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樹下故事多

2022-01-13 05:50黃克瑤沈洋編輯王芳麗
中國三峽 2021年9期
關鍵詞:巧家縣白鶴紅糖

◎ 文 | 黃克瑤 沈洋 編輯 |王芳麗

2020年與2021年之交,一場規模宏大的移民搬遷在白鶴灘水電站庫區進行,川滇兩省十余萬移民搬離老宅,搬進新家園。

金沙江畔,伴隨著大規模移民搬遷,美好的生活在開啟,感人的故事在發生。

黃傳虎:趕上發展好時候

黃傳虎一家 攝影/盧忠燦

清晨六時許,家住白鶴灘庫區花棚子移民安置點的黃傳虎,已經開始忙碌。

出門之前,他瀏覽了一下短視頻平臺,看到有關白鶴灘水電站的介紹,忍不住評論:“真是了不起?!睂τ诎Q灘水電站,黃傳虎總有著別樣情懷,這些年的生活變遷,都與它密切相關。

“20世紀90年代,就是在家里種種地,農閑時出門打打工,只能維持基本生計?!被貞浧饛那暗纳?,黃傳虎感慨萬千。

轉機出現在2000年以后?!鞍Q灘水電站要開始修建,修橋鋪路的人也陸續到來,葫蘆口鎮開始熱鬧起來?!卑Q灘水電站的修建,讓葫蘆口鎮得以快速發展。黃傳虎抓住機遇,在鎮上建了房子,很快租了出去。

“葫蘆口成了交通要道,來往白鶴灘的人都要經過這里,貨運物流餐飲都比較好做,我們的生活也慢慢好起來了?!?/p>

如今,從老宅搬入移民新房,生活又向前邁進一大步。黃傳虎的身份也從寧南縣華彈鎮大興村一組移民組長變成花棚子移民安置點第二生產隊隊長,剛畢業的大兒子應聘上了政府移民專干。按照黃傳虎的話說,“是趕上了好時候”。

趕上好時候的,還有從村里來到縣里讀書的小兒子黃晨。

2015年8月,白鶴灘水電站遷建的移民學校三峽白鶴灘學校成立,開始招生?!罢腿龒{集團共同投資新建三峽白鶴灘學校。取名如此,也是為了紀念偉大工程?!毙iL鐘華瑤說道。

第一次來到三峽白鶴灘學校報名入學時,黃晨感觸頗深:“校園大、環境漂亮?!痹谶@所學校,與黃晨一樣有著移民身份的孩子有1455個,占據學生總人數的一半多。

“2019年9月開始,三峽集團在學校專門開設了勵志教學班,從2021年開始,把學校納入三峽領航計劃,每年給我們撥付經費,幫助實現了縣內優質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均衡?!辩娙A瑤說道。

佘岡燕:特色美食謀發展

孩子們守著玉米粑粑上鍋 攝影/趙若伊

剪掉玉米葉尖尖,拼接好幾片碎葉,托在手中,迅速舀上一大勺發酵好的米漿,放入蒸籠里,再用小木塊支撐,防止漿液流出。如此重復,滿滿當當一籠30個,上鍋蒸20多分鐘,熱氣騰騰的玉米粑粑就出籠了。

下午4點,家住云南省巧家縣七里移民安置區的佘岡燕,正在承租的門面里張羅,來來往往已有好幾波住戶開始上門買粑粑。

玉米粑粑也叫包谷粑,在西南地區頗為流行,是一種傳統的云南小吃,質地松軟,材料純粹,僅用大米、玉米、糖就可以制作,但要做得平整圓潤,好看又好吃,也是一門手藝。

“玉米葉比較軟,把漿裝進葉子里,不是誰都能裝好,還是需要技術的?!闭勂鹩衩佐昔?,佘岡燕滿是自豪,做這個已經兩三年了,泡米、磨漿、發酵、裝葉、蒸粑粑……整個流程,佘岡燕已經熟能生巧。

“在我們這邊,做玉米粑粑是個特色。我家在本地也算小有名氣,顧客都喜歡買我家的。搬到新家,這個手藝也不能斷?!辟軐鄻泛呛堑卣f。

“這次泡了90斤米,預計今天可以做700個。明天早上拿去市場批發賣,也能賣出去1000多塊錢,純利潤能有幾百塊?!弊疃嗟臅r候,阿燕一天做了1000多個玉米粑粑。

因為有著良好口碑,阿燕從不愁自己的銷路。她不僅有穩定的顧客源,還掌握了市場的需求規律?!斑@個跟季節、天氣有關,天氣涼快一點,臘月和正月就賣得好,還有端午等節假日銷量也不錯。外地回老家的、來巧家旅游的人都會買,還有買來送人的?!?/p>

搬新家、謀出路,余岡燕早有打算。

“老房子在巧家縣白鶴鎮七里村1隊,以前就在家里做粑粑,其實很早就有開店做生意的想法,搬了新房這里人流量大,也正好有機會?!睂τ谝泼癜徇w生活,佘岡燕心滿意足。

廖青:移民搬遷帶來好商機

回巧家開店的廖青夫婦 攝影/趙若伊

“開家具店的想法,是回來探親時萌發的。搬新家、裝修新房、購買家具的移民多,我就想,是不是也回來試試?!?/p>

廖青,常年在江蘇無錫做家具生意,春節后,把店鋪開回了云南巧家,如今已經營業3個多月。

家具店,開在巧家縣七里移民安置區。沙發、床衣柜、茶幾、廳柜……125平方米的店鋪里擺放著各類家具?!翱臻g有限,無法擺太多貨,就進點兒樣品,給顧客看看質量。如果顧客不喜歡店內款式,就再看看圖冊,優選后配送?!闭劶斑\營方式,廖青頭頭是道。

這是她從事家具生意的第10個年頭,也是她離鄉的第10年。自從去了江蘇,就扎根在了江蘇,嫁到了江蘇,店開在了江蘇?!叭绻麤]有移民搬遷,就沒有機會回老家來看一看,也不會想著在巧家開店?!绷吻嗵寡?。

巧家縣近幾年的變化發展,讓廖青十分感慨?!拔覀冞@代人,見證了巧家縣非常重要的歷史變遷,挺自豪。電站建設帶動地方發展,交通便利太多了。以前在巧家老家,除了種地,沒有什么出路?!?/p>

到底在巧家開店可不可行,廖青深思熟慮?!敖K的生意其實是比較難做,因為市場已經飽和,想要把東西推銷出去,什么都要做到別人前面,但是這里剛開始發展,人們的需求多樣,市場機會也多?!?/p>

安置區內,家具店、電器店、瓷磚店……早已進駐,廖青面臨的競爭壓力不小?!按蠹叶伎吹搅艘泼癜徇w里暗藏的商機。各憑各的本事吧,我以后還要繼續把店面做大?!绷吻嘤衷谛睦锉P算開了。

搬進新家園,憧憬新未來,一幅白鶴灘移民生活的美麗長卷,正在金沙江兩岸徐徐展開。

繪圖/啟止設計

宋號巧:新娘子的“新崗位”

宋號巧(右一)和同事在小區引導移民群眾愛護小區環境衛生。攝影/黃克瑤

2020年12月,巧家縣移民大搬遷之前,中寨鄉一位24歲的姑娘與白鶴灘鎮七里村一位移民小伙子舉辦了婚禮。姑娘叫宋號巧,漂亮、熱情、懂事。

幾天后,七里村移民全部搬進北門移民安置區。北門移民安置區是巧家縣的一張“名片”。稱它為“區”,是因為它大。北門安置區是巧家縣“一城三鎮”8個移民集中安置區中體量最大的,規劃總建筑用地1691.7畝,分6個地塊,共建設移民安置房81棟5891套,安置來自白鶴灘鎮北門社區、花園社區、七里社區、可福村、魚壩村移民共4860戶13326人。

開春過后,金沙江干熱河谷氣候炎熱,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也熱上加熱。在許多地方,都能感受到白鶴灘移民朝著新生活奔跑的節奏。

“公公去世得早,婆婆把兒子拉扯大很不容易。老房子是三間土房,搬遷后我們住進了100平方米的樓房?!彼翁柷烧f,新婚后,一家人是在老屋里過的春節。正月初十,全家就開開心心地搬進了新樓房。

結婚前,宋號巧和未婚夫在昆明一家廣告公司打工,看到家鄉熱火朝天的移民工程建設,看到移民區翻天覆地的變化,兩口子決定回鄉,離家人近一點,開啟新生活。搬完家,新娘子宋號巧就在移民社區物業公司找到了工作。

大規模移民搬遷進城,一夜之間從農民變市民,群眾在生活上有很多地方需要適應。為了幫助移民適應新環境,宋號巧每天的工作就是教老人坐電梯,幫迷路老人找到家門,教移民群眾到指定地方倒垃圾……

為了幫助移民適應新生活,安置區建筑承包商成立了物業公司,負責客服、保潔、保安和工程等工作。為了優先移民就業,100多名移民走上了物業管理崗位。

“2月28日北門安置區的搬遷都結束了,81棟房子住進來900多戶。群眾反映的問題需要及時解決,他們一刻也離不開我們?!笨吹贸鰜?,宋號巧很喜歡她的新崗位。

言學良:多向發展的“斜杠”移民

言學良(中)和父母在新房中 攝影/黃克瑤

家住白鶴灘水電站云南庫區巧家縣北門移民安置點的言學良,早早地就跟父母開始忙碌。他們新開張不久的小賣部生意火爆。一大早,買水的,買紙的,還有來來往往好幾撥顧客就坐在屋里和言學良一家聊著天。

實際上,開小賣部這個念頭,早在搖號分房的時候就已經萌發?!斑@套一樓的房子,125平方米,不管住哪一棟,都要經過我這里。原來本打算出租給別人經商,但一想到這么好的地段,我要自己干!”說話間,言學良有幾分興奮。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言學良按照每天貨物的銷量、需求,從批發市場批發酒水紙巾飲品等生活必需品。如今,每天小賣部門前的住戶、裝修人員、保潔員等各類人群絡繹不絕。

“現在一天下來,能賣2000多塊,也有兩三百元的利潤,還是相當可觀的!”談及以后的打算,“肯定想把生意做大嘛,但是現在還是想先做好便民利民的服務,現在來我這里照顧生意的都還是老街坊鄰居,同一個村里的人都搬在這里,走到哪里都是熟悉的人?!苯恿艘粋€訂單電話,言學良接著說,“跟我住同一個地塊的住戶,給我打電話說需要什么,我都是直接送貨上門,不要配送費”。

這邊言學良和記者聊著天,那邊言學良的父母熱情張羅著生意,給顧客買單。言學良告訴記者,父親腿腳不便,母親年紀大了,但他們也閑不住?!拔疑习嗟臅r候,他們就看看店,只要他們有事做,還是比較開心的!”

在小賣部清點了一陣,言學良又要奔赴他的另一個工作地。實際上,入戶水電安裝才是他的主業。從事這一行業已經六七年,對于房建裝修相當了解,對于自家的房子質量更是贊不絕口,“我們這個移民安置房的主體結構是沒話說,整體質量完全沒問題”。如今,新住戶陸續搬入,裝修工作迎來高峰,言學良的一技之長正好也派上用場。

鄧永春:有機會還要種葡萄

鄧永春在她的葡萄地里 攝影/王先員

鄧永春是巧家縣金塘鎮雙河社區委員,也是個老黨員,原住雙河社區田壩村民小組。

2020年10月,鄧永春賣完了自家葡萄園里的葡萄,雖然收入有十多萬元,她卻高興不起來。因為2021年3月白鶴灘水電站就要開始清庫蓄水了。

往年,賣完葡萄的她要抓緊修枝、除草、松地、施肥,有干不完的活計。這一下子就沒事干了,感覺心里空落落的,自己辛苦經營了多年的葡萄,就這么與它們斷了?

“原來我租了片地,種的是無核水晶。因為種葡萄,我成了村里的創業代表,還成了市人大代表?!碧崞疬^去的經歷,鄧永春非常得意。雙河社區田壩村民小組屬于白鶴灘水電站全淹沒區,鄧永春家的老房子和她的葡萄園也全部在庫區,她家年前搬進安置區新家過的春節。不過,住進新家后,她沒有閑下來,到處打聽土地流轉的事情,還是考慮繼續把葡萄產業發展下去,她不想就這樣與她的葡萄斷了緣分。

“我們搬上去以后,我還是想把這個產業發展下去,畢竟我經營了10多年葡萄,但是租地有點困難,我希望政府幫我把土地流轉過來,以后繼續把這個產業發展下去?!闭f話的時候,鄧永春眼睛里充滿了希望。

對于現在的新家,鄧永春也很滿意。她家選了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土地和房屋的賠償款有26萬元,150平方米的房子按照1392元每平方米,總價22.6萬多,三峽集團補償給她的土地款還余3萬元。而且他們家屬于生產安置補償,每人每月還另外補償397元,一家三口每月就有一千多元的補貼。

“我現在在社區工作,每月領1800元。家里有三口人,我女兒去年7月參加工作,在東川人民醫院。老父親78歲了,自己住在城里?!?/p>

“長遠看,搬過來好?!边@是鄧永春反復說的一句話,也代表了更多移民的愿景。情感上雖然舍不得,但從發展前景和居住環境等各方面,大家都明白以后會越來越好。

繪圖/程向菁菁

胡家祿:我們趕上了好時代

胡家祿全家在舊宅合照 攝影/盧忠燦

胡家祿的新家在巧家縣城邊上的天生梁子安置點,一棟棟17層高的大廈整齊排列,寬闊整潔的濱江大道從安置點下方穿過。整個安置點布局合理、環境優美、交通便捷。

胡家祿顯得非常開心,說:“搬到城里的夢想,沒想到這么容易就實現了!小區環境好,離縣城又近,我特別滿意?!焙业撔χf,唯一不滿足的是,自己抽簽選房的時候沒抽到能三面看到金沙江的“江景房”。

胡家祿回憶說,人生第一次聽到建設白鶴灘水電站的消息,還是他上初中的時候。那時候,他們一家人生活在交通閉塞的金沙江邊,不知道水電站是什么樣子,只知道大人們都在期盼。

想到自己的生活與如此宏偉的國家重大工程建設融為一體,胡家祿說:“這種感覺很奇妙,很自豪的!”

胡家祿的愛人巧姐天生樂觀,對移民搬遷顯得很急切,收拾行李干脆利落。她是從四川嫁過來的,娘家就在巧家縣城對面的寧南縣華彈鎮,中間隔著一條金沙江。

巧姐勤勞吃苦,踏實敢干,炒得一手好菜,老胡對這個兒媳婦贊不絕口。2020年10月,考慮到搬遷后的生活,巧姐提前和家人商量,在巧家縣老城區農貿市場租了一間小店面,取名“巧兒小吃”,獨自經營。她說:“搬遷后,每個月領長效補償費,讓我們有了基本生活保障。自己開個小店,雖然累一點,也算是一份工作,可以改善家里經濟?!?/p>

巧姐對未來生活十分樂觀。雖然飯館才開業幾個月,但已經有了一批熟客。每天晚上回家,她都會跟家人分享當天的收獲,她喜歡自己這份工作?!爸灰ぬ崒嵏?,未來的日子一定會更好!”巧姐信心滿滿地說。

老胡也籌劃著讓大兒子在小區下面租一間門面,從事賣豬肉的老本行?!拔覀冓s上了好時代,趕上了黨的好政策,可以安心做生意。巧家人的生活每天都離不開肉呢,小兒子現在就干得不錯,每年有十多萬元的凈收入?!崩虾f。

萬興全:傳承小碗紅糖

老糖匠萬興全展示市級非遺傳承人命名狀 攝影/閆科任

萬興全今年74歲,原住巧家縣白鶴灘鎮魚壩村一組,是巧家小碗紅糖的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因為白鶴灘水電站的建設,萬興全舉家搬遷到縣城北門安置小區,盡管住上了高樓,兒女都分到了新房,過上了城里人的好日子,但老萬一直心心念念的,還是他的榨糖小作坊和傳習基地。老萬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雖然地被水淹了,但榨糖的技術,還得一代一代傳承下去?!?/p>

萬興全的爺爺、父親都是糖匠,堂兄萬興方也是糖匠。1958年他父親開始在糖坊榨糖,當時,只有七八歲的萬興全就對榨糖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老愛去摸父親榨糖的家什,每天放了學就去糖坊玩。父親見他感興趣,就決定要好好培養他做糖匠。

1974年10月,榨糖技術日益精湛的萬興全,進入到巧家營稅務所從事紅糖稅收工作,為了讓群眾做出好顏色的紅糖出來增加收入,他常常親自指導生產隊的社員榨糖?!熬瓦B我們巧家縣對面的四川寧南縣,都要請我過去指導,他們的糖一直做不好,我在寧南還收了七八個徒弟。后來,紅糖稅取消了,我又擔任巧家縣魚壩村一組小組長十多年,并從2008年任魚壩村一小組書記到今天?!?/p>

說到自己的手藝,萬興全像是著了魔一樣,有說不完的話,似乎在他的記憶里,滿腦子全是紅糖。

作為一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萬興全對于紅糖的技藝精益求精。他說:“制作紅糖,要把握好幾大關鍵。最為關鍵的是辦灶,要有技術。當時,我堂兄萬興方給我說,要學會吹水,糖匠好學難放灰,榨匠好學難敲尖,包包匠倒好耍,遇斗綿糖又難吹?!?/p>

巧家搞紅糖競賽時,曾多次邀請萬興全當評委。說到評價紅糖的好壞,老萬給出了“看、聞、聽、摸”四個字的標準。所謂看,是看甘蔗吃不吃石灰,吃的量的大小。所謂聞,就是聞糖的味道正不正。所謂聽,就是大火頭聽熬制過程中的聲音。所謂摸,就是把紅糖拿到臉上摸,會硌得臉疼,就說明不是好糖,不滑刷。

榨了一輩子糖的萬興全,如今面臨的最大難題卻是,他種植了一輩子的甘蔗地,馬上就將沒入水底。就連他的住房,尤其是他一手建造起來的榨糖小作坊,都將因為白鶴灘水電站的建設,在下閘蓄水后被永久淹沒。

“盡管搬遷了,以后種植甘蔗的土地少了,我還是要把榨糖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在上級的支持下,我在紅線外搞了個傳習所,我要教他們年輕人,要打破傳統的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舊思想。堅持做好糖,做良心糖,做衛生糖,做無雜質的糖,做消費者滿意的糖?!?/p>

冷卻中的小碗紅糖 攝影/閆科任

繪圖/李雨瀟

猜你喜歡
巧家縣白鶴紅糖
褪色的紅糖水
獨孤求敗白鶴灘
白鶴灘水電站有多“?!?
白鶴的真愛
紅糖甜透心窩窩
多吃紅糖身體好?你想多了
巧家縣農家書屋的現狀與思考
紅糖水真的能補血嗎?
巧家縣大寨鎮中心學校
巧家縣黃牛凍精改良配種技術推廣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