%生長較旺盛,當年萌芽抽穗長4~14 cm,其余58.2%的苗木有萌芽但無抽梢,其變異系數為17.4%~126%(表1)。3 a苗齡金花茶苗木79.8%生長旺盛,平均抽梢長9 cm,最大抽梢長達14 cm。造林當年地徑、苗高、冠幅、抽梢變異系數20.4%~67.7%。表明金花茶移植后能適應馬尾松林分下生長環境,表現出良好的共生性。3 a苗齡的苗木生長表現優于2 a苗齡,其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無性系金花茶萌芽能力不一致,且插穗部位效應明顯。

表1 不同年度金花茶苗木各性狀指標

2.2 金花茶次年保存率及不同苗齡苗木各性狀指標生長情況

2020年12月調查,多數金花茶苗木均能適應仿野生種植,但各齡級苗木生長差異顯著,不同年齡金花茶保存率有所下降,2 a苗齡為90.3%、3 a苗齡為93.9%。林內保存的2 a苗齡的金花茶苗木中生長較旺盛的當年萌芽抽穗數平均在3.2條,有22.1%的植株芽抽梢達到2條以上,最多達25株;抽梢最長達13.3 cm(表1)。3 a苗齡金花茶苗木生長旺盛,80.6%的苗木芽抽梢達7條以上,平均抽梢長20.2 cm,最大抽梢60 cm:表明3 a苗齡金花茶苗木更適應野外種植。

2.3 林分郁閉度及林木疏密度對金花茶生長的影響

光是影響植物生存和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因子之一。金花茶的生態習性是喜蔭怕暴曬,陽光暴曬直接抑制植株生長,可導致灼傷和死亡,因此金花茶非常適合林下種植。林下光照強度的變化直接影響金花茶生理生化的變化。馬尾松和竹柏均為常綠樹種,陽光能透過馬尾松針葉產生許多散射光,形成適宜的遮蔭作用?;旖坏南聦又癜貙購V圓型樹冠,其枝條的開展和伸延形成二次遮蔭。研究表明郁閉度直接影響光輻射,而林木疏密程度直接影響林下植物金花茶的生長。調查發現金花茶單株死亡高或生長不良無抽梢植株均分布在整年透光度低、郁閉度達0.9以上或密集度為1的地塊,導致金花茶植株幾乎處于全蔭狀況,因缺少光照使葉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造成金花茶植株新芽無法抽梢、枯萎或死亡。

2.4 不同年度和培育方式的金花茶生長差異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各因子對苗高生長的影響差異不顯著。各區組間金花茶抽梢長度有顯著差異,其它性狀生長均呈不顯著差異;不同苗齡苗木地徑、冠幅、抽梢能力(長度、條數)生長達極顯著差異;不同套種方式僅地徑生長達到極顯著差異,其它性狀均差異不顯著。金花茶各無性系表型差異隨著植株的生長逐步趨于明顯。各性狀的差異主要由無性系母本遺傳基礎所決定,因此開展優良無性系選擇可獲較大遺傳增益。苗高生長差異不顯著,主要是為培育寬廣型樹體及方便金花茶花的采摘,通過人為修剪來控制苗高生長所造成。苗齡越大的金花茶分枝能力及抽梢能力越強,從而形成了較大的差異。套種草珊瑚的林地比無套種的每年多追施復合肥750~1 125 kg/hm2,直接促進了金花茶的徑粗生長和提高了草珊瑚的單位產量。

表2 金花茶不同苗齡、套種方式、幼林年齡生長性狀方差分析

2.5 金花茶不同培育措施的多重分析比較

由于部分無性系僅抽梢一條,為統計方便對每個無性系苗木抽梢條數進行開平方處理后進行了多重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在生長性狀方面,除生長性狀苗高外,地徑、冠幅、抽梢長、抽梢條數,3 a苗齡相比于2 a苗齡、幼林(栽植)年齡2 a苗齡相比于1 a苗齡,存在極顯著差異;在地徑方面,套種相比于不套種,存在極顯著差異,達1%水平,在苗高、冠幅、抽梢長、抽梢條數方面,不同套種方式之間無顯著差異(表3)。

表3 金花茶不同苗齡、套種方式、幼林年齡生長性狀多重比較

3 討論與結論

在馬尾松+竹柏復層林內開展不同苗齡、不同栽培方式的仿野生金花茶栽培試驗,經過2 a的試驗調查,結果表明各區組和處理間苗高生長差異均不顯著。2個年度各區組間金花茶除抽梢生長呈顯著差異外,不同苗齡金花茶地徑、冠幅、抽梢能力(長度、條數)的生長達極顯著差異;不同套種方式僅地徑生長達到極顯著差異,其它性狀均呈不顯著差異。說明套種草珊瑚發展立體林業,做到以短養長是可行的。馬尾松林下種植金花茶采用3 a苗齡的苗木生長最優。研究發現,金花茶栽種成活率降低或生長不良的因素之一均是上層林木疏密度達到1以上,因此林下種植時應選擇上層林木疏密度0.5~0.75、林分郁閉度0.5~0.7的地帶種植較為適宜。

金花茶是蔭生植物,忌陽光直射,與馬尾松樹等喬木混種呈現良好的適生性。利用松樹林林地資源和林下空間發展金花茶種植,可建立以林為主、林下種植的立體林業經營模式,從而提高林地利用率、產出率和復種指數,使松林經營從單一林業轉為復合林業,轉變了林業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了林地綜合利用效率和經營效益,符合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客觀要求,對維護生態安全,增強林業自身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苗齡郁閉度馬尾松
馬尾松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森防工作中的馬尾松毛蟲防治技術探究
馬尾松造林技術要點與推廣應用淺析
貴州山地草莓不同時期子苗的最適扦插條件
八角林不同郁閉度對金花茶和山茶生長及光合特性的影響
不同郁閉度馬尾松林下種植射干的生長效果分析
馬尾松栽培技術及撫育管理
郁閉度與七指毛桃生長的相關性分析
不同苗期煙草膜下移栽效果
淺談郁閉度在森林經營中的科學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