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空間結構分析

2022-01-04 01:53韓瑛張成莉岳瑞波
關鍵詞:交通網絡徑路通達

韓瑛, 張成莉, 岳瑞波

1.忻州師范學院旅游管理系,山西 忻州 034000;

2.忻州師范學院外語系,山西 忻州 034000;

3.忻州師范學院經濟管理系,山西 忻州 034000

0 引言

游客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旅游資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旅游資源的等級、數量以及空間結構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區域旅游業的發展.旅游資源空間結構不僅影響旅游者的空間行為,而且影響其旅游資源開發速度、規模、效益,還深刻影響區域旅游業的發展戰略[1].旅游資源空間結構是近年來區域旅游開發研究的熱點,國內從21世紀初開始對旅游資源空間結構進行相關研究,但關于貧困地區旅游資源空間結構的研究少之又少,晉西北地區是我國北方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該區域生態系統非常脆弱,在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任何一個不合理的開發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準確的識別其旅游資源空間結構,是科學合理開發其旅游資源的前提.

晉西北地區處于山西省西北部的雁門關北部,位于內、外長城之間,行政上包括山西省忻州市的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五寨縣、神池縣和朔州市的朔城區、平魯區、左云縣、大同市的右玉縣以及山陰縣、岢嵐縣、興縣的一部分[2],地理坐標為110°06′E~112°58′E和38°43′N~40°17′N之間,北靠長城與內蒙古的清水縣相鄰,西部隔黃河與內蒙古的準格爾旗、陜西的神木縣和府谷遙相對望,東以弧形走向從北到南分別與大同市、懷仁、代縣、寧武等相依,土地總面積約為15 500 km2,總人口約為170多萬.該區是黃土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我國北方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其經濟基礎薄弱,生態環境脆弱,但其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具備發展旅游業的資源優勢.通過對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空間結構進行定量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問題,旨在為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1 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空間結構總體特征

區域旅游資源空間結構總體特征會影響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它是對區域旅游資源空間結構進行研究時關鍵的一步.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空間結構的總體特征分析可從資源的強度效應和類型效應以及集聚效應三個方面進行.

1.1 強度效應和類型效應

旅游資源類型效應總體反映資源的類型種類及其組合效果,強度效應則說明區域旅游資源的等級特征[3].

依據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共分為8個主類、31個亞類、155個基本類型3個層次.由表1可知,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包含8個主類、28個亞類、98個基本類型,分別占全國旅游資源主類、亞類、基本類型的100 %、90.3 %、63.2 %,絕大部分類型都具備,即類型豐富、種類齊全,說明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類型效應較強.到目前為止,晉西北地區眾多旅游資源中國家級景點景區僅有晉綏邊區政府舊址、廣武古城、廣武漢墓群、崇福寺、峙峪遺址、蘆芽山自然保護區等六處,而且這些已經被評了稱和評級的旅游資源中有一些景區(點)同時還有別的頭銜,如崇福寺和蘆芽山自然保護區.因此,本區旅游資源的強度效應屬于中等水平,這不利于對旅游者形成強有力的吸引和本區景點走向更高級別的發展.綜合考慮以上兩個因素,在對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空間結構的分析研究中,只選取了23處晉西北區域內主要的、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區(點)進行分析.

表1 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分類表

1.2 集聚效應

研究對象為晉西北地區主要的23處旅游景點,并對這23處景點的空間分布情況做定量分析.晉西北地區的總面積約為15 500 km2,即a=15 500.把所有的數據d0=18.11,a=15 500,n=23分別代入公式,計算得出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的R值為0.18,而0.18<1,結果表明晉西北地區的旅游資源空間分布類型為集聚型(即空間點呈現集中分布).

一般來說,集聚型的資源分布模式比較有利于組團式開發,同時也更容易進行旅游線路的空間組織和開發.只是當某些旅游資源過于集中在一個地區時,會比較容易產生“資源聚集屏蔽效應”,從而加大旅游線路空間組織的難度.從圖1中可知晉西北地區的旅游資源集中在朔州和河曲兩個地方,而在其他縣分布的旅游資源占該地區的比例很少.因此,在晉西北地區進行旅游線路空間組織有很大的難度,這不利于晉西北地區旅游業快速發展.

圖1 晉西北地區主要旅游資源空間網絡示意圖

2 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空間結構分析

地區旅游資源各節點之間的交通網是否完備,是一個旅游地旅游資源空間結構優劣性的關鍵因素,并且還會對當地旅游流的空間組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由于交通網絡是各個旅游景點之間的客流通道,它的結構特點反映了該地區旅游資源的空間結構特征,在分析的過程中,將晉西北地區主要的旅游景點(區)與其交通網絡系統看成是一個平面圖形來研究,并用圖論中相關的α指數、β指數以及γ指數等定量方法進行分析.

總體上認為交通網絡密度大、連接度高和通達性好為完善的交通網絡.但是如果一個地區的交通網絡只是密度大而結構不合理,那么這個地區的交通也不一定便捷.因此,一個地方交通網是否完善由密度和結構共同決定.交通網絡的密度用這一地區所有的運輸線路的總長度來表示,而交通網絡結構的度量總是由連接度和通達性來共同完成.

2.1 連接度分析

連接度即交通網絡的發達程度.連接度分析從α指數、β指數以及γ指數三個方面進行.這三個指數從交通線路數、交通線路等級和連通發達程度不同的側面對晉西北地區旅游交通網絡進行分析.

2.1.1α指數

α指數是用來衡量交通網絡回路性的指標,用回路數和理論上最大數的比來表示,公式為:α=[(L-P)+1]/(2P-5),此公式中L表示交通網絡中兩節點間連接直接數的邊的總數;P表示交通網絡中總的節點個數,即頂點的總數目.α的取值在0~1之間,在指數為0時,無回路,指數是1時,說明回路數達到了最大的程度[5].

由圖1可知L=29,P=23,把所得的數據代入公式可得α=0.17,反映了晉西北地區旅游交通網絡的回路性非常差,增加了游客的旅游成本.在相同的條件下,游客會優先選擇成本較低的其他旅游目的地,晉西北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

2.1.2β指數

β指數表示地區交通網絡的各個節點連線數目的平均數,是衡量這個地區交通網絡連接性的一個重要的指標.一般而言,在一個多節點的旅游區內,各個節點之間的連線越多,則表明這個地區的交通等級越高[6].β計算公式為:β=L/P,在此公式中:L、P含義與α指數公式中相同,β表示交通網絡的連接度,其取值范圍在0~3之間,在這個范圍內,β值越趨于3,則表示該區域的網絡連接性越好[7].

根據前文可知L=29,P=23,代入公式(3)可得β=1.26.由此可見,晉西北旅游區交通網的連接度處在中下水平,各旅游景點之間的交通網密度較小,且經過查資料可知,晉西北地區的運輸線路多為鄉、縣級別,相對于山西省乃至全國其他的地區而言,該地區的國道和省道所占的比率較低,交通營運能力亟待提高.

2.1.3γ指數

γ指數用來反映區域中交通網絡的連通程度.在這一點上,γ指數分析是和β指數分析相類似的一種分析方法.它的公式為γ=L/3(p-2),此式中L和P的含義與α指數公式中的相同,γ的取值范圍為0~1.當γ取值為0 時,表明該交通網絡中無連線,也就是說各個節點之間毫不相連;當γ取最大值時,則表明該網絡為最大連通,即該網絡中的每一個節點都與其他的節點之間有連線.

把L=29,P=23代入公式可得γ=0.46.可知晉西北地區各個旅游景點之間的連通水平較低,到目前為止還未形成完善的旅游網絡,這嚴重的影響了該區旅游業的發展.

2.2 通達度分析

各個節點之間往來的通暢程度,即為該區旅游交通網絡的通達度,它用來衡量各個節點之間流動的難易程度,表明了各個節點之間聯通的便捷性,是一個旅游區內旅游高質量、高效能的前提.

2.2.1 通達度指數

通達度指數用網絡中頂點之間的最短路徑的平均間距表示.其公式為

式中:Ai表示頂點i在網絡中的通達度指數;Dij表示點i和點j之間的最短距離.很顯然,頂點i的通達度越高,則Ai所得值越小.

由表2可知,晉西北旅游區23個節點之間的平均通達度指數為92.7.在這23處節點中比該旅游區通達度平均值高的有11處節點.其中“四八”烈士殉難處、左云古長城、晉綏邊區政府舊址、殺虎口、左云古城墓群等幾處節點的通達度最差,它們的通達度指數分別是128.87 km、125.94 km、124.87 km、121.31 km.另外,還有12處節點的通達度指數低于該區的平均值,其中平魯尉遲恭故里、安太堡露天煤礦、崇福寺等節點的通達度指數最低,是該區通達度最好的幾個節點.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該區中的每一個節點的通達度指數都比較高.晉西北地區的節點中通達度指數最低72.33 km,最高為128.87 km,平均值是92.7 km,這些數據相對于別的區域來說是很高的,因此晉西北地區的通達性較低,這將會影響該區客流的流通,對該區旅游業的發展也會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因而,在該區以后的旅游業發展過程中,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加大完善晉西北地區旅游節點之間的交通力度.

表2 晉西北地區主要旅游資源的通達度指數

2.2.2 平均徑路長

平均徑路長是度量各節點間通達性的另一種重要方法.其方法為:當兩節點間有直接的交通線路時,標為1,沒有直接的連線時,標為0,每一對節點間的距離用沿著最短路線的連接線表示.在最短徑路矩陣中,任意節點的平均徑路長都是由矩陣中該節點的行總數和行內正值節點總數的比率表示.節點的平均徑路越大,表示這個節點的網絡通達性越差,反之則越好,而平均徑路長最小的節點是該網絡的中心[8].

從表3可知,晉西北地區最短徑路長的平均值是3.45,說明晉西北地區的旅游通達度水平總體比較低.在該地區的23個旅游節點中小于這個平均值的旅游節點有15個,在這15個節點中,平均徑路長介于2.39~3之間的分別是崇福寺2.39、海潮庵2.43、神頭泉2.61、岢嵐北寺塔2.96,這些旅游節點共有4個,是晉西北地區旅游網絡中通達性最好的旅游節點,同時也是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交通網中具有比較好的交通區位開發條件的旅游資源開發單體.除此之外,低于該地區的平均徑路長的旅游節點還有11個,它們分別是威遠衛古城3.22、殺虎口3.22、安太堡露天煤礦3.04、峙峪遺址3、舊廣武古城3、廣武漢墓群3.22、萬家寨水利樞紐3.43、娘娘灘3.43、蘆芽山自然保護區3、西口古渡3、保德天橋3,這11處旅游景區(景點)也是晉西北地區旅游交通網絡中通達性較好的11個節點.另外,平均徑路長大于晉西北地區平均徑路長的旅游節點有8處,這些節點的平均徑路長介于3.45~5之間,它們分別是左云古長城、左云古城墓群、尉遲恭故里、偏關老牛灣、荷葉坪、林遮峪遺址、晉綏邊區政府舊址、“四八”烈士殉難處,其中左云古長城、“四八”烈士殉難處、左云古城墓群等3個景點的平均徑路長是晉西北地區中最大的,分別為5、4.61和4.04,是該旅游區中通達性最差的節點.

表3 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空間網絡最短徑路矩陣與平均徑路長

通過對比表2和表3,可知安太堡露天煤礦、峙峪遺址、崇福寺、海潮庵、萬家寨水利樞紐、保德天橋等節點具有較好的通達性,而左云古長城、左云古城墓群、“四八”烈士殉難處、晉綏邊區政府舊址、林遮峪遺址等則是通達性較差的旅游節點.通達性指數和平均徑路長兩個方面的分析都得出了相類似的結論,充分表明上述這些通達性較好以及較差的旅游節點在晉西北地區旅游空間中的競爭地位.

2.2.3 緊密度指數

為了能夠對旅游區的連通性做一個更全面的分析,可以先將該旅游區看成一個平面上的圖形,然后再運用相對應的圖論學原理中的相關內容對晉西北旅游區的連通性指標做定量分析.在對一個地區的內部通達性程度進行衡量時,通常一種便捷而高效的方法是區域形態的緊密度分析.一般情況下,用緊密度指數表示區域的形態,越緊湊的形態,區域的旅游流通也就越容易進行,連通性就越好.緊密度指數公式為:C=D/D',其中D表示和研究區域面積相等的圓的直徑,D'表示研究區域中相距最遠的兩點間的距離[9].顯然0≦C≦1,當C的值越大,更加趨向于1時,區域形態更加緊湊;當研究的區域呈圓形時,通達性最好,C值為1;當研究區域形態為直線時,通達性最差,C值為0[10].

綜合上述內容以及圓的面積公式,可通過換算來求得D的值為140.52 km,并且通過查閱數據資料可知,晉西北旅游區中相離最遠的兩點為左云古長城和“四八”烈士殉難處,它們相距253.45 km,即D′=253.45 km.把數據代入公式,緊密度指數C為0.55,說明晉西北地區區域形態緊湊程度一般,處于中偏上水平,這對晉西北旅游區內交通建設影響不大,同時有利于區內交通網通達度的提高.

3 結論

通過對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空間結構的強度效應、類型效應、集聚效應、連接度以及通達度定量分析,結果表明目前晉西北地區旅游資源呈集聚分布,其類型效應較強,強度效應一般;旅游交通網絡整體上連接度、通達度較差,旅游交通網絡不發達.這些都是束縛晉西北地區旅游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不利于晉西北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也不利于本區關鍵旅游節點發揮對周圍地區的帶動功能,更不利于高效地進行區內客源的空間流動.鑒于此,晉西北地區首先要充分挖掘區域內各種潛在的旅游資源,合理利用好已開發的現有旅游資源;然后要完善旅游交通網、旅游服務設施設備,提高通達度與連接度;同時要加強合作創建品牌,形成區域旅游特色;最后要創新發展思路,堅持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

猜你喜歡
交通網絡徑路通達
有向圖上高維時間序列模型及其在交通網絡中的應用
適用于軍用無線的自組網多徑路由協議研究
“神子”如何通達藏地——論格絨追美的長篇小說《隱蔽的臉》
國防交通網絡關鍵節點識別模型研究
LKJ徑路數據校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交通網絡規劃發展
通達青島
引起困惑的左右束支交替阻滯的室上速
城市群交通網絡層次分析研究
相同徑路的高速列車運行圖編制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