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則意識視角下教育懲戒問題研究

2022-01-13 14:17李鈺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教育懲戒規則意識問題研究

李鈺

摘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切社會活動的順利發展有賴于規則的建立和約束。而教育懲戒是學校和教師通過懲戒的教育方式來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品質,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但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由于學校家長社會等多方對教育懲戒存在錯誤的認知,導致教育懲戒陷入“不敢懲戒”或“懲戒過度”的現實困境。因此,為解決這一困境,需要明確教育懲戒和規則意識的內涵意義,明晰規則意識在教育懲戒中的重要性,通過教育懲戒,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有規可依,有規要依;通過家校聯合,鼓勵家長參與規則制定,提升教師的規則意識,懲戒不越界。

關鍵詞:規則意識 教育懲戒 問題研究

近年來,校園事故頻頻爆出,對教育懲戒的內涵缺乏正確的認知以及規則意識的淡薄,社會輿論和家長的壓力,教育懲戒陷入了“不敢懲戒”和“懲戒過度”的困境,這也成為關系到教育的小切口,關系到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教育生態良好發展的問題。在2020年 12月23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兑巹t》明確教育懲戒的屬性、目的、范圍以及懲戒方式,為教師使用懲戒權劃定了邊界和紅線。但教育懲戒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來糾正學生違規違紀的錯誤行為,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一、內涵辨析

(一)教育懲戒

“懲”為懲罰、處罰,“戒”表示禁止、戒除。學術界關于“懲戒”的解釋比較成熟,“懲戒”通過懲罰來禁止或戒除個人的錯誤思想和行為?!掇o?!分小皯徒洹笨勺g為“懲治過去,警戒將來”。教育懲戒即是在教育過程中發生的,學術界對于“教育懲戒”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一類是將其與“行政懲戒”、“管教”等概念進行區分,并有別于“體罰”和“變相體罰”,主要是對學生的不當行為或偏差行為進行否定性評價的教育行政措施 ;另一類是認為“教育懲戒”與“表揚激勵”對應,是學?;蚪處煂`紀學生實施的干預措施,幫助其認識錯誤和矯正行為??梢妼W術界對于教育懲戒核心內容的認知,實質上已達成了一致,但對于教育懲戒的內涵和外延并未形成統一的認知。

《規則》對于教育懲戒的概念作了明確的規定: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這一規定,首先明確了教育懲戒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其次,明確了實施的對象和具體方式,同時強調其目的性是教育學生遵守規則,改過自新。

(二)相關概念

前有《規則》試行,后依然存在某市教師體罰學生致頭皮骨分離,某中學教師掌摑辱罵學生等教育事故頻頻曝出,由此可見教師未能正確認識教育懲戒以及相關概念的區別。

1.教育懲戒與懲罰

懲罰在古代有施加鞭打或體罰使之服帖、受辱或以苦行贖罪之意?,F在將其直譯為懲戒,責罰,處罰。由此可見懲罰是對已發生的錯誤行為實施的否定性處罰手段。其中“懲”表明手段,懲戒中的“懲”與懲罰中的“懲”相同,表明這兩個詞在手段或者方式上兩者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戒是目的,懲戒即是處罰已經犯的錯誤行為,并且警戒之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而后一個字不同,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表明二者目的不同,前者重于“罰”,做錯了就要罰,通過“懲”的方式“罰”,是立足于“當時”的;后者在于“戒”,通過“懲”的方式讓人引以為戒,立足于“以后”的。

2.教育懲戒與體罰

體罰在《辭?!分薪忉尀椋骸俺赡耆耍ㄈ绺改富蚪處煟π『⑸眢w使用的懲罰,其嚴厲性從打手瓜到打屁股不等?!薄督逃筠o典》中將體罰界定為“以損傷人體,侮辱人格為手段的處罰方法”。體罰分為兩類,一是直接對身體體罰,如:教師對學生踢、掐、扇耳光、打手心等,或者借助工具鞭打學生;二是間接的體罰,如:罰站、罰跪、罰抄、罰舉重物、禁止大小便等。所以體罰是以擊打、刺扎等手段造成學生肉體上的痛苦,同時也對學生的精神造成嚴重的傷害。

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煜逃龖徒浜腕w罰,但二者在本質上存在較大差別,首先,前者是為了學生意識錯誤,改過自新,而后者則是讓學生產生恐懼,以此維護自己的權威,并不重視學生是否真正認識和反省錯誤行為。其次,雖然二者都為手段,但前者是在教育過程中發生的,是合理合法,具有教育意義的,而后者對于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和痛苦,屬于違法行為,也不合乎道德規范。

(三)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是指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意識。比如說遵守校規、遵守法律、遵守社會公德、遵守游戲規則的意識。規則意識有三層內涵,首先是初級的規則知識,個體在社會關系交往中學習規則知識,掌握規則功能,主要憑借他律和經驗從而形成規則認知。其次是內化規則意識,此階段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會不斷反思價值觀與規則認知的矛盾,主要以法律規則為基礎,使個體真正從內心接受和認同規則,形成自覺的規則意識。最后是外化為行動,也就是將法律規則作為行為與行為評價的衡量標準,將規則價值與態度作為個體行動的指南,使個體自覺自發守法依法進行社會活動。

因此,培養規則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動態發展的過程。本文的《規則》便屬于規則思維階段的更具體化、合理化、正式化的規則,不是簡單的單向傳遞給學生或者教師,其實施對象是對違規違紀的學生進行懲戒,除了學生要正確認識和對待《規則》中的條例,引以為戒,教師也應該學習研究其中的具體概念,正確把握實施原則,做到懲戒時有依有據,一旦越界也應受到懲罰。

二、規則意識在教育懲戒中的必要性

近年來,青少年暴力事件發生率越來越高,究其背后,主要是個體的自控能力與規則意識較弱,情緒易失控,以及家庭因素也有很大的影響,而這種違規違紀甚至違法的行為僅僅依靠懲戒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懲”只是手段,還應以教育引導為主,注意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特征。懲戒如若使用過激或不當,學生容易產生抵觸心理和反應,易將規則與自由對立起來,或者將懲戒簡單地視為維護規則的工具,這會影響個體思維和行為在規則遵從上的變化,會增加違規行為發生的概率。因此,教師在實施教育懲戒時要始終以培養規則意識為目標,使學生內心認同和自覺自發遵守規則?!兑巹t》中明確表示教育懲戒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發生的,是通過合理合法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違規違紀的行為進行教育管理的活動,最終目的是糾正學生的不良言行,培養其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兑巹t》不僅規范學生的行為,同時也可以作為規范教師的載體。教師首先要有規則意識,才能更好地給學生作示范,并正確合理地教育管理和懲戒學生的不良行為。

三、規則意識視角下教育懲戒問題

(一)保障監督不到位,可操作性不強

現有的教育懲戒制度還處在試行階段,比如《規則》中教育懲戒的實施主體以教師為主,未明晰教育部門和家長角色的作用,以及法制副校長的職責界限,在《規則》中第十二條教師不得有的行為:超過正常限度的罰站、反復抄寫中的“正常限度”概念模糊,未能清晰明確“正?!钡姆秶缦?,缺乏保障和評價監督機制,缺乏具體可行的實施細則,探討教育懲戒立法統一規范與懲戒自由權之間的關系,地方和學校相關部門不夠重視教育懲戒,缺乏配套的細則與政策措施來保障教育懲戒的有效實行,比如對于法制副校長缺乏相應協調制度,也未明確規定其權力與責任,缺乏相應家長的督促條例。

(二)內涵把握不清,行為存在偏差

首先是教師對教育懲戒的內涵把握不清,教師教育行為偏差,教師是具有感性思維的人,有的教師未受專門的教育管理和懲戒的培訓,易受主觀意志的支配,極易造成權力濫用,這種權力濫用的表現就是普遍關注的教師對學生的體罰或變相體罰,以此代替正當管理解決問題,或者有的教師只以正面教育為主,或直接交由家長管教,不敢懲罰,擔心學生和家長會有過激行為,對自己和學校造成不良的影響。再者,懲戒手段單一,忽視懲戒目的,偏離教育屬性。另外,學生對于《規則》的認知也比較混亂模糊,學生作為直接承受者,小懲無傷大雅,但是大懲,對許多學生來講,這就是一種懲罰。

(三)懲戒認知偏差,家庭教育缺失

愛的教育以及賞識教育受到有些家長們的極力追捧,反對教師對自己的孩子實施教育懲戒,將“懲戒”簡單等同于體罰,片面認為教育懲戒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問題。家長對教育懲戒的認識存在偏差,阻礙了學校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爸袊健苯逃枷肷钌钤诖蠖鄶导彝ブ?,很多家長一味追求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學生道德素質以及規則意識的培養。家長的過度保護欲限制教師使用教育懲戒,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也會錯過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助長孩子繼續犯錯的風氣。

四、規則意識視角下教育懲戒問題的改進路徑

(一)深化細則,完善立法

教育懲戒立法在《規則》的頒布試行上邁出了關鍵一步,為使國家立法與地方懲戒工作相協調,還需繼續具體細化,《規則》的實施要通過實踐不斷加以完善,要定期對《規則》進行評估,使其實現動態調整與修訂。以及在立法必要性及難點的分析、可操作性實施細則的修改建議。分清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權責關系,各司其職,學??梢愿鶕陨砬闆r自主設置懲戒監督機制和部門。同時,還應注意其評價機制的建設,應該特別重視學校內部的評價。學校有自主設立校規校紀的自由,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實施懲戒也會有教育機智的體現,運用評價一方面可對學校及教師起到監督引導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通過評價的反饋功能進一步完善法律保障機制。

(二)明晰內涵,提高素養

作為教師首先要正確審視自己的行為,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其次,教師要不斷提高職業素養,以生為本,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對于失范學生,根據情況判斷是否需要懲戒,把握最佳教育懲戒時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確實犯了較大的錯誤,需要承擔后果,并且堅持正面教育為主,教育懲戒為輔,選擇恰當的懲戒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和矯正不良的行為,培養其規則意識,保障教育懲戒的合理使用。再次要加強教師的心理素養,發揮心理知識在教師培訓環節的作用,提高教師的心理適應能力,及時制止學生的失范行為。

(三)轉變觀念,家校合作

家長首先要轉變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規則意識和教育懲戒觀,通過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來提高孩子的規則意識和能力,重視家庭規則意識的教育和培養;其次要加強家長與學校聯動,使家長明晰教育懲戒的內涵,理解教師的懲戒工作的重要性;在制定和實行校規和班規中加強家長委員會的職能,和對教育懲戒指導和監督的作用;家長還要及時和教師溝通交流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實時了解孩子發展動態,一旦發現孩子有異樣,要主動及時和老師溝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最后,要規范網絡新聞報道,發揮社會輿論正能量,加大網絡平臺關于教育懲戒內涵價值的宣傳,以及教育懲戒合理性的宣傳力度,使社會公眾理性看待教育懲戒。 學校、社會、家庭多方面齊心協力、協調配合,教育懲戒才能更好得以實施和保障,才能更好地培育學生的規則意識,讓學生身心在有序的社會中健康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秀娟.”教育懲戒”研究述評[J].當代教育論壇,2005(11).

[2]馬炳屹.淺談教育懲戒權的困境及對策[J].教育論壇,2020(2).

[3] 任海濤.” 教育懲戒 ” 的概念界定 [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2019(4).

[4] 檀傳寶.論懲罰的教育意義及其實現 [J]. 中國教育學刊 ,2004(2).

猜你喜歡
教育懲戒規則意識問題研究
學校教育懲戒的法理分析
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關鍵點
以思修課為依托推動高職院校學生規則意識教育
略論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初中體育中規則意識培養途徑
陽光體育背景下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關懷是教育懲戒者必備的倫理品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