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肌神經阻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麻醉中的效果分析

2022-01-08 05:34孔垂棟金燕貞
大醫生 2021年18期
關鍵詞:芬太尼麻醉神經

孔垂棟,金燕貞

(延邊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吉林延邊州 133099)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是常見的乳腺癌手術,雖然該術式已經相對成熟,但手術過程中仍可能損傷同側肋間神經、胸神經、胸長神經、胸背神經及肋間臂神經,導致患者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慢性病理性疼痛[1]。胸肌神經(PECS)阻滯是一種將麻醉藥注射到肌肉,進而阻滯神經的技術,可為乳腺手術提供圍術期麻醉與復合鎮痛[2]。根據穿刺的平面不同分為PECSⅠ阻滯和PECS Ⅱ阻滯,PECSⅠ阻滯是將麻醉藥物注射于胸大肌與胸小肌之間,PECSⅡ阻滯則是注射于更深層的胸小肌與前鋸肌之間。本研究旨在探討超聲引導下全身麻醉復合 PECS(Ⅰ+Ⅱ)阻滯與單純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麻醉中的效果差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延邊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48例擬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女性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3~58歲,平均年齡(51.75±5.19)歲;體質量指數(BMI):17~28 kg/㎡,平 均BMI(22.96±4.64)kg/m2;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級21例、Ⅱ級3例;手術時間98~130 min,平均手術時間(116.75±12.38)min;麻醉時間120~160 min,平均麻醉時間(141.43±17.46)min。對照組患者年齡44~56歲,平均年齡(50.80±4.90)歲;BMI:18~30 kg/㎡,平 均 BMI(23.57±5.05)kg/㎡;ASA分 級:Ⅰ19例、Ⅱ級 5例;手術時間100~128 min,平均手術時間(114.35±13.01)min;麻醉時間122~155 min,平均麻醉時間(138.73±15.93)min。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經由延邊大學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納入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入院后接受病理檢查、影像學檢查后確診為乳腺癌[3];②無出現遠處轉移或者浸潤者;③臨床資料完善者。排除標準:①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者;②穿刺部位感染者;③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者;④麻醉藥過敏者;⑤有嚴重的心、肺功能損傷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以相同用藥方案進行全身麻醉誘導,該方案為丙泊酚乳狀注射液(西安立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300,規格:50 mL∶0.5 g)2 mg/kg,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 mL∶50 ug)0.3 μg/kg,注射用苯磺順式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69,規格:10 mg)0.2 mg/kg,面罩通氣3 min后行氣管插管。生命體征平穩后進入麻醉維持階段,此時為觀察組患者行PECS阻滯?;颊呷⊙雠P位,操作者將探頭橫向置于鎖骨外1/3處,調整探頭位置及參數直至屏幕中呈現清晰的胸大肌、胸小肌、肋間肌、胸膜等影像。借助超聲影像定位,在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間找到搏動的胸肩峰動脈胸肌支,以該動脈作為定位標志引導穿刺,采用平面內技術緩慢進針,于胸大肌與胸小肌之間注入 0.5%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60137,規格:10 mL∶100 mg(按鹽酸羅哌卡因計)]10 mL。然后將探頭縱向置于鎖骨外1/3處,對腋動脈、腋靜脈正確識別后,將探頭向同側腋窩方向緩慢移至胸小肌邊緣,正確辨認出胸大肌、胸小肌、前鋸肌、肋骨、肋間肌、胸膜等影像,同樣采用平面內技術緩慢進針,針尖突破胸大肌和胸小肌,于胸小肌與前鋸肌之間注入0.5%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20 mL,至此完成阻滯。兩組患者術中維持均采用丙泊酚乳狀注射液與鹽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8,規格:2 mg)持續泵注,順式阿曲庫銨按需推注,維持腦電雙頻指數(BIS)值在45~55,當術中心率或血壓變化超過基礎值的20%時,適當調節維持劑量調整麻醉深度。手術結束前30 min,停止注射順式阿曲庫銨,手術結束前10 min,停止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泵注。Steward蘇醒評分達5分后,拔除氣管插管,送入蘇醒室。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②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4],評估兩組患者術后2 h、4 h、8 h、16 h和24 h的疼痛嚴重程度:0分為完全無痛;1~3分為輕微疼痛;4~6分為明顯疼痛并影響睡眠;7~10分為強烈疼痛且難以忍受。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4 h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眩暈、皮膚瘙癢、呼吸抑制。④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4 h和術后48 h的每日睡眠干擾評分法(DSIS)評分[5];⑤比較兩組患者術后48 h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通過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檢驗兩組間的VAS評分和DSIS評分隨時間變化情況;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中丙泊酚用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瑞芬太尼用量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丙泊酚(mg) 瑞芬太尼(μg)觀察組 24 645.77±25.47 523.25±20.84對照組 24 640.37±19.23 774.18±24.12 t值 0.829 -38.537 P值 >0.05 <0.05

2.2 術后VAS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術后2、4、8、16、24 h的VAS評分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結果:①不同時間點VAS評分有差異(F時間=48.247,P時間<0.05);②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之間VAS評分有差異(F組間=25.393,P組間<0.05);③不同時間點的兩組患者VAS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交互作用=19.871,P交互作用<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的比較(±s)

VAS:視覺模擬評分法。

組別 例數 術后2 h 術后4 h 術后8 h 術后16 h 術后24 h觀察組 24 1.04±0.65 1.31±0.56 1.64±0.61 1.78±0.84 2.28±0.87對照組 24 1.77±0.87 1.98±0.75 2.08±0.66 2.27±0.70 2.31±0.91

2.3 術后24 h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術后24 h惡心、嘔吐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24 h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 [例(%)]

2.4 術后24 h、48 h的DSIS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術后24 h、48 h的DSIS評分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結果:①不同時間點DSIS評分有差異(F時間=19.774,P時間<0.05);②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之間DSIS評分有差異(F組間=24.078,P組間<0.05);③不同時間點的兩組患者DSIS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交互作用=11.584,P交互作用<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24 h、48 h的DSIS評分的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術后24 h、48 h的DSIS評分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術后24 h 術后48 h觀察組 24 2.94±0.95 1.82±0.82對照組 24 4.13±1.21 2.45±0.98

2.5 術后48 h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48 h滿意度為87.50%,對照組患者術后48 h滿意度為54.17%,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54,P<0.05)。

3 討論

乳腺癌手術創傷引起的圍術期疼痛會導致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大,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增加;且術中可能損傷中樞或周圍神經,導致疼痛傳導通路發生變化,從而引起術后慢性疼痛[6]。目前臨床上對于乳腺癌手術的麻醉多采用全身麻醉,術中及術后多采用較大劑量的阿片類鎮痛藥。超聲引導下的胸肌神經阻滯技術,操作簡單、鎮痛效果確切且安全性高,為乳腺癌手術提供有效鎮痛,同時減少了阿片類藥物的用量,降低了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7]。

PECSⅠ阻滯由Blanco于2011年首次提出,PECSⅠ阻滯是將麻醉藥注射到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間,阻斷胸外側神經和少部分胸內側神經,胸外側神經主要支配胸大肌,胸內側神經主要支配胸小肌,因此PECS Ⅰ阻滯可為胸部假體植入等胸肌手術提供鎮痛[8]。但此法阻滯范圍較小,臨床應用受限。Blanco于次年又提出了PECSⅡ阻滯,PECSⅡ阻滯是將麻醉藥注射到更深層次的胸小肌和前鋸肌之間,阻斷胸小肌下方的胸內側神經、肋間神經外側皮支、肋間臂神經、胸長神經和胸背神經,使阻滯范圍擴大[9]。

本研究是將PECSⅠ和PECSⅡ聯合進行阻滯。由于PECS阻滯本身并不具備鎮靜功能,在保持BIS值在45~55的情況下,兩組患者術中丙泊酚的使用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術中的瑞芬太尼用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全身麻醉復合PECS阻滯可以減少阿片類鎮痛藥的用量。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的比較結果:①不同時間點VAS評分有差異(P時間<0.05);②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之間VAS評分有差異(P組間<0.05);③不同時間點的兩組患者VAS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交互作用<0.05);說明全身麻醉復合PECS阻滯可有效鎮痛,緩解患者疼痛程度。觀察組患者術后24 h惡心、嘔吐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表明全身麻醉復合PECS阻滯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兩組患者術后DSIS評分的比較結果:①不同時間點DSIS評分有差異(P時間<0.05);②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之間DSIS評分有差異(P組間<0.05);③不同時間點的兩組患者DSIS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交互作用<0.05);說明全身麻醉復合PECS阻滯鎮痛效果確切,顯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觀察組患者術后48 h滿意度為87.50%高于對照組患者的54.17%(P<0.05),表明全身麻醉復合 PECS 阻滯可提升患者滿意度。

本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之處:首先由于倫理學的限制,對照組患者未采用0.9%生理鹽水行PECS阻滯;其次樣本量較少,說服力較弱,需要更大的樣本量來證明PECS阻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再次未進行遠期隨訪,并不了解患者術后遠期效果;最后PECS阻滯的有效鎮痛時間為12~24 h,而患者自控鎮痛的時間可達48 h,說明僅采用單次PECS阻滯達不到長時間鎮痛的要求,還需考慮置管來延長鎮痛時間[10]。

綜上所述,在全身麻醉的基礎上行胸肌神經阻滯,可顯著減少術中阿片類鎮痛藥的用量,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且可以提升患者滿意度,在臨床上擁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猜你喜歡
芬太尼麻醉神經
神經松動術在周圍神經損傷中的研究進展
瑞芬太尼與芬太尼在全身麻醉術中的應用效果對比
腰硬聯合麻醉與持續硬膜外麻醉應用在全子宮切除術中的作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橈神經損傷研究進展
《麻醉安全與質控》編委會
地氟烷麻醉期間致Q-T間期延長一例
咪達唑侖聯合舒芬太尼無痛清醒鎮靜在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術中的應用
“神經”病友
瑞芬太尼與芬太尼用于腹腔鏡手術麻醉效果對比觀察
骶管麻醉復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兒麻醉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