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嶧山碑》

2022-01-14 07:07陳根遠
美文 2022年1期
關鍵詞:李斯李煜秦始皇

陳根遠

《嶧山碑》,國家一級文物,亦稱《嶧山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東巡時刻于山東鄒縣(今鄒城市),為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塊,內容是歌頌秦始皇統一天下、廢分封、立郡縣的功績。由秦相李斯撰文并書。后被焚毀。長安本《嶧山碑》所據底本為五代宋初徐鉉(917年-992年)所授鄭文寶之“摸本”。北宋時刻立于西安碑林。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橫掃六國,一匡天下,號稱始皇帝。雄心勃勃、日理萬機的他馬上就決定要知行合一,走遍祖國大江南北。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起,他連續到東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部邊疆等地巡游,所到之處,無不刻石頌其功德。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不知疲倦的他第五次東巡,終因過度勞累,逝世于沙丘宮(今河北廣宗)?!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記載:“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臺?!?/p>

秦始皇為國操勞按下不表,下面說說他對中國文字書法的貢獻。

他在統一全國后開始實行“書同文”的政策,命丞相李斯等人整理文字,改定字體,廢除各國文字。李斯等人根據籀文改定秦篆。李斯、趙高、胡毋敬分別用秦篆編寫了《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三書,作為推廣秦篆的課本。這樣,既適應了學童學習的需要,也作為小篆字體的范本,向全國推廣。秦小篆是從大篆演化而來的,形體比大篆更加整齊和定型化,這是一次劃時代的文字改革。

《嶧山刻石》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東巡途中登嶧山時立的第一塊刻石。原石在北魏以后毀壞,現所藏碑石是北宋淳化四年鄭文寶用徐鉉摸本重刻。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五次出巡各地,都留下歌頌其功德、昭示萬代的“秦刻石”。秦刻石共有七處,分別是《嶧山刻石》(前219年)、《泰山刻石》(前219年)、《瑯琊刻石》(前219年)、《之罘刻石)(前218年)、《東觀刻石》(前218年)、《碣石刻石》(前215年)和《會稽刻石》(前210年)??上厥蓟省皞髦f世”的美好愿景在他辭世四年后便灰飛煙滅,而留下的七處刻石也大多早已毀于天災人禍。

原刻如今僅存《泰山刻石》和《瑯琊刻石》殘石。其中《泰山刻石》僅存“臣去疾臣請矣臣”七字完整,“斯昩死”三字殘泐,故又稱“泰山十字”,現存于泰山腳下的岱廟內?!冬樼鹂淌芬惨汛蟛糠謩兟?,僅存12行半,84字,但已異常模糊,現存于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相比而言,《嶧山刻石》似乎還比較幸運。

《嶧山刻石》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東巡時刻于山東鄒縣,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塊,內容是歌頌秦始皇統一天下、廢分封、立郡縣的功績?!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記載:“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贝思础稁F山碑》之由來。嶧山又名東山,與泰山南北對峙,孟子所稱“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東山即指嶧山。

《嶧山刻石》為秦相李斯撰文并書。李斯(?—前208年),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他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后又參與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秦朝的各項制度,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的統一。因其政治主張的實施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千古一帝”的最重要助手,人稱“千古一相”。

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將李斯的小篆定為“神品”,贊曰“畫如鐵石,字若飛動”,稱其用筆“骨氣豐勻,方圓絕妙”。故書界有“學篆必先宗‘二李’(秦李斯、唐李陽冰)”之說。據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記載,北魏時,太武帝拓跋燾(408年-452年)登嶧山,將《嶧山碑》推倒。但因李斯小篆聞名遐邇,碑雖倒,慕名前來摹拓的文人墨客、達官顯貴仍絡繹不絕。當地官民因常疲于迎來送往,遂聚薪碑下,將其焚毀,從此不可摹拓。到了唐代,有人嘆息秦碑被毀,便將流傳于世的拓片摹刻于棗木板上。因此,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有“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之句。

明代都穆《金薤琳瑯》記載《嶧山刻石》有7種重刻本(今稱有9種之多),即長安本、紹興本、浦江本、應天府學本、青社本、蜀中本、鄒縣本等。其中長安本即今西安碑林之《嶧山碑》,是現存最早、最好、影響最大的版本,而其他諸本多翻刻自長安本。

長安本《嶧山碑》圓首方座,通高188厘米,寬83厘米,兩面刻字,一為正面9行,背面6行,行15字。其中秦始皇刻辭四字一句,三句一韻,凡144字。背面第一行“皇帝曰”起,為秦二世詔文等,凡79字。最后是鄭文寶題記,凡5行40字。

《嶧山碑》正文第一部分曰:

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

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

戎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暴強。

廿有六年,上薦高號,孝道顯明。

既獻泰成,乃降?;?,親巡遠方。

登于嶧山,群臣從者,咸思攸長。

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

功戰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無萬數,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復起。

災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

群臣誦略,刻此樂石,以著經紀。

第一部分,稱頌秦始皇“討伐亂逆”,橫掃六國(“滅六暴強”),“廿有六年”(前221年)建立了統一的秦朝,然后不辭勞苦,“親巡遠方,登于嶧山”。因為天下一統,沒有了戰爭,百姓安居樂業,這是不世之功,所以刻石為記。

《嶧山碑》第二部分原文是:

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所為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于久遠也,如后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昩死言:臣請具刻詔書,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昩死請,制曰:可。

《嶧山刻石》前144字的內容為歌頌秦始皇廢除分封立郡縣的豐功偉績。

第二部分內容是秦二世為了確認秦刻石是記載秦始皇帝而不是他以后的某位子孫的豐功偉績而刻。原來二世皇帝(胡亥)擔心:“金石碑刻全是始皇帝建造的?,F在我承襲了皇帝名號,可是原來金石碑刻上不稱始皇帝,以后年代久遠了,就好像是后代子孫建造的,以致不能稱揚始皇帝的功業和盛德?!彼载┫嗬钏沟锐R上體會圣意,請將二世的詔書也刻上,因為秦始皇的江山要傳之萬世,如此,萬世以后大秦子孫就不會混淆,這些文字記載的可是始皇帝的豐功偉績??上?,三年以后(前207年),大秦帝國就土崩瓦解了??磥砉糯y治者往往對自己的統治自信心爆棚,秦二世實在是想多了。

長安本《嶧山碑》所據底本為五代宋初徐鉉所授鄭文寶之“摸本”。

徐鉉(917年-992年),曾仕南唐三主,歷官知制誥、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吏部尚書。因博學多才,與因五代顧閎中繪的《韓熙載夜宴圖》而名垂青史的韓熙載一起并稱“韓徐”。宋開寶七年(974年),趙匡胤令大將曹彬伐南唐。徐鉉曾兩度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出使大宋,謀求和平。

第一次入宋,他對宋太祖趙匡胤講:“李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過失,奈何見伐?”宋太祖說:“汝以為父子分兩家,可乎?”徐鉉不能對。十一月,徐鉉、周惟簡再次北上覲見趙匡胤,徐鉉求情說:“李煜因病未能前來拜謁您,并非敢于拒詔,希望您能緩兵以全一邦之命?!毙煦C言極懇切,與太祖辯,反復再三,聲音越來越大。武將出身的趙匡胤辯不過文豪徐鉉,拔劍而起,怒斥徐鉉:“不須多言!你問我江南國主李煜有什么罪,其實也沒什么,就是國家要統一?!弊詈筅w匡胤擲地有聲地反問徐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耶?”(宋·岳珂《桯史·徐鉉入聘》)徐鉉不敢再言。

“流水落花春去也”,開寶八年(975年)十二月,宋軍攻克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開寶九年(976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京師,宋太祖封其為違命侯。按現在的話說,這是一種“軟暴力”。同年,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為隴西公。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師,時年42歲(李煜亦生于七夕)。宋廷贈李煜為太師,追封吳王,葬洛陽北邙山。忠心耿耿的徐鉉為舊主撰《吳王隴西公墓志銘》,對李煜報以極大的理解與同情。他說:“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厭戰之心,雖孔明在世,也難保社稷;既已躬行仁義,雖亡國又有何愧!”

隨后主李煜降宋后,徐鉉為率更令,累官至散騎常侍。入則規諫過失,備皇帝顧問;出則騎馬散從,待遇不低。如此看來,宋太祖、宋太宗都是寬宏仁慈的君王。

徐鉉以文翰馳名于時,尤工小篆、八分。鄭文寶在重刻《嶧山碑》題記中稱老師徐鉉“酷耽玉箸垂五十年,時無其比,晚節獲《嶧山碑》摸本”。長安本《嶧山碑》,書法橫平豎直,布白勻整,筆畫挺勻剛健。結字上緊下松,垂腳拉長,有舒意婉通之妙。楊守敬跋《長安本》稱贊:“筆畫圓勁,古意畢臻?!迸_灣謝日新兄參照西安相家巷出土之秦封泥文字以及文獻,認為徐鉉所授鄭文寶之“摸本”極有可能就是秦代李斯所書《嶧山碑》的原石拓本。

重刻《嶧山碑》的鄭文寶(953年-1013年),曾為南唐校書郎。主司掌校讎典籍,訂正訛誤。入宋,于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中進士。992年,76歲的徐鉉卒于靖難行軍司馬任上,正在京兆(今陜西西安)任職的鄭文寶將老師遺體護送到東京汴梁。次年,鄭文寶將老師“所授摸本,刊石于長安故都國子學”(鄭文寶題記)?!端问贰む嵨膶殏鳌酚涊d,政事之余,鄭文寶“能為詩,善篆書,工鼓琴”。

《嶧山刻石》后79字為秦二世的詔文,為了確認秦刻石是記載秦始皇帝而不是他以后的某位子孫的豐功偉績而刻。

一方石頭,它銘刻著封建帝王的萬世夢想、千古一相的蓋世才華、失敗政客的耿耿忠心以及不惑弟子對老師的深切懷念。

這就是《嶧山碑》的千古傳奇。

(責任編輯:孫婷)

猜你喜歡
李斯李煜秦始皇
趙匡胤:臥榻之側,容不得李煜長吁短嘆
我們家的小“坑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誤做皇帝的李煜
秦始皇憶師
三十六計之偷梁換柱
秦始皇拜荊條
李斯自食苦果
只愛黑白紅
兒時的風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